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界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能再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愤愤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遭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记。

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儿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在30米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也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选自《外国小说选》)

【小题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小说情节有张有弛,叙述、描写穿插自如,刻画了一个血肉丰满、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风格独特清新。
B.有了明确的禁令,士兵们还是下河洗澡,说明部队的管理不严,凸显战争与纪律的问题。
C.本文的情节安排极富匠心,环环相扣,如“他”抓树干、打喷嚏与咒骂等都自然而巧妙地引出后面的情节。
D.作者深知对比、拟人等手法有良好的表达效果,因而在小说中多次使用,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小题2】作品第13段写了一个梦,这个“梦”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震撼人心;也有人说,去掉结尾一段更耐人寻味。哪一种结尾更好?请作判断,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8:03: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项链》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第二天,她到她的朋友家里,说起自己的烦闷。
佛来思节夫人走近她那个镶着镜子的衣柜,取出一个大匣子,拿过来打开了,对路瓦栽夫人说:
“挑吧,亲爱的。”
她先看了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链,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她不断地问着:
“再没有别的了吗?”
“还有呢。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得意。”
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都快跳出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
“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小题1】这部分描写人物运用的主要方法有
A.动作和肖像描写
B.语言和心理描写
C.肖像和心理描写
D.动作和语言描写
【小题2】这部分描写极有层次地展现出玛蒂尔德向朋友借项链时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小题3】小说的结尾,通过佛来思节夫人来道破真相:所借的项链是假的。实际上作者早已在前文中做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请找出本选段为结尾的出现所做的合理铺垫。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哀伤
契诃夫
刀割一样的冷风迎面吹来,雪花的迷雾在打转儿,田野、电线杆、树木都看不见了。旋匠1注】格里戈里•彼得罗夫,这个当年在加尔钦乡里无人不知的出色手艺人,同时又是最没出息的农民,此刻正赶着一辆雪橇把他生病的老伴送到地方自治局医院去。
不幸是从昨天傍晚开始的。昨晚他回到家里,像往常一样喝得醉醺醺的,又开始骂人,挥舞老拳。老太婆瞧了一眼她的冤家,那眼神却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往日,她那双老眼里布满了痛苦和温顺,可现在她的眼神严厉而呆板,倒像是圣像上的圣徒或者快要死的人。吓呆了的旋匠赶紧向邻居借了一匹老马,立即把老太婆往医院里送。
“你呀,玛特廖娜,那个……”他又小声嘟哝,“要是巴维尔•伊凡内奇问起我打不打你,你就说:‘从来没打过!,往后我再也不打你了。我凭十字架向上帝起誓!再说,难道我是生性狠毒才打你的?随手就打了,没有道理。我心疼你哩。换了别人就不会这么伤心,可我现在急着送你去看病……我尽力了。瞧这风雪,好大呀!上帝啊,你发怒吧!只求你保佑我们别迷路……”他感到奇怪,老太婆脸上的雪怎么老也不化。问她什么,她不答应,同样叫人害怕。最后,为了探个明白,他没有回头,只是去摸她的手。手冰冷,拉起后像鞭子一样落下去。
这下旋匠哭了。他不只可怜老太婆,更感到懊丧。他想:他还没来得及跟老太婆好好过日子,对她表表心意,疼爱她,怎么她已经死了。他跟她共同生活了四十年,但这四十年像在雾里一般过去了。酗酒,打架,受穷,没过上一天好日子。而且,像故意气他似的,正当他感悟到要疼爱老太婆,离了她就没法生活,他实在对不起她的时候,老太婆却死了。
“是啊,她还常常去讨饭!”他回想往事,“是我打发她去向人家讨面包的,麻烦事!她,蠢婆娘,再活上十年就好了,要不然,恐怕她以为我当真是那种人。圣母娘娘,我这是往什么鬼地方赶呀?现在不用去看病了,现在该下葬了。往回走!”
旋匠掉转马头,使劲抽他的马。道路变得越来越难走了。现在,连车轭都看不见了。雪橇有时撞到小松树上,黑糊糊的东西擦伤他的手,在眼前闪过。视野之内又变得白茫茫一片,风雪飞旋。
“再从头活一次就好了……”旋匠想道。
他回想起,四十年前玛特廖娜是 个年轻、漂亮、快活的姑娘,富裕人家出身。父母把女儿嫁给他,贪图他有好手艺。本来完全可以过上好日子,但不幸的是,婚礼后他烂醉如泥,一头倒在暖炕上,从此就迷迷糊糊,好像直到这一刻都还没有清醒过来。除了喝酒,倒头躺下,打老婆,此外就什么也记不起来了。
密密层层的大雪渐渐变得灰暗了。黄昏已经来临。
“再从头活一次就好了……”旋匠想道,“我要添置一套新工具,接受定货……把钱都交给老太婆……是的!”
后来他无意中把缰绳弄丢了。他寻找起来,想把缰绳捡起来,却怎么也不行。他的手活动不了了……
“算了……”他心想,“反正马认路,它会拉回家的。这会儿真想睡一 觉……趁下葬以前,安魂祭以前,最好歇一歇。”
旋匠闭上眼睛,开始打盹。不久他听到马站住不走了。他睁眼一看,自己面前有一堆黑糊糊的东西,像是小木屋,又像大草垛……
他真想从雪橇上爬下来,弄清楚是这么回事,可是全身懒得宁愿冻死,也不想动弹了……于是他安静地睡着了。
他醒过来时,发现已经躺在一间四壁油漆过的大房间里。窗外射进明亮的阳光。旋匠看到床前有许多人,第一件事他就想表明自己是个稳重而懂事的人。
“请来参加老太婆的安魂祭,乡亲们!”他说,“还要告诉东家一声……”
“唉,算了,算了!你躺着吧!”有人打断他。
“天哪,是巴维尔•伊凡内奇!”旋匠看到身边的医生吃惊地说,“老爷哪!恩人哪!”
他想跳下床,扑通一声给医生跪下,但感到手脚都不听他的使唤。
“老爷!我的腿在哪儿?胳膊呢?”
“你跟胳膊和腿告别吧……都冻坏了!唉,唉,你哭什么呀,你已经活了一辈子,谢天谢地吧!恐怕活了六十年了吧——你也活够了!”
“伤心呀,老爷 ,我伤心呀!请您宽宏大量原谅我!要再活上那么五六年就好了……”
“为什么?”
“马是借来的,得还人家……要给老太婆下葬……这世上的事怎么变得那么快!巴维尔•伊凡内奇!卡累利阿榨木烟盒还没有做得,槌球还没有做得……”
医生一挥手,从病房里走了出去。这个旋匠——算是完了。 (本文有删节)
【注】旋匠:对手工艺人的称呼。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通过格里戈里的一系列不幸遭遇,写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穷困与孤独地生活境地,直接表明了作者对造成悲剧的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B.小说的心理描写极为成功,如 “是啊,他还常常去讨饭!……往回走!”一段用三个感叹句和一个疑问句,鲜明地写出了人物生活之贫苦、无奈和纠结。
C.小说中格里戈里的妻子玛特廖娜也是一个重要人物,她年轻时漂亮能干,却在嫁给格里戈里后开始了悲惨的命运,她的悲剧与格里戈里分不开。
D.小说中巴维尔·伊凡内奇虽身为一名医生,但面对不幸遭遇的格里戈里,却十分冷酷,甚至见死不救,可以说格里戈里的悲惨遭遇也是他一手造成的。
E.小说最后写“要再活上那么五六年就好了……”,意在表明格里戈里对未来生活还有许多美好愿望,他相信你只要自己能一改之前的酗酒与懒惰,日子就会好起来。
【小题2】找出文中的两处环境描写,并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3】小说主人公格里戈里·彼得罗夫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4】这篇小说以“哀伤”为题,寓意深刻。有人认为重在表现人生的不幸,有人认为重在显示对生命的留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萨布素的信使
杨阿福接过公文套封,上面赫然写着“马上飞递,600里加急”,杨阿福从上司的眼睛里读到了不容置疑的肃穆,他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肩膀。
这正是北中国最寒冷的时候。“大烟炮”轰隆隆一阵紧似一阵地冲撞着驿站的窗户,它们从西伯利亚来,裹挟着野蛮霸气的寒流,一路横扫贝加尔湖、黑龙江、乌苏里江,可以在不到一个时辰里把人畜冻成冰坨。而且……这些都不算什么。
杨阿福两只穿着厚重靰鞡的脚摆成八字,皮腰带深深煞进腰间,把臃肿的驿服整饬得威武,公文套封扎实地捆在背上,他目光沉静地望着等待他的马。
这时候,“大烟炮”骤然停止。
那是一匹蒙古马,通体闪着枣红色缎子般光泽的儿马。它鼻孔喷出两股白气,忧郁的眸子对视杨阿福黑亮的眼睛。杨阿福一边的嘴角挑了一下,轻声说:“伙计,这一次是600里加急,换马不换人。我阿福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了,第一程怎么跑,你看着办吧。”枣红马立刻嘶鸣起来,健硕的肌肉水波纹般涌动。杨阿福飞身而上,高喊一声,马像离弦之箭飞出。
“大烟炮”重新刮起,四只矫健的马蹄在暴虐的疾风中酝酿一股神奇的铁流,滚涌着向南,一直向南。
官道上没有人车的影子,杨阿福在沉寂的莽林中疾驰。孤寂和恐惧随着耳边的风纷纷退去,他的心紧跟眼睛死死盯住前方,他不断地策马,奔向下一个驿站。
远远的,驿站的屋檐在杨阿福的眼睛里起伏摇曳,杨阿福吞了一口唾沫,把前倾的身子挺直,声嘶力竭的喊声震颤着在寒冷的空气里传播:“600里加急,换马不换人!”立刻,驿站里跑出几个人,一名高大的驿卒挺身迎上,双手牢牢攥住缰绳,整个身体倾斜着向后压下去,枣红马蹄下拖起一团雪雾,驯服地停下来,稳稳站住。四名驿卒迅速站到枣红马两侧,麻利地解开马鞍的种种绊扣,连同杨阿福一起高高举起,枣红马立即被牵走,一匹驿马随后补上,杨阿福重新落座马背。此时,他刚好吃完驿站送上的两块酱牛肉、一壶滚烫的烧酒。杨阿福心中的血气重新燃烧起来,他紧紧腰带,双腿猛的一夹,马儿飞奔而去。
杨阿福继续在沉寂的莽林中、险峻的高岗上疾驰。对于他,黑夜和白昼没有分别,虎狼的吼声和暴躁的风声没有分别,他的心紧跟眼睛死死盯住前方。过几个驿站,喝几壶烧酒,杨阿福没有记忆,他只牢记他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现在,他的眉毛结了厚厚的霜花,脸上一层透明的冰晶,驿服成了冰雪的铠甲。他的双脚铁钎般插在马镫里,两条腿没有任何知觉,持着缰绳的左手一点一点僵硬,右臂却异常灵活,他目视前方,不断地扬鞭策马。
第七天。
天际呈现一片雄伟的红云,浩瀚而庄重的紫气弥漫了整个东方。杨阿福长叹一声:“到了!”北京城已然在望,最后一个驿站映入杨阿福的眼帘,他看着驿卒奔向自己。在驿卒的眼里,杨阿福像一座大理石雕像凝固在高高的马背上,顷刻之后,又像一座冰山一样轰然倒塌下去。
史料:康熙25年(1686年)3月6日康熙下旨,命萨布素迅速攻取雅克萨城,经过三年浴血奋战,清朝取得雅克萨之战最后胜利。康熙28年(1689年),萨布素作为清政府谈判代表参加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字仪式,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使东北边境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
他没有留下名字。“杨阿福”是我杜撰的。
他可能是云南人。
他一定是吴三桂的兵。“三藩之乱”失败后,吴三桂的部下全部流徙到黑龙江驿站充当“站人”。
他可能很年轻、很强壮。
他一定思念家乡、想念父母和他的细妹子。
他是萨布素的信使。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以“送信”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向我们讲述萨布素信使的英雄事迹,塑造出一个崇高的英雄形象。
B.面对寒流的肆虐、路途的孤寂漫长以及虎狼嚎叫,杨阿福虽然内心也有畏惧,但充满着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
C.作者在小说结尾承认杨阿福是作者杜撰的,实际上是在提醒读者小说只是艺术的虚构,历史上并无杨阿福其人。
D.身为“站人”的杨阿福带着视死如归的信念勇为直前,使命完成后轰然倒地,其英雄壮举诠释了家国之重不以个人境遇为转移的价值观。
【小题2】小说开头三次写“大烟炮”,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每处描写的艺术效果。
【小题3】小说最后插叙史料,补叙自己对人物身份的猜测,这样写有何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转背不多时,只见林冲走将入店里来,说道:“小二哥!连日好买卖。”李小二慌忙道:“恩人请坐,小二却待正要寻恩人,有些要紧话说”。林冲问道:“甚么要紧的事?”李小二请林冲到里面坐下,说道:“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差拨口里呐出‘高太尉’三个字来,小人心下疑惑。又着浑家听了一个时辰,他却交头接耳,说话都不听得。临了,只见差拨口里应道:‘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那两个把一包金银递与管营、差拨,又吃了一回酒,各自散了。不知甚么样人。小人心疑,只怕在恩人身上有些妨碍。”林冲道:“那人生得甚么模样?”李小二道:“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那跟的也不长大,紫棠色面皮。”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俪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小题1】下列对“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冲心地善良,又心存幻想,因此没有想到仇敌会如此的歹毒。
B.林冲对仇人远道而来残害他感到大惑不解。
C.林冲觉得沧州远离东京,仇人到这里来害他是不自量力。
D.林冲感到仇人既无赖又凶狠歹毒,因此轻蔑与义愤顿生于心中。
【小题2】上文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结合上文内容,说说小说对风雪的描写艺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你怎么好意思
刘永
儿子进门的时候,郭守业正面朝里躺在床上。悄无声息。
儿子诧异,这是他下班后第一次发现桌子上没有热腾腾的饭菜。
爸,你咋没做饭?爸,爸……
嗯。良久,郭守业才有气无力地支吾了一声。
此刻,躺在床上的郭守业比濒死都难受。
“你呀你,这种事你都能想得出来!”老战友的那句话依然在他的脑袋里嗡嗡作响。
郭守业跟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已是而立之年,仍然孤家寡人,不是找不到,是不愿意找,对儿子而言,电脑游戏的魅力远比老婆大得多。长久以来,儿子下了班就钻进自己房间,大门不迈二门不出。长期以来,日常开销全由郭守业承担。郭守业早年的积蓄虽给妻子的身体“耗光”了,可他还能凭靠1200元的退休金勉强度日,只是近来物价犹如洪水猛兽般突涨,现在这些钱连吃饭都不够了,更别说还要缴水电煤费。
儿子的收入高出郭守业好多倍,但从没给过他一分钱。之前,郭守业一直觉得向儿子要钱这事太不好意思,每次想开口,妻子临终前的遗言总先入为主,那时候,妻子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说:“老郭,孩子就托付给你了。”没等到郭守业点头应承,妻子脖子一歪人就走了。  
可是再不开口不行了,这日子眼见揭不开锅了。前段日子他倒是给儿子委婉地提过一次,可是儿子只顾埋头吃饭,没接他的话茬,但从儿子的脸色来看,那是不想给。于是郭守业日思夜想,就想出来一个开始以为两全其美现在却让他无地自容的“馊”主意来。这不,上午他刚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医院化验科当主任的战友差点就把指头戳在他的脸上了,一句“你呀你,这种事你都能想得出来!”郭守业这张老脸再也搁不住了,他本来就是强迫自己来的,经老战友这么一说,不知咋的不争气的眼泪就下来了。
战友一看这情势,觉得刚才言重了,兴许老战友还真是遇到了难题,就问他到底怎么了,怎么会用诈病来欺骗自己的儿子?郭守业的嘴巴咂吧了好几次,才有些避重就轻地说出了缘由。
听完郭守业断断续续的叙述,战友久久无语。于是,二话没说转身去了隔壁。过了会儿,战友来了,手里多个信封,说需要的单据都在里面。郭守业做贼似的把信封塞进内衣口袋,然后头也不回地溜出医院,等回到家来他才发现,信封里面除了单据,还有2000元钱,郭守业瞬间红了眼圈……
这时,儿子发现了桌子上的检查单。良久,无言。
“爸,怎么会是这样?怎么……”显然儿子是悲伤的,这让郭守业很是过意不去,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戏他必须得演下去。他说,亮亮,别担心,千万别担心,医生说了,这是早期,通过长期药物治疗是能够治愈的。
嗯,儿子无语,表情肃穆,有很重心事儿。
这一夜,儿子唯一的一次没趴在电脑前打游戏,他听得见儿子在屋里和客厅里来回踱步的声音,这说明儿子还是在乎他这个老子的,以前的种种只是假象而已,想到儿子为自己难过,郭守业很有些负罪感。
这时,脚步声朝他的卧室走来,他赶紧翻身面对墙壁。爸,儿子的声音有些哽咽,几次欲言又止,灯影里,儿子的手里拿着东西,似乎是一个大信封,郭守业马上断定那是钱。想到此郭守业的眼泪汹涌而出,他想到用这个方法来向儿子要钱,自己真不是个东西,他真想跳起来抽自己耳光。
爸……儿子叫着在他的床头坐下来。郭守业缓缓转过身来。儿子手里果然拿着一个信封,这信封有些面熟,又一时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亮亮,别担心,我的病一定能够治好,爸爸有信心。
爸……儿子的眼泪下来了。看着眼前的儿子他心内如焚,他真想说出真相,可是他又不能。
爸……儿子声音颤抖着,一只手缓缓伸进信封。郭守业的眼睛再一次被泪水模糊。
爸,这是咱家的房产证,我想……
亮亮,房子不用卖,大概,大概几千块钱就能治好的。
不,不,几千元我是有的,我想,我想……
儿子欲言又止,显出深深不安。
亮亮,有啥话你就说吧。
爸,我想,趁,趁您还在世时把房子,过,过到我名下,因为,因为以后会很麻烦的。
儿子的一句话犹如一个晴天霹雳,险些将郭守业从床上劈倒在地上。刹那间,他的五脏六腑纠结在了一起似的剧疼难忍,尤其是肝部,霍霍的疼,刀剜一般,他的整个身体怕冷一样痉挛着缩成一团。
“八成,八成我是真的得肝癌了。”他想。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E.小说结尾既让人始料不及,又令人回味无穷,展现了当前部分年轻人的思想状态,凸显了“欧·亨利”式小说结尾的艺术魅力。
A.这篇小说以较细腻的人物描写,展现了普通家庭生活的另一面。故事虽然很简单,但情节曲折跌宕,极富戏剧性,很吸引人。
B.小说开头写儿子因“下班后第一次发现桌子上没有热腾腾的饭菜”而发问,说明郭守业一直在周到地照顾着这个游手好闲又不务正业的儿子。
C.小说插叙了妻子临终前的遗言,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郭守业不能直接向儿子要钱的苦衷,而儿子依仗着母亲的遗言更加放肆。
D.小说的后半部分在运用语言、心理、神态描写的同时,还插进了郭守业对儿子举止的误解,当明白了儿子的真实意图后,郭守业的肝病加重了。
【小题2】小说标题“你怎么好意思”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小题3】请简要分析郭守业的形象。(5分)
【小题4】针对郭守业装病来向儿子要钱的做法,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有人认为不该这样做。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