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nán)辈相砥砺,以学行闻。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入为御史。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不报。出按凤阳。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二于驺前,号为“赐棍”,每以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与从弟凤翔有隙,嗾(sǒu)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久之,擢知州。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
(注)梃:棍棒。驺(zōu):骑马驾车的随从。鞫(jū):指审问犯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一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季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翰林或部院官员主考。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B.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C.文教即是儒学,也包括诸子百家等国学。文、道、释并称东方三教。类似犹太教、基督教、回教并称西方三教。
D.文中“正德”为年号。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汉武帝以后,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士隆弘治八年乡试中举,和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交往,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
B.因弹劾廖铠一事,张士隆得罪了钱宁,钱宁趁着张士隆调查薛凤鸣案的机会,让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审案不公,张士隆被下诏狱并贬官。
C.世宗即位后,张士隆官复原职,并出任陕西副使,做了一些有利百姓的实事,如肃清盗匪、修筑堤堰灌溉田地等。
D.张士隆性情耿直不阿,多次弹劾不法官吏,河东盐运使刘愉贪污、织造宦官史宣滥杀无辜、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利,都因张士隆的弹劾上奏而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
(2)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31 04:49: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士奇,泰和人。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遂召入翰林,充编纂官。永乐五年,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籍以进。帝阅无士奇名,召问。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令受否来可知且物微当无他度”帝遽命毁籍。六年,帝北巡,命与蹇义、黄淮留辅太子。太子喜文辞,王汝玉以诗法进。士奇曰:“殿下当留意六经,暇则观两汉诏令。诗小技,不足为也。”太子称善。初,帝起兵时,汉王数力战有功。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既而不得立,怨望。帝又怜赵王年少,宽异之。由是两王合而间太子,帝颇心动。九年还南京,召士奇问监国状。士奇以孝敬对,且曰:“殿下天资高,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帝悦。十二年,帝北征。士奇仍辅太子居守。汉王谮太子益急。帝还,以迎驾缓,尽征东宫官黄淮等下狱。士奇后至,宥之。行在诸臣交章劾士奇不当独宥,遂下锦衣卫狱,寻释之。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或有言大理卿虞谦言事不密。帝怒,降一官。士奇为白其罔,得复秩。又大理少卿弋谦以言事得罪。士奇曰:“谦应诏陈言。若加之罪,则群臣自此结舌矣。”帝立进谦副都御史,而下敕引过。英宗即位。士奇既耄,子稷傲很,尝侵暴杀人。复有人发稷横虐数十事,遂下之理。士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士奇意,降诏慰勉。士奇感泣,忧不能起。卒,年八十。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杨士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B.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C.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D.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文是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位皇帝所用年号可多达十几个。
B.太子指古代帝王的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儿子,封建时代的皇太子地位仅次皇帝
C.六经指经过孔子整理并传授的六部古籍,具体包括《诗冰《书》礼》易》乐》《春秋》。
D.礼部为六部之一,负责掌管典礼事务与科举、赋税等事,长官称礼部尚书、礼部侍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士奇史才出众,而不看重诗才。他凭借史学才华被举荐进入官场,参与辅佐太子时,曾经劝诫太子不要学习诗法小技。
B.杨士奇力辅太子,卷入宫廷斗争。汉王和赵王联手挑拨皇帝和太子的关系,杨士奇坚决与他们斗争,并因此被关押很久。
C.杨士奇为人正直,维护朝臣。他劝谏皇帝遵行即位时颁布的诏书,宽恕曾经忤逆的臣子;又为虞谦辩白,还帮弋谦免罪
D.杨士奇忠君报国,然而治家不严。他深受数朝皇帝的信任,肩负重任;儿子杨稷傲慢凶暴,最终因为欺凌、杀人而被逮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
(2)土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土奇意,降诏慰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二年,出为四川右参政,分守川南,抚定高、杨二氏。迁浙江按察使。大计,坐贬。久之,起四川副使,以十年秋抵成都。时秦贼已入蜀,巡抚王维章、总兵侯良柱悉众北拒,城中惟屯田军及蜀府护卫军,人情惬惧,捷春启门纳乡民避贼者。中尉奉鐕勾贼抵城下,捷春与御史陈廷谟擒击奉鐕,而募市人、起废将固守。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十二年五月,宗龙入掌中枢,即捷春右佥都御史代之。时张献忠、罗汝才已叛,捷春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道扼之。国安连破贼,贼遂还入秦、楚。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裹阳,檄蜀军受节度。嗣昌以楚地广衍,贼难制,驱使入蜀,蜀险阻,贼不得逞,蹙之可全胜,又虑蜀重兵扼险,贼将还毒楚,调蜀精锐万余为己用,蜀中卒自是益疲弱不足支矣。捷春愤曰:“令甲失一城,巡抚坐。今以蜀委贼,是督师杀我也。”争之,不能得。嗣昌以八月终率师入蜀,于是群贼尽萃蜀中。当是时,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秦良玉、张令军。于是捷春乃扼水寨观音岩为第一隘,以部将邵仲光守之。九月,献忠突败仲光军,破上马渡。十月,献忠突净壁,遂陷大昌。良玉、令两军皆覆。关隘侦候不明,防军或远离戍所,贼乘隙而过无人之境。嗣昌遂收斩仲光,上疏劾捷春失事。十一月,逮捷春使者至。捷春为人清谨,治蜀有惠政。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敕巡按御史遣官送京师,下狱论死。捷春知不可脱,明年八月仰药死狱中。福王时,复官,兵部右侍郎。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B.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C.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D.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计,明清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
B.屯田,汉朝以后历代政府为获取军饷和税粮利用戍卒、农民垦殖荒地的制度。
C.擢,提拔之意。类似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升、拔、陟、迁、进、晋等。
D.赠,又称“追赠”,指朝廷为表彰已死官员的功绩而赏赐死者官爵或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捷春任职四川,屡次建立功勋。他任四川右参政,平定安抚高、杨二氏;任四川副使,保卫成都,再立大功;后所部又连破贼寇。
B.邵捷春临危不乱,行事冷静沉稳。在大敌当前、军力薄弱、内有叛徒的情况下,他铲除叛徒,招募百姓,起用废将,调度有方。
C.邵捷春清廉谨慎,治政深得民心。他治理蜀地时,采取有利于百姓的政治措施,深受百姓爱戴,他被逮捕时众多士民悲伤痛哭。
D.邵捷春兵弱难支,下狱含恨而死。在守卫重庆的战役中,他因兵力薄弱,连续失利,最终全军覆没,因此被弹劾入狱,服药而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襄阳,檄蜀军受节度。
(2)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举于乡,署盐城教谕,坐事罢归。起陕西苑马寺万安监录事,量移黄州照磨,摄黄安县事。甫三日,群贼奄至,坚守八日夜,始解去。崇祯十一年,擢知房县。罗汝才率九营之众请降于熊文灿,文灿受之。汝才犹豫,景春单骑入其营,偕汝才及其党白贵、黑云祥歃血盟。汝才诣军门降,分诸营于竹谿、保康、上津,而自与贵、云祥居房县之野。当是时,郧阳诸属邑,城郭为墟,独房赖景春拊循,粗可守。及大众杂处,居民日惴惴。景春乃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修守具,辑诸营。明年五月,张献忠反谷城,约汝才同反。景春子鸣銮,诸生也,力敌万夫,谓父日:“吾城当贼冲,而羸卒止二百,城何以守?”乃擐甲诣汝才日:“若不念香火盟乎?慎毋从乱。”汝才佯诺。鸣銮觉其伪,归与道选授兵登陴,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击斩其将_上天龙。遣使缒城乞援于文灿,凡十四往,不报。已而贼大至,献忠兵张白帜,汝才兵张赤帜,俄二帜相杂,环城力攻。贵、云祥策马呼日:“以城让我,保无他也。”献忠又以张大经谕降,景春大骂碎之。鸣銮且守且战,阅五日,贼多死。乃负板穴城,城将崩,鸣銮热油灌之。又击伤献忠左足,杀其所爱善马。乃用间入贼垒,阴识献忠所卧帐,将袭擒之。指挥张三锡启北门揖汝才入,道选巷战死。大经使汝才说景春降,怒不答。问库藏储蓄安在,叱日:“库藏若有物,城岂为汝陷!”贼怒杀一典史一守备恐之卒不屈与鸣銮俱被杀仆陈宜亦死之。邦闻及其家人并不屈死。事闻,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举祀,道选等亦赠恤。已,帝召见辅臣贺逢圣,备述其死事状,改赠太仆少卿。

(节选自《明史·郝景春传》)

注①罗汝才: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②熊文灿:时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崇祯十一年五月,熊文灿招抚张献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怒杀--典史一守备/恐之卒不屈/与鸣銮俱/被杀仆陈/宜亦死之。
B.贼怒杀一典史一守备/恐之卒不屈/与鸣銮俱被杀/仆陈宜亦死之。
C.贼怒/杀一典史一守备恐之/卒不屈/与鸣銮俱/被杀仆陈/宜亦死之。
D.贼怒/杀一典史一守备恐之/卒不屈/与鸣銮俱被杀/仆陈宜亦死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歃血,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畜的血或口旁涂上牲畜的血,表示诚意。
B.主簿,官名,汉以后中央各机构及地方郡、县官府所设负责文书簿籍。
C.摄,在文言文中常指代理、兼理官职,而“行、权、简、兼”也是此意。
D.檄,指檄文,是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如《讨王莽檄》《讨曹操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景春履职多地,贼至能守。他是江都人,被乡里举荐,代理盐城教谕;历任万安监录事、黄州照磨,在黄安县任职遭受群贼攻城,他坚守八日夜,方才撤退。
B.郝景春之子有勇有谋,奋勇守城。守城时流贼负板穴城,城快塌之时他将热油灌进去,最终击伤了张献忠左脚,杀了他的爱马。又暗中查清了张献忠营帐所在,准备偷袭擒获他。
C.郝鸣銮识势有谋,明辨真伪。他认为守城有困难,劝说罗汝才,亦察知罗汝才品性为人,归后与杨道选作准备,后来守兵击杀了张献忠部将上天龙。
D.郝景春父子有节,不屈被杀。张献忠与罗汝才合攻县城,郝景春大骂,拒降;郝鸣銮守战,伤张献忠;张三锡叛变,放罗汝才人城,郝景春不惧贼人恐吓,父子一同被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是时,郧阳诸属邑,城郭为墟,独房赖景春拊循,粗可守。
(2)遣使缒城乞援于文灿,凡十四往,不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海瑞,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县,供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大保,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①脱粟: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B.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C.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D.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到了成年即可取字,通常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B.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C.世宗是“庙号”,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称庙号“祖”“宗”。从汉代开始,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称“太祖”“高祖”或“世祖”。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任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自己的老母亲祝寿,仅仅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专心致志地设坛求福,无人敢言,只有海瑞上疏。皇帝见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并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很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而受冤的人。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就恶人先告状,上疏诋毁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都没有同意。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县,供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2)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佐,字礼卿,太康人。建文二年进士。除庄浪知县。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以佐文士,难之。持弓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永乐初,入为御史。七年,成祖在北京,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佐预焉。奉命招庆远蛮,督采木四川。从北征,巡视关隘。迁江西按察副使,召为应天尹。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北京建改尹顺天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洪熙元年召为通政使。宣德三年,诸御史不称者黜之,御史有缺,举送吏部补选。佐视事,即奏黜严暄、杨居正等二十人,谪辽东各卫为吏,降八人,罢三人; 而举进士邓柒、国子生程富、谒选知县孔文英、教官方瑞等四十余人堪任御史。帝使历政三月而后任之。居正等六人辨诉。帝怒,并诸为吏者悉戍之。既而皚自戍所潜还京,胁他贿,为佐所奏,且言皚谋害己。诏戮暄于市。帝北巡,命偕尚书张本等居守。还复赐敕。令约束诸御史。于是纠黜贪纵,朝纲肃然。居岁余,奸吏奏佐受隶金,私遣归。帝密示士奇日:“尔不尝举佐廉乎?”对日:“中朝官俸薄,仆马薪刍资之隶,遣隶半使出资免役。隶得归耕,官得资费,中朝官皆然,臣亦然。先帝知之,故增中朝官俸。”帝叹日:“朝臣贫如此。”因怒诉者日:“朕方用佐,小人敢诬之,必下法司治!”士奇对日:“细事不足干上怒。”帝乃以吏状付佐日:“汝自治之。”佐顿首谢。召吏言:“上命我治汝,改行,吾当贷汝。”帝闻之益喜,谓佐得大体。或告佐不理冤诉。帝日:“此必重囚教之。”命法司会鞠,果千户臧清杀无罪三人当死,使人诬佐。帝日:“不诛清,则佐法不行。”磔清于市。八年秋,佐有疾,乞归,不许。以南京右都御史熊概代理其事。逾年而概卒。佐疾良已,入见。帝慰劳之,令免朝贺,视事如故。正统初佐上章致仕去。赐敕奖慰,赉钞五十贯,命户部复其家。十一年九月卒。后追谥端肃。
(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北京建/改尹顺天/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
B.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北京建/改尹顺天/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
C.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北京建/改尹顺天/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
D.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北京建/改尹顺天/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除了姓名之外,往往又有字。无论男女,到成年才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或用于自称,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永乐是帝王年号,帝王年号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纪年方法,始于西汉刘彻继位,年号不能任意改换,一帝只能一年号 。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头触地而时间短暂,故称之,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D.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有名望的学者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所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佐文武双全,使得守将拜服。端午日,守将召集官员比试技艺,故意为难他,但他作为文官,却拿起弓箭一发中的,令守将大为佩服。
B.顾佐刚正不挠,不为权贵所屈。他上奏废黜了严瞪等二十人,后严瞪从成守之地偷跑回京师,逼迫贿他人,被顾佐上奏揭发。
C.顾佐颇识大体,深得皇上赞赏。有奸吏上奏诬陷他,皇上将该奸吏交给他处治,他叩头替奸吏谢罪,皇上很高兴,觉得顾佐识大体。
D.顾佐雷厉风行,极富实干精神。皇上升他为右都御史,命他考察各个御史,他刚上任,即上奏废黜了二十人,推举有才之士四十余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召吏言:“上命我治汝,改行,吾当贷汝。”
(2) 佐疾良已,入见。帝慰劳之,令免朝贺,视事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