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

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

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谥文端。(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B. 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C. 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D. 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后来泛指朝中官员公事之余的会见。
B. 擢,提拔的意思,是指由原来的官职升到更高一级的官职,与“迁”“徙”同义。
C. 敕,此处指敕令,是我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等。
D. 驰传,古代驿站中的马车;驿站是古代官方为传递文书或接待官员往来设置的交通机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以勤恪尽职守,忠诚坚贞。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辅助、保护裕王的功劳,但他从来没有炫耀过,因此裕王曾经写“忠贞”两字赐给他。
B. 陈以勤上书言事,皇帝嘉许。皇帝朝讲很少驾临,政事无法裁决,陈以勤请求皇上振奋精神、修明政教,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都得到皇帝嘉许。
C. 陈以勤为人正直,不结党营私。在他入值内阁时,朝廷士大夫各有所依附,相互攻击。陈以勤中立无所朋比,也不偏私某人,没有诋毁他的人。
D. 陈以勤受到皇上厚赐。归乡十年,皇上还赏赐他宫中银币,并且敕令主管官员慰问他,去世后又被追赠太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
(2)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3 12:03: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永宁,唐兰州地,元置永宁路,领筠连州及腾川县,后改为永宁宣抚司。洪武四年平蜀,永宁内附,置永宁卫。六年,筠连州滕大寨蛮.编张等叛,诈称云南兵,据湖南长宁诸州县,命成都卫指挥袁洪讨之。洪引兵至叙州庆符县,攻破清平关,擒伪千户李文质等。编张遁走,复以兵犯江安诸县。洪追及之,又败其众,焚其九寨,获编张子伪镇抚张寿。编张遁匿溪洞,余党散入云南。帝闻之,敕谕洪曰:“南蛮叛服不常,不足罪。既获其俘,宜编为军。且驻境上,必以兵震之,使詟天威,无遗后患。”未几张复聚众据滕大寨洪移兵讨败之追至小芒部张遁去遂取得花寨擒阿普等自是张不敢复出其寨悉平。遂降筠连州为县,属叙州,以九姓长官司隶永宁安抚司。七年,升永宁为宣抚使司,秩正三品。八年以禄照为宣抚使。十八年,禄照遣弟阿居来朝,言比年赋马皆已输,惟粮不能如数。缘大军南征,蛮民惊窜,耕种失时,加以兵后疾疫死亡者多,故输纳不及。命蠲之。二十三年,永宁宣抚言,所辖地水道有一百九十滩,其江门大滩有八十二处,皆石塞其流。诏景川侯曹震往疏凿之。二十四年,震至泸州按视,有枝河通永宁,乃凿石削崖,以通漕运。二十六年,以禄照子阿聂袭职。先是,禄照坐事逮至京,得直,还卒于途。其子阿聂与弟智皆在太学,遂以庶母奢尾署司事。至是,奢尾入朝,请以阿聂袭,从之。宣德八年,故宣抚阿聂妻奢苏朝贡。九年,宣抚奢苏奏:“生儒皆土僚,朝廷所授官言语不通,难以训诲。永宁监生李源资厚学通,乞如云南鹤庆府例,授为儒学训导。”诏从之。景泰二年,减永宁宣抚司税课局钞,以苗贼窃发,客商路阻,从布政司请也。
(节选自《明史• 永宁宣抚司》)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几/张复聚众据滕大寨/洪移兵讨败之/追至小芒/部张遁去/遂取得花寨/擒阿普/等自是/张不敢复出/其寨悉平/
B.未几/张复聚众/据滕大寨洪/移兵讨败之/追至小芒部/张遁去/遂取得花寨/擒阿普等/自是/张不敢复出/其寨悉平/
C.未几/张复聚众据滕大寨/洪移兵讨败之/追至小芒部/张遁去/遂取得花寨/擒阿普等/自是/张不敢复出/其寨悉平/
D.未几/张复聚众/据滕大寨洪/移兵讨败之/追至小芒/部张遁去/遂取得花寨/擒阿普等/自是/张不敢复出/其寨悉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域名,元代的“永宁路”相当于明代的“永宁府”。
B.蛮,是中国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或南方人的称呼,一般不带有文化上的歧视。
C.漕运,是古代利用河道和海道调运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文中指“河运”。
D.朝贡,即古代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臣来朝见君主,敬献礼物,以表示顺从或臣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宁宣抚司的地位几经变更。明初朝廷平定蜀地时因归附有功,设立永宁卫,后升为永宁安抚司,再后来提升永宁等处军民安抚司为宣抚使司。
B.永宁路在元代时负责治理筠连州及腾川县,洪武六年时筠连州滕大寨的少数民族编张等人叛乱,受此事影响,平叛之后筠连州的级别有所下降。
C.永宁宣抚司经常受到朝廷的抚慰与帮助。例如朝廷免除其无法按时缴纳的粮食,命令景川侯曹震帮助他们凿通河道,并减少其税课局的纸币等。
D.永宁宣抚司在文化上积极向朝廷靠拢。宣抚使禄照的儿子阿聂和弟弟禄智都在太学,禄照还请求朝廷将学识渊博的永宁监生李源任命为儒学训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八年,禄照遣弟阿居来朝,言比年赋马皆已输,惟粮不能如数。
(2)先是,禄照坐事逮至京,得直,还卒于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炳文,濠人,袭父职,领其军,败士诚将赵打虎,遂克长兴。长兴为江浙门户,太祖既得其地,大喜,改为长安州,以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守之。温祥卿者,多智数,避乱来归,炳文引入幕府,画守御计甚悉。士诚复遣司徒李伯升帅众十万,水陆进攻,太祖患之。伯升夜劫营,诸将皆溃。炳文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余,伯升弃营遁。已而士诚遣其弟士信复来争,炳文又败之。士信愤甚,益兵围城,又大败之。长兴为士诚必争地,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众,士诚迄不得逞。大军伐士诚,炳文将所部克湖州,进大都督府佥事。从征中原,下汴梁,扈驾北巡。已,又从常遇春克晋、冀。浚泾阳洪渠十万余丈,民赖其利。寻拜秦王左相都督佥事。洪武三年,封长兴侯,食禄千五百石。始,炳文守长兴,功最高,太祖榜列功臣,以为一等。及洪武末年,诸公、侯且尽,而炳文以元功宿将,为朝廷所倚重。建文元年,燕王兵起。帝命炳文为大将军,兵号三十万,至者惟十三万。八月次真定。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忠、松俱被执,不屈死。鄚州陷。炳文部将张保者降燕,备告南军虚实。燕王纵保归,使张雄、鄚败状,谓:“北军且至。”炳文移军并力当敌,军甫移,燕兵骤至,循城蹴击。炳文军不得成列,败入城。争门,门塞,蹈藉死者不可数计。燕兵遂围城,炳文坚守不出。燕王越三日,解围还。黄子澄遂荐李景隆乘传代炳文,竟至于败。都御史陈瑛劾炳文衣服器皿有龙凤饰,玉带用红鞓,炳文惧,自杀。

(节选自《明史·耿炳文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
B.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
C.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
D.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佥事,相当于现在的副职或者助理。明朝时都督府、按察司都有此职。
B.扈驾,古代车乘的总称,后特指帝王的车,文中专指帝王。
C.食禄,享受俸禄。《史记·循吏列传》:“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
D.玉带,玉装饰的皮革腰带,明代惟亲王及一品文官用玉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炳文攻下长兴这一江浙要地,受到太祖赏识。他曾在温祥卿幕府效力,为其详细谋划攻守的战略。
B.耿炳文屡次打败张士诚的军队,建立战功,历任总兵都元帅、大都督府佥事等职。
C.耿炳文在与燕军的战斗中全力抗敌,但在部下张保降敌的不利条件下,他率领的军队溃败入城,死伤无数。
D.耿炳文因为服饰、器用的装饰有所僭越,遭都御史陈瑛弹劾,他非常担心、害怕,最终畏罪自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炳文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余,伯升弃营遁。
(2)炳文移军并力当敌,军甫移,燕兵骤至,循城蹴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贼乃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把总张其威趋太湖。士胤战死,自强遇贼宿松,杀伤相当。安庆山民桀石以投贼,贼多死,乃越英山、霍山而遁。
国维为人宽厚,得士大夫心。属郡受伤,辄为请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迁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岁大旱,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
十四年夏,山东盗起,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国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十六年四月,清兵入畿辅,国维赵光抃拒螺山,八总兵之师皆溃。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
南都覆,逾月,潞王监国于杭州,不数日出降。闰六月,国维朝鲁王于台州,请王监国。即日移驻绍兴,进国维少傅兼太子太傅,督师江上。总兵官方国安亦自金华至。连复富阳、于潜,木城缘江要害,联合国安及王之仁等诸营,为持久计。顺治三年五月,国安等诸军乏饷溃,王走台州航海,国维亦还守东阳。六月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选自《明史·张国维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B.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C.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D.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漕运: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等物资,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C.檄: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中指用于声讨的文书。
D.闰六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国维一心为民,擅长治河。张国维所属郡县遭受灾害,便替百姓向朝廷请命;他治河有成绩,升任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管理河道。
B.张国维歼灭反贼,护漕有功。李青山因朝廷不授以官职竟然截运漕船,大肆焚烧抢掠,张国维会合所统领的军队攻击歼灭了李青山。
C.张国维心忧社稷,竭忠尽智。南都覆灭后,张国维到台州朝见鲁王,请求鲁王监国;后来张国维联合方国安及王之仁等的军队,作持久的打算。
D.张国维忠贞不贰,宁死不屈。顺治三年五月,张国维仍返还东阳防守,最后自知形势不可挽回,于是作绝命词三章,跳水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大早,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
(2)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主事。督逋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尚芧李鐩劾之,有诏复往。最乃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从之。

历郎中,治水淮、扬。值世宗即位,上言:“宝应汜光湖西南高,东北下。而东北堤岸不逾三尺,雨霪风厉,辄冲决,阴阻运舟,良田悉遭其害。宜如往年白圭修筑高邮康济湖,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是为上策。其次于缘河树杙数重,稍障风波,而增旧堤,毋使庳薄,亦足支数年。若但窒隙补阙,苟冀无事,一遇霾潦,荡为巨浸,是为无策。部议用其中策焉。出为宁波知府。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民以为便。

世宗好神仙。给事中顾存仁等皆以直谏得罪。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帝立召与语,大悦。朝用言:“帝深居无与外人接,则黄金可成,不死药可得。”帝益悦,谕廷臣令太子监国,“朕少假一二年,亲政如初。”举朝愕不敢言。最抗疏谏曰:“陛下春秋方壮,乃圣谕及此,不过得一方土,欲服食求神仙耳。神仙乃山栖澡练者所为,岂有高居黄屋紫闼,靡衣玉食,而能白日翀举者?臣虽至愚,不敢奉诏。”帝大怒,立下诏狱,重杖之,杖未毕而死。

最既死,监国议亦罢。明年,勋以罪瘐死。朝用诈伪觉,亦伏诛。隆庆元年,赠最右副都御史,谥忠节。

(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
B.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以盛饮食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
C.会方士段刺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
D.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徵”,在古代是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徵”和“征”是两个字,但都有“征收赋税”的意思。在本文中指“征收赋税”。
B.“部议”,旧时指中央各部内的决定。在文中指的是户部部内的决定。
C.“方士”,即方术之士,古代称从事求仙、炼丹等活动的人,在周朝被赐予同名官职。后来泛指从事医、卜、星、相类职业的人。
D.“监国”,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最体恤百姓。他到山西催缴租税,看到百姓的贫困状况,于心不忍,没有向皇上请示就返回了。他请求皇上改变浙东百姓交纳财物的方式,以适应百姓的需要。
B.杨最颇有见识。他曾负责治理淮水、扬子江的水患,提出了三条治理宝应汜光湖的对策,最后中策被釆纳。
C.杨最忠君直谏。明世宗喜好神仙之术,许多大臣都因直言进谏而获罪,但杨最仍不顾自身安危提出反对意见,最后遭受杖刑重罚致死。
D.杨最终得昭雪。在他死后,太子监国没有实行,郭勋畏罪自杀,而蛊惑皇上的奸臣方士也得到了惩罚。隆庆元年,杨最受到了朝廷的追封。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但窒隙补阙,苟冀无事,一遇霪潦,荡为巨浸,是为无策。
(2)陛下春秋方壮,乃圣谕及此,不过得一方士,欲服食求神仙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更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希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日:“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薄,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待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于人两贤之。

钟尝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明史·巻一六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   雄:雄壮、雄伟
B.钟乘传至府 乘传:乘驿站车马
C.钟乃蠲烦苛 蠲:免除
D.钟尝丁母忧 丁:遭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B.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丙贤之
C.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D.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钟到苏州一上任,就釆取欲擒故纵的策略,严惩那些豪强猾吏,痛斥贪赃枉法和昏庸无能者,使得全府上下大为震劫,从此全都奉法行事。
B.况钟在苏州为政期间,办事周密,执政为民,不公下大力气惩恶扬善,而且为老百姓减免赋税,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把他当作神明看待。
C.况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吴江人平思忠对他有恩,况钟就多次拜见平思忠,深表谢意,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去侍奉平思忠,平思忠对待他礼节非常恭敬。
D.况钟几次因故要卸任或离任,都被老百姓请求并经朝廷批准而继续留任,无论是前任还是后任,在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方面,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况钟的。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2)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