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重赞少从军,有武勇。汉初,自散员都虞候三迁护圣都指挥使。乾佑中,李守贞据河中叛,隐帝以重赞为行营先锋都指挥使。河中平,以功领端州刺史。周初,转护圣左厢都指挥使。未几,出为郑州防御使,改相州留后。广顺中,授义成军节度。在镇日,河屡决,重赞亲部丁壮,塞大程、六合二堤,诏书褒美。
世宗征刘崇,以重赞为河东道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重赞与李重进居阵西偏,樊爱能、何徽居阵东偏。既合战,爱能与徽皆遁走,惟重赞与重进率所部力战,世宗自督亲军合势薄之,并人大败。既诛爱能等,重赞以功授保大军节度使。及世宗征太原,以河阳刘伺为随驾都部署,命重赞副之。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及征淮南,命重赞率亲兵三千军于颖上。未几,改淮南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俄迁彰义军节度。
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隙。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①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延正具白重赞,重赞封其书以闻。太祖大骇,令验视之,率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②。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受制书,则详验印文笔迹。俄改泰宁军节度。乾德③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开宝二年,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奉朝请。三年,卒④,年六十二。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B.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C.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D.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标注的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书①,即制式文书,是朝廷大员颁布重要法令或褒奖惩戒官员时采用的专用文书。
B.弃市②,为死刑的一种,自商周即有。《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即在人众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用于处决某些罪大恶极者。
C.乾德③,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年号是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
D.卒④,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重赞为官有道。他少年从军,战功显赫,官职多次得到升迁,在不同的官任上做了许多令人称道的事情。
B.白重赞颇有政绩。在黄河决堤的抢险战斗中,他亲自带领民夫修复大程、六合两处堤坝,受到皇帝的褒奖。
C.白重赞英勇善战。在征伐刘崇的战斗中,面对其他将领溃逃的不利局面,白重赞仍然率领所辖军队奋力作战。
D.白重赞磊落耿直。在遭到李玉等人陷害时,他毅然上报,太祖查验证据发现均为伪造,之后提拔他为刺史。
【小题4】(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
⑵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3-28 02:44: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砦。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迁东上阁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入辞,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土可也。”达顿首谢曰:“臣得凭威灵灭贼,虽死何惮!”初度岭,闻前锋遇敌苦战,欲往援,偏校有言当先为家计然后进者,达曰:“彼战已危,讵忍为自全计。”下令敢言安营者斩。乃卷甲趋之,士皆自奋,传呼太尉来,蛮惊溃,即定广源。师次富良江,蛮舣斗船于南岸,欲战不得,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已而蛮果来,击之,大败,乃请降。师还,拜荣州防御使。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元丰中,迁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马军,超授副都指挥使。以训阅精整,除一子阁门祗候。数被诏奖,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哲宗立,迁为使,徙节武信。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毅敏。

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以其忠实可任,每燕见,未尝不从容。尝问:“用兵当何先?”对曰:“莫如爱。”帝曰:“威克厥爱可乎?”达曰:“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帝善之。

(选自《宋史·燕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B.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C.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D.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老指年纪大的人,与此不同的是,长者往往指有德行的人。
B.累迁又称迁累,指多次升迁官职,迁的含意与授、拜、除相同。
C.顿首指磕头,是古时候的礼节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D.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也泛指公余会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达素喜行伍,英武挺拔。他自幼喜爱军事游戏,即使与同辈玩耍,也将他们编排成军阵行列;长大以后,体格健壮,擅长骑射。
B.燕达英勇善战,作风顽强。西夏人来犯,他率兵出击,多次凯旋;即使后来遭遇伏击,损失颇重,也因奋勇作战,未被神宗怪罪。
C.燕达宅心仁厚,谦逊退让。前锋遇敌苦战,他不顾部下反对,亲自率兵,轻装救援;主帅获罪,他甘愿同受责罚,没有独自接受恩赐。
D.燕达文武兼修,用兵以爱。燕达征战之余,爱好读书;神宗曾经询问他用兵的要领,他主张以爱为先,博得了神宗的赞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
(2)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元杰,字仁伯,信州上饶人。幼颖悟,诵书日数千言,每冥思精索。闻陈文蔚讲书铅山,实朱熹门人,往师之。后师事真德秀。绍定五年,进士及第。淳祐元年差知南剑州会峡阳寇作檎渠魅八人斩之余释不问父老或相语曰侯不来我辈鱼肉矣郡有延平书院,率郡博士会诸生亲为讲说。民讼,率呼至以理化诲,多感悦而去。输苗听其自概,闺郡德之。丁母忧去官,众遮道跪留。既免丧,授侍左郎官。言敌国外患,乞以宗社为心。言钱塘驻跸,骄奢莫尚,宜抑文尚质。兼崇政殿说书,每入讲,必先期斋戒。丞相史嵩之丁父忧,有诏起复,中外莫敢言,元杰时适轮对,言:“臣前日晋侍经筵,亲承圣问以大臣史嵩之起复,臣奏陛下出命太轻,人言不可沮抑。陛下自尽陛下之礼,大臣自尽大臣之礼,玉音赐俞,臣又何所容喙。且大臣读圣贤之书,畏天命,畏人言。家庭之变,哀戚终事,礼制有常。自闻大臣有起复之命,虽未知其避就若何,凡有父母之心者莫不失声涕零,是果何为而然?人心天理,谁实无之,臣恳恳纳忠,何敢诋计,特为陛下爱惜民彝,为大臣爱惜名节而已。”疏出,朝野传诵,帝亦察其忠亮,每从容访天下事,经筵益申前议。未几,夜降御笔黜四不才台谏,起复之命遂寝。杜范入相,复延议军国事。为书无虑数十,所言皆朝廷大政,边鄙远虑。每裁书至宗社隐忧处,辄阁笔挥涕,书就随削稿,虽子弟无有知者。六月朔,轮当侍立,以暴疾谪告。夜四鼓,遂卒。讣闻,帝震悼曰:“元杰前日方侍立,不闻有疾,何死之遽邪?”亟遣中使问状,赙赠银绢二百计。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淳祐元年/差知南剑州/会峡阳寇作/擒渠魁/八人斩之/余释不问/父老或相语曰/侯不来/我辈鱼肉矣
B.淳祐元年/差知南剑州/会峡阳寇作/擒渠魁八人斩之/余释不问/父老或相语曰/侯不来/我辈鱼肉矣
C.淳祐元年/差知南剑州/会峡阳寇作/擒渠魁/八人斩之/余释不问父老/或相语曰/侯不来/我辈鱼肉矣
D.淳祐元年/差知南剑州/会峡阳寇作/擒渠魁八人斩之/余释不问父老/或相语曰/侯不来/我辈鱼肉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免丧”是指守孝期满,除去丧服,正常起居饮食,恢复工作。同义词有“服阕”“除丧”等。
B.“斋戒”用在古人祭祀或行大礼等场合。斋指杜绝一切娱乐活动,戒指只吃葱蒜类素食不吃肉食。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并且正式制度化。
D.“四鼓”指报更鼓声敲第四次,即夜里1点到3点。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元杰聪明过人,虚心拜师学习。他小时候就很聪明,每天读书几千字,常常苦思冥想专心探究;先后拜陈文蔚、朱熹、真德秀为师,后来考中了进士。
B.徐元杰善于教化,深受百姓爱戴。他亲自为诸生演讲,对民间诉讼,总是以道理教导来化解矛盾;纳青苗税听任百姓自报,遭母丧离职,大家拦道跪留。
C.徐元杰为人耿直,敢于直言相谏。皇上准备起用因父亲去世而处于守丧期间的史嵩之,在朝廷内外无人敢说话的情况下,他勇敢地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
D.徐元杰心怀社稷,饱含真挚感情。守孝期满刚被任用,就直陈皇上需要励精图治和节俭;每草拟檄文时,写到国家深可忧虑的地方,总是停笔流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几,夜降御笔黜四不才台谏,起复之命遂寝。
(2)讣闻,帝震悼曰:“元杰前日方侍立,不闻有疾,何死之遽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时齐王冏有匡复之功,而专权自恣,公卿皆为之拜,衍独长揖焉。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B.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C.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D.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古时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来代称儿童时代。
B.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
C.长揖,是古代的相见礼节。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向对方表示敬意。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不同朝代对三公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衍神情秀美,仪态风雅。虽然得到了山涛的赞扬,但是山涛认为他也许会误尽天下苍生,事实证明山涛眼光独到。
B.王衍声名显赫,时望所归。朝野之士争相夸赞他,而后辈士子将他视为楷模竞相模仿,甚至虚浮妄诞成为时风流俗。
C.王衍身居要职,却推脱责任。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做元帅,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借口推脱。
D.王衍被俘后,因远近闻名,身居晋之重任,不肯参与石勒政事,为其尽力,加上劝其称帝,致使石勒大怒,将其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2)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澳,字子裴,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温曰:“元裕端士,若轻之邪?”澳曰:“然恐无呈身御史。”竟不诣元裕之门。周墀节度郑滑,表署幕府。会墀入相,私谓曰:“何以教我?”澳曰:“愿公无权。”墀愕然,不喻其旨。澳曰:“爵赏刑罚,人主之柄,公无以喜怒行之,俾庶官各举其职,则公敛衽庙堂上,天下治矣,乌用权?”墀叹曰:“吾先居此,得无愧乎!”擢考功员外郎,进学士称旨,改京兆尹。帝舅郑光主墅吏豪肆,积年不输官赋,澳逮系之。帝问其故,澳具道奸状,且言必置以法。帝曰:“可贷否?”答曰:“陛下自内署擢臣尹京邑,安可使画一法独行于贫下乎?”太后为输租,乃免。由是豪右敛迹。会户部阙判使,帝以问澳。曰:“臣老矣,力疲气耗,烦剧非所任者。”帝默不乐。出谓其甥柳玭曰:“吾不为时相所信,忽自宸旨委以使务,必以吾他歧得之,何以自明?今时事浸恶,皆吾辈贪爵位致然。”未几,授河阳节度使。懿宗立,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史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就迁河南尹,辞疾不拜,逾年卒,赠户部尚书,谥曰贞。澳在河阳累年,宣宗遣使以簿纸手作诏赐澳曰:“密饬装,秋当见卿。”盖将以为相也。因问辅养术,澳具言金石非可御,方士怪妄,宜斥远之。其八月,帝崩,不果相。为学士时,帝尝曰:“朕每遣方镇刺史,欲各悉州郡风俗者,卿为朕撰一书。”澳乃为《处分语》。后邓州刺史薛弘宗中谢,帝敕戒州事,人人惊服。

(摘编自《新唐书·韦澳传》《旧唐书·韦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
B.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
C.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
D.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幕府,指节度使幕府,其编制是法定的,幕府官员一般由节度使辟举,然后上报朝廷批准。
B.敛衽,本指整理衣襟,表示恭敬。在文中意思接近于“垂拱”,指不需亲自处理事务。
C.内署,皇帝的近侍机构,唐代也称内侍省,参用宦官和士人,是掌管宫廷内部事务的部门。
D.宸旨,宸,北极星所在,后借指帝王所居,引申为帝王的代称,故称皇帝的旨意为宸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澳洁身自好,不汲汲于职位。高元裕想推荐他,他却不愿因此登门拜访高元裕;皇帝想任命他担任户部判使,他却因担心影响官场风气而婉言拒绝。
B.韦澳为人正直,执法不避权贵。皇帝舅舅的属官横行不法,不缴朝廷赋税,韦澳秉公执法,直到太后代缴赋税,韦澳才将其释放,使京城豪强敬畏收敛。
C.韦澳明晓政体,熟知法度风俗。他建议周墀不要滥用权力,而应让百官各行其职;认为执法应一视同仁;撰写关于各地风俗的书籍,其内容让时人惊叹。
D.韦澳能力卓异,才干为人所重。周墀认为韦澳见识高明,能胜任宰相之职;宣宗打算秋天去见他,任用他为相,可惜因为宣宗突然去世,他未能担任宰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问其故,澳具道奸状,且言必置以法。帝曰:“可贷否?”
(2)因问辅养术,澳具言金石非可御,方士怪妄,宜斥远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丁母忧,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明年,待命霅川,移文阁门,请对,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江府,辞。会行都火,应诏曰:“臣顷进本心外物界限之说,盖欲陛下亲揽大柄,不退托于人,尽破恩私,求无愧于己。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焦头烂额,独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见人心陷溺,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矣。”

上读之感动,它日星变求言,复申前说。又虑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纵,大权旁落,则进《为君难》六箴。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说书,戒家事勿以白,务积精诚以寤上意。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丞相主出师关、洛,重珍力争。会边帅义和战不一,复召集议,重珍奏:“曩乞专意备守,不得已则用应兵,今不敢变前说。”不听,关、洛师大衄,复进兵,重珍言:“若耻败而欲胜之,则心不平而成忿,气不平而成怒,生灵之命,岂可以忿怒用哉!”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起居郎,以疾求去。三辞不许,诏守刑部侍郎致仕。

(节选自《宋史•蒋重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B.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C.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D.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重珍见解深刻,侧面提醒皇帝。他提出每个人都应当明白本心和外物的界限,但其目的还是想让皇帝不要只顾享受尊位和别人的侍奉,而能要承担天子的职责。
B.蒋重珍善于观察,从现象看本质。虽然大火烧及全城,但重珍看到的是人们平时对待皇帝宗庙和宰相府第的不同做法,说明人们趋炎附势,只知相权而忽视权威。
C.蒋重珍心思缜密,任职勤勉专心。他既担心皇权旁落,也重视朝廷重臣的作用,为此而进言;他告诫自己对皇上要拿出自己的诚意,不要和皇帝谈那些家务琐事。
D.蒋重珍关心边事,主张防守为先。南宋时期,边关局势一直比较紧张,重珍不主张急于出兵,更反对失败后为挽回面子而置士兵和百姓的生命于不顾,感情用事。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
(2)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