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阅读图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关中平原南部地势低平,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沼泽,虽有零星陆地,但土壤盐碱化严重,难以种植。战国时期秦国主持修建了郑国渠(《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该工程西引泾水,东注洛水,达300千米,灌溉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的关中平原4万余顷的田地,兼有其他环境效益。该工程在设计和建造上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河流和地势特点,有不少独特之处。下图示意秦代郑国渠经行路线。

(1)分析秦国修建郑国渠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作用。
(2)评价郑国渠选线的合理性。
(3)郑国渠开凿以来,干渠首部逐渐抬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
请说明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8-04-05 08:03: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