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日:“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赠少保,端敏。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B.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C.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
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D.胡世宁举贤荐才,唯恐他们仕途不通达,有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的,他连上奏章推荐。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3-10 07:08: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琼,家世燕人。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太宗尝侍宴禁中,甚醉,及退,太祖送至苑门。时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从,琼左手执靮,右手执镫,太宗乃能乘马。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助令尽心焉。太宗即位,御龙直指挥使。从征太原,命押弓弩两班,合围攻城。坐事,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会有龙骑亡命卒数十人,因知州臧丙出郊,谋劫其导从以叛。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士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金登墙以拒。贼首青脚狼者注弩将射琼,琼引弓一发毙之,遂悉擒送于州。丙上其事。会将北伐,召归。授马步军都军头、领蓟州刺史、楼船战棹都指挥使,步船千艘赴雄州。又城易州。师还,为天武右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端拱二年,出为并州马步军都部署,时潘美亦在太原。旧制,节度使领军职者居上,琼以美旧臣,表请居其下,从之。戍兵有以廪食陈腐哗言者,琼知之。一日,出巡诸营,士卒方聚食,因取其饭自啖之,谓众曰:“今边鄙无警,尔等坐饱甘丰,宜知幸也。”众言遂息。咸平三年,代还,以手创不任持,诏执梃入谒,授殿前都指挥使。景德中,车驾北巡。时前军已与敌接战,上欲亲临营垒,或劝南还,琼曰:“敌师已老,陛下宜亲往,以督其成。”上悦,即日进幸澶渊。明年,以罢兵,精简兵卒,诸班直十年者出补军校,年老者退为本班剩员。琼进曰:“此非激劝之道,宿卫岂不劳乎?”自是八年者皆得叙补焉。卒,年七十二,赠侍中。

(选自《宋史·高琼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按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B.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C.球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D.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按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分等级,一般开国皇帝用“祖”,第二代起用“宗”,但“太宗”贵于“世祖”。
B.擢,表官职提拔或晋升,与下文“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中的“出”意思相反。
C.代还,既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到朝廷任职,又可指军队被调回到原地驻防。
D.笏,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自唐高祖起有品第之分,执象笏的官员官职较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琼武力勇猛,拥有将帅之才。太宗担任京兆尹时,召他在帐下做贴身侍卫;太宗宴饮大醉,他左手抓马靮,右手执马镫,助其乘马,深得太祖赏识。
B.高琼屡从征伐,力济国家之难。他随太宗征讨太原,带领两班弓箭手,合力围攻城池;朝廷北伐时,他临危受命,率船千艘赶赴雄州,后又建易州城。
C.高琼明晓理道,处理事务得体。他出任并州马步军都部署,上表请求位居老臣潘美之下;他取饭自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息仓廪粮米陈腐的谣言。
D.高琼练于军事,积极向上建言。澶渊之役,他慷慨陈词,促成了陛下亲征以督勉将士;朝廷精简兵卒,他上奏建议戍边八年的可补军校,最终被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
(2)今边鄙无警,尔等坐饱甘丰,宜知幸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摧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史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谥文端。
(节选自《明史·陈以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B.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C.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D.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蓄默然去/裕邸乃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殿试后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B.洗马,古代官职名,即太子洗马。汉时亦作“先马”,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唐代沿称,掌管东宫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的刊缉贮藏。
C.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地官,亦称民部,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改称户部。
D.谥,古人死后,为评价其生前事迹、品德政绩等而给予的封号,有美谥、恶谥之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以勤为人庄重,不畏权势。严世蕃向高拱、陈以勤询问裕王如何评说皇帝时,高拱用戏谑的语言应付严世蕃,而陈以勤以严肃的态度反问严世蕃。
B.陈以勤忠勇坚贞,不矜不伐。虽然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保护裕王的功劳,但他却深藏晦匿,不曾夸耀,裕王也曾书写“忠贞”二字相赠。
C.陈以勤深得信任,频获嘉许。皇帝朝讲很少驾临,政事无法裁决,陈以勤请求皇上振奋精神、修明政教,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都得到皇帝嘉许实行。
D.陈以勤洞察局势,不恋官位。他与高拱是旧僚,与赵贞吉是同乡,参与从中构陷的张居正是自己举荐.陈以勤揣度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不会被三人所容,就辞官归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
(2)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蔡邕传
范 晔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感东方朔《客难》及扬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在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 因请而裁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前却不止。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董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不纳。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交:交接
B.比往而酒以酣焉 比:等到
C.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矜:夸奖
D.汉世之事,谁与正之 正:匡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称疾而归 ②邕莞然而笑曰
B.①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    ②以乐召我而有杀心
C.①因请而裁为琴    ②螳螂为之前却不止
D.①王公其不长世乎 ②其能久乎
【小题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蔡邕博学多才的一项是(   )
①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②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
③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 ④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⑤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 ⑥汉世之事,谁与正之
A.①④⑤B.①③⑥
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邕少年时博学多才,因擅长弹琴,由陈留太守举荐而被征召,但进京途中,走到偃师就假托有病回家了。
B.蔡邕在吴地的时候,能从灶中桐木燃烧时发出的声音听出这块桐木是制作乐器的良材,因而成就了一段“焦尾琴”的佳话。
C.太尉认为蔡邕一向以忠孝著称于世,并对汉朝的史事十分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
D.蔡邕因偶然说到董卓时叹气而获罪,朝中很多人也为之求情,认为杀蔡邕会带来严重后果,王允盛怒之下没有同意。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2)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3)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琳之,字彦琳,会稽人。祖沈,晋丞相掾。父曌,光禄大夫。
琳之强正有志力,好文义,解音律,能弹棋,妙善草隶。郡命主簿,不就,后辟本国常侍。桓玄辅政为太尉,以为西阁祭酒。玄好人附悦,而琳之不能顺旨,是以不见知,迁楚台员外散骑侍郎。遭母忧,去职。服阕,除司徒左西椽,以父致仕自解。时司马休之为会稽内史,仍以琳之为长史。父忧,去官。服阕,补太尉主薄,尚书左丞,扬州治中从事史,所居著绩。
迁尚书尚书郎,义熙六年,高祖领平西将军,以为长史,大司马琅邪王从事中郎。又除高祖平北、征西长史,迁侍中。宋台初建,除宋国侍中,出为吴兴太守,公事免。
永初二年,为御史中丞。明宪直法,无所屈挠。奏劾尚书令徐羡之曰:“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威严为整然后朝典惟明莅众必肃斯道或替则宪纲其颓。臣以今月七日,预皇太子正会。会毕车去,并猥臣停门待阙。有何人乘马,当臣车前,收捕驱遣命去。何人骂詈收捕,咨审欲录。每有公事,臣常虑有纷纭,语令勿问,而何人独骂不止,臣乃使录。何人不肯下马,连叫大唤,有两威仪走来,击臣收捕。尚书令省事倪宗又牵威仪手力,击臣下人。宗云:‘中丞何得行凶,敢录令公人。凡是中丞收捕,威仪悉皆缚取。’臣敕下人一不得斗,凶势辀张,有顷乃散。又有群人就臣车侧,录收捕樊马子,互行筑马子顿伏,不能还台。臣自录非,本无对校,而宗敢乘势凶恣,篡夺罪身。尚书令臣羡之,与臣列车,纷纭若此,或云羡之不禁,或云羡之禁而不止。纵而不禁,既乖国宪;禁而不止,又不经通。陵犯监司,凶声彰赫,容纵宗等,曾无纠问,亏损国威,无大臣之体,不有准绳,风裁何寄。羡之内居朝右,外司辇毂,位任隆重,百辟所瞻。而不能弘惜朝章,肃是风轨。致使宇下纵肆,凌暴宪司,凶赫之声,起自京邑,所谓己有短垣,而自逾之。又宗为篡夺之主,纵不纠问,二三亏违,宜有裁贬。请免羡之所居官,以公还第。宗等篡夺之愆,已属掌故御史随事检处。”诏曰:“小人难可检御,司空无所问,余如奏。”羡之任居朝端,不欲以犯宪示物。时羡之领扬州刺史,琳之弟璩之为治中,羡之使璩之解释琳之,停寝其事。琳之不许。璩之固陈,琳之谓曰:“我触忤宰相,正当罪止一身尔,汝必不应从坐,何须勤勤邪!”自是百僚震肃莫敢犯禁。高祖甚嘉之,行经兰台,亲加临幸。又领本州大中正,迁祠部尚书。不治产业,家尤贫素。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五。追赠太常。
(选自宋书列传第十六谢瞻 孔琳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威严为整/然后朝典惟明/莅众必肃/斯道或替/则宪纲其颓
B.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威严为整然/后朝典惟明/莅众必肃/斯道或替/则宪纲其颓
C.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威严为整/然后朝典惟明/莅众必肃/斯道或替/则宪纲其颓
D.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威严为整然/后朝典惟明/莅众必肃/斯道或替/则宪纲其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掾”是指丞相府所设的属官,掾是古代属官的统称。
B.“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如果自请退职则称乞骸骨。
C.永初,年号。中国封建王朝常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可能有多个年号。
D.追赠,追加赠送之意,多指对因公殉职或对朝廷有贡献的死者在死后赠送财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琳之维护朝法,不畏权势。弹劾权臣徐羡之纵容属下,请求免除徐羡之的官职,以彰显公平。
B.徐羡之为政有为,不谟私利。在主簿、尚书左丞、扬州治中从事史任上官绩显著,但不制产业,家里特别贫困。
C.孔琳之人格独立,不攀附权贵。权臣桓玄喜欢别人依附,孔琳之不愿讨好他,因此不被赏识。
D.孔琳之为官正直,不徇私情。他的弟弟孔璩之是徐羡之属下,徐羡之叫孔璩之去替自己求情,遭到孔琳之拒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而不禁,既乖国宪;禁而不止,又不经通。
(2)我触忤宰相,正当罪止一身尔,汝必不应从坐,何须勤勤邪!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燧,字洵美,系出右扶风,徙为汝州郏城人。燧姿度魁杰,长六尺二寸。与诸兄学,辍策叹曰:“方天下有事,丈夫当以功济四海,渠老一儒哉?”更学兵书战策,沈勇多算。安禄山反,使贾循守范阳。燧说循曰:“禄山首乱,今虽举洛阳,犹将诛覆。公盍斩向润客、牛廷玠!倾其本根,使西不得入关,退亡所据,则坐受禽矣,此不世功也。”循许之,不时决。会颜杲卿招循举兵,禄山遣韩朝阳召循计事,因缢杀之。燧走西山,间道归平原。宝应中,泽潞节度使李抱玉署为赵城尉。时回纥还国,恃功恣睢,所过皆剽伤,州县供饩不称,辄杀人。抱玉将馈劳,宾介无敢往,燧自请典办具。乃先赂其酋与约,得其旗章为信,犯令者得杀之。燧又取死囚给役左右,小违令辄戮死,虏大骇,至出境,无敢暴者。抱玉才之。累进至郑州刺史。劝督农力,岁一税,人以为便。徙怀州。时师旅后,岁大旱,田茀不及耕。燧务勤教化,止横调。将吏有亲者,必造之,厚为礼。瘗暴胔,止烦苛。是秋,稆生于境,人赖以济。抱玉守凤翔,表燧陇州刺史。西山直吐蕃,其上有通道,虏常所出入者。燧聚石种树障之,设二门为谯橹,八日而毕,虏不能暴。从抱玉入朝,代宗雅闻其才,召见,授商州刺史,兼水陆转运使。贞元九年十月,自力朝延英,诏毋拜。时晟已卒,帝顾燧曰:“尚记与太尉晟俱来邪?今乃独见公。”因悲涕。燧亦疾而仆帝亲掖之诏左右扶去送至陛燧顿首泣谢固乞骸让侍中不许。卒,年七十,赠太傅,谥曰庄武。
(删改自《新唐书·马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燧亦疾而仆帝/亲掖之诏/左右扶去/送至陛/燧顿首泣/谢固乞骸让/侍中不许/
B.燧亦疾而仆/帝亲掖之/诏左右扶去/送至陛/燧顿首泣谢/固乞骸/让侍中/不许/
C.燧亦疾而仆/帝亲掖之诏/左右扶去/送至陛/燧顿首泣/谢固乞骸/让侍中不许/
D.燧亦疾而仆帝/亲掖之/诏左右扶去/送至陛/燧顿首泣谢/固乞骸让/侍中不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纥”是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民族,其前身是敕勒,唐朝时,回纥改作“回鹘”。
B.“酋”有酒熟的意思,也有匪徒或部落首领的含义。
C.“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
D.“陛”在文中指帝王宫殿。“陛下”则是对国王或皇帝的敬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燧为人忠义。马燧早年就有胸怀国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志向。安禄山背恩反叛,马燧劝说贾循建立稀世功勋,平定天下。
B.马燧敢于任事。回纥大军归国,胡作非为,李抱玉任命马燧主持驿馆事务。回纥军在马燧严厉惩治下,没有人敢侵害掳掠。
C.马燧治民有方。怀州遭遇兵荒之后,适逢当年发生旱灾,人们不能种庄稼,马燧减轻赋税,到秋天,州内长出了野谷子,百姓多半靠这度灾。
D.马燧备受器重。德宗因马燧有足疾,不要他去朝拜;当时太尉李晟刚去世,德宗对马燧说,现在只见到他了,说完便哽咽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辍策叹曰:“方天下有事,丈夫当以功济四海,渠老一儒哉?”
(2)燧务勤教化,止横调。将吏有亲者,必造之,厚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