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汤金钊,字敦甫,浙江萧山人。嘉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三年,入直上书房。
金钊端谨自持,宣宗在潜邸,甚敬礼之。母忧服阙,擢侍讲,督湖南学政。累迁内阁学士。典江南乡试,留学政。诏勉以训士不患无才,务培德,经学为本,才藻次之。金钊阐扬诏旨,通诫士子。宣宗即位,调吏部。时用尚书英和议,命各省查州县陋规,明定限制。金钊疏言:“陋规皆出于民,地方官未敢公然苛索者,畏上知之治其罪也。今若明定章程即为例所应得势必明目张胆求多于例外虽有严旨不能禁矣。吏治贵在得人,得其人,虽取于民而民爱戴之,不害其为清;非其人,虽不取于民而民嫉仇之,何论其为清?惟在督抚举措公明,而非立法所能限制。”金钊疏入,上手批答曰:“朝有诤臣,晓朕皂白,且无伤政体,不胜欣悦!”予议叙。道光元年,兼署户部侍郎。二年,典会试,父忧归。六年,服阕,仍直上书房,授皇长子奕纬读。七年,连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上甚倚畀,迭命赴诸省鞫狱按事,四年之中,凡奉使五次。自禁烟议起,海疆久不靖。林则徐既罢,琦善主抚,复不得要领。金钊素不附和议,与穆彰阿等意龃。一日召对,上从容问广东事可付诸何人,金钊以林则徐对,上不悦。未几,坐事为人所讦,降四级调用。逾年,授光禄寺卿。以衰老乞罢,住京养疴,许以二品顶戴致仕。久之,上仍眷念,赐头品顶戴。咸丰四年,重宴鹿鸣,加太子太保。六年,卒,谥文端。金钊自为翰林,布衣脱粟,后常不改,负一时清望,虽被排挤,卒以恩礼终。
(节选自《清史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若明定章程/即为例所应得势/必明目张胆/求多于例/外虽有严旨/不能禁矣/
B.今若明定章/程即为例所应得/势必明目张胆/求多于例/外虽有严旨/不能禁矣/
C.今若明定章程/即为例所应得/势必明目张胆/求多于例外/虽有严旨/不能禁矣/
D.今若明定章程/即为例所应得势/必明目张胆/求多于例外/虽有严旨/不能禁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潜邸,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这里指道光帝即位前的宅邸。
B.服阕,古代官员专享的丧礼仪式,为父母守丧期满后除去丧服,又称“服除”。
C.宣宗,道光皇帝在清朝宗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道光”是其年号。
D.议叙,清朝评价官吏的一种制度,对考核成绩优良者给以议叙,以示奖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金钊为人方正严谨。他行为端正、自我克制,皇帝多次任命他担任学政,并主持乡试和会试,道光帝还让他教育自己的长子。
B.汤金钊为人刚正、直言敢谏。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上司英和建议的不合理处;在对英战和上,坚持主战,为此甚至被排挤降职。
C.汤金钊能力出众、勇于任事。他曾为嘉庆、道光、咸丰三代皇帝效力,在不同职位均有所建树,深受皇帝特别是道光皇帝信任。
D.汤金钊为官清廉。他从做翰林时就坚持穿布衣、吃粗米,身居高位也从未改变,他的清廉自守为他赢得了当时人的普遍赞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朝有诤臣,晓朕皂白,且无伤政体,不胜欣悦!
(2)上甚倚畀,迭命赴诸省鞫狱按事,四年之中,凡奉使五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3 04:16: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瑄,字廷献,丰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刚直尚气节。景帝不豫,廷臣请立东宫,帝不允。瑄与同官钱璡、樊英等约疏争,会“夺门”事起,乃已。
天顺初,民诉曹吉祥、石亨夺其田。瑄以闻,并列二人怙宠专权状。帝语大学士李贤、徐有贞曰:“真御史也。”遂遣官核,而命吏部识瑄名,将擢用。吉祥闻之惧,诉帝,请罪之。不许。
未几,亨西征还,适彗星见,十三道掌道御史张鹏、周斌等,将劾亨、吉祥诸违法事。先一日,给事中王铉泄于亨。亨与吉祥泣诉帝,诬鹏等为已诛内官张永从子,结党排陷,欲为永报仇。明日疏入,帝大怒,收鹏及瑄。御文华殿,悉召诸御史,掷弹章,俾自读。斌且读对,神色自若。至冒功滥职,帝诘之曰:“彼帅将士迎驾,朝廷论功行赏,何云冒滥?”斌曰:“当时迎驾止数百人,光禄赐酒馔,名数具在。今超迁至数千人,非冒滥而何?”帝默然,竟下瑄、鹏及诸御史于狱。榜掠备至,诘主使者,瑄等无所,乃坐都御史耿九畴、罗绮主谋,亦下狱。瑄、鹏死,余遣戍。亨等复谮诸言官。帝谕吏部,给事、御史年逾三十留之,余悉调外。尚书列上给事中何萤等十三人,御史吴祯等二十三人。诏以萤任州判官,祯等为知县。会大风震雷,拔木发屋,须臾大雨雹。亨、吉祥家大木俱折,二人亦惧。掌钦天监礼部侍郎汤序本亨党,亦言上天示警,宜恤刑狱。于是帝感悟,戍瑄、鹏铁岭卫,余贬知县,而萤、祯等亦得无调。瑄、鹏行半道,适承天门灾,肆赦放还。或谓当诣亨、吉祥谢,二人卒不往,复谪戍南丹。
宪宗即位,并还故官。瑄寻迁浙江副使。按行海道,禁将校私纵戍卒。修捍海塘,筑海盐堤岸二千三百丈,民得奠居。为副使十余年,政绩卓然,进按察使。西湖水旧可溉诸县田四十六万顷,时堙塞过半,瑄请浚之。设防置闸,利灌溉,功未,卒。
瑄以忠谏名天下,为士重。天启初,赐谥忠怀。海盐人祠祀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遣官核  按:调查B.瑄等无所 引:引荐
C.瑄、鹏死,余遣戍  论:判决D.功未,卒 就:完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诉帝,请罪之\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B.斌且读对\在邦域之中矣
C.给事、御史年逾三十留之\昔先王以为东蒙主
D.设防置闸,利灌溉\则修文德来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瑄刚强正直,崇尚气节。景帝拒绝册立太子后,杨瑄和同僚相约上疏抗争,恰逢“夺门”事变,这才作罢。
B.杨瑄曾上奏曹吉祥、石亨抢夺民田等罪行,得到皇帝的赏识。皇帝要求吏部标记杨瑄姓名,准备提拔重用。
C.御史张鹏、杨瑄等人因弹劾石亨、曹吉祥的计划泄露而被逮捕下狱。周斌在面对皇帝的诘问时,淡定自若。
D.杨瑄在浙江副使的十多年任职中,严明军纪,修筑海塘、堤岸,政绩卓著;担任按察使时,又请求疏浚西湖。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瑄以闻,并列二人怙宠专权状。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同类题2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琁

①杨琁字机平,会稽乌伤人也。高祖父茂,本河东人,从光武征伐,为威寇将军,封乌伤新阳乡候。建武中就国,待封三世,有罪国除,因而焉。父扶,交进刺史,有理能名。兄乔,为尚书,容仪伟丽,数上言政事。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乔辞不听,遂闭口不食,七日而死。

②琁初举孝廉,稍,灵帝时为零酸太守。是时,苍梧、桂阳猾贼相聚,攻郡县,贼众多而琁力弱,史人忧恐。珑乃特制马车数十乘,以排囊盛石灰于车上,系布索于马尾,又为兵车,专彀弓弩,克期会成。乃令马车居前,顺风鼓灰,贼不得视,因以火烧布,布马惊,奔突贼阵,因使后车弓弩乱发,钲鼓鸣震。群盗波骇破散,追逐伤新无数,枭其渠帅②,郡境以清。

③荆州剌史赵凯,诬秦琁实非身破贼,而妄有其功。琁与相章奏。凯有党助,遂槛车征琁。防禁严密,无由自讼,乃噬臂出血,书衣为章,陈破贼形势,又言凯所诬状,潜令亲属谐阙通之。诏书原琁,拜议郎,凯反受诬人之罪。

琁三迁为勃海太守所在有异政以事免。后尚书令张温特表荐之,征拜尚书仆射。以病乞骸骨,卒于家。

(注)①琁:同“璇”。②渠帅:首领。
【小题1】上文选自《后汉书》,该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因而焉(______)  (2)乔辞不听(______)
(3)稍,灵帝时为零陵太守(______) (4)布马惊(______)
(5)陈破贼形势(______) (6)以病乞骸骨(______)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2)荆州刺史赵凯,诬奏琁实非身破贼,而妄有其功。
【小题4】第④段画线句应有2处停顿,请用“/”给画线部分断句。
琁 三 迁 为 勃 海 太 守 所 在 有 异 政 以 事 免
【小题5】下列句子中的“而”与“贼众多而力弱”中“而”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归而形诸梦B.溪深而鱼肥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小题6】根据第②、③段的主要内容,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杨琉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百禄,字子功。锴之子也。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熙宁中,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直集贤院。 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贿败,百禄请复故事,用文吏领兵,从之。 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檄止之。七年,召知谏院。属岁旱,请讲求急务,收还法令之未便者,以救将死之民。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百禄固争曰:“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元祐元年,改刑部侍郎。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不可。废半则失职者众, 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不听。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功也。”不准。熙河范育言:“阿里骨酷暴且病,温溪心八族皆思内附,可以计纳。”百禄曰:“中国以信抚四夷,阿里骨未有过,温溪心虚实未可知,无衅而动,非策也。”又请进筑纳迷等三城,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右仆射苏颂坐稽留除书免,百禄以同省罢为资政殿学士、知河中,徙河阳、河南。薨,年六十五,赠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范百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B.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C.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D.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在文中是科举取士的名目,古时分科取士,以所设科目而言,有博学宏词科等。
B.“加”指于原有官职外,兼领其他官职以示尊崇。如汉朝的侍中、给事中等皆加官。
C.“流配”也称流放,是古代刑罚名, 在文中指对受贿的官吏施以降职或罢官的处罚。
D.“尹”官名,北宋始于开封置府,尹总领府事,掌管司法、民政、赋役、户口等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百禄心地善良,力阻杀害降民。在他管辖边事的时候,贾昌言想杀害请降的夷人,来向朝廷邀功请赏,范百禄极力阻止。
B.范百禄头脑清醒,敢提不同意见。大旱年,他奏请收回对百姓不利的法令;司马光想流配犯罪官吏,范百禄的反对使他打消念头。
C.范百禄恪尽职守,不愿宣扬功绩。任翰林学士时,为皇帝列举区别公正和奸邪之法; 任开封府尹时, 有人想把无囚一事上报朝廷,被他阻止。
D.范百禄思虑周全,做事富有眼光。有人提议接纳想要归附朝廷的温溪心八族,并推进构筑三座城的计划,均被范百禄否定。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贿败,百禄请复故事,用文吏领兵,从之。
(2)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吕端,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学。历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换著作佐郎、直史馆。为政清简,远人便之。
会秦王廷美尹京,召拜考功员外郎,充开封府判官。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行。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
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端姿仪瑰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如也。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李惟清自知枢密改御史中丞,意端抑已,及端免朝谒,乃常参朝官告疾逾年而受奉者,又构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端曰:“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赵廷美,宋太宗之弟,曾封秦王。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廷美由是恳请行 从:跟随。
B.与寇准同列  虑:担心。
C.准遂告其    故:缘故。
D.戒凶逆 以:用来。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B.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C.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D.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端,易直   字:古代男子十八岁成年时取字,作为对“名”的补充,供他人称呼,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
B.主上栉风沐雨   主上:和“圣上”“皇上”“陛下”一样,是古代臣子对君主的尊称,此处“主上”指太宗。
C.端备位宰相 备位:是居官的自谦之词,意思是自己本来能力不够,愧居其位,担任这个官职不过是聊以充数。
D.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   高祖:与在民俗中对家族前辈的称呼不同,此处是古代帝王的庙号,文中的“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端有洞察力。太宗征讨河东时,他力劝赵廷美不要留守京城,而要上表随从太宗一起出征,廷美听从了他的建议。
B.吕端能识大体。他因自己先登相位,担心寇准心理不平衡,提出了使二人承担相同职责的建议,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C.吕端勇于任事。太宗原本想杀死叛将李继迁的母亲来惩戒叛逆,吕端主动探知后,劝止了太宗,并提出了妥当的办法。
D.吕端平和宽厚。李惟清从掌管枢密院改任御史中丞,怀疑自己受了打压,就在吕端下班之后,弹劾中伤吕端,吕端不以为虑。
【小题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
(2)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戴文进传
毛失舒
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进,字文进,钱唐人也。宣宗喜绘事,御制天纵。一时待诏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皆有名。进入京,众工妒之。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画惟红不易著,进独行古法入妙。宣宗阅之,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宣宗颔之,遂麾去余幅不视。故进住京师,颇穷乏。
先是,进,锻工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倍常工。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一日,在市见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
?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今人烁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也、妇人御耳。彼惟煌煌是耽,安知工苦?能徙智于缣素,斯必传矣。”进喜,遂学画,名高一时。
然进数奇,虽得待诏,亦坎坷亡大遇。其画疏而能密,著笔澹远,其画人尤佳,其真亦罕遇云。予钦进,锻工耳,而命意不朽,卒成其名。
注 ①天纵:上天所放任,上天赋予并任他充分发挥才能。② 待诏:官名,地位低微,以一技之长入宫听候皇帝命令使唤。③糈:粮食。
【小题1】对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
A.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  托:凭借,依靠
B.奈何著此钓鱼 奈何:怎么能
C.遂麾去余幅不视 麾:挥手
D.其真亦罕遇云 真:的确,真是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一技长入宫 ②宣宗阅
B.①明画手戴进为第一     ②斧斤时入山林
C.①此技不足也 ②何辞
D.①予钦进,锻工耳,命意不朽 ②今人有大功击之
【小题3】请至少从三个方面概括戴进能“名高一时”“卒成其名” 的原因。
【小题4】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上有何特色?试就其中一两点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