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复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备六宫。迁上言:“山陵未毕,礼当有待。祥禫之期,岁亦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俟谅阴既终,徐议未晚。”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帝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八年,诏同李东阳入内阁参与机务。迁时居忧,力辞,服除始拜命。进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尚书马文升以大同边警,饷馈不足,请加南方两税折银。迁曰:“先朝以南方赋重,故折银以宽之。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而内府诸库及仓场、马坊中官作奸骫法,不可究诘。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禁军不隶兵部,率空名支饷,其弊尤甚。迁乘间言之,帝令拟旨禁约。迁曰:“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帝允之。世宗即位,遣使存问,迁乃遣子正入谢。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嘉靖二年复诏有司存问。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帝乃遣人赍诏书即家起之。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迁竟以次年三月辞归。十年卒于家,年八十有三。太傅,谥文正。

 (《明史》列传七十二,有删改)

(注) ①祥禫(xiáng dàn):丧祭名。②谅阴:居丧时所住的房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B.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C.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D.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因在秋天举行,又叫“秋闱”。考后发布正、副榜,被正榜录取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太子。因是国储所居,故又称“储宫”。
C.服除,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也称“服阙”。
D.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任或已故官员及其亲属赐予官爵或荣誉称号,以示恩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迁奉守礼法。因先皇陵墓尚未完工,居丧期限未满,他建议孝宗居丧期满后再商议选妃嫔充实六宫。
B.谢迁关心百姓疾苦。大同发生战事,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遭谢迁和尚书倪岳反对而作罢。
C.谢迁有政治才干。孝宗晚年想刷新朝政,治理弊政。谢迁向孝宗报告并提出治理弊端的策略,得到皇帝同意,收效明显。
D.谢迁晚年宠命优渥。天寒时不用上朝参见,除夕赐诗,生病派医送药,死后赠谥,可谓极尽荣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
②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帝乃遣人赍诏书即家起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09 07:31: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屡迁考功郎中,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从臾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调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拱嵒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
B.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擢,有选拔、提升官职的意思。古时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还有“晋”“进”“转”“陟”等。
D.壬辰朔,是古代干支月相兼用的纪日方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七月壬辰朔”是七月初一那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B.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C.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抓住战机,攻破了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
(2)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皆魏忠贤党也。已,陈时政五事,帝不能尽用。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知县陈尔铭等守桐不下。贼乃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把总张其威趋太湖。十二月,诸城并全。国维为人宽厚,得士大夫心。属郡受伤,辄为请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迁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岁大旱,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十四年夏,山东盗起,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国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帝召国维代之。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帝亦纳之。十六年四月,我大清兵入畿辅,国维檄赵光抃拒螺山,八总兵之师皆溃。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南都覆,逾月,潞王监国于杭州,不数日出降。国维连复富阳、于潜等地,树木城缘江要害,联合方国安及王之仁、郑遵谦诸营,为持久计,顺治三年五月,国安等诸军乏饷溃,六月国维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节选自《明史·张国维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
B.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
C.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
D.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启、崇祯都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可以是一个,也可是多个。
B.擢、罢、改、迁都是古代任免官员的手段,其中“擢”指提升,“迁”指平级调动,职务不升也不降。
C.漕运,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地方的运输方式。
D.檄,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的文书,是古代文书、文告的一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国维不畏强权、心系国事。在刑科给事中任上,弹劾魏忠贤的同党,还陈奏了五件关乎国家的政事,虽然没有被皇上全部采用,但其忠诚为国之心可鉴。
B.张国维忧患国事、善于用兵文言文阅读答案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文言文阅读答案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流贼侵犯桐城,官兵覆没,国维一夜之间须发变白;流贼围攻多地,国维调度有方,最终保全诸城。
C.张国维治灾有功、心系灾民。下辖之地有灾情,他为民请命,还筑城、建塘、修堤、浚渠,因这些举措,山东闹饥荒时,救活了不计其数的灾民。
D.张国维全力抗清、宁死不降。他联合多位将领,打算与清军打持久战,顺治三年,诸军溃败,张国维看局势难支,就作词赴水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乃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
(2)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原,字逢原,秀水人。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久之,奉母南归,家益贫。知府黄懋奇原文,补诸生,遣入学,举乡试第一。
正统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十二年,与侍讲裴纶等十人同选入东阁肄业,直经筵。景泰初,进侍讲,与同官倪谦授小内侍书于文华殿东庑。帝至,命谦讲《国风》,原讲《尧典》,皆称旨。问何官,并以中允兼侍讲对。帝曰:“品同耳,何相兼为?”进二人侍讲学士,兼中允。寻进左春坊大学士。
天顺初,改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徐有贞、李贤下狱之明日,命入内阁预机务。石亨、曹吉祥用事,贵倨,独敬原。原朝会衣青袍,亨笑曰:“行为先生易之。”原不答。寻与岳正列亨、吉祥罪状,疏留中。二人怒,摘敕谕中语,谓阁臣谤讪。帝大怒,坐便殿,召对,厉声曰:“正大胆敢尔!原素恭谨,阿正何也?”正罢去,原得留。李贤既复官入阁柄政,原佐之。未几,彭时亦入,三人相得甚欢。
贤通达,遇事立断。原济以持重,庶政称理。其年冬,进翰林院学士。
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诏葬毕即起视事。原乞终制。不允。乃之景州,启父兄殡归葬,舟中寝苫哀毁。体素丰,至是羸瘠。抵家甫襄事而卒,年四十五。赠礼部左侍郎,谥文懿。原内刚外和,与物无竞。性俭约,身无纨绮。归装惟赐衣数袭,分禄恤宗姻。
(节选自《明史·吕原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葬毕即起视事 视事:官吏到职办公
B.与侍讲裴纶等十人同选入东阁肄业  肄业:没有毕业
C.原素恭谨 素:向来
D.寻与岳正列亨、吉祥罪状 寻:不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国风》指《诗经》中的民歌,《诗经》中还有《雅》和《颂》,《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乐歌。
C.“终制”指古代时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全是褒扬的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原家境贫寒。父兄相继在景州去世,吕原因为家贫,只好将他们葬在景州,一直不能归葬故乡,实在悲凉。
B.吕原熟读经典。他和倪谦讲解经典,符合皇帝心意,皇帝认为他们现任的两个官职品级相同,不可兼任,故提升了二人的官职。
C.吕原恭谨稳重。李贤复官入阁掌权后,吕原辅佐他。李贤通达,凡事立行决断。吕原以稳重帮助他,百政得以妥善处理。
D.吕原十分孝顺。吕原遭母丧,连续三天水浆不入口。诏令他葬好母亲后即出来理事。吕原请求守孝终制,但皇上不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2)石亨、曹吉祥用事,贵倨,独敬原。原朝会衣青袍,亨笑曰:“行为先生易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陆震,宇汝亭,兰溪人。受业同县章悉,以学行知名。正德三年进士除泰和知县时刘瑾擅政。以盐课责县民偿者连数百人震力白之上官,得免。镇守中官岁征贡烯,为减其额。增筑学舍居诸生,毁淫祠,祀忠节。浮粮累民,稽赋籍,得诡寄隐匿者万五千石以补之。建仓县左,储谷待振亲行乡落,劝课农桑。立保伍法,使民备盗。城七里,外为土城十里周之。时发狼兵讨贼,所至扰民。震言于总督,令毋听楼舟,官具粮,以次续食,兵行肃然督捕永丰、新淦贼,以功受赏。抚按交荐,征为兵部主事泰和人生祠之。在部,主诸司章奏,与中人忤,改巡紫荆诸关。又以论都御史彭泽、副使胡世宁无罪,尚书王琼、陆完。孝贞皇后崩,武宗至自宣府。既发丧数日,复欲北出震抗疏曰:“陛下单骑冲雪还宫,百官有司莫不感怆,以为陛下前蔽而今明也。正修德更新时,顾乃营宣府以为居,纵骑射以为乐,此臣所深惧也。古人君车马游畋之好虽或有之至若以外为主以家为客天下大赏罚大柄付之于人漠然不关意念此古今所绝无者伏望魅终丧制深戒盘游。”不报。进武选员外郎。已,偕黄巩谏南巡,遂下诏狱。狱中与巩讲《》九卦,明优患之道。同系者率处分后事,震独无一言既杖,创甚,作书与诸子,“吾虽死,汝等当勉为忠孝。吾笔乱,神不乱也”,遂卒。世宗立,赠太常少卿,于祭。方震等系狱,江彬必欲致之死,绝其饮食。震季子体仁,年十五,变服为他亲属,职纳囊健焉。后有诏录一子官,诸兄让体仁,为漳州通判,有政声。

(节选自《明史·陆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君车马游畋之好/虽或有之/至若以外为主以家为客/天下大器/赏罚大柄/付之于人/漠然不关意念/此古今所绝无者/
B.古人君车马游畋之好/虽或有之/至若以外为主以家为客/天下大器/赏罚大柄付之于人漠然不关/意念此古今所绝无者/
C.古人君车马游畋之好/虽或有之/至若以外为主/以家为客/挈天下大器/赏罚大柄/付之于人漠然不关/意念此古今所绝无者/
D.古人君车马游政之好/虽或有之/至若以外为主/以家为客/天下大器赏罚大柄付之于人漠然不关意念/此古今所绝无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德,为古代年号。《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九年”、《游褒禅山记》中的“至和元年”都采用年号纪年。
B.尚书,始于战国,是掌管文书的官,汉代中期,职权渐重,隋唐时,为六部长官之称呼,后历代相承。
C.《易》,是中国道家的经典之一,约成书于西周后来有人依附于它的卦形式借以探求宇宙人生。
D.古代常用“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排行,季子就是小儿子,“孙仲谋”在兄弟中的排行就是第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震体恤民情,关注民生。他担任泰和知县时,为百姓请命,免除拖欠盐税,减少贡的数量,建设赈灾谷仓鼓励督责农桑,协助禁止狼兵扰民。
B.陆震治政有方,政绩显著。他增建校舍,捣毁淫祠祭祀忠良稽查税簿追回逃税,组织民众防备盗贼,修筑砖土城,督捕盗贼,保一方百姓安宁。
C.陆震性情耿直,敢于谏言。他抵触宦官,得罪尚书曾以委婉进官方式劝谏皇帝履行丧制,又和黄巩谏阻皇帝南巡,最后被打入监狱,死在狱中。
D.陆震身处困境,不改初心。他在狱中与黄巩研究易卦,阐明忧患之道不言死事,临死之前,惨遭重创,但心神不乱写信告诫儿子努力尽忠尽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震言于总督,令毋听舟,官具粮糗,以次续食,兵行肃然。
(2)抚按交荐征为兵部主事。泰和人生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早卒。马公素善郭子兴,遂以后托子兴。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已女,子兴奇太祖,以后焉。

子兴尝信谗,疑太祖。后善事其妻,嫌隙得释。太祖既克太平,后率将士妻妾渡江。及居江宁,吴、汉接境,战无虚日,亲缉甲士衣鞋佐军。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尝语太祖,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太祖善之。洪武元年正月,太祖即帝位,册为皇后。

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或言宋过仁厚,后曰:“过仁厚,不愈于刻薄乎?”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讵可信?”帝遂已。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谋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后待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妻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戎云南。

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是月丙戌,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B.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样/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C.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D.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古人认为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如《诗经•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此外,女子出嫁亦称“适”,如《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洪武,年号名,其含义是“洪大的武功”。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建年号为洪武。
C.学士,最早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和文人学者的泛称。作为官职,魏晋时掌管典礼、编撰诸事,唐以后成为皇帝的秘书,参与机要,明清时职务职责又有不同。
D.崩,也称作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及其亲人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皇后在父亲去世以后,被郭子兴当作女儿收养,后来嫁给了朱元璋。朱元璋被郭子兴猜忌时,一直善待自己的妻子,逐渐化解了猜忌。
B.朱元豫攻克太平以后,马皇后组织将士的家人渡江。在战争期间,又亲自准备衣服财物搞劳将士,给予了朱元璋极大的支持。
C.马皇后劝谏朱元璋以不杀人为本,得到了朱元璋的肯定。朱元璋性情严厉,称帝后多次要处死大臣,因马皇后劝阻而中止。
D.朱元璋在朝堂上议事,有时生气发火,马皇后就等他回到后宫时,根据具体情况委婉地加以劝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
(2)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