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阔里吉思,性勇毅,习武事,尤笃于儒术,筑万卷堂于私第,日与诸儒讨论经史,性理、阴阳、术数,靡不该贯。尚忽答的迷失公主,继尚爱牙失里公主。宗王也不干叛,率精骑千余,昼夜兼行,旬日追及之。时方暑,将战,北风大起,左右请待之,阔里吉思曰:“当署得风,天赞我也。”策马赴战,骑士随之,大杀其众,也不干以数骑遁去。阔里吉思身中三矢,断其发。凯还,诏賜黄金三斤、白金千五百斤。
成宗即位,封高唐王。西北不安,请于帝,愿往平之,再三请,帝乃许。及行,且誓曰:“若不平定西北,吾马首不南。”大德元年夏,遇敌于伯牙思之地,众谓当俟大军毕至,与战未晚,阔里吉思曰:“大丈夫报国,而待人耶!”即整众鼓躁以进,大敗之,擒其将卒百数以献。诏賜世祖所服貂袭、宝鞍,及缯锦七百、介胄、戈戟、弓矢等物。
二年秋,诸王将帅共议防边,咸曰:“敌往岁不冬出,且可休兵于境。”阔里吉思曰:“不然,今秋候骑来者甚少,所谓鸷鸟将击,必匿其形,备不可缓也。”众不以为然,阔里吉思独严兵以待之。是冬,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敌诱使降,惟正言不屈,又欲以女妻之,阔里吉思毅然田:“我帝婿也,非帝后面命,而再娶可乎!”敌不敢逼。帝尝遣其家臣阿昔思特使敌境,见于人众中,阔里吉思一见辄问两宫安否,次问嗣子何如,言未毕,左右即引其去。明日,遣使者还,不复再见,竞不屈死焉。
(节选自《元史·阔里吉思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
B.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
C.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
D.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术”指儒家学说,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经典著作“四书五经”是中国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必修科目。
B.“旬日”指十天,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十旬休假”的句子,中国现代也把一个月分为上旬、中旬和下旬。
C.“大德”是帝王年号,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的“庆历”类似,中国古代除皇帝年号纪年法外,还有干支纪年法等。
D.“两宫”指皇宫,诸葛亮《出师表》中,“宫中府中”的“宫”即指皇宫,文中指东宫和西宫,即代指分住在两宫的太子和太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阔里吉思文武兼修。他在研究军事的同时,广泛涉猎儒学,收藏、阅读了大世典籍,为他后来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阔里吉思作战勇猛。他多次当机立断,负伤之后仍奋勇向前,屡立奇功,皇帝对他也赏赐颇多,甚至前后把两个公主许配给他。
C.阔里吉思头脑清醒。一众王公大臣都依据往年规律,认为短期内边境不会有战事的情况下,他凭异常迹象预判了敌军的阴谋。
D.阔里吉思坚贞刚毅。在缺少援兵、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身陷敌手,拒绝了对方多种手法的威逼利诱,最后不屈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谓当俟大军毕至,与战未晚,阔里吉思曰:“大丈夫报国,而待人耶!”
(2)不然,今秋候骑来者甚少,所谓鸷鸟将击,必匿其形,备不可缓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30 09:05: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及,字几道,通州静海人。年十七,以进士起家,为候官尉。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辟大理寺检法官,徒审刑院详议,累迁太常博士。是时,仁宗春秋既高,无子,及因推言阉寺以及继嗣事。书奏,帝异其言,欲用为谏官,而及以父忧去。嘉佑三年,始擢秘阁校理,逾月。改右正言。管勾登闻检院。又上书论政事,谓:“仓席空虚,内外匮乏,其弊在于官多兵冗。请汰冗兵,省冗官,然后除民之疾苦。”因条上十余事,多施用之。明年,日食三朝,及言:“日食者,阴侵阳之戒。在人事,则臣陵君,妻乘夫,四夷侵中国。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都来尽屏也。后妃无权横之家,非所谓妻乘夫,失在左右亲幸,骄纵亡节也,疆场无虞,非所谓四夷侵中国,失在将帅非其人,为敌所轻也。”因古孙沔在并州,苛暴不法,燕饮无度。沔繇此坐废。久之,迁右司谏,管勾国子监。在职数年,以劲正称,遇事无小大辄言。谏官陈升之建请裁节班行补授。下两制。台谏官集议。主铁冶者,旧得补班行。至是,议罢之。既定稿。及与御史沈起辄增注兴国军磁湖铁冶如旧制。主磁湖冶者,大姓程叔良也。翰林学士胡宿等即劾及与起职在台谏,而为程氏经营占锢恩例,请诏问状,皆引伏。及出为工部员外郎、知庐州,进户部、知桂州。卒。及当官有守,初为检法官,三司请重铸铁钱法至死,下有司议。及争不可,主者恚曰:“立天下法,当由一检法邪?”及日:“义理为先,安有高下?“卒不为诎。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
B.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
C.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
D.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
B.路、军,都是宋代行政区划名,“军”相当于今天的省,“路”从属于“军”。
C.四夷,是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包括东夷、南蛮、北秋和西戎等。
D.国子监,又称国子学,有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二是国家最高学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及上书言事,切中时弊。他上书指出国库空虚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上书十多件事,多被采纳。
B.要及思虑甚广,进谏有法。他借日食谈国事,告诚君王并希望引起君王对人事方面问题的重视。
C.吴及为人正直,孙沔在并州,残暴不守法度,饮酒娱乐无节制。吴及揭发,孙沔由此获罪被罢官。
D.吴及为官亦有失,在集议定稿中,能与沈起增加了有利于程叔良经营的内容,被弹动,遭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时,仁宗春秋既高,无子,及因推言阉寺以及继嗣事。
(2)主者恚曰:“立天下法,当由一检法邪?”及日:“义理为先,安有高下?“卒不为诎。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曹觐,字仲宾,曹修礼子也。叔修古卒,无子,天章阁待制杜杞为言于朝,授觐建州司户参军,为修古后。皇祐中,以太子中舍知封州。侬智高叛,攻陷邕管,趋广州。行至封州,州人未尝知兵,士卒才百人,不任战斗,又无城隍以守⑴,或劝觐遁去,觐正色叱之曰:“吾守臣也,有死而已,敢言避贼者斩。”麾都监陈晔引兵迎击贼,封川令率乡丁、弓手继进。贼众数百倍,晔兵败走,乡丁亦溃。觐率从卒决战不胜,被执。贼戒勿杀,捽使拜⑵,且诱之曰:“从我,得美官,付汝兵柄,以女妻汝。”觐不肯拜,且詈曰:“人臣惟北面拜天子,我岂从尔苟生邪!速杀我,幸矣。”贼犹惜不杀,徙置舟中,觐不食者两日,探怀中印章授其从卒曰:“我且死,若求间道以此上官。”贼知其无降意,害之。至死诟贼声不绝,投尸江中,时年三十五。  

②当智高之反,乘岭南无备,州县吏往往望风窜匿,故贼所向辄下,独觐与孔宗旦、赵师旦能以死守。后田瑜安抚广南,乃为觐立庙封州。

注释:(1)城隍:此指护城河。(2)捽:揪住。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为修古(__________)   (2)以太子中舍封州(__________)
(3)麾都监陈晔兵迎击贼(__________) (4)故贼所向辄(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与“以女妻汝”中的“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刘病笃 (《陈情表》)
B.假舟楫者,非能也 (《劝学》)
C.赢粮而从 (《过秦论》)
D.常以身蔽沛公。 (《鸿门宴》)
【小题3】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字用法和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例句:又无城隍
A.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B.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其智力为也 (《病梅馆记》)
C.作《师说》贻之 (《师说》)
D.夫夷近,则游着众 (《游褒禅山记》)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我岂从尔苟生邪!速杀我,幸矣。
(2)我且死,若求间道以此上官。
【小题5】阅读第二段,分析作者写第二段的用意。
【小题6】阅读全文,概述曹觐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B.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C.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D.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妾:是我国传统一夫一妻多妾制下的产物,主要指地位低于正妻的女性配偶,也可作为女子对自己的谦称。
B.士大夫:是我国古代对社会上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一般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社会上层文化的创造者。
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规定受封的诸侯要为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等义务。
D.客:指门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是达官贵人作为自己地位财富的一种象征,他们都具有真才实学且充满正义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括自幼学习兵法,对用兵之道很是了解,但他为人自大轻浮,又缺乏实战经验,因此他的父亲并不看好他。
B.赵括的母亲看事物有远见,知道赵括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才能,当赵王要赵括带兵打仗时,她是持反对的意见。
C.廉颇因为在燕赵之战中有功,赵王赐给了他信平君的封号,但赵王并不真正相信他,只让他做名义上的相国,没有实际权力。
D.廉颇失势时,他的门客离开他,得势后又回来归附他,从这可以看出,当时门客与主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利益的关系。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2)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养浩传(节选)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选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后以父老,弃官归养,召为吏部尚书,不拜。丁父忧。未终丧,复以吏部尚书召,力辞不起。泰定元年,以太子詹事丞兼经筵说书召,又辞;改淮东廉访使,进翰林学士,皆不赴。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民不命(____)     (2)尽诸法(____)
(3)拜住其疏入谏(____) (4)终日无怠(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犹立碑颂德/召吏部尚书B.后父老/复吏部尚书召
C.父母忧其过勤止之/既览D.民甚快/哀如失父母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小题4】请从两方面简要概括张养浩的主要品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亲以孝闻。四命为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迁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转侍御史、武部员外郎。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必反,托霖雨,增陴浚隍。料丁壮,储廪实。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二十余万。
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如平日。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百官肃然。
李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子、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
(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
注:①“梐枑”是古代官府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栅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以孝闻:侍奉
B.真卿必反:预料
C.托霖雨:通“佯”,假装
D.而真卿绳如平日:太平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B.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C.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D.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真卿为官勤谨,深得民心。他在担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期间,判决了久而不决的五原冤案,被当地百姓誉为“御史雨”。
B.颜真卿才兼文武,隐忍负重。当叛贼攻破洛阳,杀了留守将领并以他们的首级示众时,他强忍悲痛,暂时隐瞒真相安抚军心。
C.颜真卿守正重礼,勇于弹劾。有个叫郑延祚的人,母亲死后灵柩停放在寺庙内二十九年不下葬,颜真卿奏本弹劾,反响强烈。
D.颜真卿不畏强暴,忠贞刚烈。面对反贼李希烈威逼,颜真卿坚守气节宁死不屈,宁愿赴火自焚也不改其大义凛然的志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