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  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③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类的野兽。④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弃疾间与之游游:交往
B.京令弃疾奉表归宋奉:呈献
C.召见,嘉纳之嘉:高兴
D.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辟:征召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始筮仕,决以蓍具以沛公言报项伯
B.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杀掠吏民,死且不顾驰椒丘且焉止息
D.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小题3】(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辛弃疾“有大略”的一项是( )
①劝京决策南向    ②弃疾间与之游
③弃疾斩其首归报    ④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
⑤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    ⑥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④⑥D.②⑤⑥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他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于是决定南归。
B.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义端,是在辛弃疾劝说下才投靠耿京的.所以耿京迁怒于辛弃疾。弃疾斩其首归报。耿京的队伍就更加壮大了。
C.辛弃疾写《美芹十沦》等文的起因是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因为朝廷与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被实行。
D.盗贼连起,辛弃疾在全部铲平了匪患之后。上书朝廷,分析盗贼起因,因此受到了皇上的褒奖。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3分)
(2)民不为盗.去将安之?(3分)
(3)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7-07 10:32: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之?”奏上,报可。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矣;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注 ①万寿节:皇帝诞辰日。②元良:太子的代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B.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C.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D.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小题2】下列文学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三传》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合称,都是编年体史书,《左传》是儒家十三经之一,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
B.西汉刘向编写的《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所记录的多是东周后期时诸国混战、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
C.乡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行,又叫“春闱”或“礼闱”。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正春忠诚正直,敢于诤谏。日食出现时他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万寿节上向皇上提出八点劝告,这些直言均未被采纳。
B.翁正春深明国体,建言得当。他认为应该诏令福建抚臣阻止已归附倭人的琉球中山王来朝入贡,这个建议得到皇帝认同。
C.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D.翁正春为人正派,不媚权贵。他因为抵触魏忠贤被朝廷降旨斥责,后又遭赵胤昌借机中伤弹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请回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和《荆轲刺秦王》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救火迟,免。后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肃宗召昱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四年,代牟融为太尉。六年,薨,年七十余。
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 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
(选自《后汉书·鲍昱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
B.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
C.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
D.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指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中的“除”。
B.践天位,践,登上;天位,天子之位。践天位指皇帝登基,与“践阼”意思相同。
C.薨,古人讳言“死”,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去世的委婉说法不同,如“崩”指帝王或王后之死,“薨”指诸侯之死。
D.儒,指读书人,学者,如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鸿儒”指的是学问渊博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昱为官有方,受到提拔。鲍昱担任沘阳长时,施行仁政,境内安定,荆州刺史上表奏明他的政绩,他受到提拔。
B.鲍昱关心民瘼,谨守职责。鲍昱在汝南任太守时,在汝南的河流上游修建水闸和石砌的水渠,使水量常年充足,百姓可灌溉更多的农田,生活也因此富足。
C.鲍昱敢于进言,得到采纳。建初元年,遇大旱,皇帝问鲍昱如何消灾,他大胆进言,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应当释放无辜的人,让生者死者各得其所,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鲍昱家风良好,子孙敬老。鲍昱的儿子鲍德在南阳当太守时,尊敬赡养老人;孙子鲍昂,衣不解带服侍患病多年的祖父,鲍昱死后,他守孝三年,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
(2)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宗元,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爽,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成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日:“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理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B.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理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C.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理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D.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埋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我国古代,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有某种关联的称谓。
B.河东,即黄河以东,在文言文中“河”一般特指黄河。
C.元和,唐朝年号,同《琵琶行》中“元和十年”的“元和”。
D.京师,古代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也可指天子的军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少有才华。他小时候就聪明出众,富有文采,下笔构思,可与古人相提并论,当时同辈都推崇他。
B.柳宗元受到器重。唐顺宗即帝位后,特别看重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御史吕温引人禁宫之中,一起商议大事。
C.柳宗元重视友情。刘禹锡被调任播州刺史,柳宗元担心刘禹锡不方便去蛮地做官,请求与刘禹锡互换任地。
D.柳宗元提携后辈。柳宗元在柳州期间,一些学子慕名而来,拜他为师,在他门下学习的人,都会成为名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2)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邵山人潜夫传

陈维崧

山人名潜,字潜夫,扬之通州人也。生即聪敏异常儿,顾授以经生家言,则恚甚,不肯读。或投诗赋古文辞,则大喜,昼夜疾读不辍。间操笔为之,则大工。山人虽名家子孙,然家实贫,性又不善治生产。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妇既去,山人贫益甚,仅仅拾橡剉荐以自给。性卞急,与人语,稍抵牾,辄谩骂。食物多禁忌,间会食,食器中有非山人所素食者,辍叱去,不顾也。里中儿争匿笑之。

里儿既多訾謷山人而山人亦不乐居里中则跳而客游居南中为李本宁先生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先生客之。来吴中,而与王伯谷稚登谈诗一昼夜也。居无何,山人念客游久,郁郁不得志,间一归通州。而属有世变,里门且荡析久,则转徙于皋之委巷中,而是时山人亦已老矣。山人既无妇,老又无子,仅觅一里媪给飠甫食。室中止庋数十卷书,门无牡,户无扊扅。或瞰之,则绳缚其枢耳。县令常馈以金,一夕为小偷胠箧,去立尽。山人怅且恨,与客语,辄诟骂不绝云。

山人于周秦两汉六朝书,无所不习,尤善《文选》。诗则工五言古诗,精籀篆,善李潮八分书。最攻字学,点画不少舛。著书数十万言,多为人取去,残失过半。已刻者,《州乘资》《失俪志》《邵山人诗集》,诗则冒观察为锓之粤中。

观察与范玺卿,于山人里中最相知深也。山人病且死,而给其医药者,观察之子巢民先生。死之日,经纪其后事,则长孺黄先生之力居多。

或曰:“山人性卞急,善骂。”维崧居东皋七八载,山人每过维崧,辄温语竟日。山人早过,而维崧尚卧未起也,则坐待日暆耳。然则谓山人善骂人,岂信然哉!生见国家太平之盛,以一布衣为诸侯上客者,垂六十年,老而茕独以死,悲夫!

(节选自《陈迦陵文集》卷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里儿既多/訾謷山人/而山人亦不乐/居里中/则跳而客游/居南中/为李本宁先生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先生客之
B.里儿既多訾謷山人/而山人亦不乐/居里中/则跳而客游/居南中/为李本宁先生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先生客之
C.里儿既多訾謷山人/而山人亦不乐居里中/则跳而客游/居南中/为李本宁先生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先生客之
D.里儿既多訾謷山人/而山人亦不乐居/里中则跳而客游居南中/为李本宁先生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先生客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人,一般指隐士高人或与世无争的高人,又指山野之人或山里之人。文中指的是山里之人。
B.“无何”在古汉语中解释为“不久、很短时间之后”,如“无何,见宫殿数十所”;或“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如“自觉无何”。
C.籀篆是古代的一种书体,即大篆。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D.布衣,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中说:“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馀则麻而已,故命曰布衣”,意即古代普通人要到八九十岁才能穿丝绸衣服,在这以前,只能穿麻衣。所以称老百姓为布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潜从小聪敏异常,但不肯读儒家经典,一生没有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B.邵潜家境贫苦,却有名门子弟的习气,不愿意做农事,以致生计艰难。
C.邵潜喜欢诗文辞赋,精通《文选》,擅长古诗、书法和字学,著述颇丰。
D.作者与邵潜有过交往,他认为同乡人关于邵潜喜欢骂人的传言不可信。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生即聪敏异常儿,顾授以经生家言,则恚甚,不肯读。
(2)山人早过,而维崧尚卧未起也,则坐待日暆耳。

同类题5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文远传

徐文远,洛州偃师人。父彻,梁秘书郎,尚元帝女安昌公主,而生文远。属江陵陷,被虏于长安,家贫无以自给。其兄休,书为事。文远日阅书于肆,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大儒沈重讲于太学,文远就质问,数日便去。或问曰:“何辞去之速?”答曰:“闻其所说,悉是纸上语耳,仆皆先已诵得之。至于奧赜之境,翻似未见。”有以其言告重者,重呼与议论,甚叹服之

窦威、杨玄感、李密皆从其受学。开皇中,累迁太学博士。大业初,授国子博士。文远所讲释,多立新义,先儒异论,皆定其是非,然后诘驳诸家,又出己意

时洛阳饥馑,文远出城樵采,为李密军所。密备弟子礼北面拜之。文远曰:“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尊师之义,此老夫之幸也。”密顿首曰:“欲先征化及(注),报复冤耻,然后凯旋,入拜天阙。”文远曰:“将军前受误于玄感,暂坠家声。回车复路,用康家国,天下之人,是所望于将军也。”及征化及还,而王世充权兵专制。密问计于文远,答曰:“是人残忍,意又促,既乘此势,必有异图。将军前计为不谐矣。”

及密败,复入东都,王世充给其廪食,而文远尽敬,见之先拜。或问曰:“闻君踞见李密,而敬王公,何也?”答曰:“李密,君子也;王公,小人也。”后王世充僭号,复以为国子博士。因出樵采,为罗士信获之,送于京师,复授国子博士。

武德六年,高祖幸国学,观释奠,遣文远发《春秋》题,诸儒设难蜂起,随方占对,

皆莫能屈。年七十四,卒官

(节选自《旧唐书·徐文远传》)

(注)化及:即宇文化及,鲜卑人,隋末叛军首领。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书为事 鬻:购买
B. 为李密军所执    执:捉拿
C. 犹能屈体尊师之义 弘:弘扬
D. 意又促 褊:气量狭小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有其言告重者    故为之文
B. 此老夫幸也 郯子
C. 密问计文远 而耻学
D. 罗士信获之 何其然也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是替经书作注的著作,《春秋左氏传》相传就是左丘明注解《春秋》的一部史书。
B. 国子博士:学官名,为品行清淳、通明经义之人担任,也是政治咨询及参与祭典的顾问。
C. 顿首:行礼时,头触地即起。古代专门用于平辈间的拜迎、拜送,拜贺、拜望等的礼节。
D. 僭号:冒用帝王称号或者使用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被视为公然抗礼的反叛行为。
【小题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江陵陷,被虏于长安,家贫无以自给。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小题5】根据文章第一、二段,概括徐文远在“治学”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