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正德九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宁王宸濠将为变,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淮上之。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出核松潘边饷。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箠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又尝率家众遮击副使胡澧。抚、按莫敢言。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为河南参议。外艰归。六年,服阕,召修《明伦大典》。超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明年四月迁大理寺卿,俄迁右副都御史。《大典》成,转左。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掌院事。京师民张福诉里人张柱杀其母,东厂以闻,刑部坐柱死。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杀之,其邻人之词亦然。诏郎中魏应召覆按,改坐福。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泱是应召议,执如初。帝愈怒,褫浃职。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怒,并下两人诏狱。侍郎许赞等遂抵柱死,应召及邻人俱充军,杖福姊百,人以为冤。当是时,帝方深疾孝、武两后家,柱实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欲杀之。浃家居十年。至帝幸承天与近臣论旧人,乃召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二十一年召为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二品六年满,加太子太保,坐事夺俸者再。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帝大怒,褫职为民。又十年卒。浃少有志节,自守严。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隆庆初,复官,予祭葬,谥恭肃。
(节选自《明史•熊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B.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C.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D.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主要负责纠弹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B.外艰,中国古代丧制之名,通常指父母丧或作为长房长孙遭遇的祖父母之丧。
C.东厂,即东缉事厂,官署名,中国明代设立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
D.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如明代的锦衣卫就是诏狱的一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浃尽责尽力,忠于朝廷。宁王朱宸濠意图发动叛乱,担任礼科给事中的熊浃与同乡熊兰一起草拟奏章,通过御史萧淮上报朝廷。
B.熊浃不畏权势,正直敢言。张杰依仗江彬势力,胡作非为,无人敢言,熊浃却尽发其状;张柱案中,熊浃不惧冒犯龙颜,支持应召。
C.熊浃坚守志节,仕途坎坷。熊浃年轻时候就有志节,自我要求严格,一生中不结党营私,不苟且违心,多次遭遇处罚,最终乞归终老。
D.熊浃富有才华,爱护人才。熊浃一生在礼部、兵部、吏部等多部门任职,颇有建树,还曾编撰《明伦大典》;在执任中,爱护人才,甚有口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
(2)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浃是应召议,执如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16 11:31: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时春,字景仁,平凉人。幼与群儿嬉,辄列旗帜,部勒如兵法。年十四举于乡。逾四年,为嘉靖五年,会试第一。选庶吉士,寻转兵部。九年七月,上疏曰:“陛下以灾变求言已旬月,大小臣工率浮词面谩。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鋐继进甘露今副御史徐瓒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使张楫进嘉禾鋐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仲斌等不足道,鋐、赞司风纪,时典三礼,乃罔上欺君,坏风伤政。”帝责其妄言,且今献谠言善策。时春惶恐引咎未对。帝趣之,于是时春上言。帝览之,益怒,下诏狱掠治,黜为民。久之,选东宫官属,起翰林编修兼司经局校书。
帝有疾,时春与罗洪先、唐顺之疏请东宫御殿,受百官正旦朝贺。帝大怒,复黜为民。京师被寇,朝议以时春知兵,起兵部主事,赞理京营务,统民兵训练。大将军仇鸾倡马市,时春愤曰:“此秦桧续耳。身为大将,而效市侩,可乎?”忤鸾,为所构,几重得罪。稍迁山东佥事,进副使。
三十二年,擢佥都御史,巡抚山西。时春慷慨负奇气,善骑射。慨寇纵横,将帅不任战,数谓人:“使吾领选卒五千,俺答、邱福不足平也。”作《御寇论》,论战守甚悉。既秉节钺,益思以武功自奋。其年九月,寇入神池、利民诸堡,时春率马步兵往御之。至广武,诸将毕会。谋报寇骑二千余,去两舍。时春擐甲欲驰,大将李涞固止之。时春大言曰:“贼知吾来必遁,缓追即不及。”遂策马前。及于大虫岭,伏兵四起,败绩。仓皇投一墩,守卒缒之上乃得免,涞军竟覆。被论,解官听调。时春喜谈兵,至是一战而败。然当是时将帅率避寇不击。为督抚者安居坚城,遥领军事,无躬搏寇者,时春功虽不就,天下皆壮其气。
(《明史·赵时春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使张楫进嘉禾/錠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B.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使张楫进嘉禾/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C.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使张楫进嘉禾/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D.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使张楫进嘉未/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等级,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第一名称为“会元”。
B.庶吉士:官名,明朝初置,永乐二年始专隶属于翰林院,选进士中长于文学及书法者充任。
C.正旦:每年正月初一。在明代,百官在这天需朝贺天子,但太子不能受百官的朝贺。
D.节钺:符节和斧钺,象征权力。古代天子授与官员或将帅节钺,仅仅代表一种不具实权的荣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时春敢于直言,充满正气。在嘉靖九年的上疏中,他严厉批评了朝臣以各种虚浮之词迎合皇帝的行为,当时大将军仇鸾主张马市,也遭到了他的批评。
B.赵时春希望在军事上建立功业,报效国家,但过高地估计了自己。故宼入侵时,他不听劝阻执意追击距离六十里的敌军,最终在大虫岭遇伏而被打败。
C.赵时春善骑射,有军事才能。京师遭遇敌寇时,曾主事兵部,训练民兵。当时的将领无法抵御敌寇横行,他专门著书详细论述了战和守的策略。
D.赵时春有担当有勇气,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当时很多将领畏敌避战,督抚一类的官员躲在坚固的城中,赵时春却亲自上阵与敌人作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想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典》醮词,主器则曰承宗,分藩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德遏事侃侃,裁制诸宗藩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太子少保,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B.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C.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D.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因考试在春天,又叫“春闱”。
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C.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人选翰林院的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
D.赠,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其死后,追授给他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追封功臣的先人也叫“赠”。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德为人正直,曾跟从王守仁学习,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他与魏良弼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并无阿识之意。
B.欧阳德学问渊博,皇帝诏令选择有学问和德行的读书人为翰林,欧阳德改任为编修,他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讲学论道。
C.欧阳德讲求孝道,他曾被召入京做太仆少卿,但是为了便于奉养父母,他调任南京鸿胪卿。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后仍留在家中奉养母亲。
D.欧阳德敢于直谏,欧阳德曾认为裕王不应出京,并给皇帝上疏,皇帝没有同意他的建议欧阳德就继续上奏,皇帝虽不高兴,也原谅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
(2)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复粹,黄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除开封府推官。崇祯元年为御史。廷议移毛文龙内地,复粹言:“海外亿万生灵谁非赤子,倘栖身无所,必各据一岛为盗,后患方深。”又言:“袁崇焕功在全辽,而尚宝卿董懋中诋为逆党所庇,持论狂谬。”懋中遂落职文龙亦不果移巡按江西请禁有司害民六事时大厘邮传积弊减削过甚反累民复粹极陈不便丁艰归。服阕,还朝,出按陕西。陈治标治本之策:以任将、设防、留饷为治标;广屯、蠲赋、招抚为治本。帝褒纳之。廷议有司督赋缺额,兼罪抚按,复粹力言不可。由大理右寺丞进左少卿。居无何,超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时同命者五人,翰林惟方逢年,余皆外僚,而复粹由少卿,尤属异数。盖帝欲阁臣通知六部事,故每部简一人:首辅刘宇亮由吏部,国祥以户,逢年以礼,嗣昌以兵,国用以工,刑部无人,复粹以大理代之。累加少保,进吏部尚书、武英殿。十三年六月,国观罢,复粹为首辅。给事中黄云师言“宰相须才识度三者”,复粹恚,因自陈三者无一,请罢,温旨慰留。御史魏景琦劾复粹及张四知学浅才疏,伴食中书,遗讥海内。帝以妄诋下之吏。明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建极殿,贼陷洛阳,复粹等引罪乞罢,不允。帝御乾清宫左室,召对群臣,语及福王被害,泣下。复粹曰:“此乃天数。”帝曰:“虽气数,亦赖人事挽回。”复粹等不能对。帝疾初愈,大赦天下,命复粹录囚,自尚书傅宗龙以下,多所减免。是年五月致仕。国变后,卒于家。

(《明史卷二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懋中遂落职/文龙亦不果移/巡按江西/请禁有司害民六事/时大厘邮传/积弊减/削过甚/反累民/复粹极陈不便/
B.懋中遂落职/文龙亦不果移巡/按江西/请禁有司害民六事/时大厘邮传积弊/减削过/甚反累民/复粹极陈不便/
C.懋中遂落职/文龙亦不果移巡/按江西/请禁有司害民六事/时大厘邮/传积弊/减削过/甚反累民/复粹极陈不便/
D.懋中遂落职/文龙亦不果移/巡按江西/请禁有司害民六事/时大厘邮传积弊/减削过甚/反累民/复粹极陈不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丁艰,即丁忧,指朝廷官员父母或祖父母若死去,无论此人处何官职,从得知丧事的那天起,必须回祖籍守制27个月。
C.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D.大故,是赦免的一种,即国家对一定时期内某些种类或一般的犯罪分子普遍教免,既赦其罪,又放其刑的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范复粹分析事理中肯。朝廷提议将毛文龙调到内地,范复粹以百姓无栖身处,必然作乱,否定了这一做法,这一建议被采纳。
B.范复粹为民请命。巡视江西时,请求禁止有关部门残害百姓的六件事,并陈述治标治本的策略,这一建议又被皇帝采纳。
C.范复释仕途顺利。他由大理寺还升为少卿,直至礼部左待郎兼东阁大学士,最后成为首辅、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建极殿大学士。
D.范复粹深受皇上信任。范复粹为首辅,有人讽刺其才能、见识、度量三者不能皆具备,他愤而辞职,皇帝挽留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袁崇焕功在全辽,而尚宝卿董懋中诋为逆党所庇,持论狂谬。
(2)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

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低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

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翌日,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B.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C.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D.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史上曾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
B.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另外祖父的父亲也称太祖。
C."幸其第"中的"幸"特指皇帝亲临某地,"幸其第"的意思就是皇帝到他的宅第去。
D.卒,在《礼记》中指大夫的死;另外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俞通海擅长水战,深受太祖信任。他归顺太祖之后,太祖喜出望外,高兴地说"天赞我也!"
B.俞通海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胥口作战中,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结果被敌军射中右眼。
C.俞通海忠心耿耿,临危不惧。太祖在康郎山遇险,俞通海奋不顾身,全力营救太祖脱险。
D.俞通海治军严明,关爱百姓。在攻克湖州和攻取太仓以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十分欢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方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
(2)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杰,字汉甫,长乐人。万历初进士。除行人。册封琉球,却其馈。其使入谢,仍以金馈,卒言于朝而返之。历两京太常少卿。南京岁祀懿文太子,以祠祭司官代,杰言:“祝版署御名,而遣贱者将事,于礼为亵。请如哀冲、庄敬二太子例,遣列侯。”帝是之,乃用南京五府佥书。累迁顺天府尹。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进南京刑部右侍郎。二十五年春,杰以帝荒于政事,疏陈十规。言:“前此两宫色养维一,今则定省久旷,庆贺亦疏。孝安太后发引,并不亲送。前此太庙时飨皆躬亲,今则皆遣代。前此经筵临御,圣学日勤,今则讲官徒设,讲席久虚。前此披星视朝,今则高拱深居,累年不出。前此岁旱步祷郊坛,今则圜丘大报,久缺斋居;宸宫告灾,亦忘修省。前此四方旱涝,多发帑金,今则采矿榷税。前此用财有节,今则岁进月输;而江右之磁,江南之纟宁,西蜀之扇,关中之绒,率取之逾额。前此乐闻谠言,今则封事甫陈,严纶随降,但经废弃,永不赐环。前此抚恤宗室,恩义有加,今则楚籓见诬,中榼旋出,以市井奸宄,间骨肉懿亲。前此官盛任使,下无旷鳏,今则大僚屡虚,庶官不补。是陛下孝亲、尊祖,好学、勤政、敬天、爱民、节用、听言、亲亲、贤贤,皆不克如初矣。”不报。召为刑部左侍郎,擢户部尚书督仓场。时四方遇灾,率请改折,杰请岁运必三百万以上方许议折,从之。三十二年,卒官。初,杰父教谕廷衮家居老矣,族人假其名逋赋。县令刘禹龙言于御史逮之。杰代讯,几毙。后抚赣,禹龙家居,未尝修隙,时服其量。
(节自《明史列传一百一十五·谢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
B.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
C.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
D.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
【小题2】下列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定省,即晨昏定省,指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是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B.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后来皇后和普通大臣的神位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
D.江右,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故汇右又指江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最(  )
A.谢杰自觉自律,清正廉洁。万历初年中进士后,就职于礼部行人司。后受朝延委派去册封琉球,琉球国送厚礼,谢杰推却他们的馈送。
B.谢杰从政为官,尽职尽责。任太常少卿时,认为以祠祭司官代列候祭祀懿文太子不合礼制,就劝谏皇帝要按礼制派遣列侯祠祭。
C.谢杰忧国优民,敢于进谏。皇帝荒废政事,他从孝亲等方面向皇上陈述了十条告诫意见,皇上认为他说得没道理,但仍征召他为刑部左待郎。
D.谢杰为人正直,襟怀坦荡。族人冒其父名逃税,刘禹龙告发其父,他代父受讯几乎被打死。后刘禹龙退职家居,他巡抚赣州,却并未寻隙报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使入谢,仍以金馈,卒言于朝返之。
(2)前此披星视朝,今则高拱深居,累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