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苗授,字授之,潞州人。父京,庆历中,以死守麟州抗元昊者也。少从胡翼之学,补国子生,以荫至供备库副使。王韶取镇洮,授为先锋,破香子城拔河府羌虽败气尚锐辄围香子以迎归师韶遣将田琼救之琼死乃简骑五百属授授奋击败之。休士二日,羌复要于架麻平,注矢如雨,众惧,授令曰:“第进毋恐!毡牌数百且至。”行前者传呼,羌惊乱。力战数十,斩首四千级。又破之于牛精谷,取珂诺城,尽得河湟地。知德顺军,三迁西上阁门使。鬼章寇河州,诏授往,一战克撒宗,论功第一,加四方馆使、荣州刺史。从燕达取银川,降木征,加引进使、果州团练使。召使契丹,神宗劳之曰:“曩香子之役,非汝以寡击众,几败吾事。”以为秦凤副总管,徙熙河,复知河州。副李宪讨生羌于露骨山,斩首万级,获其大酋冷鸡朴,羌族十万七千帐内附,威震洮西。拜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徙知雄州、熙州。元丰西讨,授出古渭取定西,荡禹臧花麻诸族,降户五万。城兰州,遇贼数万于女遮谷,登山逆战,败退伏垒中,半夜遁去。授逾天都山,焚南牟,屯没烟,凡师行百日,转斗千里,始入塞。授遇事持议不苟合。初在德顺,或议城篯南,授曰:“地阻大河,粮道不济,非万全计也。”役即止。师征灵武,诏令援高遵裕,即条上进退利害甚切。历进步军副都指挥使、威武军节度观察留后。元祐四年,提举上清太平宫,复使殿前。薨,年六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庄敏。
(节选自《宋史·苗授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破香子城/拔河府/羌虽败气/尚锐/辄围香子以迎归师/韶遣将田琼救之/琼死/乃简骑五百属授/授奋击败之
B.破香子城/拔河府/羌虽败气/尚锐/辄围香子/以迎归师韶/遣将田琼救之/琼死乃简骑五百属授/授奋击败之
C.破香子/城拔河府/羌虽败气尚锐/辄围香子/以迎归师韶/遣将田琼救之/琼死乃简/骑五百属授/授奋击败之
D.破香子/城拔河府/羌虽败/气尚锐/辄围香子以迎归师/韶遣将田琼救之/琼死/乃简骑五百属授/授奋击败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生,亦称国学生,指在国子监肆业的学生,一般为官员子弟。国子监是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B.荫,恩荫,指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子孙获得人学或任官的权利。文中苗授蒙受父亲恩荫,步入仕途。
C.芜,即羌族,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羌族以羊为祭祀图腾,自春秋战国以后,演变为多个少数民族。
D.谥,即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品行高尚者才有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苗授用兵有方,适时鼓励将士,在架麻平之战中,羌军箭射如雨,令将士恐惧,他告诉将士数百毡牌马上就到,军队振作了士气,击败敌军。
B.苗授屡立战功,不断受到恩赏。他奉命迎战鬼章的入侵军队,因攻克撤宗立功,受到加官之赏;他在降伏木征之役中有功,也受到加官之赏。
C.苗授辅佐他人,自己功名并收,他辅佐李宪讨伐生羌,取得露骨山一战的胜利,使羌族十万七千个帐投降归附,他因此威震洮西,并受到提拔。
D.苗授颇有主见,绝不随便附和。有人主张在篯南筑城,他认为篯南适合驻兵而不适合筑城;皇帝命他支援高遵裕,他上奏陈述进军与退兵的利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宗劳之日:“曩香子之役,非汝以寡击众,几败吾事。”
(2)遇赋数万于女遮谷,登山逆战,败退伏垒中,半夜遁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4 10:03: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良淳,字景程,大宗子恭宪王之后,丞相赵汝愚曾孙也。累世以学行名,贤宗子。良淳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湛冗官二十余年。考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杰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咸淳末,除良淳知安吉州。先是,知州李庚遁,百事隳废,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之。文天祥去平江,溃兵四出剽掠,良淳捕斩数人,枭首市中,兵稍戢。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先是,朝廷遣将昊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闽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
B.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
C.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
D.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号贤宗子”中的“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周礼》:“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
B.“以荫为泰宁主簿”中的“荫”指子孙因祖先有勋劳或官职而循例受封、得官。
C.“考举及格”中的“举”,即举人,在此指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的贤才。
D.“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中的“太守”指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宋代称知州。在此赵良淳沿袭古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良淳品学操守精良,为政干练。他身为丞相曾孙,自小师从同乡饶鲁,凭学问成名,养成立身处事的操守,为官不曾求人举荐。
B.赵良淳任分宁知县力革俗弊,施行教化。他对忠厚孝敬的人极为尊敬,为百姓树立典范;对来骜不驯的坏人,就绳之以法,习俗因而稍有改变。
C.赵良淳任知州时守御有方,以德化人。当时发生灾荒,盗贼蜂起,他不以武力弹压,而是令僚属晓以大义,让盗匪扔下武器离开。
D.赵良淳面临危难不贪生怕死,而是舍生取义。在安吉保卫战中,由于他用人不当,以致元兵攻破南门,良淳不得已让士兵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投缳自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知州李庚遁,百事隳废,良淳至,日与僚史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
(2)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其友罗适持节本路,举以自代,又率部使者以遗逸荐。崇宁中,郡守李谔又以八行荐。时章、蔡窃国柄,窜逐善类且尽,中行每一闻命辄泪下。一日,去之黄岩,会亲友,尽毁其所为文,幅巾藜杖,往来委羽山中。客有诘以避举要名者,中行曰:“人而无行,与禽兽等。使吾得以八行应科目,则彼之不被举者非人类与?吾正欲避此名,非要名也。”客惭而退。陈瑾谪台州,闻名纳交,暨其没,录其行事,谓与山阳徐积齐名,呼为“八行先生”。
子三人,庭筠其季也,童草有志行,事父兄孝友天至。居丧毁甚,既免丧,犹不忍娶者十余年。秦桧当国,科场尚谀佞,试题问中兴歌颂,庭筠叹曰:“今日岂歌颂时耶!”疏其未足为中兴者五,见者尤之,庭筠曰:“吾欲不妄语,而敢欺君乎?”
黄岩尉郑伯熊代去,请益,庭筠曰:“富贵易得,名节难守。愿安时处顺,主张世道。”伯熊受其言,迄为名臣。有诏举人尝五上春官者予岳祠。庭筠适应格,所亲成劝之,庭筠辞曰:“吾尝草封事,谓岳庙冗禄无用。既心非之,可躬蹈耶?
英学以诚敬为主,夜必就榻而后脱巾,旦必巾而后起。居无情容,喜无戏言,不事缘饰,不苟臧否。闻人片善,记其姓名。遇饥冻者,推食解衣不靳。僦屋以居,未尝戚戚。尤袤为守,闻其名,遣书礼之。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淳熙间,常平使者朱熹行部,拜墓下,题诗有“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之句,且大书以表之,曰:“有宋高士二徐先生之墓”。
庭筠之兄庭槐、庭兰,皆有父风。孙日升,苦学有守,于是徐氏诗书不绝六世矣。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
B.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
C.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
D.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曾反对王安石变法,主持编纂过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
B.庐墓是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这与“褒之庐冢也”中的“庐冢”相同。
C.一般来说,文言文中的“季”指的是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中的“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则泛指弟弟。
D.表,指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等,但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表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京城求学中,徐中行受到了范纯仁的赏识,结果得到与司马光一起进修道业的机会;而他自己也勤苦自励,一心向学。
B.徐中行屡次拒绝举荐,有人怀疑他借此邀取名声,他却认为美好的品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不能因此就觉得有资格入朝为官。
C.秦桧当权时,科举考试中的试题问到如何歌颂南宋中兴的事情,徐中行则陈述现在不值得歌颂中兴的五条原因,许多人为他担忧。
D.徐中行教子有方,三个儿子都有父亲一样的风范,他的曾孙徐日升也勤学苦读,富有操守;徐家忠厚传家,诗书继世,至少六代不绝。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2)庭筠辞曰:“吾尝草封事,谓岳庙冗禄无用。既心非之,可躬蹈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牒荐之者,震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

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不报。大兵使人入侵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或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节选自《宋史·唐震传》)

(注)①蠲(juān):免除。②昧爽:天将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震牒箧中 内:同“纳”,放入。
B.令坊置一吏,其户  籍:登记。
C.童而牧舍火 逸:贪玩。
D.民不胜,自诬服    掠:拷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有权贵牒荐之者   摇其本观其疏密
B.辄具奏复其身 庖丁文惠君解牛
C.书官资揭城 赵常五战
D.使坊吏主给 非曰能,愿学焉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B.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C.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D.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震品格高尚,为人正直。他年轻时住乡下,不随便与人结交,闻过则喜;考中进士后做小官,有权贵推荐他高升,他并不利用这一机会和条件往上爬,而后凭借自己的实力参与 政事。
B.唐震关注民生,心系百姓。他任信州知州时,江东大早,他上奏朝廷请求减少纲运米,当地的租赋,并劝富人拿出粮食分发给饥民。
C.唐震不畏权贵,公正执法。他任浙西提刑时,当地赵氏家族有个守墓人凶暴蛮横,他派官吏去逮捕惩治,权贵贾似道写信求情,他不予理睬,以法惩办了恶人,因此得罪了贾似道 遭到了弹劾。
D.唐震拒绝投降,以死报国。他任饶州知州时,元军攻城,通判万道同暗中给元军送礼,准备投降,并劝唐震投降,唐震怒斥万道同,坚持抗敌,最终城破被俘,以身殉国。
【小题5】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2)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及进士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西方用兵,偏校有临陈先退、望敌不进者,大将守著令皆申覆。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仁宗嘉纳之。以直史馆为河东转运副使。麟州饷道回远,银城河外有唐时故道,废弗治,彦博父洎为转运使日,将复之,未及而卒。彦博嗣成父志,益储粟。元昊来寇,围城十日,知有备,解去。召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与枢密使庞籍议省兵,凡汰为民及给半廪者合八万,论者纷然,谓必聚为盗,帝亦疑焉。彦博曰:“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脱有难,臣请死之。”其策讫行,归兵亦无事。初,仁宗之不豫也,彦博与富弼等乞立储嗣。仁宗许焉。彦博既服阕,有诏入觐。英宗曰:“朕之立,卿之力也。”彦博竦然对曰:“陛下入继大统,乃先帝圣意,皇太后协赞之力,臣何力之有?”帝曰:“备闻始议,卿于朕有恩。”彦博逊避不敢当。寻除侍中,入为枢密使、剑南西川节度使。夏人犯大顺,庆帅李复圭以陈图方略授钤辖李信等,趣使出战。及败,乃妄奏信罪。彦博暴其非,宰相王安石曲诛信等,秦人冤之。彦博又以极论市易司监卖果实,损国体敛民怨,为安石所恶,力引去。拜司空、判河阳,徙大名府。身虽在外,而帝眷有加。久之,请老,以太师致仕,居洛阳。元佑初,司马光荐彦博宿德元老,宜起以自辅。宣仁后乃命平章军国重事,六日一朝,一月两赴经筵,恩礼甚渥。然彦博无岁不求退,居五年,复致仕。绍圣初,章惇秉政,言者论彦博朋附司马光,诋毁先烈,降太子少保。卒,年九十二。彦博虽穷贵极富,而平居接物谦下,尊德乐善,如恐不及。其在洛也,洛人邵雍、程颢兄弟皆以道自重,宾接之如布衣交。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用白居易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序齿不序官。好事者莫不慕之。

(节选自《宋史·文彦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
B.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
C.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
D.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对通过科举殿试者的称呼。明清时因考试在春季进行,故进士殿试又称“春闱”,应试中选者称及第。
B.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C.布衣,是百姓的代称。因百姓多穿布制衣服,故得此名。除此外,亦用“黔首”“黎民”“白丁”等称呼百姓。
D.序齿,即按年龄长幼排定先后次序。古人筵席等活动注重礼数,排定位次通常或以官职爵位,或以年龄大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彦博精通军事,力削兵冗。其继承父志,储备粮饷,西夏入侵,知其有备,解兵而去。其力主裁军,裁撤八万人,不为群议所动,终获成功。
B.文彦博逊让谨慎,功成不居。英宗将即位之功归于其身,他推说是仁宗的意愿和皇太后的襄赞之功,谦虚回避英宗的感谢,不敢承认有功于此。
C.文彦博刚正敢言,直陈政弊。彦博直言新政的问题,认为市易司监卖果实,有伤国体,会招致百姓怨恨,深为王安石嫉恨,后被贬外放大名府。
D.文彦博接物谦下,尊德乐善。他退居洛阳,名士邵雍、程颢兄弟都以布衣之交待之。其又与富弼、司马光等置酒赋诗,以年龄而非官职排位论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银城河外有唐时故道,废弗治,彦博父洎为转运使日,将复之,未及而卒。
(2)彦博曰:“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脱有难,臣请死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第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守,皆礼遇之。纯仁属撰乐语,浩辞。纯仁曰:“翰林学士亦为之。”浩曰:“翰林学士则可,祭酒、司业则不可。”纯仁敬。后哲宗亲擢为右正言。有请以王安石《三经义》发题试举人者,浩论其不可而止。陕西奏边功,中外皆贺,浩言:“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善矣。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章惇独相用事,威虐震赫,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章惇诋其狂妄,乃削官,羁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肤继请其祖送者王回等。徽宗立,亟召还,复为右正言,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言:“陛下善继神宗之志,善述神宗之事,孝德至矣。尚有五朝圣政盛德,愿稽考而继述之,以扬七庙之光,贻福万世。”迁兵、吏二部侍郎。初,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母张氏曰:“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顾何忧?”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稍复直龙图阁。瘴疾作,危甚。杨时过常州,往省之。萧然仅存余息,犹眷眷以国事为问,语不及私。卒,年五十二。高宗即位,诏曰:“浩在元符间,任谏争,危言谠论,朝野推仰。”复其待制,又赠宝文阁直学士,赐谥忠。
(节选自《宋史·邹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B.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C.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D.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纯仁敬谢”一句中,“谢”应解释为“为自己的错误向别人认错道歉”。
B.在“蔡卞、安惇、左肤继请治其祖送者王回等”一句中,“治”应解释为“惩罚”。
C.“教授”,文中指朝廷派遣到地方私学中的教员,与现代“教授”的含义不同。
D.“七庙”,古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用以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庙,后来也代指“朝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浩坚守职分,拒为越职之事。范纯仁待之以礼,嘱咐他撰写乐语,且以翰林学士也写乐语加以劝说,而邹浩以祭酒、司业不能写乐语为由推辞了。
B.邹浩正视灾情,重视消灾关键。面对京东的水灾,邹浩认为虽然不能逃脱自然的变化,但是要谨慎地施行消灾的方法,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天理所致。
C.邹浩心系国家,病中关切国事。杨时经过常州,邹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邹浩身体已十分虚弱,但在谈话中,他仍关切询问国事,说话不涉及私事。
D.邹浩忠君尽责,死后获得荣耀。在元符年间,邹浩担任谏诤的职位,他为人正直敢言,被朝野推崇敬仰,死后被皇帝赞赏,获得朝廷追封的荣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
(2)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稍复直龙图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