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别水仙花说

(明)张大复

①每冬初,必购一本着斋中,辄低回留之不忍去。今年练水李子遗我数茎,花繁叶硕,特设一静几病榻上,同卧坐者几两月。一夕,长风烈烈,雁声嘹嘹,两足如卧冰上,亟起视之,袅然相视而笑,心怜之,因移置帷中,让以茶筥,旦起相视,更相怜也。

②顾虞美人叶不敌花,断肠草不耐秋冷,夫至于水仙花无上矣。叶如剑,茎如兰,房如黄冠,根如夜合。绿如芭蕉,然沉郁,白如轻罗,然芬泽;香如腊梅而温,如芙蓉而冽。宜冉冉风,宜溶溶月,宜睡室,宜净榻,宜咏,宜觞,亭亭叶表,森森华外,其神浮昱而不定,絪缊而自如。

③童子弗戒,一枝流落他所,至今为恨。距李子之相遗,今五十日矣,而色泽黯然,神情怆悴,予心悲焉,煮茶而送之。夫水之于五行,最无滓矣,又加仙焉,不亦是乎!

(注释)①筥(jǔ):盛器笼。②浮昱:浮光溢彩。③絪缊(yīn yūn):同“氤氲”。形容香气四溢。
【小题1】“袅然相视而笑”一句饶有情味,请作分析。
【小题2】简析第②段写虞美人、断肠草的作用。
【小题3】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的两句话。
【小题4】找出不属于文章内容前后照应的一组(  )
A.今年练水李子遗我数茎——童子弗戒,一枝流落他所
B.同卧坐者几两月——今五十日矣
C.辄低回留之不忍去——予心悲焉,煮茶而送之
D.花繁叶硕——色泽黯然,神情怆悴
【小题5】阅读最后一句,用一个成语概括水仙的品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1 01:40: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鸿门,曰谢:道歉
B.范增数项王目:使眼色
C.常以身蔽沛公翼:翅膀
D.沛公则车骑置:放弃,丢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宴会上,项羽坐在东面,沛公坐在北面,这种座次的安排体现了项羽的自高自大。
B.在宴会上,范增让项庄舞剑借机杀死沛公,但项伯却也舞剑保护沛公。
C.樊哙闯帐,不但没有引来杀身之祸,反而受到了项羽的赞赏,还得到了酒和肉的赏赐。
D.沛公不辞而别,匆忙离宴,但留下张良与项羽告别,并留下了一双玉斗和一双白璧,分别送给范增和项羽。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②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③立;下则幽谷,窈然④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⑤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⑥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⑦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⑧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⑨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丰乐亭:在今安徽滁州城西丰山北,为欧阳修被贬滁州后建造。 ②诸:兼词,之于。 ③特,突出。 ④窈然:深幽的样子。 ⑤滃然:水势盛大的样子。 ⑥按:查核。 ⑦畎:田地。 ⑧涵煦:滋润教化。  ⑨刻露,清楚地显露出来。⑩岁物:收成。
【小题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既治滁之明年 明年:第二年
B.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升高:登到高处
C.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可爱:令人喜爱
D.幸生无事之时也 无事:政务轻闲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吾每念此,常痛于骨髓
B.盖天下之平久矣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朝济而夕设版焉
D.遂书以名其亭焉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作者简介了发现滁州甘甜水源、修建丰乐亭、与滁州人往来游乐其间的经过,暗寓“乐”于行文之中。
B.文章第二段,作者通过对滁州地理位置的介绍和历史的回顾,批判了历代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不管百姓死活的行为。
C.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回应开端,交错用了四个“乐”字,淋漓酣畅地抒写了欧公此时的愉悦情怀,归结了全文主题。
D.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以“乐”开篇,以“乐”终结,“乐”贯串始终,景怡人,情动人,理启人。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师说(节选)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大遗,吾未见其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笑之。问之,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未见其也 明:明智
B.士大夫之  族:类
C.圣人无师  常:固定的
D.作《师说》以之    贻:鼓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师不必贤弟子 ②不拘
B.①于其身也,耻师焉   ②问之,曰:彼与彼年相若
C.①今智乃反不能及 ②贤不及孔子
D.①小学大遗   ②群聚笑之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B.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指那童子的启蒙教师,又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C.选文在批判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时主要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比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D.选文举孔子为例加以论述,因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强说服力。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