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吕端,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学。历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换著作佐郎、直史馆。为政清简,远人便之。
会秦王廷美尹京,召拜考功员外郎,充开封府判官。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行。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
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端姿仪瑰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如也。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李惟清自知枢密改御史中丞,意端抑已,及端免朝谒,乃常参朝官告疾逾年而受奉者,又构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端曰:“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赵廷美,宋太宗之弟,曾封秦王。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廷美由是恳请行 从:跟随。
B.与寇准同列  虑:担心。
C.准遂告其    故:缘故。
D.戒凶逆 以:用来。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B.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C.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D.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端,易直   字:古代男子十八岁成年时取字,作为对“名”的补充,供他人称呼,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
B.主上栉风沐雨   主上:和“圣上”“皇上”“陛下”一样,是古代臣子对君主的尊称,此处“主上”指太宗。
C.端备位宰相 备位:是居官的自谦之词,意思是自己本来能力不够,愧居其位,担任这个官职不过是聊以充数。
D.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   高祖:与在民俗中对家族前辈的称呼不同,此处是古代帝王的庙号,文中的“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端有洞察力。太宗征讨河东时,他力劝赵廷美不要留守京城,而要上表随从太宗一起出征,廷美听从了他的建议。
B.吕端能识大体。他因自己先登相位,担心寇准心理不平衡,提出了使二人承担相同职责的建议,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C.吕端勇于任事。太宗原本想杀死叛将李继迁的母亲来惩戒叛逆,吕端主动探知后,劝止了太宗,并提出了妥当的办法。
D.吕端平和宽厚。李惟清从掌管枢密院改任御史中丞,怀疑自己受了打压,就在吕端下班之后,弹劾中伤吕端,吕端不以为虑。
【小题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
(2)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07 11:12: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勣,本姓徐氏,名世勣,以犯太宗讳,单名勣。与父盖皆好惠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初,李密亡命雍丘,浚仪人王伯当共勣说翟让奉密为主。王世充讨密,勣以奇计败世充于洛水,密拜勣为东海郡公。越王即位,赦密罪,封魏国公;授勣右武侯大将军。武德二年,密拥众归朝。其旧境东至海,南至江,西至汝,北至魏,勣并据之,未有所属。勣曰:“魏公既归大唐,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宜具录州县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使者以勣意闻奏,高祖大喜曰:“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诏授上柱国、莱国公,赐姓李氏,令总河南、山东兵。及李密反叛伏诛,勣表请收葬,服衰絰,与旧僚吏将士葬密于黎山,朝野义之。太宗即位,拜并州都督。勣在并州十六年,令行禁止,号为称职。太宗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朕今委勣于并州,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勣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疗,太宗乃自剪须,为其和药。勣顿首见血,泣以恳谢。太宗尝闲宴,顾勣曰:“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勣雪涕致辞,噬指流血。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高宗即位,加开府仪同三司。乾封二年,寝疾,寻薨,年七十六。帝为举哀,辍朝七日。及葬日,帝登楼临送,望柳车恸哭,并为设祭。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与人图计,识其臧否,闻其片善,扼腕而从。事捷之日,多推功于下,以是人皆为用。洎勣之死,闻者莫不凄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勣并据之,未有所属:归属
B.以富贵,吾所耻也邀:希求
C.总魏公,听公自献启:启发
D.令河南、山东兵总:统领
【小题2】(小题2)对文中划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B.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C.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D.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勣从不居功自傲。在李密率众归顺朝廷后,他统辖着李密过去所占据的大片土地,但他并没有以此来求取富贵,而是详细登记了各州县的人口,全部呈报给李密,任凭他自己献上。
B.李勣颇重旧情。他用奇计打败王世充后,李密封他为东海郡公。等到李密因谋反被杀,他上表请求为李密收葬,并身穿丧服,与旧僚将士将李密安葬在黎山。此举得到朝野人士赞许。
C.李勣以称职闻名。太宗授任李勣为并州都督。李勣执政并州十六年,令行禁止。太宗批评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臣子,安抚边境,盛赞李勣镇守并州,使得边塞安宁,远远胜过修筑长城。
D.李勣善于采纳他人意见。每当与别人一起谋划事情,他都能够辨析好坏,一旦听到别人一点点好的意见,就兴奋地采纳。事情成功后,还常把功劳归于他人,因此人们都愿意为他效力。
【小题4】(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
译文:
(2)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译文: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讳邦义,字希稷,胄出汉太尉震。五代时,其先避乱徙居庐陵,后遂为吉州吉水人也。世以儒学相承,父登进士第,初命长沙民掾,未终月而卒。后五月公始生,未冠而妣陈氏即世。兄弟相为命。公天性孙悌,视兄犹父。
太学七年,苦心嗜学,言行忠敬,每以古人自励。政和乙未,以上舍生解褐,赐第还家。公初调歙州婺源县教授,改蕲州州学教授,以育才作人为己任,不专文辞而已。秩满,授从政郎、卢州州学教授,除南京宗子博士,改建康府府学教授。荐者状其所居,转移宣教郎,辟权知本府溧阳县事。时二圣北狩,中原多故,寇盗蜂起。公训民为兵,五里一堠,号令期会,枹鼓一鸣,远近毕集。未几,府兵叛,闭关杀官吏,四境狼顾虑变。公乃阅民兵,赡军实,申号令,即日趋府,讨叛者。贼畏公威声。亟白部刺史,愿从谕招。发运使方公会诸郡之师于城下,公率民兵首集,士整而奋,观者伟之。
初,兵之叛也,溧阳旧县镇射士数十百,以羽檄往戍他所,乘隙离次而归,劫巡检为魁甲而趋溧阳,将屠之以掠金帛。公即率民兵逆之,一战贼歼焉。部刺史奏功议赏,公悉推逊僚佐,曰:杀人而利赏非吾志。邑人德公,肖像祀之。后朝廷诏举文武全才,当路以公名闻就命通判建康军府,兼提领沿江措置使司公事。其时贼李成剽江北,又值金虏大至,与成合,我师败绩。知军府事陈邦光柔怯不足赖。是日,邦光出城迎降,亦强公以行,公至街桥大呼曰:“我岂为降虏者?”虏知其不可屈,遂害之。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权知本府溧阳县事 权:暂时。
B.赡军实   赡:使……充足。
C.公即率民兵逆之    逆:迎战。
D.邑人德公,肖像祀之 祀:祭祀。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邦乂从小就命运坎坷,在父亲去世五个月后他才出生,还没有成年,母亲陈氏也去世,只得与兄弟相依为命。
B.杨邦乂学习勤奋,在太学七年,刻苦钻研,十分喜爱学习,言行举止忠诚恭敬,常用古人的事迹来勉励自己。
C.杨邦乂文武兼修,并名声在外,正值朝廷招揽文武全才,他被任命为通判建康军府,兼沿江措置使司公事。
D.杨邦乂极具气节,金兵大举入侵,朝廷军队被打败后,他被陈邦光胁迫投降金人,终因不肯屈服而被陈邦光杀害。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改蕲州州学教授,以育才作人为己任,不专文辞而已。
(2)部刺史奏功议赏,公悉推逊僚佐,曰:杀人而利赏非吾志。
【小题4】杨邦乂为什么能够迅速平定州府的叛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槁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其功,以为‘非我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于治乱,于辞令  娴:熟悉B.每一令出,平其功  伐:夸耀
C.非我能为  莫:不D.人穷则本  反:通“返”,追溯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B.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D.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上官大夫与屈原同朝为官,但上官大夫想争得楚王的宠幸,嫉妒屈原的才能。
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C.屈原草拟法令之后,上官大夫就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很生气,并从此疏远了屈原。
D.屈原忠诚可信,却遭怀疑,受诽谤,所以产生了怨愤;《离骚》大概就是从怨愤中产生出来的。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昫,涿州归义人也。昫为人美风仪,与其兄暄、弟皞,皆,好学知名燕、蓟之间。后昫兄暄为怨家所杀,乃避之沧州。唐庄宗即位,拜昫太常博士,以为翰林学士。明宗时,累迁兵部侍郎居职。明宗素重昫而爱其风韵,迁端明殿学士。长兴三年,拜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以此为荣。

初,废帝入,问三司使王玫:“帑廪之数几何?”玫言:“其数百万。”及责以赏军而无十一,废帝大怒罢玫命昫兼判三司昫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计文簿核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往时吏幸积年之负盖而不发,因以把持州县求贿赂,及昫一切蠲除,民间欢然以为德,而三司吏皆沮怨,先是,冯道与昫为姻家而同为相,道罢,李愚代之。愚素恶道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诮昫曰:“此公亲家翁所为也!”昫性少容恕,而愚特刚介,遂相诋诟。相府史吏恶此两人刚直,因共扬言,其事闻,废帝并罢之,以昫为右仆射。是时,三司诸吏提印聚立月华门外,闻宣麻罢昫相,皆欢呼相贺曰:“自此我曹快活矣!”

昫在相位,不习典故初,明宗崩,太常卿崔居俭以故事当为礼仪使,居俭辞以祖讳蠡。冯道改居俭秘书监,居俭怏怏失职。中书舍人李详为居俭诰词,有“闻名心惧”之语,昫辄易曰“有耻且格”。居俭诉曰:“名讳有令式,予何罪也?”当时闻者皆传以为笑。及为仆射,入朝遇雨,移班廊下,御史台吏引仆射立中丞街史下,昫诘吏以故事,自宰相至台省皆不能知。是时,冯道罢相为司空。自隋、唐以来,三公无职事,不特置,及道为司空,问有司班次,亦皆不能知,由是不入朝堂,俟台官、两省入而后入,宰相出则随而出。至昫为仆射,自以由宰相罢,与道同,乃随道出入,有司不能弹正,而议者多窃笑之。

开运中,昫以目疾罢为太保,是岁卒,年六十。

(节选自《新五代史·刘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废帝大怒/罢玫/命昫兼判三司/昫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计文簿/核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B. 废帝大怒/罢玫/命昫兼判三司/昫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计/文簿核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C. 废帝大怒/罢玫/命昫兼判三司/昫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计/文簿核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D. 废帝大怒/罢玫/命昫兼判三司/昫性察/而嫉三司蠢敝尤甚/乃句计文簿/核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刑部,古代掌管刑法、诉讼、军令等事务的官署,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六部”。主官是尚书,副官是侍郎。此官职最早出现于隋,明、清两代沿袭此制。
B. 帑廪,指国库与粮仓。帑,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廪,旧指米仓,亦指储藏的米。类似词汇还有收藏兵器和兵车的处所叫库,露天的谷仓叫庾。
C. 宣麻,唐、宋任免宰相、对外战争等重大事件,皆由翰林学士以白麻纸书写皇帝诏令,然后在朝廷上宣布,称之为“宣麻”,后来以此作为诏拜将相之称。
D.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札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常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也指诗文里所引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昫仪容俊美,孜孜好学。他风度翩翩,仪表堂堂,和哥哥刘暄、弟弟刘皞都以勤奋好学而闻名于燕、蓟一带。庄宗爱其风韵,升为端明殿学士。
B. 刘昫明察秋毫,嫉恶如仇。他性明辨,善察事,采取多种措施有力抑制贪腐;减轻人民负担,等到他将赋税全部免除后,老百姓欢欣鼓舞,感恩戴德。
C. 刘昫缺少宽容,被贬降职。他和刚强耿介的李愚相互诋毁,此事被同事张扬,废帝得知,将两人一起罢免,刘昫被降职为右仆射,三司官吏欢呼庆贺。
D. 刘昫不习典故,多为人笑。他任仆射时,自认为与冯道同被罢相,地位相当,于是跟着冯道进出朝廷,主管部门不能弹劾纠正,而议事的人私下多笑话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愚素恶道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诮昫曰:“此公亲家翁所为也!”
(2)初,明宗崩,太常卿崔居俭以故事当为礼仪使,居俭辞以祖讳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日:“……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日:“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日:“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镇东将军、青州剌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
B.持节:节指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为非正常死亡。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风作为抵押品。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派马车迎接他。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明习经典,做官后勤奋钻研。任侍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小题4】把文段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2)寻除右将军、凉州剌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