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吕端,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学。历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换著作佐郎、直史馆。为政清简,远人便之。
会秦王廷美尹京,召拜考功员外郎,充开封府判官。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行。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
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端姿仪瑰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如也。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李惟清自知枢密改御史中丞,意端抑已,及端免朝谒,乃常参朝官告疾逾年而受奉者,又构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端曰:“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赵廷美,宋太宗之弟,曾封秦王。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廷美由是恳请行 从:跟随。
B.与寇准同列  虑:担心。
C.准遂告其    故:缘故。
D.戒凶逆 以:用来。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B.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C.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D.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端,易直   字:古代男子十八岁成年时取字,作为对“名”的补充,供他人称呼,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
B.主上栉风沐雨   主上:和“圣上”“皇上”“陛下”一样,是古代臣子对君主的尊称,此处“主上”指太宗。
C.端备位宰相 备位:是居官的自谦之词,意思是自己本来能力不够,愧居其位,担任这个官职不过是聊以充数。
D.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   高祖:与在民俗中对家族前辈的称呼不同,此处是古代帝王的庙号,文中的“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端有洞察力。太宗征讨河东时,他力劝赵廷美不要留守京城,而要上表随从太宗一起出征,廷美听从了他的建议。
B.吕端能识大体。他因自己先登相位,担心寇准心理不平衡,提出了使二人承担相同职责的建议,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C.吕端勇于任事。太宗原本想杀死叛将李继迁的母亲来惩戒叛逆,吕端主动探知后,劝止了太宗,并提出了妥当的办法。
D.吕端平和宽厚。李惟清从掌管枢密院改任御史中丞,怀疑自己受了打压,就在吕端下班之后,弹劾中伤吕端,吕端不以为虑。
【小题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
(2)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07 11:12: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为成都通判。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辅荐诸朝,孝宗召赴行在。入对,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轮对,论三事:一、无忽讲读官,以仁宗为法;二、责谏官以纠官邪,责宰相以抑奔竞;三、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又极论近幸,上览奏色动。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威稍霁,首肯久之。赵雄时秉政,手诏下中书问近幸姓名。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近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晋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服除再召,以五事见,曰:“选将帅,广常平,治渠堰,更铨法,通楮币。”上谓辅臣曰:“胡晋臣言可行。”除度支郎,累迁侍御史。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职。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光宗嗣位,迁工部侍郎,除给事中,每以裁滥恩、惜名器为重,上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晋臣拜谢。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其所奏陈,以温凊定省为先,次及亲君子、远小人、抑侥幸、消朋党,启沃剀切,弥缝缜密。未几,薨于位,赠资政殿学士,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胡晋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
B.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
C.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
D.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在,即“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本来指京都,后用以专指天子巡行天下时所到之地。
B.《易》为《易经》的简称,又称《周易》,与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合称“五经”。
C.嗣位,即继承君位。封建社会里,嗣位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历代君位一般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薨,古称诸侯、封王的贵族或有爵位的高官去世,也指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育的皇子公主去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晋臣政治才能突出。他得到了制置使范成大的推荐,受到了孝宗的召见,他明确阐述了当时的四种弊端,官职得以升迁。
B.胡晋臣为人刚正不阿。他敢于当面责问中书令,也敢于上奏直陈亲信大臣受宠弄权之事,中书令为此畏惧他,皇帝为此醒悟。
C.胡晋臣能够明辨是非。侍郎林栗弹劾朱熹不接受任职的行为十分傲慢,胡晋臣上疏挽留朱熹而反对林栗,得到了人们的支持。
D.胡晋臣对大宋竭忠尽智。他尽心尽力辅佐孝宗、光宗两位皇帝,竭诚开导皇帝,切中事理,小心谨慎弥补过失,后死于任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
(2)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小题。
吾 衍 传
宋 濂
吾衍,字子行,杭人也。意气简傲,不为公侯屈色,尝自比郭忠恕。居生花坊一小楼,客至,僮辄止之,通姓名,使其登登。廉访使徐琰一日来见,衍从楼上呼曰:“此楼何敢当贵人登耶!愿明日谒谢使节。”琰素重衍,笑去。生徒从衍游者,常数十百人。衍坐童子地上,使冠者分番下授之。时出小青凉伞,教之低昂作舞势。或对宾游谈大噱,解发酒中为戏。群童皆肃容莫敢动。衍左目眇,又跛右足,一俯一仰,妩媚可观,宛有晋、宋间风致。畜两铁如意,日持弄之。或倚楼吹洞箫数曲,超然如忘世者。性好讥侮,文学士独推服仇远及胡之纯、长孺兄弟,谓百年间所无有。 
初,衍四十未娶,买酒家女为妾。至大三年秋,或讼女尝为己妻,官逮女母。母死,复逮母后夫。夫来衍家。会其伪券事觉,连及衍。衍固弗知也。逻卒辱衍,南出数百步,录事张景亮知之,叱曰:“是不知情,何也!”即遣归。或有诉衍丞相府,事得下杭府治。腊月未尽,二日甲子,衍持诗别仇远,竟去不知所之。明年三月辛酉,卫天隐六壬筮之,曰:“是骨朽渊泥久矣。”多宝院僧故从衍学为诗,闻其死,哭甚哀,招衍魂葬之西湖上。 
衍通声音律吕之学,善效李贺诗。工隶书,尤精于小篆。其志不止秦、唐二李间。宛邱赵期颐以书名世,得之衍者为多。其所著书颇丰,世多传。
为说者曰:衍之才高矣,使其能自贬以入绳墨,则其所进孰敢抗之哉?今所学仅若是,固可也,亦可悲也。虽然,衍亦奇士也夫。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发酒中为戏濡:浸渍
B.夫来衍家主:寄住
C.是不知情,何也摄:恐惧
D.今所学仅若是,固可也尚:推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通姓名,使其登登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B.琰素重衍,笑去秦以城求璧赵不许,曲在赵
C.官逮女母吾属今之虏矣
D.卫天隐六壬筮之乱易整,不武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此楼何敢当贵人登耶!愿明日谒谢使节。 
(2) 或有诉衍丞相府,事得下杭府治。
(3) 衍之才高矣,使其能自贬以入绳墨,则其所进孰敢抗之哉?
【小题4】吾衍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也。轻举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而聪睿内明。滑稽好语笑,不食五谷,不衣美丽,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游。隐于东阳谷,凿崖穴居,弟子受业者数百人,亦皆穴处。
石季龙之末,弃其徒众,至长安,潜隐于终南山,结庵庐而止。门人闻而复随之,乃迁于倒兽山。苻坚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问其当世事者,皆随问而对。好为譬喻,状如戏调;言未然之事,辞如谶记,当时鲜能晓之,事过皆验。
坚将南征,遣使者问之。嘉曰:“金刚火强。”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使者还告,坚不悟,复遣问之,曰:“吾世祚云何?”嘉曰:“未央。”咸以为吉。明年癸未,败于淮南,所谓未年而有殃也。人侯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衣服在架,履杖犹存,或欲取其衣者,终不及,企而取之,衣架逾高,而屋亦不大,覆杖诸物亦如之。
姚苌之入长安,礼嘉如苻坚故事,逼以自随,每事谘之。苌既与苻登相持,问嘉曰:“吾得杀苻登定天下不?”嘉曰:“略得之。”苌怒曰:“得当云得,何略之有!”遂斩之。先此,释道安谓嘉曰:“世故方殷,可以行矣。”嘉答曰“卿其先行,吾负债未果去。”俄而道安亡,至是而嘉戮死,所谓“负债”者也。苻登闻嘉死,设坛哭之,赠太师,谥曰文。及苌死,苌子兴字子略方杀登,“略得”之谓也。嘉之死日,人有陇上见之。其所造《牵三歌谶》,事过皆验,累世犹传之。又著《拾遗录》十卷,其记事多诡怪,今行于世。
(选自《晋书》,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
B.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
C.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
D.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谷,指五种谷物,说法不一,有一说法是指稻、稷、麦、豆、麻;也泛指谷物。
B.字,男子成年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二三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C.谶,基本意思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后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D.谥,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一种称号以寓褒贬善恶,也称“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嘉是个奇人。他其貌不扬而幽默内秀,孤立于世而又精通事世,料事如神而又不明说事情结局,还曾创作过志怪小说。
B.王嘉能预测人事。苻坚南征之前,两次派使者向王嘉询问吉凶,王嘉用语言和行动向使者表达自己的预言,可是使者和苻坚都没能明白他的真意。
C.王嘉因言获罪。姚苌进入长安以后与苻登争权,遇事就要向王嘉征询意见,但最后因王嘉说的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便心生恼怒杀了王嘉。
D.王嘉是个隐士。他先隐居东阳谷,后隐居在终南山,又迁于倒兽山。或凿崖穴居,或结庵庐而止,每次都有弟子跟从学习。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苻坚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
(2)人侯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王玺,太原左卫指挥同知也。成化初,擢署都指挥佥事,守御黄河七墅。巡抚李侃荐于朝。阿鲁出寇延绥,命充游击将军赴援,战孤山堡,败之。寇再入,战漫天岭、刘宗坞及漫塔、水磨川,皆有功。进都指挥同知,充副总兵,镇守宁夏。九年以将才与周玉同荐。十二年擢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甘肃。
黄河以西。自庄浪抵肃州南山,其外番人阿吉等二十九族所居也。洪武间,立石画界,约樵牧毋越疆。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入,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玺请“复画疆域,召集诸番,谕以界石废,恐官军欺凌诸部,今复立之,听界外驻牧,互市则入关。如此,番人必听命,可潜消他日忧”。帝称善,从之。
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初,哈密为土鲁番所扰,使其将牙兰守之。都督罕慎寄居苦峪口,近赤斤、罕东,数相攻,罕慎势穷无援。朝议敕玺筑城苦峪,别立哈密卫以居之。玺遣谍者间牙兰,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十七年召集赤斤、罕东将士,犒以牛酒,令助罕慎。罕慎合二卫兵,夜袭哈密及刺木等八城,遂复其地,仍令罕慎居之。事闻,奖劳,赉金币。已,罕东入寇,玺御却之,请兴师以讨。帝念其常助罕慎,第遣使责谕。明年,北寇杀哨卒,玺率参将李俊及赤斤兵击之于狼心山、黑河西。多所斩获。
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玺习韬略,谙文事,勇而有谋。廷臣多称之。在边二十余年,为番人所惮。弘治元年卒。赐祭葬,赠恤有加。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鲁出延绥寇:侵犯
B.界外驻牧听:任凭
C.帝称善,之从:听从
D.玺御之却:后退
【小题2】(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B.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C.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D.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玺是明朝军事将领,他熟悉韬略,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不断推荐、提拔,先后镇守山西、宁夏、甘肃等地区二十多年,番人十分畏惧他。
B.为消除可能产生的边患,王玺向朝廷建议在疆界重新立界石,然后召集诸番,告诉他们驻留放牧必须在界石外,互通贸易时则可入关。
C.成化十七年,王玺升为代理都督同知。当时,他以都督佥事的身份任总兵官,而另一将领鲁鉴以代理都督同知的身份为参将,他担心难以调度管束,便请求解除鲁鉴的兵权。
D.王玺召集、犒劳赤斤、罕东的将士,他们协助罕慎收复了哈密,捷报传到朝廷,朝廷给予王玺褒奖、赏赐,却没有提升他的官职,后经过他的申诉,朝廷任命他为都督同知。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入,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
(2)玺遣谍者间牙兰。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涉,字济川,天台人。以父任高邮尉,改万安丞。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注)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涉时在宝应,授淮东提点刑狱兼楚州节制本路京东忠义人兵。涉亟遣傅翼谕珪等逆顺祸福,自以轻车抵山阳,德广等郊迎,伏地请死,誓以自新。金太子及仆散万忠等数十万大入,且以计诱珪等。涉虑珪等为金用,亟遣陈孝忠向滁州,珪与夏全、时青向濠州,先、德广趋滁、濠,李全、李福要其归路,以傅翼监军。数日,孝忠捷至,珪屡破金人,遂与先及李全趋安丰。时金人环百余砦,攻具甫毕,珪等解其围,李全挟仆散万忠以归。金人不敢窥淮东者六七年。涉又遣李全以万人取海州。王琳以宁海州归,青州守张林以滨、棣、淄州降,自是恩、博十余州相继请降。涉传檄中原:“以地来归及反戈自效者,朝廷裂地封爵无所吝。”仍厉诸将,图未下州郡。擢太府少卿。金十余万众犯黄州,涉遣李全等赴之。丞相史弥远拟升全留后,涉曰:“近弃西城,免死为幸,若无故升迁以骄其志,非全之福,亦岂国家之福?曷若待事定,与诸将同升可也。”迁权吏部侍郎。金人再犯淮西。先是,蕲州受围,徐晖往援,乃鼓众宵遁,金乘间登城,一郡为血,前帅不敢问。涉斩晖以徇,诸将畏惧,无不用命,淮西之势大振。涉时已疾,力辞事任。值金人大入,强起视事。金将时全、合连率细军及众军三道渡淮,涉以合连善战,乃命张惠当之。惠,所谓“赛张飞”者,所部花帽军,有纪律,它军不及也。惠率诸军出战,自辰至酉,金人大败。卒,超赠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二》)

(注) 珪即石珪,与下文的杨德广、先(季先)等都是忠义军(当时率军抗金的武装)首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
B.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
C.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
D.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是女真族建立的国家,先后灭辽与北宋,后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B.太府,官署名,以卿、少卿为正副主官,掌金帛府帛、营造器物、商税等事。
C.自辰至酉,属于干支计时法,将天干“辰”和地支“酉”搭配,来表示时辰。
D.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如果超过规格,就叫超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涉审时度势,收服义军。他派遣傅翼对石珪等讲明叛逆和归顺的祸福,自己乘轻车到达山阳,杨德广等到郊外迎接,表示服从节制,改过自新。
B.贾涉谋事于未然,心思缜密。金人大规模入侵,他担心石珪等人被金人利用,于是主动出击,取得了各方捷报,粉碎了金人诱降石珪等的阴谋。
C.贾涉把握全局,推动抗金形势发展。他派遣李全等将领四处出击,恩、博等十余州相继请降,还勉励将领们巩固自己的地盘,以更好抗击敌人。
D.贾涉坚持原则,很有魄力。对造成整个郡被血洗惨案的徐晖,原来的帅臣竟不敢过问,贾涉将徐晖斩首示众,震慑了其他将领,改变了淮西形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金人环百余砦,攻具甫毕,珪等解其围,李全挟仆散万忠以归。
(2)以地来归及反戈自效者,朝廷裂地封爵无所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