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百禄,字子功。锴之子也。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熙宁中,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直集贤院。 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贿败,百禄请复故事,用文吏领兵,从之。 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檄止之。七年,召知谏院。属岁旱,请讲求急务,收还法令之未便者,以救将死之民。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百禄固争曰:“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元祐元年,改刑部侍郎。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不可。废半则失职者众, 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不听。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功也。”不准。熙河范育言:“阿里骨酷暴且病,温溪心八族皆思内附,可以计纳。”百禄曰:“中国以信抚四夷,阿里骨未有过,温溪心虚实未可知,无衅而动,非策也。”又请进筑纳迷等三城,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右仆射苏颂坐稽留除书免,百禄以同省罢为资政殿学士、知河中,徙河阳、河南。薨,年六十五,赠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范百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B.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C.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D.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在文中是科举取士的名目,古时分科取士,以所设科目而言,有博学宏词科等。
B.“加”指于原有官职外,兼领其他官职以示尊崇。如汉朝的侍中、给事中等皆加官。
C.“流配”也称流放,是古代刑罚名, 在文中指对受贿的官吏施以降职或罢官的处罚。
D.“尹”官名,北宋始于开封置府,尹总领府事,掌管司法、民政、赋役、户口等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百禄心地善良,力阻杀害降民。在他管辖边事的时候,贾昌言想杀害请降的夷人,来向朝廷邀功请赏,范百禄极力阻止。
B.范百禄头脑清醒,敢提不同意见。大旱年,他奏请收回对百姓不利的法令;司马光想流配犯罪官吏,范百禄的反对使他打消念头。
C.范百禄恪尽职守,不愿宣扬功绩。任翰林学士时,为皇帝列举区别公正和奸邪之法; 任开封府尹时, 有人想把无囚一事上报朝廷,被他阻止。
D.范百禄思虑周全,做事富有眼光。有人提议接纳想要归附朝廷的温溪心八族,并推进构筑三座城的计划,均被范百禄否定。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贿败,百禄请复故事,用文吏领兵,从之。
(2)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3 09:58: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徒单恭传

徒单恭,本名斜也。斜也贪鄙,使工绘一佛像,自称尝见佛,其像如此,当以金铸之。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秉德①廉访官吏,斜也以赃免。

海陵②篡立,海陵后徒单氏,斜也女,由是复用为会宁牧,封王。未几,拜平章政事,海陵猎于胡剌浑水,斜也编列围场,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海陵谓宰相曰:“斜也为相,朕非私之。今闻军国大事凡斜也所言,卿等一无取,岂千虑无一得乎?”他宰相无以对,温都思忠举数事对曰:“某事本当如此,斜也辄以为如彼,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臣逮事康宗,累朝宰相未尝有如斜也专恣者。”海陵默然。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御史台劾之,海陵杖之二十。斜也猛安部人撒合出者,言斜也强率取部人财物。海陵命侍御史保鲁鞫③之。保鲁鞫不以实,海陵杖保鲁,而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

斜也兄定哥尚太祖长女兀鲁,定哥死无子,以季弟之子查剌为后。斜也谋取其兄家财,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兀鲁尝怨詈斜也。斜也妾忽挞与兀鲁不和,乃谮兀鲁于海陵后徒单氏曰:“兀鲁怨上杀其兄宗敏,有怨望语。”会韩王亨改广宁尹,诸公主宗妇往贺其母,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海陵使萧裕鞫之,忽挞得幸于徒单后,左验皆不敢言,遂杀兀鲁,斜也因而尽夺查剌家财。大定间皆追正之。海陵以兀鲁有怨望语,斜也不奏,遂杖斜也,免所居官。俄,复为司徒,进拜太保,领三省事,兼劝农使。再进太师,封梁晋国王。

贞元二年九月,斜也从海陵猎于顺州。方猎,闻斜也薨,即日罢猎,临其丧,亲为择葬地,遣使营治。及葬,赐辒辌车,上及后率百官祭之,赐谥曰忠。正隆间,改封赵国王,再进齐国公。

选自《金史·徒单恭传》(卷一二○)

注释:①秉德:即完颜秉德。②海陵:即海陵王完颜亮。③鞫:立案调查。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不相能者:与他不和的人。
B.臣逮事康宗逮事:逮捕伏侍。
C.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不相能:心意不相投合。
D.会韩王亨改广宁尹会:恰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当以金铸之斜也以赃免
B.由是复用为会宁牧斜也为相
C.海陵猎于胡剌浑水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
D.而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
②某事本当如此,斜也辄以为如彼,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
③诸公主宗妇往贺其母,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龚茂良,字实之,兴化军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为南安簿、邵武司法。调泉州察推,以廉勤称。累迁吏部郎官。江浙大水,诏陈阙失。茂良疏曰:“臣愿先去腹心之疾,然后政事阙失可次第言矣。”内侍梁珂、曾觌皆用事,故茂良及之。会内侍李珂没,赠节度,谥“靖恭”。茂良谏曰:“中兴名相如赵鼎,勤臣如韩世忠,皆未有谥。如朝廷举行,亦足少慰忠义之心。今施于珂为可惜。”竟寝其谥。上以江西连岁大旱,知茂良精忠,以一路荒政付之。茂良戒郡县免积税,发廪振赡。疫疠大作,命医治疗,全活数百万。进待制敷文阁,赏其救荒之功。召对,奏:“潢池弄兵之盗南亩负耒之民令诸那荒田极多愿诏监司守臣条陈寡人从便请耕民有余粟虽驱之为寇亦不从矣。”除礼部侍郎。宣谕奖用廉退,茂良奏荐朱熹,群小乘间谗毁。未几,手诏付茂良,谓“虚名之士,恐坏朝廷。”熹迄不至。钱良臣侵盗大军钱粮,累数十万,茂良奏其事,手诏令具析。俄召良臣赴阙,骎骎柄用,其后茂良之贬,良臣与有力焉。淳熙四年正月,召史浩于四明,茂良亦觉眷衰,因疾力求去。上曰:“朕以经筵召史浩,卿不须疑。”谢廓然赐出身,除殿中侍御史,廓然附曾觌者也。茂良力求去,上谕曰:“朕极知卿,不敢忘,欲保全卿去,俟议恢复,卿当再来。”是日,除职与郡,令内殿奏事,乃手疏恢复六事,上曰:“卿五年不说恢复,何故今日及此?”退朝甚怒,曰:“福建子不可信如此!”谢廓然因劾之,乃落职放罢;寻又论茂良擅权不公,遂责降,安置英州。父子卒于贬所。觌与廓然死后,茂良家投匦讼冤。上曰:“茂良本无罪。”遂复资政殿学士,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龚茂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潢池弄兵之盗/即南亩负耒之民/今诸郡荒田极多/愿诏监司守臣/条陈募人从便请耕/民有余粟/虽驱之为/寇亦不从矣
B.潢池弄兵之盗/即南亩负耒之民今诸郡荒田极多/愿诏监司守臣条陈募人从便请桃/民有余粟虽驱之为寇/亦不从矣
C.潢池弄兵之盗/即南亩负耒之民/今诸郡荒田极多/愿诏监司守臣条陈募人从便请耕/民有余粟/虽驱之为寇/亦不从矣
D.潢池弄兵之盗/即南亩负耒之民/今诸郡荒田极多/愿诏监司守臣条陈/募人从便请耕/民有余粟/虽驱之为/寇亦不从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古代可指军队的编制单位,也可指行政区划名称,文中指行政区划名。
B.内侍,官名,掌管宫廷内部事务,由宦官充任,在宫廷侍奉,供皇帝使唤。
C.出身,科举时代为考中录选者所规定的身份、资格,如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D.谥,即谥号,帝王、大臣、士大夫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平行为给予的褒扬性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龚茂良为官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他曾经进言皇帝放弃对内侍李珂的赠谥,但皇帝最终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B.龚茂良精干忠诚,处事果敢得当。江西大早时受命救灾,他免除租税,开仓济民,救活众多灾民,受到朝廷褒奖。
C.龚茂良慧眼识人,贤奸了然于胸。他曾向朝廷推荐名士朱熹,也曾弹劾奸佞钱良臣,但都未被皇帝采纳。
D.龚茂良政绩卓著,不幸晚景凄凉。他虽然曾因才华出众颇受皇帝赏识,但终因奸佞构陷被罢职放逐,冤死贬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茂良疏曰:“臣愿先去腹心之疾,然后政事阙失可次第言矣。”
(2)宣谕奖用廉退,茂良奏荐朱熹,群小乘间谗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饥者尽死矣。”竞发之。

徙河东路。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哀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为度支判官。知洪州,积石为江堤,浚章沟,揭北闸,以节水升降,后无水患。

判三司都磨勘司,接拌契丹使,萧帷辅曰:“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岀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加直昭文馆,知福州,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徙广州,州堿为侬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及交址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摆,判都水监

贺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价东向。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明日,涿人钱于郊,疾驰过不顾,涿人移雄州以为言,坐罢归班。复起知越州、青州,遂致仕,以光禄大夫卒,年七十八。

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发隐擿伏如神,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已,所部肃然。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摘编自(《宋史·程师孟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
B.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
C.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
D.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B.都水监,宋、金、元代负责水利包括航运、桥梁等工程计划、施工、管理的中央机构的主管官。
C.日昃,太阳偏西。属于十二地支中的未时,大概相当于现在计时的13点至15点这个时间区间。
D.立生祠,古代一种民俗,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加以奉祀。其对象是深得人心的官员或普通百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师孟注重兴修水利工程。他说服河东当地人民开渠筑堤,用河水中的淤泥改造出多顷良田,并写了《水利图经》颁发州县。
B.程师孟重视发展学校教育。他在任福州、广州知州时,修筑内城,大力兴建学校,政迹在东南地区堪称第一,受到朝廷提拔。
C.程师孟出使维护国家尊严。在前去祝贺契丹皇帝的生日时,他喝斥契丹迎接的人,要更改宋朝使节方向,口气严厉,不肯就列。
D.程师孟治理政务简明严肃。对不够死罪的犯人,他亲自处理;对惯于隐藏的首恶,他必定痛加惩治,直到剿灭干净方才罢休。
【小题4】把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
(2)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及交址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必大字子充。少英特,父死,鞠于母家,母亲督课之。绍兴二十年,第进士,授徽州户曹。中博学宏词科教授建康府。孝宗践祚,除起居郎。侍经筵,尝论边事,上以蜀为忧,对曰:“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则安矣。”应诏上十事,皆切时弊。

给事中,缴驳不辟权幸。久之,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兼权兵部侍郎。一日,诏同王之奇、陈良翰对选徳殿,袖出手诏,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退而条陈:“陛下兵以图恢复而将数易是用将之道未至择人以守郡国而守数易是责实之方未尽诸州长吏倏来忽去吏奸何由可察民瘼何由可苏!”上善其言,为革二弊。江、湖旱,请捐南库钱二十万代民输,上嘉之曰:“卿不迎合,无附丽,朕所倚重。”除兵部侍郎,寻兼太子詹事。奏言:“太宗储才为真宗、仁宗之用,仁宗储才为治平、元祐之用。自章、蔡沮士气,卒致裔夷之祸。秦桧忌刻,逐人才,流弊至今。愿陛下储才于闲暇之日。”

乞归,弗许。除参知政事,上曰:“执政于宰相,固当和而不同。前此宰相议事,执政更无语,何也?必大曰:“大臣自应互相可否。自秦桧当国,执政不敢措一辞,后遂以为当然。陛下虚心无我,大臣乃欲自是乎?惟小事不敢有隐,则大事何由蔽欺。”上深然之。久旱,手诏求言。宰相谓此诏一下,州郡皆乞振济,何以应之,约必大同奏。必大曰:“上欲通下情,而吾侪阻隔之,何以塞公论。”拜枢密使。上曰:“若有边事,宣抚使惟卿可,他人不能也。”上诸军升差籍,时点召一二察能否,主帅悚激,无敢容私。创诸军点试法。

淳熙十四年,拜右丞相。十六年,拜左丞相。庆元四年,薨,谥文忠。有《平园集》。

(选自《宋史·周必大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练兵以图/恢复而将数易/是用将之道未至/择人以守郡国而守数易/是责实之方未尽/诸州长吏倏来忽去/吏奸何由可察/民瘼何由可苏
B.陛下练兵以图恢复而将数易/是用将之道未至/择人以守郡国而守数易/是责实之方未尽/诸州长吏倏来/忽去吏奸何由可察/民瘼何由可苏
C.陛下练兵以图恢复而将数易/是用将之道未至/择人以守郡国而守数易/是责实之方未尽/诸州长吏倏来忽去/吏奸何由可察/民瘼何由可苏
D.陛下练兵以图/恢复而将数易/是用将之道未至/择人以守郡国而守数易/是责实之方未尽/诸州长吏倏来/忽去吏奸何由可察/民瘼何由可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宏词科”也作“博学鸿词科”。“博学宏词科”是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之一种。
B.“教授”原指传授学业,后成为学官名。教授之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经筵”是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D.“权”指暂时代理官职,与“摄”“假”“署”“行”“转”意思一样,文中指周必大暂代给事中这一职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必大受母教诲,学业有成。年少时父亲去世,由母亲娘家抚养,母亲亲自教授他学业,他在绍兴二十年时考中进士。
B.周必大为官刚正,不避权贵。皇上问他治政好坏时,周必大一一陈述,连皇上都赞赏他不迎合别人,不附会权贵。
C.周必大治政有方,重视人才。他的建议多得到皇上的肯定,任参知政事期间,还奏请皇上闲暇之时储备人才。
D.周必大考察将帅,严格有法。对各位统帅呈上的升迁名单,不时点名召见一二人并考察其才能,统帅们不敢徇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则安矣。
(2)必大曰:“上欲通下情,而吾侪阻隔之,何以塞公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剧可久,字尚贤,涿州范阳人。沉毅方正,明律令。与冯道、赵凤为友。后唐同光初,凤荐于朝,补徐州司法,以干职闻。召为大理评事,赐绯。逾年,迁大理正,坐误治狱贲授登州司户。遇赦,召为著作郎。仕晋,历殿中少监、太子右谕德、大理少卿,赐金紫晋祖崩,可久方在病告,有司纠以不赴国哀,坐免。未几复官,迁大理卿。

周广顺初,改太仆卿,复为大理卿。会郑州民李思美妻诣御史台诉夫私鬻盐,罪不至死,判官杨瑛置以大辟。有司摄治瑛,瑛具伏。可久断瑛失入,减三等,徒二年半。宰相王峻欲杀瑛,召可久谓之曰:“死者不可复生,瑛枉杀人,其可怒耶?”可久执议益坚,瑛得免死。由是忤峻,改太仆卿,分司西京。显德三年,所举官犯脏,可久坐停任。明年,复起为右庶子。

世宗以刑书深古、条目繁细,难于检讨。又前后敕格重互,亦难详审,于是中书门下奏曰:“今奉制旨,删定律令,有以见明罚敕法之意也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秩。”从之。自是可久等于都省集议删定。五年,书成,凡三十卷,目曰《刑统》。宰相请颁天下,与律、疏、令、式并行。可久复拜大理卿。建隆三年,告老,改光禄卿致仕。卒,年七十七。

可久在廷尉四十年,用法平允,以仁恕称。

(选自《宋史·剧可久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
B.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
C.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
D.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绯”“赐金紫”中的“赐”都是赏赐的意思,指朝廷赏赐给官员的恩惠或财物。
B.大辟,是中国古代五刑之一。隋以前死刑的通称。隋唐以后五刑刑名不用大辟,称 “死刑”。
C.失入,指轻罪重判或不当判刑而判刑,相对于“失出”而言。
D.致仕,古代臣子因犯错误以及年龄老迈辞职回乡,后来泛指辞官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剧可久为官能干,闻名于世。后唐同光初年,剧可久被好友赵凤举荐,被任命为徐州司法,掌理刑法,他因能办事,备受世人称赞。
B.剧可久因为连坐,仕途坎坷。剧可久在担任大理正一职时因下属的错误判案被贬官,后因为他举荐的官员犯了贪污罪而受到停职的处罚。
C.剧可久坚持己见,触犯权贵。宰相王峻想杀死杨瑛,对剧可久说杨瑛使人受冤被杀,不能饶恕,但剧可久坚持自己的主张,因此触犯王峻。
D.剧可久通晓律例,编审法令。剧可久通晓律令,后被中书门下举荐参与法律条文的删定工作,后来他和其他九个人编成了三十卷的《刑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祖崩,可久方在病告,有司纠以不赴国哀,坐免。
(2)今奉制旨,删定律令,有以见明罚敕法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