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也。吴录曰: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迁为长史,治有名迹。虽起孤微,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孙权为车骑将军,召为主簿,出为山阴令,还为参军校尉。
黄武元年,与吕范、贺齐等俱以舟师拒魏将曹休于洞口。值天大风,诸船绠绁①断绝,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或覆没沉溺。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缘号呼,他吏士恐船倾没,皆以戈矛撞击不受。粲与黄渊独令船人以承取之,左右以为船重必败。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还,迁会稽太守,召处士谢谭为功曹,谭以疾不诣,粲教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粲募合人众,拜昭义中郎将,与吕岱讨平山越,入为屯骑校尉、少府,迁太子太傅。
赤乌中,遭二宫之变,孙权欲废太子孙和,而立鲁王孙霸,朝中官员各执一方。粲抗言执正,明嫡庶之分,违忤孙权,欲使鲁王霸出驻夏口,遣霸之党人杨竺不得令在都邑。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下狱诛。寿评曰:吾粲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
(选自《三国志·吴书·吾粲传》,有删改)
(注)①绠绁(gěng xiè):绳索。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B.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C.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D.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迁。如《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B.处士,又名“隐士”,唐代习惯称为“高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男子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
C.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D.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表示年份)。“赤乌”是三国时期东吴君主孙权的第四个年号,共计14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粲幼时就表现不凡,后来被孙河将军赏识,奏请朝廷任命,从而走上仕途。
B.吾粲任职后,治理有方,名声政绩毫不逊于同道,后来不断得到任用。
C.在会稽太守任上,吾粲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最终请出了隐士谢谭。
D.在宫廷斗争中,吾粲“抗言执正”,因正直而丧身,陈寿认为这是可悲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
(2)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1-21 07:15: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因请帝幸澶州。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勿还而行。”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契丹既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节选自《宋史》)

注释:狃(niǔ):轻侮。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临轩顾问 顾问:看望,询问。
B.明日同列以闻 明日:第二天。
C.急书一夕五至,准不,饮笑自若 发:发兵。
D.是时,契丹内寇     寇:侵犯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帝大骇,问准
严大国之威修敬也
B.准心知二人谋,阳若不知
秦王斋五日后,设九宾礼于廷
C.谁陛下画此策者
吾属今之虏矣
D.陛下不过河,人心益危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寇准“刚正直率”的一组是(   )
①准方进取,可欺君耶
②准不发,饮笑自如
③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
④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
⑤众议皆惧,准力争之
⑥出遇高琼于屏间
A.②④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大举入侵的时候寇准请皇帝亲临澶州,而同僚们却因为害怕,一味想着退兵。
B.寇准退敌心切,在皇帝不愿亲征的时候竟以不再见皇上相威胁,实是大胆。
C.在皇帝不肯过河的情况下,寇准力排众议,并争取太尉高琼的支持。最终使皇帝欣然渡河。
D.皇帝亲临前线,果然使宋朝军队土气大振,踊跃欢呼,而对契丹军队也起到了威慑作用。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
(2)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杨琁

①杨琁字机平,会稽乌伤人也。高祖父茂,本河东人,从光武征伐,为威寇将军,封乌伤新阳乡侯。建武中就国,传封三世,有罪国除,因而家焉。父扶,交址刺史,有理能名。兄乔,为尚书,容仪伟丽,数上言政事。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乔固辞不听,遂闭口不食,七日而死。

②琁初举孝廉,稍迁,灵帝时为零陵太守。是时,苍梧、桂阳猾贼相聚,攻郡县,贼众多而琁力弱,吏人忧恐。琁乃特制马车数十乘,以排囊盛石灰于车上,系布索于马尾,又为兵车,专彀弓弩,克期会战。乃令马车居前,顺风鼓灰,贼不得视,因以火烧布,布然马惊,奔突贼阵,因使后车弓弩乱发,钲鼓鸣震。群盗波骇破散,追逐伤斩无数,枭其渠帅②,郡境以清。荆州刺史赵凯,诬奏琁实非身破贼,而妄有其功。琁与相章奏,凯有党助,遂槛车征琁。防禁严密,无由自讼,乃噬臂出血,书衣为章,具陈破贼形势,又言凯所诬状,潜令亲属诣阙通之。诏书原琁,拜议郎,凯反受诬人之罪。

琁三迁为勃海太守所在有异政以事免。后尚书令张温特表荐之,征拜尚书仆射。以病乞骸骨,卒于家。

注①琁:同“璇” ②渠帅:首领。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建武中就(____________)
(2)琁初孝廉(____________)
(3)期会战 (____________)
(4)布马惊(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噬臂出血//今其智反不能及
B.贼众多琁力弱//史噤不敢发声,趋
C.郡境清// 汉亦留之相当
D.因而家// 涕泣谋于禁卒,卒感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2)潜令亲属诣阙通之。
【小题4】用“/”给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
琁 三 迁 为 勃 海 太 守 所 在 有 异 政 以 事 免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对于杨琁的性格特点概括并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悖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权工部郎官,累迁兼吏部郎官。两淮旱,命廉视真、杨、庐、和四郡。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瓜洲新城,专为退保,金使过而指议,淮人闻而叹嗟。谁为陛下建此策也?”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B.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C.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D.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明代开始设立,也是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B.在古代,累迁、擢、权、陟、拔等表示官职的升迁,而谪、窜、左迁等则表示降职贬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周必大等人看好他的前程;他考词赋第一名,喜爱《资治通鉴》,并改编了这部著作,且著述丰富。
B.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认为冷是个危险人物,最终冷被罢免。
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自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皇帝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房子、发放钱粮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
②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因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子胥逐亡。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立为后,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女,无忌驰归报平王  好:美丽B.乃因太子建  谗:说坏话
C.不能无怨  望:盼望D.赐粟五万石,执珪  爵:赏赐爵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楚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不知东方既白
B.俱灭,无为    师道之不传久矣
C.乃召伍员为行人    醉则更相枕
D.既不得,掘楚平王墓    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平王是个荒淫昏聩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是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谗言,杀害忠臣和骨肉,终于给楚国带来灾难。
B.伍奢是个忠于职守的患臣,他做太子建的太傅,就坚决维护太子建的利益,敢于当面揭露楚平王的罪恶,即使激怒平王,惹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终于同长子一起被杀。
C.伍子胥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刻,他一眼就看出楚王的阴谋,作出正确的抉择:在吴国,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他的信任,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
D.江上渔父是个贫图富贵的人,他偶然中救了伍子胥,当伍子胥以百金宝剑相赠时,他看不上眼,说:“如果抓住了伍子胥,可得粟五万石,爵执珪,哪里只是百金剑呢?”却不知道眼前被救的人就是伍子胥,错过了好机会。
【小题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伍 奢 有 二 子 皆 贤 不 诛 且 为 楚 忧 王 使 人 召 二 子 曰 来 吾 生 汝 父 不 来 今 杀 奢 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劝学》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2)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云渊先生传

黄宗羲

周述学字继志,别号云渊,越之山阴人。好深湛之思,凡经济之学,必探原板委,尤于易历。古之言历者以郭守敬为最。而守敬所作历经载于元史者,言理而不传其法。

自西域经纬历入中国,始闻经纬凌犯之说。然其立法度数与中历不合。毗陵唐顺之慨然欲创纬法,以会通中西。官不果。述学乃撰《中经》,用中国之算,测西域之占,以毕顺之之志。古来无所谓星道者,述学正其讹舛,删其繁芜,补历代之所未备。莫不各有成书,发前人所未发。盖博而能精,上下千余年,唯述学一人而已。

嘉靖间,赵司马访之边事,述学曰:“今岁主有边兵,应在乾、艮二州,京师可无也。”已如其言。总督胡宗宪征倭,私述学于幕中,以密计,卒成海上之功。武林兵变,述学论以国运安平,不可妄动,其魁亦信述学之言多验,谋遂。述学在南北兵间,多所擘画,其功归之主者,未尝引为己有,故人亦莫得而知也。

甲戌,余邂逅述学诸孙周仲,见其架上堆云渊《神道大编》数十册,其册皆方广二尺余,仲言遗书多所散失,此不能十之一二也。余欲尽抄其所有,会仲游楚,不果。丙戌乱后,于故书铺中得中经测图、地理数种,见其历宗述学之《通议》,而掩之为己有也。余读嘉靖间诸老先生文集,鲜有及述学者。唐顺之与之同学,其与人论历,皆得之于述学,而亦未尝言所得之自,岂身任绝学,不欲使人参之耶?天下承平久矣,士人以科名禄位相高,多不说学,述学以布衣游公卿间,宜其卜祝戏弄,为所轻也。虽然,学如述学,固千年若旦暮,奚藉乎一日之知哉。

 (选自《黄梨洲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于易历 邃:精通B.官不果  卒:死亡
C.京师可无也 虞:忧患D.谋遂    寝:搁置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历法研究以郭守敬最有名,但他写的历经只讲规律不说方法。
B.西域传入中原的经纬历与中原不合,周述学撰写《中经》,用中原算法测量西域占象术。
C.周述学在帮助胡宗宪完成征倭之功中多有谋划,但他都归功其主子,因此没有人知道。
D.唐顺之为了独占绝学,从来没有对人说过自己关于历法的观点于周述学这件事。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述学正其讹舛,删其繁芜,补历代之所未备。
(2)士人以科名禄位相高,多不说学,述学以布衣游公卿间,宜其卜祝戏弄,为所轻也。
【小题4】请简要概括周述学治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