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元孚,宇秀和,少有令誉。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见孚,咸曰:“此子当准的人物,恨吾徒衰暮,不及见耳。”累迁兼尚书右丞。灵太后临朝,宦者干政,孚乃总括古今名妃贤后,凡为四卷,奏之。迁左丞

后拜冀州刺史。孚劝课农桑,境内称慈父,邻州号曰神君。先是,州人张孟都等八人,皆屯保林野,不臣王命,州郡号曰八王。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后为葛荣①所陷,为荣所执。兄祐为防城都督,兄子礼为录事参军。荣欲先害子礼,孚请先死以赎子礼,叩头流血,荣乃舍之。又大集将士,议其死事。孚兄弟各诬已引过,争相为死,孟都等数百人皆叩头就法,请活使君。荣曰:“此魏之诚臣义士也。”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颢平,封孚万年乡男。

永安末,乐器残缺,庄帝命孚监仪注。孚上曰:“昔太和中,中书监高闾、太乐令公孙崇修造金石,数十年间,乃奏成功;太常卿刘芳请别营造,久而方就。复召公卿量校合否,论者莫有适从,登被旨敕,并见施用。往岁大军入洛,戎马交驰,所有乐器,亡失垂尽。臣至太乐署,问太乐令张乾龟等,云承前以来,器象差位,调律不和。臣今吹律求声,叩钟求音;损除繁杂,讨论实录。今量钟磬之数,各以十二架为定”奏可。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太傅、录尚书长孙承业妙解声律,特复称善。

孚性机辩,好酒,貌短而秃。周文帝偏所眷顾,尝于室内置酒十瓨②,瓨余一斛,上皆加帽,欲戏孚。孚适入室,见即惊喜,曰:“吾兄弟辈甚无礼,何为窃入王家,匡坐相对?宜早还宅也。”因持酒归。周文帝抚手大笑。后迁太傅。薨,帝亲临,百官赴吊。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四》)

[注]①葛荣:北魏时期河北起义军领袖。②瓨:长颈的瓮坛类容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B.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C.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D.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丞”和“右丞”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从文中看,尚书左丞官职应高于尚书右丞,与古代以右为尊位不同。
B.“农桑”指耕种和种桑养蚕等,泛指农事;“劝课农桑”即勉励、督促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在古代有重要意义。
C.“表”和章、奏、议都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但功用略有区别:表以陈情,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议以执异。
D.文中“金石”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金石学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孚享有美名,深受他人赞赏。他年少时,游肇、高聪、崔光等人就夸奖他会成为榜样人物,他的敌人也称赞他是魏国的诚臣义士。
B.元孚关心时局,治政赢得民心。朝政混乱时,他通过献书想匡救时政;担任冀州刺史时,一些原先对抗官府的人也都主动为他效命。
C.元孚履职尽责,工作得到肯定。任职监仪注,他实地调查,亲自校验,解决了乐器缺损的问题,连通晓音乐的官员也称赞他做得好。
D.元孚机敏善辩,妙语解除窘境。他身材矮小且秃头,喜欢喝酒,在周文帝想借此戏弄他的时候,他巧妙避免了兄弟无礼带来的尴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孚兄弟各诬己引过,争相为死,盂都等数百人皆叩头就法,请活使君。
(2)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24 10:02: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段颎字纪明,武威姑臧人也。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初举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所在有能政。迁辽东属国都尉。时鲜卑犯塞,颎即率所领驰赴之。既而恐贼惊去,乃使驿骑诈赍玺书诏颎,颎于道伪退,潜于还路设伏。虏以为信然,乃入追颎。颎因大纵兵,悉斩获之。坐诈玺书伏重刑,以有功论司寇。刑竟,征拜议郎。羌与烧何大帅寇张掖,攻没钜鹿坞,杀属国吏民,又招同种千余落,并兵晨奔颊军。颎下马大战,至日中,刀折矢尽,虏亦引退。颎追之,且斗且行,昼夜相攻,割肉食雪,四十余日,遂至河首积石山,出塞二千余里,斩烧何大帅,首虏五千余人。颊将兵万余人,赍十五日粮,从彭阳直指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虏兵盛,颎众恐。颎乃令军中张镞利刃,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列轻骑为左右翼。激怒兵将日:“今去家数千里,进则事成,走必尽死,努力共功名!”因大呼,众皆应声腾赴,颊驰骑于傍,突而击之,虏众大溃。时,窦太后临朝,下诏日:“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曾未浃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算。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功用显著,朕甚嘉之。须东羌尽定,当并录功勤。今且赐颎钱二十万,以家一人为郎中。”敕中藏府调金钱彩物,增助军费。颎行军仁爱,士卒疾病者,亲自瞻省,手为裹创。在边十余年,未尝一日蓐寝。与将士同苦,故皆乐为死战。党中常侍王甫。时司隶校尉阳球奏诛王甫,并及颊,就狱中诘责之,遂饮鸩死。
(摘自《后汉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   吏士/
B.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
C.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
D.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玺书是古代以泥封加印的皇帝的诏书。古代长途递送的文书易于破损,所以书于竹简木牍,用泥封固。
C.张掖,西汉时“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置张掖郡,古称“甘州”,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的美称。
D.中常侍是仅有虚衔的加官。西汉前期只有常侍之名,或称常侍郎,获此号者多为皇帝宠幸之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颎才华出众,善于治理。他从年轻时便坚定了志向,后被推举为孝廉,在担任宪陵园丞、阳陵令等职务的时候,获得了很好的名声。
B.段颎善于迷惑敌人,奇兵取胜。他担任辽东属国都尉时,用诈称送玺书退兵的方式,迷惑了鲜卑敌人,把入侵的鲜卑人全部斩杀俘获。
C.段颎作战毅力非凡,不怕吃苦。羌族与烧何大帅侵犯张掖时,他连续追赶四十多天,割肉食雪,一直追到河首积石山,最终大获全胜。
D.段颎懂得体恤士兵,深受爱戴。他以仁爱为本,士卒有疾病,总是亲自慰问,亲手为士卒裹伤,与将士同甘共苦,军士都愿为他死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颎将兵万余人,赍十五日粮,从彭阳直指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
(2)因大呼,众皆应声腾赴,颎驰骑于傍,突而击之,虏众大溃。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父莫豆干,以贵著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安平郡公。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日:“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正光末,破六汗拔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帅薛崇礼等处处屯聚,出兵邀截,贵每奋击,辄破之。武骑常侍。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加别将。贵率乡兵从尔朱荣焚河桥,力战有功。加征虏将军,封革融县侯,邑一千户。除郢州刺史。师还。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进开府仪同三司。魏废帝二年,授大都督、兴西盖等六州诸军事、兴州刺史。先是兴州氏反,自贵至州,人情稍定,贵表请于梁州置电田,数州丰足。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时隆州人开府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等攻围隆州。州人李祐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柘及道势蹙遂降执送京师除都督益潼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加授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署为游军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颇息。孝闵帝践阼,进位柱国,拜御正中大夫。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吐谷浑。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保定之末,使突厥迎皇后。天和二年,还至张掖,。赠太傅,谥日穆。

(选自《周书·列传第十一》,有删改)

注①破六汗拔陵:北魏孝明帝时期六镇之乱的领导人。②侯:箭靶。③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著名神射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州人李祐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柘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B.州人李柘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祐/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C.州人李柘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石/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D.州人李柘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祐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践阼,封建帝王登东阶以主持祭祀,此指皇帝登临皇位。
C.除,任命官职。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辟、察、荐,举授,起,征、放等。
D.薨,古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用于指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所生育的皇子公主的死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贵少有大志。他跟老师学习时曾感叹应提剑劳苦征战来博取封侯,不能如先生一样当博士。
B.宇文贵屡立战功。生擒葛荣后被朝廷赐封邑干户,讨伐吐谷浑有功,爵位升为许国公,封地一万户。
C.宇文贵箭术神妙。他一箭射中了放在箭靶上的金酒杯,文帝称赞他的箭术和养由基相当。
D.宇文贵善于治民。在蜀地为官时,他曾招募勇士负责搜捕劫犯盗贼,当地的治安状况由此好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
(2)自贵至州,人情稍定,贵表请于梁州置屯田,数州丰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惟贤,字晢卿,晋江人。万历二年进士。自清江知县拜南京御史。会皇长子生,诏赦天下,惟贤因请召诸臣。冯保恶其言,谪江山丞。保败,还故官。劾左都御史陈炌希权臣指,论罢御史赵耀、赵应元,不可总宪纪。炌罢去。又荐王锡爵、贾三近、何源等,皆获召。主事董基谏内操被谪,惟贤救之,忤旨,调南京大理评事。给事中阮子孝、御史潘惟岳等交章救。帝怒,夺俸有差。惟贤寻迁户部主事,历顺天府丞。二十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景王封德安,土田倍诸藩,绝赋额犹存。及帝弟潞王之国卫辉,悉以景赋予王。王奏赋不及额,帝为夺监司以下俸,责抚按急奏报。惟贤言:“景府赋额皆奸民投献,妄张其数。臣为王履亩,增赋二万五千,非复如往者虚数,王反称不足,何也?且潞去楚远,莫若征之有司,转输潞府。《会典》言,皇庄及勋戚官庄,遇灾蠲减视民田。今襄、汉水溢,王佃民流亡过半,请躅如例。”又言:“长沙、宝庆、衡州三卫军戍武冈,而永州、宁远诸卫远戍广西,瘴疠死无数。请分香迭戍武冈,罢其戍广西者。”帝悉报许。承天守备中官以征兴邸旧赋,请罪潜江知县及诸佃民,旨下抚按勾捕。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令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禄免加派小民又请以周敦颐父辅成从祀启圣,诏皆从焉。入为左佥都御史,言行取不宜久停,言官不宜久系,台员不宜久缺。已,复言天下多故,乃自大僚至监司率有缺不补,政日废弛,且建言获谴者不下百余人,效忠者皆永弃。帝不纳。寻迁左副都御史。请早建皇储,慎简辅弼,亟行考选,俱不报。久之,以忧归。起户部左侍郎,未上卒。赠右都御史。天启初,谥恭定。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碌免/加派小民/
B.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碌/免加派小民/
C.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碌免/加派小民/
D.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碌/免加派小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夺俸,俸即俸禄,是官员所得到的薪金,夺俸是对有过失的官吏的一种惩罚措施。
B.国,周代诸侯国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家”为大夫的封地,“国家”即二者的合称。
C.从祀,亦即“配享”。是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祭对象的先贤或先儒。
D.言官,是封建官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考核评定各级官吏的得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惟贤敢于弹劾,善于举贤。他弹劾了陈炌、赵应元等,推荐了王锡爵何源等,后又趁皇上大赦天下之时,请求召回旧臣。
B.郭惟贤实事求是,直言不讳。他在巡抚湖广时,经过实际调查,直言反驳潞王的奏言,认为潞王所说的税收不足是虚假的。
C.郭惟贤关心民生,为民请命。他在襄水汉江涨水时,建议朝廷援引旧例减免佃民的租赋,以缓解灾情给百姓带来的伤害。
D.郭惟贤一心为国,多有建言。他建议轮流戍守武冈,停止远戍广西;建议及时考核选用、补足官员,以扭转政事日弛的局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潞去楚远,莫若征之有司,转输潞府。
(2)请早建皇储,慎简辅弻,亟行考选,俱不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仪诳楚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的确。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悼念死者。
C.今闭关约于齐,则楚孤绝:穷尽。
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天下之兵也来:使……到来,招致。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从亲是谓大丈夫也
B.使秦女得大王箕帚之妾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
C.寡人不兴师得六百里地商於之地不可得,齐、秦合
D.夫秦之所以重楚者,其有齐也仪寡人绝齐未甚邪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孟子认为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施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D.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小题4】(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2)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同类题5

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人问其故,季直曰:“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五岁丧母,哀若成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注);卒后,家人始赎,季直抱之号恸,闻者莫不酸感。
及长,好学,淡于荣利。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时人号曰“聘君”。父忧服阕,尚书令刘秉领丹阳尹,引为后军主簿、领郡功曹。出为望蔡令,顷之以病免。时刘秉、袁粲以齐高帝权势日盛,将图之,秉素重季直,欲与之定策。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俄而秉等伏诛。
齐初,为尚书比部郎,时褚渊为尚书令,与季直素善,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渊卒,尚书令王俭以渊有至行,欲谥为文孝公,季直请曰:“文孝是司马道子谥,恐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简。”俭从之。季直又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时人美之。
迁太尉记室参军。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还除散骑侍郎,领左卫司马,转镇西谘议参军。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骠骑谘议参军,兼尚书左丞。仍迁建安太守,政尚清静,百姓便之。还为中书侍郎,迁游击将军、兼廷尉。
梁台建,迁给事黄门侍郎。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天监初,就家拜太中大夫。高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见此人。”十年,卒于家,时年七十五。
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闻者莫不伤其志焉。
(注)染衣:僧衣。意思是出家为僧。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应度及诸孙度:担心B.与季直素善善:友好
C.还除散骑侍郎除:(被)任命D.政尚清静尚:崇尚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陶季直“淡于荣利”的一组是()(3分)
①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   ②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
③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 ④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
⑤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    ⑥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哒殡敛
A.①③⑥B.②③④C.②⑤⑥D.①②⑤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季直自幼聪慧,颇得祖父赏识,在他五岁母亲去世时,家人将其从寺院中赎回,陶季直抱着母亲,痛哭不止,他悲哀的表情犹如成人,令在场者无不倍感辛酸。
B.陶季直“及长”为官,无论是担任京城官员,还是出任地方官员,施政都非常推崇“清净”,当地的百姓不仅认为他的施政之举“便民”,而且称誉他任职之处清净和平。
C.陶季直认为刘秉、袁粲二人都是儒生,他们推翻齐高帝的图谋必败,因此坚决不参与他们的谋反,而日后刘秉、袁粲二人服罪处死的结局也充分验证了陶季直预见的正确性。
D.陶季直为官能急流勇退,常说官做到两千石,最初的愿望就全实现了。听闻他事迹的人无不为他的志向感到悲伤,就连梁高祖都慨叹:“梁拥有了天下,竟见不到这个人。”
【小题4】(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5分)
答:     
(2)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5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