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入为户部判官。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拜职方员外郎、直史馆,命代之,赐金紫。广、英路自吉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后知青州。
东封,以供亿之勤,拜都官郎中,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尝禁商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
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
九年,自蜀还。上颇有意,擢用,会已病,命知京刑狱。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三月,年六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B.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C.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D.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唐宋的官服和佩饰。因亦用以指代贵官。
B.“领”在古代表示“任命”,此外亦有很多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等的词,如“改”表示“改任”,“拜”表示“授予官职”,“权”“假”表示“代理暂任”等。
C.东封,是“泰山封禅”意。汉司马相如曾请武帝东幸封泰山以彰功业,相如卒后,武帝如其言,东至泰山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平民的死亡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策胆气过人。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却表示曾三次到过蜀境,熟悉民风,堪当此任。
B.凌策很有治才,颇受朝廷器重,广州卢之翰不廉,朝廷委凌策以代之;夏日瘴气伤人,行旅者死无数,凌策命伐山开道,缩短路途,人们觉得便捷不少。
C.凌策深受皇帝信任。洪州发生水灾时,知州李玄患病,王旦向朝廷推荐了凌策,皇帝下令水患艰巨,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不必事事向上禀报。
D.凌策行事不拘泥成规。饶州产金,朝廷曾禁止私人买卖,凌策请求允许自由买卖,由官府索取利税,人们感到很方便。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
(2)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6 04:20: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申用嘉,字美中,号经峪。申相国文定公时行季子也。为人恭俭廉仁,勤于职事。
留侍文定京师,益肆力经史百家,口诵手钞,经寒暑不辍。讲求本朝典故,曰:“吾他日当为朝廷致实用,岂能终作书生哉?”尤留心明刑之学,以为民命之死生、国祚隆替所关。
时黔、蜀用师,檄调赣兵,月饷缺,聚而哗,虔抚仓卒无计划,用嚞慷慨岀谕,皆惧伏退。而抚军反愧而忌之,前缙绅不得请者,因乘机中之,平迁高州府同知。用嘉治赣五年,再摄府事,摄属县一,奉檄巡行他郡县三,菹醢之属无所扰于民。将行而军民诉制府请留者,连日不得休。
寻奉旨擢应天治中,丙寅夏之任。府尹故尊重,不亲狱讼钱谷,多委僚佐。治中又领江防钤辖,沿江屯营,职最剧。上官知其练达,凡大事非其职掌者,更以属之。如经画江东驿马,商民并赖者数十年,是其一也。尝奉檄盘盐,却盐商例金。司鼓铸局,不取羡,令铜费而工精,私铸者不禁自绝,而用嘉所铸钱久行不废焉。逆奄魏忠贤方横,大吏牒下为建祠,用嘉独持不可。
丁卯,晋刑部江西司员外郎。时先帝御极,诛忠贤,其党者分别定罪。张体乾、谷应选尝罗织刘铎以死,至是用嘉主其狱,据律论大辟,谳状出,海内称快。
都察院易应昌以忤旨得罪,司谳者普受重谴。用嘉案呈,不抗不阿,卒荷宽典。
甲戌计吏举异等,升贵州按察司副使。察所属孔子庙,废者建之,圮者修之,备祭器,习礼乐,董师儒以教化诸生,彬彬兴文教,而诸兴作费又皆捐俸禄以倡僚属,多方措置,不以取诸民。期年之间,文事武备,粲然可观矣。
甲中闻变,痛愤甚,谓家人曰“吾不能面颜人世矣”。言讫而瞑。
用嘉天性仁厚,约于自奉而厚人。当理刑赣州时,有通判伍君到官,未几,卒,贫不能殓,用嘉经纪其丧而归之。同乡沈应奎为郡狱官共其职厚遇之罢官中道舟覆衣食其妻子封丘陇其他周恤姻族盖不胜计云。
(节选自《明史·中用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同乡沈应奎为郡狱官/共其职/厚遇/之罢官/中道舟覆/衣食其妻子/封丘陇/其他周恤姻族/盖不胜计云/
B.同乡沈应奎为郡/狱官共其职/厚遇之/罢官/中道舟覆/衣食其妻子/封丘陇/其他周恤姻族/盖不胜计云/
C.同乡沈应奎为郡狱官/共其职/厚遇之/罢官/中道舟覆/衣食其妻子/封丘陇/其他周恤姻族/盖不胜计云/
D.同乡沈应奎为郡/狱官共其职/厚遇/之罢官/中道舟覆/衣食其妻子/封丘陇/其他周恤姻族/盖不胜计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子,即小儿子,古代用伯、仲、叔、季称兄弟排行。
B.檄,亦称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C.缙绅,明代指各级官吏,也包括封赠官、捐纳官等。
D.大辟,指长篇大论,议论犯人罪责,确定判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用嘉刻苦治学,有自信。学习经史百家,诵读、抄写,历经寒冬酷暑,从不间断;他曾自许将来会在朝廷做大事。
B.申用嘉处事果断,招来忌恨。土兵聚众哗变,他慷慨激昂发出命令,哗变士兵都惊惧后退;抚军反而因羞愧而忌恨申用嘉。
C.申用嘉政务繁重,深得信任。他任应天府尹,管辖江防事务,筹划江东驿站车马;上级官员了解信任他,委以更多的事务。
D.申用嘉重视教化,治民有方。维修重建孔子庙,备办祭器,演习礼乐,任用儒师;教化百姓,文教兴起,百姓文雅有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嘉治赣五年,再摄府事,摄属县一,奉檄巡行他郡县三。
(2)逆奄魏忠贤方横,大吏牒下为建祠,用嘉独持不可。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邦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尔。”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贞、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B.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C.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D.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指古代男子十八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B.“元和”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D.刑部是古代“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掌管全国的法律刑狱。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集   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难懂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写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词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及长,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入拜东台侍郎。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 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帝纳其言。
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事遂沮。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子北叟固辞,未听。裴炎为白帝曰:“处俊阽死,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膊物而已。
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B.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C.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D.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B.《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B.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略;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谏言受到皇帝好评。
C.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在光顺门举哀,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
D.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论定引经据典,多有匡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
(2)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廷珪,河南济源人。第进士,补白水尉。累迁监察御史,按劾平直。武后税天下浮屠钱,营佛祠于白司马坂,廷珪谏,后善之。召见长生殿,赏慰良厚,因是罢役。

张易之诛,议穷治党与。廷珪建言:“自古革命,务归人心,则以刑胜治。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货。”中宗纳之。

神龙初,白司马坂复营佛祠,廷珪方奉诏抵河北,道出其所,见营筑劳亟,怀不能已,上书切争,且言:“今土木复兴,不称前诏。愿罢之,以纾穷乏。”帝不省。寻为中书舍人。再迁礼部侍郎。

玄宗开元初,大旱,关中饥,诏求直言。廷珪上疏曰:“古有多难兴国,殷忧启圣,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故能转祸为福也。今受命伊始,华夷百姓清耳以听,刮目以视,冀有闻见,何遽孤其望哉?”再迁黄门侍郎,监察御史蒋挺坐法,诏决杖朝堂,廷珪执奏:“御史有谴,当杀杀之,不可辱也。”士大夫服其知体。王琚持节巡天兵诸军,方还,复诏行塞下,议者皆谓将袭回纥,廷珪陈五不可。又请复十按察使,巡视州县,帝然纳之。坐漏禁内语,出为沔州刺史。频徙苏、宋、魏三州。初,景龙中,宗楚客、纪处讷等封户多在河南、河北,讽朝廷诏两道蚕产所宜,虽水旱得以蚕折租。廷珪谓:“两道倚大河,地雄奥,股肱走集,宜得其欢心,安可不恤其患而殚其力?愿依贞观、永徽故事,准令折免。”诏可。在官有威化。入为少府监,封范阳县男。以太子詹事致仕。卒赠工部尚书,谥贞穆。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
B.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
C.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
D.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诏”,先秦时期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为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命令或文告,其形式有即位诏、遗诏、口诏等。
B.“受命”,文中指受天之命。古代帝王假托神权自称受命于天,借以巩固其统治。
C.“道”,古代行政区划名。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的郡下设道,唐代曾分全国为十五道,清代在省与州府之间设道。
D.“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户籍财经等事项的机关,其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廷珪恳切谏言。开元初年,天下大旱,关中地区发生饥荒,张廷珪趁玄宗问政之机,向皇帝进谏为君治国之道。
B.张廷珪知礼识体。在黄门侍郎任上,监察御史蒋挺触犯法律,(皇帝)下诏在朝堂上施行杖刑,他上奏认为处罚方式不妥,受到士大夫敬佩。
C.张廷珪体恤百姓。景龙年间,宗楚客等人的封地住户多在黄河以南、黄河以北地区,张廷珪认为应当让当地百姓感受到朝廷的好意,因此请求按照贞观、永辉时的旧例,准照法令折免。
D.张廷珪仕宦多朝。他在武则天、中宗、玄宗时期都担任过官职,仕途顺利;先后任过白水尉、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太子詹事等职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后税天下浮屠钱,营佛祠于白司马坂,廷珪谏,后善之。
(2)今土木复兴,不称前诏。愿罢之,以纾穷乏。

同类题5

阅读《游侠列传》片段,回答小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不休,及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剌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小题1】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A.(解姊子)强必灌之
B.拔刀刺杀解姊子,(解姊子)亡去
C.(解)弃(姊子)尸于道
D.(箕踞者)居邑屋至不见敬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孝文时诛死——孝文帝时被杀死
B.具以实告解——把实情详细地告诉了郭解
C.皆多解之义——都认为郭解懂得很多道义
D.乃阴属尉史——便暗中嘱咐尉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解年轻时,稍有不快,便会愤然杀掉惹怒他的人。
B.郭解年长后,转变操行,厌恶为侠,努力以德报怨,而不图回报。
C.郭解令人可敬处有很多,如虽多行善举,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D.郭解即使遇到别人的不敬,也不发怒,而是以恩德感化对方,此尤为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