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
C.“勤王”多指君王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即每月的第一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很懂兵法,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的战术和效果是一致的。
B.王守仁宽厚仁慈,张忠、许泰等人纵使京军冒犯他时,他不为所动,对其更加宽厚,最终感化了京兵。
C.王守仁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军一片欢呼,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
D.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后来刘瑾被诛,他得以再度升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2)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03 02:0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南京礼部主事。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纶沉毅知兵。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倭转寇仙居、临海,纶擒斩殆尽。加右参政,会忧去。以尚书杨博荐起,复将浙兵,讨饶平贼林朝曦。朝曦穷,弃巢走,纶及广东兵追擒之。寻改官福建,乞终制去。
倭转入福建。自福宁至漳、泉,千里尽贼窟。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纶自将中军,总兵官刘显、俞大猷将左、右军。令继光以中军薄贼垒,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倭复围仙游,纶、继光大破贼城下。广东境内悉定。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
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纶、继光练兵。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是岁秋,蓟、昌无警。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其冬,予告归。
万历初,加太子少保。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襄敏。纶终始兵事垂三十年。尝战酣,刃血渍腕,累沃乃脱。
(节选自《明史·谭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B.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C.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D.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府,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意思是“知某府事”,掌管一府的政令,总领属下各县,也称太守。
B.赠,这里指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风爵位官职,一般赠官官职高于原职。
C.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长官为兵部尚书。
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去世的君主、诸侯、大臣等的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的充满善意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谭纶敢于担当。他本是进士出身的文官,面对猖獗的倭寇,他却亲自领兵作战,在抗倭前线屡立战功。
B.谭纶国而忘家。父亲去世后,他多次因抗倭斗争的需要被朝廷起用,直到倭患被彻底平定才回乡服丧。
C.谭纶熟悉军事。朝廷对他非常倚重,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遇到警报就调动他,他历任官职从未满一年。
D.谭纶作战勇猛。他戎马半生,在激烈的战斗中奋勇杀敌,刀刃上的血都浸染了手腕,要多次冲洗才清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继光以中军薄贼垒,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
(2)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胡俨,字若思,南昌人。少嗜学,于天文、地理、律历、医卜无不究览。洪武中以举人授华亭教谕,能以师道自任。母忧,服除,政长垣,乞便地就养,复改余干。学官许乞便地自俨始。

建文元年,荐授桐城知县。凿桐陂水,溉田为民利。县有虎伤人。俨斋沐告于神,虎遁去。

桐人祀之朱邑祠。四年,副都御史练子宁荐于朝曰:“俨学足达天人,智足资帷幄。”比召至,燕师已渡江。成祖即位,曰“俨知天文,其令钦天监试。”既试,奏俨实通象纬、气候之学。寻又以解缙荐,授翰林检讨,与缙等俱直文渊阁,迁侍讲,进左庶子。父丧,起复。俨在阁,承顾问,尝不欲先人,熊少戆。永乐二年九月,拜国子监祭酒,遂不预机务。时用法严峻,国子生托事告归者坐戍边。俨至,即奏除之。七年,帝幸北京,召俨赴行在。明年北征,命以祭酒兼侍讲,掌翰林院事,辅皇太孙留守北京。十九年,改北京国子监祭酒。

当是时,海内混一,垂五十年。帝方内兴礼乐,外怀要荒,公卿大夫彬彬多文学之士。俨馆阁宿儒,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重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居国学二十余年,以身率教,动有师法。洪熙改元,以疾乞休,仁宗赐敕奖劳,进太子宾客,仍兼祭酒。宣宗即位,以礼部侍郎召,辞归。家居二十年,方岳重臣咸待以师礼。俨与言,未尝及私。自处淡泊,岁时衣食才给。初为湖广考官,得杨溥文,大异之,题其上曰:“必能为董子之正言,而不为公孙之阿曲。”世以为知人。正统八年八月卒,年八十三。(节选自《明史·胡俨传》)

(注)方岳:传说尧命羲和四子掌四岳,称四伯。至其死乃分岳事,置八伯,主八州之事。后因称任专一方之重臣为“方岳”。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服除 忧:去世。B.外怀要荒 怀:怀想。
C.遂不机务 预:参与。D.智足帷幄 资:参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钦天监试 孰能讥之乎
B.寻又解缙荐,授翰林检讨 赵王岂一壁之故欺秦邪
C.缙等俱直文渊阁 失其所,不知
D.俨至,即奏除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俨年少时就酷爱读书,对天文、地理、律历、医学、卜算等书无不博览通晓,尤对天文学、气象学有较深造诣。
B.胡俨洪武年间考中举人,授华亭教谕,从此走上仕途,任桐城知县时,为民兴建水利,还得到了副都御史练子宁的举荐。
C.洪熙改元,胡俨因病退休,加太子宾客致仕,仍兼祭酒;宣宗即位,他辞官归休。家居时他淡泊自处,生活简朴。
D.胡俨作为馆阁的老前辈,朝廷的许多重要文稿均出自他之手,重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等书时,他担任总裁官。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有虎伤人,俨斋沐告于神,虎遁去。
(2)家居二十年,方岳重臣咸待以师礼。俨与言,未尝及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B.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C.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D.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目,到明清时通过最高一级中央政府殿试者称为进士。
B.檄,即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文中指征调兵力。
C.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的官署,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D.归省,指从外地回到家乡探亲,古时指当官的人或是有成就的人回归故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营救,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在宁王军队偷袭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时,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
C.王守仁性格温厚,待人友善。张忠、许泰两人轻视他是文人,故意逼迫他射箭,他三次射中靶心,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
D.王守仁文聪敏好学,苦思潜修。他领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创立“阳明学”,弟子遍布天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2)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3)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佳胤,字肖甫,铜梁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知滑县。剧盗高章者,诈为缇骑,直入官署,劫佳胤索帑金。佳胤色不变,伪书券贷金,悉署游徼名,召入立擒贼,由此知名。户部主事,改职方,迁礼部郎中,以风霾考察,谪陈州同知,迁按察使。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吏巡抚保定道闻丧归。万历七年,起故官,巡抚陕西。未上,改宣府。时青把都已服,其弟满五大犹桀骜,所部八赖掠塞外史、车二部,总兵官麻锦擒之。佳胤命锦缚八赖将斩,而身驰赦之,八赖叩头誓不敢犯边。后与总督郑洛计服满五大。入为兵部右侍郎。十年春,浙江巡抚吴善言奉诏减月饷。东、西二营兵马文英、刘廷用等构党大噪,缚殴善言。张居正以佳胤才,令兼右佥都御史代善言。甫入境,而杭民以行保甲故,亦乱。佳胤问告者日:“乱兵与乱民合乎?”曰:“未也。”佳胤喜曰:“速驱之,尚可离而二也。”既至,民剽益甚。佳胤从数卒佯问民所苦,下令除之。众益张,夜掠巨室,火光烛天。佳胤召游击徐景星谕二营兵,令讨乱民自赎。擒百五十人,斩其三之一。乃佯召文英、廷用,予冠带。而密属景星捕七人,并文英、廷用斩之。二乱悉定。帝优诏褒美。寻以左侍郎还部,录功,右都御史。未几,戎政尚书,寻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加太子少保。召还理部事。叙劳,予一品诰。御史许守恩劾佳胤,御史徐元复劾之,遂三疏谢病归。越二年卒。
(节选自《明史·张佳胤传》)
(注)①游徼:乡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B.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C.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D.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是年号。明清两朝,大多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
B.御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春秋战国时期设有御史,秦以御史监郡,汉以后御史职衔类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
C.古代官职的升迁任免大多由吏部掌管,有专门的词语表示。如文中的“擢”“加”“拜”是古代表示官职升或降的词语。
D.保甲是旧时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家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保设保长,甲设甲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佳胤处变不惊。他被强盗劫持,一点也不慌乱,假装写票据取银两,实际上是写乡官的名字,最终捕获了强盗。
B.张佳胤有计谋。麻锦擒获八赖后,他让麻锦处斩八赖,自己又骑着快马赶去赦免了八赖,恩威并施,收服了八赖。
C.张佳胤有才能。他受张居正赏识,去浙江处理骚乱事宜,到达后,了解情况并果断采取措施。平息了骚乱,得到皇帝嘉奖。
D.张佳胤在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他一生虽然多次升职,但也遭到过挫折,许守恩等人弹劾他。最后他被朝廷免职回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佳胤召游击徐景星谕二营兵,令讨乱民自赎。
②而密属景星捕七人,并文英、廷用斩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令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天顺元年,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肤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贤以语时。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是冬,无雪。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情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B.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C.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D.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继母忧,文中是指遭遇继母的丧事,表达同样意思的词语还有“丁内艰”。
B.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比喻开始做官。也指进士及第授予官职。
C.顿首是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即举起,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D.光禄寺是和“大理寺”等并列的五寺主要掌管祭祀朝会宴席酒醴之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时刚正不阿。他并没有因为皇上信任李贤而阿谀奉承反而与他直言争辩,有时甚至变了脸色。
B.彭时唯才是用。在选拔官吏时,皇帝要求他选用北人任庶吉土,他认为不可压制有才能的南人。
C.彭时心系百姓。京城附近、山东、河南遭遇旱灾,京城米价昂贵他请求打开粮仓平价卖粮。
D.彭时持正修身。他退朝后不与子弟谈论政事,选拔举荐时绝不让被荐者知晓闲居时绝不懒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2)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