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高定子,字瞻叔。嘉泰二年举进士,授郪县主簿。吴曦畔,乞解官养母,曦诛,摄府事以忠孝两全荐之,调中江县丞。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哀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夹江县
前是,酒酤贷秫于商人,定子给钱以籴,且宽榷酤,民以为便。麻菽旧有征,定子悉弛之。会水潦洊饥,贫民竞诉无所于籴,定子曰:“女毋忧,女第持钱往常所籴家以俟。”乃发县廪给诸富家,俾以时价粜,至秋而偿,须臾米溢于市。邻邑有争田十余年不决,部使者以属定子,定子察知伪为质剂,其人不伏。定子曰:“嘉定改元诏三月始至县,安得有嘉定元年正月文书邪?”两造遂决。四川总领所辟主管文字,同幕有以趣办为能迫促诸郡者,定子白使者斥去之。总领所治利州,倚酒榷以佐军用,吏奸盘错,定子躬自究诘,酒政遂平。
制置使郑损强愎自用,误谓总领所擅十一州小会子之利,奏请废之,令下,民疑而罢市。定子力争,乃得存其半。损又欲增总领所盐课,取旧贷军费,定子辨其颠末,损乃释然。
顷之,召入奏事,吏民追送,莫不流涕;邻郡闻定子至,焚香夹道,举手加额曰:“微公,吾属涂炭久矣。”定子之未去郡也,伯兄上印而归,了翁亦至自靖州,过定子于绵,定子为筑棣鄂堂,饮酒赋诗为乐,一时以为美谈。入对,极言时敝。时史弥远执国柄久,故有曰:“陛下优礼元勋,俾得以弛繁机而养静寿,朝廷得以新百度而革因循,不亦善乎?”既对,人为定子危之,定子曰:“乖逢得丧,是有命焉,吾得尽言,乃报君职分也。”弥远没,言之者纷然,识者谓定子先事有言,视诸人为难。
寻兼权参知政事,因请致仕,不许,力辞,退居吴中,深衣大带,日以著述自娱。以资政殿学士转一官致仕,卒,赠少保。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哀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夹江县
B.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哀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夹江县
C.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哀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夹江县
D.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哀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夹江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榷酤,汉以后历代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
B.质剂,古代贸易券契质和剂的并称。长券叫质,用来购买马牛之类;短券叫剂,用来购买兵器珍异之物。
C.改元,君主改用新年号纪年,年号以一为元,故称。年号有一帝一元和一帝多元的情况。
D.盐课,指用缴纳一定食盐来替代应做的徭役和应缴纳的粮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定子善于断案。根据嘉定改年号的诏书三月才能到县里这个情况,顺利地解决了邻县十多年无法解决的争夺田地的案子。
B.高定子做事果断。高定子被四川总领所聘为主管文字时,看到幕僚中有一个急于显示自己办事能力强而不断催逼各郡的人,就自作主张把这个人赶走了。
C.高定子为官清正深得人心。高定子被召回朝廷奏事,官吏百姓都追随着送他,没有不流泪的;就连邻郡的人听说高定子到来,也焚香夹道欢迎。
D.高定子敢于直言。史弥远当时长期把持朝政,但高定子没有害怕,而是对皇上说朝廷可以把元老的公务减轻,让他们颐养天年,朝廷也可以在各方面创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发县廪给诸富家,俾以时价粜,至秋而偿,须臾米溢于市。
(2)弥远没,言之者纷然,识者谓定子先事有言,视诸人为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17 06:07: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有功,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转蒲州司法参军,绍封东莞男。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曰:“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载初元年,累迁司刑丞。时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王弘义等构陷无辜,皆抵极法,公卿震恐,莫敢正言。有功独存平恕,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出之,前后济活数十百家。常于殿庭论奏曲直,则天厉色诘之,左右莫不悚栗,有功神色不挠,争之弥切。寻转秋官员外郎,转郎中。
俄而凤阁侍郎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被构陷当死,则天谓公卿曰: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俊臣乃独引行本,重验前罪,奏曰:“行本潜行悖逆,告张知謇与庐陵王反不实,罪当处斩。”有功驳奏曰:“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赐,亏圣人恩信之道;为臣虽当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行本竟以免死。
道州刺史李仁褒及弟榆次令长沙,又为唐奉一所构,高宗末私议吉凶,谋复李氏,将诛之。有功又固争之,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奏有功曰:“臣闻两汉故事,附下罔上者腰斩,面欺者亦斩。又《礼》云:‘析言破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不赦,请推按其罪。”则天虽不许系问,然竟坐免官。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时远近闻有功授职,皆欣然相贺。
寻起为左司郎中,累迁司刑少卿。有功谓所亲曰:“今身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故前后为狱官,以谏奏枉诛者,三经断死,而执志不渝,酷吏由是少衰,时人比汉之于、张焉。或曰:“若狱官皆然,刑措何远。”
久之,转司仆少卿。长安二年卒,年六十二,赠司刑卿。
(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B.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C.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D.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男:封建时代五等爵位的末等,这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无论哪一等次的爵位都是可以世袭的。
B.载初:一种年号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始于汉武帝,以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且一位皇帝年号自始至终不变。
C.大理:官名,掌管刑罚狱讼。秦、汉称“廷尉”。汉景帝时一度改称“大理”,北齐后改称“大理卿”。历代沿称。
D.起:起用、任用(官员)。“辛苦遭逢起一经”一句中的“起”就是起用、任用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有功为政宽厚。曾经和吏人相互约定,如果有谁触犯了法律,大家定要斥责、惩罚这个人,由此,徐有功获得了民众的支持,任职期间,没有杀过一个人。
B.徐有功正直无私。经常在殿上论奏案件的是非曲直,有时武则天厉色质问他,他面不改色,争论得更加急切,后来他就被调任其他职位了。
C.徐有功行事机智。面对酷吏执意要杀死裴行本的情形,他机智地借助皇帝的旨意,顺应皇帝的愿望,反驳了来俊臣等人,最终裴行本得以免除死罪。
D.徐有功司法实事求是。他认为关系人命,一定不能一味顺从旨意,不实事求是,来求得自身的安全。他的执法之心不渝,使得酷吏稍稍收敛。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赐,亏圣人恩信之道;为臣虽当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
(2) 臣闻两汉故事,附下罔上者腰斩,面欺者亦斩。又《礼》云:“析言破律者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望。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 )
A.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B.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C.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D.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通常指晋升或调动;某些时候也指贬谪、放逐,如“迁客骚人”“迁谪”。
B.《汉书》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之间229年的历史。
C.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D.单于,匈奴的最高首领。斥候,侦察兵。阏氏,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鲁莽,匈奴内讧后,苏武受到牵连。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是为了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慎畛,字笛楼,湖南武陵人。为诸生时,学政钱沣器之,曰:“人英也!”嘉庆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巡通州漕,革陋规,廉得杨村通判科索剥船,奏褫其职。
十七年,出为广东惠潮嘉道。严治械斗,捕南澳、澄海、潮阳盗甚众。逾年,擢广西按察使。天地会匪结党构乱,胁有赀者入其中,慎畛惟严罪匪首,被胁者不坐。二十三年,擢广西巡抚。习知粤西地势如建瓴,旬日不雨即旱竭,劝民修堤塘,造龙骨车,皆颁式俾仿行。地连黔、楚,群盗出没,宜山会匪廖五桂、蓝耀青分踞新、旧两墟,纠众分党,勒索殷户,亲往捕诛之。饬属行保甲,置望楼,练民壮互相守望。故事,巡抚例得动用盈馀。慎畛曰:“吾家衣食粗足,身为大臣,取盈将安用之?当为国家布仁泽耳。”乃于桂林设预备仓,增设书院,柳州、庆远、思恩三府皆创设之;缮城濬河,广置栖流所,并取给焉。
道光二年,入觐,宣宗嘉其诚实不欺,擢闽浙总督。严申军律,课诸镇营汛勤训练。责水师缉海盗,盗多就擒。上游四府多山,客民租山立厂,游匪群聚,遣兵搜山,捕诛其魁。闽安所辖有琅琦岛,居民多为奸利,擒治之,移驻水师,建炮台,遂为省城门户。台湾自来多乱,动烦大兵,慎畛尤以为虑,尽选贤能以治。凤山莠民杨良斌煽众起事,檄巡道孔昭虔、知府孔传穟剿治,未一月而定,不烦一兵渡海。民入山伐木,岁供道厂船料,匠首苛敛激变,捕诛首乱,更定采木章程,乃相安。戍兵万四千,更代时皆赴厦门,由提督点验,远者千里,改由各提镇分验,兵困以苏。
五年,调云贵总督。铜矿、盐务积疲,疏陈变通整顿之法。以边防莫便于屯田,方考访形势利便,未及议行而疾作。病中拜疏劾贪黩不职者数十人。未几,遂卒。代者急递追回原疏,滇人惜之。优诏赐恤,赠太子少保,谥文恪。
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
B.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
C.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
D.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政为古代学官名,主管一省教育科举,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
B.天地会是民间秘密结社之一,成立于明代,因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
C.书院最早出现在唐朝,发展于宋代,中国著名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等。
D.谥,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慎畛很有才能。他在做学生时,就曾得到学政钱沣的器重,被钱沣视为人中英杰,他踏上仕途后的表现也印证了钱沣对他的评价。
B.赵慎畛宽严相济。在处理天地会的匪徒结党作乱时,严厉惩治了匪首,对那些被胁迫者则未予追究。
C.赵慎畛以民为重。他任广西巡抚时,勉励百姓修筑堤坝水塘,建造龙骨水车,并利用官府盈余物资,增设书院,修整城墙,疏浚河道,在多处设置难民收留所。
D.赵慎畛治军有方。他在任闽浙总督时,责成水师缉捕海盗;选拔贤能之人治理台湾,凤山杨良斌作乱,他派兵入台,不到一个月叛乱就被平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光二年,入觐,宣宗嘉其诚实不欺,擢闽浙总督。严申军律,课诸镇营汛勤训练。
(2)病中拜疏劾贪黩不职者数十人。未几,遂卒。代者急递追回原疏,滇人惜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时益州从事张裕善相,芝往从之,裕谓芝曰:“君年过七十,位至大将军,封侯。”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焉。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先主於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于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十一年,涪陵国人杀都尉反叛,芝率军征讨,即枭其渠帅,百姓安堵。十四年卒。
芝为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

(节选自《三国志·邓芝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B.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C.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D.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先: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先主”“先帝”。
B.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朝开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的首要长官为尚书。
C.薨:《礼记》记载“诸侯死曰薨”,文章中“先主薨於永安”说明刘备在蜀时并未称帝。
D.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出师表》《陈情表》都属于这种文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芝老当益壮,择主而侍。他七十多岁先投奔张裕,再投奔庞羲,最后投奔到先主刘备手下,官至尚书。
B.诸葛亮有远见且善用人。先主刘备去世后,他担心孙权会生变,便决定派邓芝出使东吴,最后使孙权狐疑消失。
C.邓芝有智谋、善言论。他出使东吴,详细分析了吴蜀联合之利和吴依附魏的弊,劝说孙权,终于使孙权绝魏联蜀。
D.邓芝善带兵、生活节俭。邓芝带兵赏罚分明,体恤士卒;衣食的费用都来自自己为官的俸禄,不置办私产,家无余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
(2)乃遣芝修好于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邵,字茂宗,会稽太守裕弟也。初为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徒诞广州,亲故咸离弃之,变乱饥馑,惟邵馈送其妻子,其情重如是。桓玄篡位,父敞先为尚书,以答事微谬,降为廷尉。及武帝讨玄,邵白敞表献诚款,帝大说,命署其门曰:“有犯张廷尉者,以军法论。”王谧为扬州,召邵为主簿。刘毅为亚相,当世莫不辐凑,独邵不往,帝益亲之,转太尉参军。

帝巡燕地,回京。贼反围城,然百姓临水望贼,闲然不惧。帝怪之,以询邵,邵曰:“寇迫京师,然主上反于燕地,今无复恐耳。”帝喜,寻补州主簿。及武帝伐刘藩邵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汝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昨夜受张主簿处分。”

穆之卒,朝廷恇惧,便欲发诏以司马徐羡之代之,邵对曰:“今诚急病,宜须北咨。”武帝重其临事不挠,有大臣体。十四年,以世子义符镇荆州,邵谏曰:“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从之。谢晦反,遗书要邵,邵不发函,驰使呈帝。

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及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丹、淅二川蛮屡为寇,邵诱其帅,因大会诛之,悉掩其徒党。既失信群蛮,所在并起,水陆断绝。子敷至襄阳定省,当还都,群蛮伺欲取之。会蠕蠕国遣使朝贡,贼以为敷,遂执之,邵坐降号扬烈将军。卒,追复爵邑,谥曰简。临终,遗命祭以菜果,苇席为轜车,诸子从焉。

(节选自《宋书·张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武帝伐刘藩/邵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汝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
B.及武帝伐刘藩/邵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汝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
C.及武帝伐/刘藩邵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汝/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
D.及武帝伐刘藩/邵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汝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主,掌管;簿,文书。一般是指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事的佐吏。
B.储贰。亦作“储副”“储君”,指太子。本文中是指武帝刘裕世子刘义符。
C.定省。早上省视问安,晚间服侍就寝。指封建社会侍奉上官的日常礼节。
D.爵邑。爵位和封邑(或者特指封邑),是古代帝王赐给诸侯或功臣的恩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邵知情重义,患难见真情。王诞被贬广州的时候,已经众叛亲离,战乱之中,唯有张邵不计个人得失,在他落难时候,给他的妻儿送粮送衣。
B.张邵悉心任事,多有建树。武帝讨伐刘藩,能提前谋划;在襄阳任上,兴修水利,开垦土地,使百姓富足。清剿丹、淅蛮寇徒党,根治了乱源。
C.张邵忠于武帝,持重老成。刘穆之去世时,张邵力主向刘裕请示然后再定夺;在世子镇守荆州的事情上,力主稳妥处之,得到武帝的信任看重。
D.张邵为人正气,有行为操守。刘毅做亚相的时候,人们争相迎奉,唯独张邵不去巴结逢迎;临终叮嘱子辈薄葬,以菜果祭祀,用苇席铺饰灵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寇迫京师,然主上反于燕地,今无复恐耳。
(2)谢晦反,遗书要邵,邵不发函,驰使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