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B.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C.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D.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着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9 07:16: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是年二月,召还京。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宣慰使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永乐元年,上书,请严备西北诸边,及早建东宫。帝褒答之。六年三月召至京,赐金帛遣还。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构兵,诏成以兵五万压其境,琛等就擒。于是分思州、思南地,更置州县,遂设贵州布政司。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赠夏国公,谥武毅。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B.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C.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D.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子:天子或诸侯之嫡子中的储君称谓。奴隶社会还可称为太子,但在封建社会就不能再称“太子”了。
B.布政司:明清两代承宣布政使司的简称,长官为布政使,掌管全国的民政、田赋、户籍。
C.世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赠谥:古代帝王、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赠给一个表示褒贬的称号。明清定谥属礼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成孔武有力,忠勇可嘉。他身材魁伟,臂力过人,善于骑马使槊。攻打镇江时,与十名勇士转战被捉,但他们最终逃脱而归。
B.顾成审时度势,受到燕王赏识。顾成讨伐燕王被俘却被释放,并被邀请辅助世子留守北平。北平被围之时,城中防御、调度都听从于顾成。
C.顾成镇守贵州,政绩卓著。他善于用兵,恩威并用,屡次平定诸蛮叛乱,以至当地人还为他建立生祠来祭祀。
D.顾成性情忠诚,谨慎从事。他在北平时常出谋划策,但始终不肯统兵,赏赐兵器也不接受。后来受命辅佐太子监国,他婉言拒绝。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
(2)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魏学曾字惟贯,泾阳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除户部主事,迁郎中。中官为商人请支刍粮银巨万,学曾持不可,乃已。寻擢光禄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隆庆初,土蛮大入永平。学曾入驻山海,檄诸将王治道等追击至义院口,大捷。进右副都御史。学曾乃易置将吏,厘屯田二千余顷,数破敌,被赏赉。以疾去。起兵部右侍郎,提督神枢营。旋改吏部,转左侍郎。

穆宗崩,大学士高拱欲去冯保,属言官论劾。学曾遗书大学士张居正曰:“外人皆言公与保有谋,遗诏亦出公手。今日之事,不宜复护此阁。”居正怒。及拱被逐,举朝失色,学曾独大言曰:“上践祚伊始,辄逐顾命大臣,且诏出何人,不可不明示百官。”要诸大臣诣居正邸争之。诸大臣多不往,居正亦辞以疾。自是益忤。出为南京右都御史。未上,给事中宗弘暹希居正指劾之。诏以故官候调,学曾遂归。居正殁逾年,起南京户部右侍郎,寻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

万历十九年春,阁臣王锡爵荐学曾。起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明年,哱拜反,遂煽诸部为乱。全陕皆震动。学曾檄副总兵李昫率游击吴显趋灵州,别遣游击赵武趋鸣沙州,沿河扼贼南渡。翼日,贼胁庆王上东城,乞暂罢兵,诡言愿献首恶。会官军粮尽,乃引次花马池,学曾日夜趣刍饷,调榆林兵。六月复攻城,连战不下。

初,学曾欲招东旸、朝,令杀拜父子赎罪。东旸射书城外,约内应,夜半举火。外兵不至,贼杀其党五十人。七月,学曾与梦熊、国桢定计,决黄河大坝水灌之,水抵城下。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朝命以梦熊代,梦熊遂成功。

学曾任事劳勚。灌城招降之策,本其所建。及宣捷,尚书(石)星以下多白学曾无罪。如松言:“学曾被逮时,三军雨泣。”梦熊亦推功学曾。帝不听,居家数年卒。

(摘编自《明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
B.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
C.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
D.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登基”“御极”。
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宗皇帝去世后,高拱想排挤冯保,嘱咐御史弹劾他。魏学曾写信给张居正,说朝廷官吏都说他与冯保有图谋,先帝遗诏也是出自他手,他不应该庇护冯保。魏学曾因此得罪了张居正。
B.魏学曾被贬为南京右都御史。还没有上任的时候,给事中宗弘暹受张居正指使弹劾他。但是朝廷下诏让他以过去的官职等候调遣,魏学曾于是回到家乡。
C.魏学曾想招降刘东旸、许朝,命令他们杀死哱拜父子。刘东旸用箭将一信射到城外,相约为内应,半夜点火为信号。但是点火后,城外的官军未到,结果刘东旸、许朝他们都被叛贼杀死了。
D.魏学曾任事勤劳。灌城招降的计策,本来就是魏学曾先提出的建议。等到宣报大捷之后,多数官员说魏学曾无罪。但是皇帝没有听从,魏学曾最终还是在家乡死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正殁逾年,起南京户部右侍郎,寻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
(2)会官军粮尽,乃引次花马池,学曾日夜趣刍饷,调榆林兵。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待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间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选自《明史·翁正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B.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C.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D.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专指降官贬谪,比如白居易就曾左迁为九江郡司马。
B.箴,有“劝告、规诫”的意思,也是旧时一种文体,属于规诫性的韵文。
C.吏部,南唐、五代时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职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D.乞归,封建时代官员请假回家的专用语。类似的说法还有乞骸骨、乞身、解印、解甲归田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正春才学过人,敢于直谏。 万历二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职为修撰,后又担任皇帝的讲官。他曾经向皇帝提出八点忠告却没被采纳。
B.翁正春审时度势,建言得当。他知道琉球中山王已经归附倭寇,就建议皇帝和他们断绝往来,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皇帝对此表示赞同。
C.翁正春为官正直,不惧权贵。虽然韩敬的党羽很恼恨翁正春,但他坚持认为韩敬在科场徇私舞弊,有罪。后来又拂逆魏忠贤,被下旨责备。
D.翁正春严肃庄重,作风正派。他气质风度峻肃,整天不讲轻慢的话,即使疲倦也不东歪西靠,眼睛不四处乱看,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2)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间艳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宁国公主,孝慈皇后生。洪武十一年下嫁梅殷。殷字伯殷,汝南思祖从子也,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太祖诸驸马中,尤爱殷。殷视山东学政,赐敕褒美,谓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当世皆荣之

帝春秋高,诸王强盛。殷尝受密命辅皇太孙。及燕师日逼,惠帝命殷充总兵官镇守淮安。悉心防御,号令严明。燕兵遣使假道于殷,以进香为名。殷答曰:“进香,皇考有禁,不遵者为不孝。”王大怒,复书言:“今兴兵诛君侧恶,天命有归,非人所能阻。”殷割使者耳鼻纵之,曰:“留汝口为殿下言君臣大义。”王为气沮。而凤阳守徐安亦拆浮桥,绝舟楫以遏燕。燕兵乃涉泗,出天长,取道扬州。

王即帝位,殷尚拥兵淮上,帝迫公主啮血为书投殷。殷得书恸哭,乃还京。既入见,帝迎劳曰:“驸马劳苦。”殷曰:“劳而无功耳。”帝默然。

永乐二年,都御史陈瑛奏殷畜养亡命,帝曰:“朕自处之。”因谕户部考定公、侯、驸马、伯仪仗从人之数,而别命锦衣卫执殷家人送辽东。明年冬十月,殷入朝,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挤殷笪桥下,溺死,以殷自投水闻。都督同知许成发其事。帝怒,命法司治深、曦罪,斩之,籍其家。遣官为殷治丧,荣定,而封许成为永新伯。

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寻官殷二子,顺昌为中府都督同知,景福为旗手卫指挥使,赐公主书曰:“驸马殷虽有过失,兄以至亲不问。比闻溺死,兄甚疑之。都督许成来首,已加爵赏,谋害之人悉置重法,特报妹知之。”瓦剌灰者,降人也,事殷久,谓深、曦实杀殷,请于帝,断二人手足,剖其肠祭殷,遂自经死。十二月进封公主为宁国长公主。宣德九年八月,年七十一。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
B.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
C.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
D.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
【小题2】下面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秦汉以后仅次于王的爵位,也泛指达官贵人或士大夫。
B.驸马,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本是汉代官名,指驸马都尉。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驸马,并非实官。
C.谥,古代王侯将相、著名人物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品行追加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殷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他天性恭敬谨慎,富有谋略,善于骑射。在驸马之中,明太祖朱元璋最喜欢他。
B.燕王以进香为名派使者向梅殷借路。梅殷以先皇有禁令,不遵守为不孝为由加以拒绝,燕王大怒。
C.燕王即帝位后,梅殷仍拥兵淮上,成祖逼迫公主咬破指头写成血书递交梅殷。梅殷收到血书之后恸哭不已,于是返回京城。
D.梅殷溺死的真相大白之后,成祖派遣官员为梅殷办理丧事,追封他为永新伯,并且封梅殷的两个儿子为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殷视山东学政,赐敕褒美,谓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当世皆荣之。
(2)都督同知许成发其事。帝怒,命法司治深、曦罪,斩之,籍其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赓,字少钦,浙江山阴人。登隆庆二年进士,授编修。万历六年以侍读为日讲官。宫中方兴土木,治苑囿。赓因讲宋史,极言“花石纲”之害,帝为悚然。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已,竟如其言。累官礼部尚书,遭继母丧去。二十九年秋,沈一贯独当国,请增置阁臣。帝素虑大臣植党,欲用林居及久废者。诏赓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再辞,不允。明年四月诣阙,即捐一岁俸助殿工。其秋极陈矿税之害,帝不能用。既而与一贯及沈鲤共献守成、遣使、权宜三论,大指为矿税发,赓手笔也。三十三年,言官劾温纯及鲤,中使传帝意欲去纯。赓言大臣去国必采公论,岂可于劾疏报允。其冬,工部请营三殿。时方浚河、缮城,赓力请俟之异日。帝皆纳之,不果行。三十四年,赓独当国,年七十有二矣。朝政日弛,中外解体。赓疏揭月数上,十不能一下。御史宋焘首讽切赓,给事中汪若霖继之。赓缘二人言,力请帝更新庶政,于增阁臣、补大僚、充言路三事语尤切。优诏答之而不行。赓乃素服诣文华门恳请,终不得命。赓以老,屡引疾。礼部主事郑振先遂劾赓十二大罪,帝怒,贬振先三秩。先,考选科道,吏部拟上七十八人。候命逾年,不下,赓连疏趣之。三十六年秋,命始下。是时赓已寝疾,乞休疏二十余上。言者虑其复起,攻不已,而赓以十一月卒于官。遗疏陈时政,语极悲切。赠太保,谥文懿。赓醇谨无大过,与一贯同乡,睚给事中,以故蒙诟病云。
(摘编自《明史·朱赓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
B.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
C.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
D.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编修,职官名,掌修国史、会要、实录的官吏,明朝隶属于翰林院。
B.侍读,职官名,主掌教授太子经书,明代又称翰林侍读学士。
C.礼部,古代官署,掌管嘉礼、军礼、吉礼、凶礼、宾礼及管理学务等。
D.优诏,皇帝对提出好建议、政绩优秀的臣下给予赞许或奖励的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赓巧妙讽喻,委婉劝诫。万历年间,宫中兴建园林,当时朱赓担任皇帝的日讲官,恰好讲到宋史,就极力讲述“花石纲”对宋朝的危害,以此规劝皇帝不要大兴土木。
B.朱赓淡薄名利,辞官不就。朱赓对功名利禄十分淡薄,担任礼部尚书时曾辞去职位,后来皇帝下诏让他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参与国家重要事务,他多次推辞不做官。
C.朱赓敢于进谏,直陈看法。万历三十年秋天,朱赓上书陈说收取矿税的祸害,随后与沈一贯和沈鲤一起向皇帝呈送相关奏章,深刻揭露矿税对国家社会的危害。
D.朱赓年虽高迈,忠于国事。朱赓单独掌管大政时已经七十二岁,当时朝政松弛、内外涣散,他上书请求更新国家政务等,没有实行,他就脱去官服到文华门恳求皇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方浚河、缮城,赓力请俟之异日。帝皆纳之,不果行。
(2)赓缘二人言,力请帝更新庶政,于增阁臣、补大僚、充言路三事语尤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