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进吏科右给事中,累谪交阯为吏。居九年,仁宗嗣位,始召入御史。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还。亨信让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其罪。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着兜鍪处,颠发尽秃。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谪交阯为吏 坐:因犯……罪或错误
B.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还   引:率领
C.诸守将弃城遁,并其罪 按:压抑、止住
D.车驾既北,寇骑日城下 薄:逼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亨信让曰  师道不传也久矣
B.帝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 秦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C.始召入御史  身死人手,天下笑者
D.土木之变  至始皇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文中的庙号还有“英宗”,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C.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②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7 08:01: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督饷大同,值兵变,杀总兵官李瑾。总督刘源清率师围城,久不下。荣素有智略,善应变。叛卒掠城中,无犯荣者。外围益急,荣密约都指挥纪振、游击戴濂、镇抚王宁同盟讨贼。察叛卒马升、杨麟无逆志,乃阳令宁持官民状诣源清所,为叛卒乞原,而阴以荣谋告,请宥升、麟死,畀三千金,俾募死士自效。会源清已罢,巡抚樊继祖许之。升、麟遂结心腹,擒首恶黄镇等九人戮之。荣乃开城门,延继祖入,复捕斩二十六人。录功,擢光禄寺少卿,再迁太常寺少卿。

二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贡使留甘州者九十余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寇,死者十之一。荣言:“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诏夺信官,槥死者送之归。番人感悦。逾年,以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相能,诏荣与锦易任。俺答数万骑入掠,荣与尚文破之黑山阳,进右副都御史。寇复大举犯中路,参将张凤等阵殁。荣与尚文及总督翁万达严兵备阳和,而遣骑邀击,多所杀伤,寇乃引去。代府奉国将军充灼行剽,荣奏夺其禄。充灼等结小王子入寇,谋据大同。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而近边弘赐诸堡三十一所,延亘五百余里,辟治之皆膏腴田,可数十万顷。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寇入犯,与尚文破之弥陀山,斩一部长。

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奏行秋防十事。已而翁万达入为尚书,遭母丧,荣复当署部务,辞疾乞休。帝怒,夺职闲住。越二年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八卷)

(注)①畀,bì 给,给以;②槥,huì 粗陋的小棺材。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
B.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
C.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
D.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土木兴建、俸饷等事宜。
B.巡抚,明清时官职,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一般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C.贡使,进贡的使臣;贡,进贡,即古代藩属国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
D.黑山阳,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黑山是山名,“黑山阳”是指黑山的南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荣颇有智慧谋略。在总督刘源清久攻不下的情况下,他结交敌人心腹,擒获叛军头目并杀掉。
B.詹荣善待外国使者。他得知杨信驱使鲁迷国使者上前线作战,就用棺材装殓战死者送归鲁迷国,鲁迷国的人很受感动。
C.詹荣具有军事才能。他担任大同巡抚时,多次击败来犯之敌,并修建了大量御敌工事,因地制宜地实施了强军策略。
D.詹荣深受皇帝信任。先后担任了太常寺少卿、右金都御史,官至兵部尚书,但因年老略有消沉而触怒皇上,才被夺官赋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
(2)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瑄,字廷献,丰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刚直尚气节。景帝不豫,廷臣请立东宫,帝不允。瑄与同官钱璡、樊英等约疏争,会“夺门”事起,乃已。
天顺初,民诉曹吉祥、石亨夺其田。瑄以闻,并列二人怙宠专权状。帝语大学士李贤、徐有贞曰:“真御史也。”遂遣官核,而命吏部识瑄名,将擢用。吉祥闻之惧,诉帝,请罪之。不许。
未几,亨西征还,适彗星见,十三道掌道御史张鹏、周斌等,将劾亨、吉祥诸违法事。先一日,给事中王铉泄于亨。亨与吉祥泣诉帝,诬鹏等为已诛内官张永从子,结党排陷,欲为永报仇。明日疏入,帝大怒,收鹏及瑄。御文华殿,悉召诸御史,掷弹章,俾自读。斌且读对,神色自若。至冒功滥职,帝诘之曰:“彼帅将士迎驾,朝廷论功行赏,何云冒滥?”斌曰:“当时迎驾止数百人,光禄赐酒馔,名数具在。今超迁至数千人,非冒滥而何?”帝默然,竟下瑄、鹏及诸御史于狱。榜掠备至,诘主使者,瑄等无所,乃坐都御史耿九畴、罗绮主谋,亦下狱。瑄、鹏死,余遣戍。亨等复谮诸言官。帝谕吏部,给事、御史年逾三十留之,余悉调外。尚书列上给事中何萤等十三人,御史吴祯等二十三人。诏以萤任州判官,祯等为知县。会大风震雷,拔木发屋,须臾大雨雹。亨、吉祥家大木俱折,二人亦惧。掌钦天监礼部侍郎汤序本亨党,亦言上天示警,宜恤刑狱。于是帝感悟,戍瑄、鹏铁岭卫,余贬知县,而萤、祯等亦得无调。瑄、鹏行半道,适承天门灾,肆赦放还。或谓当诣亨、吉祥谢,二人卒不往,复谪戍南丹。
宪宗即位,并还故官。瑄寻迁浙江副使。按行海道,禁将校私纵戍卒。修捍海塘,筑海盐堤岸二千三百丈,民得奠居。为副使十余年,政绩卓然,进按察使。西湖水旧可溉诸县田四十六万顷,时堙塞过半,瑄请浚之。设防置闸,利灌溉,功未,卒。
瑄以忠谏名天下,为士重。天启初,赐谥忠怀。海盐人祠祀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遣官核  按:调查B.瑄等无所 引:引荐
C.瑄、鹏死,余遣戍  论:判决D.功未,卒 就:完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诉帝,请罪之\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B.斌且读对\在邦域之中矣
C.给事、御史年逾三十留之\昔先王以为东蒙主
D.设防置闸,利灌溉\则修文德来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瑄刚强正直,崇尚气节。景帝拒绝册立太子后,杨瑄和同僚相约上疏抗争,恰逢“夺门”事变,这才作罢。
B.杨瑄曾上奏曹吉祥、石亨抢夺民田等罪行,得到皇帝的赏识。皇帝要求吏部标记杨瑄姓名,准备提拔重用。
C.御史张鹏、杨瑄等人因弹劾石亨、曹吉祥的计划泄露而被逮捕下狱。周斌在面对皇帝的诘问时,淡定自若。
D.杨瑄在浙江副使的十多年任职中,严明军纪,修筑海塘、堤岸,政绩卓著;担任按察使时,又请求疏浚西湖。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瑄以闻,并列二人怙宠专权状。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懋,初以舍人从军,立功为指挥佥事。已而将兵,功多,累进右都督。永乐元年,封宁阳伯,禄千石。六年三月镇宁夏,善抚降卒。明年从北征,领左哨。战忽失温,与成山侯王通先登,都督朱崇等之,遂大捷。二十年从北征,领御前精骑破敌于屈裂河。别将五千骑循河东北,捕余寇,歼之山泽中。师还,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还京,赐龙衣玉带,册其女为丽妃。成祖之崩于榆木川也,六军在外,京师守备虚弱。仁宗召懋与阳武侯薛禄精骑三千驰归,卫京师。命掌前府,加太保,与世侯。宣德元年,从讨乐安。还,仍镇宁夏。得黑白二兔以献,宣宗喜,亲画马赐之。懋在镇久,威名震漠北。顾恃宠自恣,乾没钜万。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英宗即位,命偕张辅参议朝政,出为平羌将军,镇甘肃。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参赞侍郎柴车劾懋失律致,又取所遗老弱,冒为都指挥马亮功,受升赏,斩。诏免死,夺禄。久之还禄,奉朝请。十三年,福建贼邓茂七反。都御史张楷讨之无功,乃诏懋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帅京营、江浙兵往讨。至浙江,有欲分兵扼海口者,懋曰:“是使贼致死于我也。”明年抵建宁,茂七已死,余贼聚尤溪、沙县,诸将欲屠之,懋曰:“是坚贼心也。”乃下令招抚,贼党多降。分道逐捕,悉平之。已而沙县城复炽,久不定,会英宗北狩,景帝立,遂诏班师。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赠浚国公,谥武靖。懋修髯伟貌,声如洪钟。胸次磊落,敬礼士大夫。“靖难”功臣至天顺时无在者,惟懋久享禄位,数废数起,卒以功名终。
(选自《明史·陈懋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都督朱崇等之,遂大捷 乘:随后杀到
B.仁宗召懋与阳武侯薛禄精骑三千驰归   帅:率领
C.参赞侍郎柴车劾懋失律致     寇:被攻打
D.受升赏,斩 论:应当判处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B.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C.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D.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元年指的是帝王改换年号的下一年。
B.六军,本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后来泛指禁军。其具体组成部分各朝代并不一致。
C.北狩,本意是到北方狩猎。此为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即明英宗被瓦刺俘虏。
D.谥武靖,即陈懋的谥号为“武靖”。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陈懋长期征战,功勋赫赫。成祖时期,他多次随驾北征,均能取胜;宣宗时期,他从讨乐安,镇守宁夏,威名远扬。
B.陈懋颇有谋略,善于用兵。屈裂河战后,撤军时他巧妙设伏,大败敌军;讨伐邓茂七,他采取正确策略,成功平叛。
C.陈懋仪表堂堂,胸怀坦荡。他长须飘飘,相貌伟岸,声如洪钟;他心胸磊落,尽管位高权重,但能敬重礼遇士大夫。
D.陈懋几起几落,幸得善终。作为四朝元老,他是“靖难”功臣中唯一活到天顺时期的人,并且久享禄位,以功名终老。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②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延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邰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从臾旱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拱嵒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簿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
B.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擢,为“提拔、提升官职”之意,在古代还有“陟”“转”“晋”“迁除”等表达相同意义的词。
D.壬辰朔,是古代干支月相兼用的纪日方法。“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月份的初一那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B.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C.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抓住战机,攻破了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2)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岳正,字季方,漷县人。正统十三年会试第一,赐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赞善。
天顺初,改修撰,教小内侍书。阁臣徐有贞、李贤下狱,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王翱以正荐,遂召见文华殿。正长身美须髯,帝遥见,色喜。既登陛,连称善。问年几何,家安在,何年进士,正具以对。复大喜曰:“尔年正强仕,吾北人,又吾所取士,今用尔内阁,其尽力辅朕。”正顿首受命。趋出,石亨、张軏遇之左顺门,愕然曰:“何自至此?”比入,帝曰:“朕今日自择一阁臣。”问为谁,帝曰:“岳正。”两人阳贺。帝曰:“但官小耳,当与吏部左侍郎兼学士。”两人曰:“陛下既得人,俟称职,加秩未晚。”帝默然,遂命以原官阁。
时亨、吉祥恣甚,帝颇厌之。正从容言:“二人权太重,臣请以计间之。”帝许焉。正出见吉祥曰:“忠国公常令杜清来此何为者?”吉祥曰:“辱石公爱,致诚款耳。”正曰:“不然,彼使伺公所为耳。”因劝吉祥辞兵柄。复诣亨,谕令自戢。亨、吉祥揣知正意,怒。吉祥见帝,免冠,泣请死。帝内愧,慰谕之,召正责漏言。
亨、吉祥构蜚语,谓正卖直谤讪。帝怒,谪钦州同知。道漷,以母老留旬日。陈汝言令巡校言状,且言正尝夺公主田。遂逮系诏狱,杖百,戍肃州。
亨、吉祥既诛,帝谓李贤曰:“岳正固尝言之。”贤曰:“正有老母,得放归田里,幸甚。”乃释为民。
宪宗立,御史吕洪等请复正与杨瑄官,诏正以原官直经筵,纂修《英宗实录》。初,正得罪,都督佥事季铎乞得其宅,至是敕还正。正还朝,自谓当大用,而贤欲用为南京祭酒,正不悦。忌者伪为正劾贤疏草,贤嗛之。
成化元年四月,出正为兴化知府。正至官,筑堤溉田数千顷,节缩浮费,经理预备仓,欲有所兴革。乡士大夫不利其所为,腾谤言。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B.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C.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D.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考取贡士的中央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
B.“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C.六部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
D.古代描述官员职务时,“入”指调入京城为官,“出”是指官员犯错被贬离开京城做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正颇得皇帝喜爱。皇帝召见岳正,远远地看到岳正样貌很好,心中很是喜欢,便任命他为内阁大学士,鼓励他尽力辅佐自己。
B.岳正秉持正义,但处事不够严谨。当时石亨、曹吉祥非常骄横,他主动向皇帝请命离间二人,却被识破,最终遭到皇帝的斥责。
C.岳正渴望受到重用,但时运不济。官复原职后,他没有受到重用,有人还伪造了岳正弹劾李贤的奏章的草稿,岳正因此得罪了李贤。
D.岳正为官勤政为民。他出任兴化知府时,为百姓做了一些实事,如兴修水利、灌溉良田数千顷,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
(2)初,正得罪,都督佥事季铎乞得其宅,至是敕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