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 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 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 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 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 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 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 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16 11:19: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①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袭破(唐)永安王孝基,执独孤怀恩等。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耶?”
②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勣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①。建德兵出,乃稍引却,杀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乘隋帝厩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
④(玄武门之变后)王为皇太子。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⑤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②。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③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
⑥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忠武”。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致师:叫阵挑战。 ②眇:眼瞎。 ③韩彭:汉初大将韩信、彭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B.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C.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D.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是唐高祖年号。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这两种纪年法不能混用)
B.隐太子尝以书招之(指李建成,唐高祖李渊长子。李渊称帝后被立为皇太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杀死。贞观二年,李世民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追谥“隐”,史称隐太子)
C.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指宴席座次居前者。古人宴会时以座次表示地位的高低,座次在前,地位就高)
D.谥“忠武”(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通过尉迟敬德投秦王、救王驾、擒王琬、拒收买、闹御宴等情节,多角度表现人物性格,将尉迟敬德这一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活。
B.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曾打败过唐军,归顺秦王后有人怀疑他谋反,将他囚禁了起来,要杀他。秦王不仅下令放了他,还送给他一些金银。
C.尉迟敬德将隐太子收买自己的事告诉了秦王,秦王断定隐太子一方不会就此罢休,果然后来又发生了尉迟敬德被人行刺和遭诬陷等事情。
D.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在一次侍宴时为了座次而对前来解说的任城王李道宗大打出手,惹得唐太宗十分不满,事后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
【小题4】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
(2)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赠光禄少卿沈公传  (明)徐渭
青霞君者,姓沈名炼,字纯甫,别号青霞君。生而以奇骛一世。始补府学生,以文奇。汪公文盛以提学副使校浙士,得君文惊艳,谓为异人,拔居第一。嘉靖辛卯,遂举于乡,戊戌,成进士。始知溧阳,以政奇。御史惮之,卒得诋,徙茌平,再徙清丰。
已乃擢经历锦衣卫,以谏奇。庚戌冬,虏入古北口,抄骑至都城,大杀掠。时先帝仓卒集群臣议于廷,大官以百十计,率媕婀①不敢出一语。君独与司业赵公贞吉,历阶抵掌相倡和,慷慨论时事。严氏党执格之,君遂抗声诋严氏父子。又上疏请兵万人,欲出良、涿以西护陵寝,遮虏骑使不得前,因得开都门,通有无便。不报。无何,又上疏直诋严氏十罪。有诏廷杖君五十,削官。
徙保安为布衣,以戆奇。当是时,君怀愤之日久,而忠不信于主上。乃削木为宋丞相桧象,旦莫射捶之,随事触景为诗赋文章,无一不慨时事,骂诃奸谀,怀忠主上也。当是时,边人苦虏残掠。而杨顺者方握符镇宣、大,虏杀人如麻,顺不敢发一矢;虏退则削汉级,以虏首功上。君飞书入辕门,数顺罪。顺痛忌之,承严氏旨,日夜奇构君。及甲寅,虏复寇大同右卫,顺计不出前辙,君飞书益急。而君在边久,尝思结客以破虏,或散金募土人豪宕者为城守。保安饥,又散金市远粟,粥僧舍,活万余人。顺谓诸事非放逐臣所宜为,可以判构君,遂与御史巡宣、大者路楷会疏入告君判状。严氏父子从中下其事,弃君宣府市,连坐死者五人。既又驰捕其长子襄,械抵宣府杖系,糜且死。会给事中吴公时来疏上,有诏逮顺、楷,襄得免戍,时丁巳秋月也。
先帝始再听谏臣邹公应龙、林公闰等说,悟向者严氏奸罔,斩世蕃西市,夺嵩官,籍其家。再逾年而先帝崩,遗诏录嘉靖以来言事得罪者,君得赠光禄寺少卿,荫子一人。今上立一年,襄复疏父冤,顺、楷坐死。上感君戆,为制文,命省臣祭其墓。
(节选自《徐文长三集》)
注:①媕婀(ān ē):没有主见,依违随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惮之,卒得诋诋:毁谤,污蔑
B.当是时,边人苦虏残掠苦:为……所苦
C.可以判构君构:设计陷害
D.夺嵩官,籍其家籍:登记户籍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沈炼“奇异”的一组是
①生而以奇骛一世   ②有诏廷杖君五十,削官
③削木为宋丞相桧象,旦莫射捶之 ④君飞书入辕门,数顺罪
⑤尝思结客以破虏 ⑥顺谓诸事非放逐臣所宜为
A.③④⑤B.②⑤⑥C.①②⑥D.①③④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虏寇疯狂的烧杀抢掠,朝廷紧急商议应对之策,数以百计没有主见的大官们,均不敢发一言,只有沈炼和赵贞吉互相应和,慷慨陈词。
B.沈炼被削去官职后,迁徙到保安为普通百姓,因为得不到朝廷相信,于是愤慨时事,大骂呵斥奸谀之人,对皇上也不再似以前一样忠心。
C.任凭敌虏杀人如麻,杨顺都不敢放一箭,敌退后,竟用汉人首级向朝廷邀功;沈炼多次飞书到军营大加指责,另一方面积极思考破敌之策。
D.先帝两次听到谏臣的劝说后,明白严家父子奸邪陷害他人,于是罢免了严嵩之官,并在西市斩杀严世蕃;沈炼也有一子获得世袭的官爵。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时乔,字宜迁,上饶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除工部主事。榷税杭州,令商人自署所入,输之有司,无所预。隆庆元年冬,上时政要务,言:“几之当慎者三,以日勤朝讲为修德之几,亲裁奏章为出令之几,听言能断为图事之几。”疏入,帝褒纳,中外传诵焉。
迁南京尚宝丞。万历初,以养亲去。服除,复迁尚宝。移疾归。时乔雅无意荣进,再起再告。阅十七年始荐起尚宝卿,四迁南京太常卿。就迁通政使。秩满,连章乞休,不允。
三十一年冬,召拜吏部左侍郎。时李戴已致仕,时乔至即署部事。绝请谒,谢交游,止宿公署,苞苴不及门。及大计京朝官,首辅沈一贯欲庇其所私,惮时乔方正,将令兵部尚书萧大亨主之,次辅沈鲤不可而止。时乔乃力锄政府私人。帝因责诸臣朋比,令时乔策励供职。时乔九疏引疾,竟不得请。时中外缺官多不补,而群臣省亲养病给假,及建言诖误被谴者,充满林下,率不获召。时乔乃备列三百余人,三疏请录用,帝卒不省。
明年大计外吏。时乔已受事,居数日,帝忽命户部尚书赵世卿代时乔,遂中辍;盖去冬所批察疏,至是误发之也。辅臣朱赓谓非体,立言于帝。帝亦觉其误,即日收还。时乔坚辞不肯任。吏科陈治则劾其怨怼无人臣礼。有旨诘责,时乔乃再受事。
当是时,帝委时乔铨柄,又不置右侍郎,一人独理部事,铨叙平允。然堂陛捍格,旷官废事,日甚一日,而中朝议论方嚣,动见掣肘。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秉铨凡五年。最后起故尚书孙丕扬。未至,而时乔已卒。箧余一敝裘,同列赙襚以殓。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朝讲:早晨对皇帝讲读经史典籍。②苞苴:贿赂。③赙襚:送给丧家钱财衣物。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
B.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
C.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
D.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部是古时中央官署名称,职责是掌管营造工程、征收赋税、审定法律等事务。
B.服除指守丧期满。守丧制度是儒家“孝道”的重要体现,其基本要求是“尽哀”。
C.大计是古时考核官吏的制度,三年举行一次,如“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
D.铨叙是旧时考核管吏的制度,指有关部门按资历和政绩核定官员的等级和升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时乔讲究方法,处事公正。杭州征税时,让商人自己登记收入向官府交税,不做干预;掌管吏部时,选拔、考核官吏很公平。
B.杨时乔无意仕进。他以生病为理由辞去官职,两次被起用,又两次告假;调任通政使任职期满后,又连上奏折请求退休。
C.杨时乔为官刚正。考核京官时,他的刚正曾令首辅沈一贯忌惮;后也因为过于刚直而招致人们议论纷纷,怨声载道。
D.杨时乔为官清廉。担任吏部左侍郎时,贿赂进不了他的门;去世时箱中只有一件破旧的皮衣,以至同僚赠送钱财衣物来给他办了丧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李戴已致仕,时乔至即署部事。绝请谒,谢交游。
(2)盖去冬所批察疏,至是误发之也。辅臣朱赓谓非体,立言于帝。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5分)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去而事智伯去:前往
B.女为说己者容容:打扮
C.卒释去之卒:最后
D.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责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3分)(  )
①去而事智伯  ②我必为报仇而死  ③彼义人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B.②③⑤
C.①③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豫让曾先后侍奉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赵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涂抹厕所,想在赵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赵襄子识破。
C.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赵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D.豫让在赵襄子经过的桥下行刺赵襄子,被发现后毫不畏惧。在想办法突围没有成功的情况下,拔剑自刎以报智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2)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卢简辞,字子策,范阳人。父纶,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奉亲避地于鄱阳,与郡人吉中孚为林泉之友。大历初,还京师,宰相王缙奏为秘书省校书郎。王缙兄弟有诗名于世,缙既官重,凡所延辟,皆辞人名士,以纶能诗,礼待逾厚。会缙得罪,坐累。久之,调陕府户曹。朱泚之乱,咸宁王浑瑊充京城西面副元帅,乃拔纶为元帅判官。贞元中,吉中孚为户部侍郎,典邦赋,荐纶于朝。会丁家艰,而中孚卒。太府卿韦渠牟得幸于德宗,纶即渠牟之甥也,数称纶之才。德宗召之内殿,令和御制诗,超拜户部郎中。方欲委之掌诰,居无何,卒。初,大历中,诗人李端、钱起、韩翃辈能为五言诗,辞情捷丽;纶作尤工。至贞元末,钱、李诸公凋落,纶尝为《怀旧诗》五十韵,叙其事曰:“吾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李校书端,风尘追游,向三十载。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荣耀,未几,俱沉下泉。伤悼之际,常畅博士追感前事,赋诗五十韵。”纶之才思,皆此类也。文宗好文,尤重纶诗,尝问侍臣曰:“《卢纶集》几卷?有子弟否?”李德裕对曰:“纶有四男,皆登进士第,今侍御史简辞是也。” 简辞,元和六年登第,三辟诸侯府。长庆末,入朝为监察,转侍御史。文雅之余,尤精法律,历朝簿籍,靡不经怀。宝历中,故京兆尹黎干男煟诣台治父叶县旧业,台司莫知本末。简辞曰:“干坐鱼朝恩党诛,田产籍没。大历以来,多少赦岂有雪朝恩、黎干节文?况其田产分给百姓,将及百年,而煟恃中助而冒论耶!”又福建盐铁院官卢昂坐赃三十万,简辞按之,于其家得金床、瑟瑟枕大如斗。昭愍见之曰:“此宫中所无,而卢昂为吏可知也!”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转户部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节选自《旧唐书·卢简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衙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恃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B.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内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C.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衙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D.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泉”本指山林与泉石,后借指文人雅士的隐居之地。林泉之友即隐居时的朋友。
B.“司空郎中曙”中“司空”是官名,“郎中曙’是人名。这是一种官职姓名的合称
C.“丁家艰”即丁艰,也就是丁忧,指遭逢父母丧事。古时官员父母去世须辞职守丧。。
D.“京兆尹”为三辅之一。三辅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除京兆尹外还有左冯翊和右扶风。这三位官员所辖地区也称三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纶才思敏捷,擅长作诗。大历诸诗人的五言诗辞情捷丽,卢纶诗作尤其精工,他曾经创作五十韵长诗怀念已故旧友。
B.卢纶才名甚高,颇受知遇。他虽因战乱未能登第,却受到不少人的举荐以及皇上的赏识,因而踏上仕途后一帆风顺。
C.卢纶教子有方,门庭兴旺,他的四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其中卢简辞更是担任了侍御史、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官职。
D.卢简辞富有文才,精通法律。他对历朝的官府文书都有所留意,也曾据理驳斥黎煟的非分要求,还查办卢昂贪污的案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缙既官重,凡所延辟,皆辞人名士,以纶能诗,礼待逾厚。
(2)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荣耀,未几,俱沉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