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班超久于西域,年老思土,上疏乞归,愿生入玉门关。乃召超还。以戊己校尉任尚代之。尚谓班超曰:“君侯在外域三十余年。而小人猥承君后。任重虑浅,宜有以诲之。”超曰:“年老失智,君数当大位,岂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进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超去。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留数年而西域反叛,如超所戒。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四十八)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小题2】《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________(体例)史书,它的作者是________(姓名)。
【小题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班超对任尚任职的建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2 12:17: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重赞少从军,有武勇。汉初,自散员都虞候三迁护圣都指挥使。乾佑中,李守贞据河中叛,隐帝以重赞为行营先锋都指挥使。河中平,以功领端州刺史。周初,转护圣左厢都指挥使。未几,出为郑州防御使,改相州留后。广顺中,授义成军节度。在镇日,河屡决,重赞亲部丁壮,塞大程、六合二堤,诏书褒美。
世宗征刘崇,以重赞为河东道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重赞与李重进居阵西偏,樊爱能、何徽居阵东偏。既合战,爱能与徽皆遁走,惟重赞与重进率所部力战,世宗自督亲军合势薄之,并人大败。既诛爱能等,重赞以功授保大军节度使。及世宗征太原,以河阳刘伺为随驾都部署,命重赞副之。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及征淮南,命重赞率亲兵三千军于颖上。未几,改淮南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俄迁彰义军节度。
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隙。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①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延正具白重赞,重赞封其书以闻。太祖大骇,令验视之,率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②。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受制书,则详验印文笔迹。俄改泰宁军节度。乾德③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开宝二年,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奉朝请。三年,卒④,年六十二。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B.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C.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D.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标注的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书①,即制式文书,是朝廷大员颁布重要法令或褒奖惩戒官员时采用的专用文书。
B.弃市②,为死刑的一种,自商周即有。《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即在人众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用于处决某些罪大恶极者。
C.乾德③,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年号是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
D.卒④,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重赞为官有道。他少年从军,战功显赫,官职多次得到升迁,在不同的官任上做了许多令人称道的事情。
B.白重赞颇有政绩。在黄河决堤的抢险战斗中,他亲自带领民夫修复大程、六合两处堤坝,受到皇帝的褒奖。
C.白重赞英勇善战。在征伐刘崇的战斗中,面对其他将领溃逃的不利局面,白重赞仍然率领所辖军队奋力作战。
D.白重赞磊落耿直。在遭到李玉等人陷害时,他毅然上报,太祖查验证据发现均为伪造,之后提拔他为刺史。
【小题4】(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
⑵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

同类题2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力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盍余、属庸将兵围楚之潜(水名);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盍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保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介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     如:比如
B.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进:推荐
C.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客:像对待客人一样
D.公子光详为足疾  详:通“佯”,假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保/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B.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保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C.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保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D.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保/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平王死后,吴王僚趁火打劫,派兵围楚。不料楚国出兵断其回路,导致国内空虚,给公子光夺位造成可乘之机。
B.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欲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的,所以专诸才决定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
C.公子光看到夺位之机已到,一方面解除专诸后顾之忧,让其刺杀王僚;另一方面设宴邀请王僚,王僚终于上当被杀。
D.公子光依靠专诸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对专诸的承诺,还是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

同类题3

   魏谟,字申之,擢进士第,同州刺史杨汝士辟为长春宫巡官。文宗读《贞观政要》,思徵贤,诏访其后,汝士荐为右拾遗。谟姿宇魁秀,帝异之。

邕管经略使董昌龄诬杀参军衡方厚,贬溆州司户,俄徙峡州刺史。谟谏曰:“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今又授刺史,复使治人,紊宪章,乖至治,不见其可。”有诏改洪州别驾。

御史中丞李孝本,宗室子,坐李训事诛死,其二女没入宫。谟上言:“陛下即位,不悦声色,于今十年,未始采择。数月以来,稍意声伎,教坊阅选,百十未已,庄宅收市,沄沄有闻。今又取孝本女内之后宫,宗姓不育,宠幸为累,伤治道之本,速尘秽之嫌。谚曰:‘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惟陛下崇千载之盛德,去一旦之玩好。”帝即出孝本女。

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徵,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教坊有工善为新声者,诏授扬州司马,议者颇言司马品高,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宰相谕谏官勿复言,谟独固谏不可,工降润州司马。

俄为起居舍人,帝问:“卿家书诏颇有存者乎?”谟对:“惟故笏在。”诏令上送。郑覃曰:“在人不在笏。”帝曰:“覃不识朕意,此笏乃今甘棠。”帝因敕谟曰:“事有不当,毋嫌论奏。”谟对:“臣顷为谏臣,故得有所陈;今则记言动,不敢侵官。”帝曰:“两省属皆可议朝廷事,而毋辞也!”帝索起居注,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谟曰:“向者取观,史氏为失职。陛下一见,则后来所书必有讳屈,善恶不实,不可以为史,且后代何信哉?”乃止。

大中十年,以平章事领剑南西川节度使。上疾求代,召拜吏部尚书,因久疾,检校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卒,年六十六,赠司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B.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C.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D.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小题2】下列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以及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前三甲都叫进士及第。
B.《贞观政要》是一本政论类史书,作者为唐代吴兢,主要记载了唐太宗在为的二十三年中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该书旨在歌颂“贞观之治”,总结唐太宗时代的政治得失,希望后来君主以为借鉴。
C.教坊,唐时禁中教习音乐的机构,属太常寺,后在京都设置左右脚放使,长俳优杂技,教习俗月,在宋、金、元各代亦设置教坊,李煜词中曾有“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的诗句。
D.文中的“贬”“徙”“改”“降”“敕”都与官员的调动有关,都是贬官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谟忠于职守。因为其先祖魏徵的原因被刺史杨汝士推荐作了右拾遗,敢于在日常中指出皇帝的政策失误,匡扶正义。
B.魏谟有慈悲心怀。有李氏宗族之女因罪被纳入后宫,为了让皇帝顾全大局,他借口同宗不育,让文宗将两名宗族女子释放出宫。
C.魏谟敢于进谏。教坊有人因为擅长音乐,被任命为扬州司马,他坚持进谏,认为不可,最后该名乐工被降为润州司马。
D.魏谟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当皇帝向他索要起居注时,他严词拒绝,并指出皇帝的一应得失,都应严格记载,秉笔直书,最后皇帝尊重了他的意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得徵,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
(2)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晋光禄大夫顗之九世孙也。祖颙,齐中书侍郎,领著作。父宝始,梁司徒祭酒。
弘正幼孤,及弟弘让、弘直,俱为伯父侍中护军舍所养。年十岁,通《老子》、《周易》,舍每与谈论,辄异之,曰:“观汝神情颖晤,清理警发,后世知名,当出吾右。”河东裴子野深相赏纳,请以女妻之。十五,召补国子生,仍于国学讲《周易》,诸生传习其义。以季春入学,孟冬应举,学司以其日浅,弗之许焉。博士到洽议曰:“周郎年未弱冠,便自讲一经,虽曰诸生,实堪师表,无俟策试。”起家梁太学博士。晋安王为丹阳尹,引为主簿。出为鄴令,丁母忧去职。服阕,历曲阿、安吉令。普通中,初置司文义郎,直寿光省,以弘正为司义侍郎。
弘正博物知玄象,善占候。大同末,尝谓弟弘让曰:“国家厄运,数年当有兵起,吾与汝不知何所逃之。”及梁武帝纳侯景,弘正谓弘让曰:“乱阶此矣。”京城陷,弘直为衡阳内史,元帝在江陵,遗弘直书曰:“适有都信,贤兄博士平安。但京师搢绅,无不附逆,王克已为家臣,陆缅身充卒伍,唯有周生,确乎不拔。言及西军,潺湲掩泪,恒思吾至,如望岁焉,松柏后凋,一人而已。”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元帝手书与弘正曰: “獯丑逆乱,寒暑亟离,海内相识,零落略尽。韩非之智,不免秦狱,刘歆之学,犹弊亡新,音尘不嗣,每以耿灼。常欲访山东而寻子云,问关西而求伯起,遇有今信,力附相闻,迟比来邮,慰其延伫。”仍遣使迎之,谓朝士曰:“晋氏平吴,喜获二陆,今我破贼,亦得两周,今古一时,足为连类。”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授黄门侍郎,直侍中省。俄迁左民尚书,寻加散骑常侍。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八,有删改)
[注]①獯:獯鬻,我北方少数民族名。②耿灼:忧思焦虑。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舍每与谈论,辄之 异:认为……奇特
B.虽日诸生,实堪师表,无策试 俟:等待
C.弘正谓弘让日:“乱此矣。” 阶:官阶
D.元帝手与弘正日 书:写信
【小题2】下列六句话分为四组,均能表现周弘正“博学”的一项是
①齐中书侍郎,领著作 ②年十岁,通《老子》《周易》
③仍于国学讲《周易》 ④弘正博物知玄象,善占候
⑤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 ⑥俄迁左民尚书,寻加散骑常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弘正是晋光禄大夫周顗的第九世孙,是梁的司徒祭酒周宝始的大儿子,周宝始在周弘正年幼时就已经亡故,周弘正兄弟被伯父抚养。
B.周弘正十五岁时就以国子生的身份在国学讲《周易》,他应举时,学司认为他年龄小,不同意,博士到洽认为他曾自讲经,都可以做老师了。于是周弘正得以任职。
C.周弘直在衡阳担任内史时,侯景攻陷京城健康,当时梁元帝萧绎在江陵,写信给周弘直称赞他的哥哥周弘正。
D.王僧辩率领西军讨伐侯景,周弘正兄弟俩逃出建康奔向西军,拜见了王僧辩,王僧辩立即派人告知了梁元帝,梁元帝亲自写焦给周弘正。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河东裴子野深相赏纳,请以女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辅,字文弼,河间王玉长子也。燕师起,从父力战,为指挥同知。从入京师,封信安伯,禄千石,予券。
是时安南黎季犛弒其主,自称太上皇,立子苍为帝。帝大怒,命成国公硃能为征夷将军,辅为右副将军,会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分道进讨。
四年十月,能卒于军,辅代领其众。十二月,辅军次富良江北,遣骠骑将军妹荣破贼嘉林江,遂与晟合军进攻多邦城。
五年五月,至奇罗海口,获季犛及其子苍,并伪太子诸王将相大臣等,槛送京师。安南平。
六年夏,辅振旅年还京师。其年冬,陈氏故臣简定复级。命沐晟讨之,败绩于生厥江。明年春,复命辅佩征虏将军印,帅师往讨。时简定已僭称越上皇,别立陈季扩为皇,势张甚。八年正月进击贼余党,斩数千人,惟季扩未荻。帝留沐晟讨之,召辅班师
时陈季扩虽请降.实无悛心。乘辅归,攻剽如故,晟不能制。九年正月,仍命辅与沐晟协力进讨。辅至申军令都督黄中素骄违节度诘之不逊,斩以徇将士惕息无敢不用命者明年八月击贼于神投海。贼舟四百余,分三队,锐甚。辅冲其中坚,贼却,左右队迭进,官军与相钩连,殊死战。
辅凡四至交阯,前后建置郡邑及增设驿传递运,规画甚备。交人所畏惟辅。
仁宗即位,掌中军都督府事。成祖丧满二十七日,帝素冠麻衣以朝,而群臣皆已从吉,惟辅与学士杨士奇服如帝。帝叹曰;“辅,武臣也,而知礼过六卿。”益见亲重。
宣德元年,汉王高煦谋反,诱诸功臣为内应,潜遣人夜至辅所。辅执之以闻,尽得其反状,因请将兵击之。帝决策亲征,命辅扈行。四年,都御史顾佐请保全功臣。诏辅解府务,朝夕侍左右,谋画军国重事,进阶光禄大夫左柱国,朝朔望
王振揎权,文武大臣望尘顿首,惟辅与抗礼。也先入犯,振导英宗亲征,辅从行,不使预军政。辅老矣,默默不敢言。至土木,死于难,年七十五。追封定兴王,语忠烈。
(节选自《明史•张辅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辅至/申军令/都督黄中/素骄违节度/诘之不逊/斩以徇将/士惕息/无敢不用命者/
B.辅至/申军令/都督黄中/素骄/违节度/诘之/不逊/斩以徇/将士惕息/无敢不用命者/
C.辅至/申军令/都督黄中素骄/违节度/诘之不逊/斩以徇/将士惕息/无敢不用命者/
D.辅至/申军令/都督黄中素骄/违节度/诘之/不逊/斩以徇将/士惕息/无敢不用命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B.六卿:古代统军执政之官。《周礼》执政大官分为六官,亦称“六卿”。后世往往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为六卿。
C.朔望:当月亮轨道上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阴暗的一面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当月亮绕行至地球的后面,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望,是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另外,农历每月的三十日叫晦。
D.班师:调回在外打仗的军队,也指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振旅:指整顿部队,操练士兵。班师振旅:把军队撤回来进行整顿。班师回朝: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辅勇武过人,以功封伯。燕王起兵时,他跟随父亲奋勇搏杀,后随燕王入京,被封为信安伯,食禄千石。
B.张辅指挥有方,才干过人。成祖时期,安南乱臣屡次反叛,张辅奉命四次出征,先平定黎季嫠、简定、陈季扩等人的叛乱。
C.张辅治军严厉、执法如山。在征讨陈季扩的过程中,都督黄中违抗命令,张辅责备他,他的态度不恭,张辅便把他斩首以服众。
D.张辅忠心为国,深明大义。朱高煦谋反,派人去拉拢张辅,张辅抓住来人报告皇上,查清汉王造反的证据,并率兵前去攻打他。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陈季扩虽请降,实无悛心。乘辅归,攻剽如故,晟不能制。
(2)帝素冠麻衣以朝,而群臣皆己从吉,惟辅与学士杨士奇服如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