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钦字子夏,少好经书,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为吏。茂陵杜邺与钦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故衣冠谓钦为“盲杜子夏”以相别。钦恶以疾见诋,乃为小冠,高广才二寸,由是京师更谓钦为“小冠杜子夏”,而邺为“大冠杜子夏”云。时帝舅大将军王凤以外戚辅政,求贤知自助。凤父顷侯禁与钦兄缓相善,故凤深知钦能,奏请钦为大将军军武库令。职闲无事,钦所好也。钦为人深博有谋,时有日蚀、地震之变,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士,合阳侯梁放举钦。钦上对曰:“陛下畏天命,悼变异,延见公卿,举直言之士,将以求天心,迹得失也。臣闻日蚀、地震,阳微阴盛也。唯陛下正后妾,抑女宠,去佚游,躬节俭,亲万事,致晨昏之定省。如此,即尧舜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唯陛下忍无益之欲,以全众庶之命。”征诣大将军莫府,国家政谋,凤常与钦虑之。镇抚四夷,当世善政,多出于钦者。顷之,复日蚀,京兆尹王章上封事求见,言凤专权蔽主之过,宜废勿用,以应天变。于是天子感悟,召见章,与议,欲退凤,凤甚忧惧。钦令凤上疏谢罪,乞骸骨,文指甚哀。太后涕泣为不食。上少而亲倚凤,亦不忍废,复起凤就位。凤心惭,称病笃,欲遂退。钦复说之,凤复起视事。上令尚书劾奏京兆尹章,章死诏狱。章既死,众庶冤之,以讥朝廷。钦欲救其过,复说凤曰:“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使天下咸知主上圣明,不以言罪下也。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凤白行其策。钦之补过将美,皆此类也。优游不仕,以寿终。钦子及昆弟支属至二千石者且十人。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传第三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
B.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
C.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
D.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戚”又称“外家”“戚畹”,指帝王母亲和妻妾方面的亲戚,属于皇族宗亲。
B.“定省”是古代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的一种礼仪,即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
C.“莫府”即幕府,本指将帅营帐,后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又指高官的幕僚、幕宾。
D.“京兆尹”是中国古代官名,为负责治理京畿地区的三辅之一。“三辅”指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钦少好读书,才能外扬。他年轻时喜好儒家经典,与茂陵人杜邺都以才能扬名京师。被大将军王凤奏请为大将军军武库令。
B.杜钦学识渊博,勇于进言。当时发生两次日食、地震之变,杜钦都上奏章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C.杜钦谋化国是,能出善政。在大将军幕府,杜钦参与谋划国家大政,当时好的政治措施,大多出于杜钦的建议。
D.杜钦善于补过,助成好事。京兆尹王章因弹劾大将军王凤被下狱,并死在狱中,引发百姓讥刺朝廷事件。杜钦为王凤出谋划策,助其消除流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见公卿,举直言之士,将以求天心,迹得失也。
(2)钦令凤上疏谢罪,乞骸骨,文指甚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4 09:47: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以南山、平夏党项久未平,颇厌用兵。崔铉建议,宜遣大臣镇抚。三月,以白敏中为司空、同平章事,充招讨党项行营都统、制置等使,南北两路供军使兼宁节度使。敏中请用裴度故事,择廷臣为将佐,许之。夏,四月,以左谏议大夫孙景商为左庶,充宁行军司马;知制诰蒋伸为右庶子,充节度副使。初,上令白敏中为万寿公主选佳婿,敏中荐郑颢;时颢已婚卢氏行至郑州堂帖追还颢甚街之由是数毁敏中于上。敏中将赴镇,言于上曰:“郑颢不乐尚主,怨臣入骨髓。臣在政府,无如臣何,今臣出外,颢必中伤。臣死无日矣”!上曰:“朕知之久矣。卿何言之晚邪!”命左右于禁中取小柽函以授敏中曰:“此皆郑郎谓卿之书也。朕若信之,岂任卿以至今日!”敏中归,置柽函于佛前,焚香事之。

敏中军于宁州,壬子,定远城使史元破党项九千余帐于三交谷,敏中奏党项平。辛未,诏:“平夏党项,已就安帖。南山党项,闻出山者迫于饥寒,犹行钞掠,平夏不容,穷无所归;宜委李福存谕,于银、夏境内授以闲田。如能车革心向化,则抚如赤子,从前为恶,一切不问,或有抑屈,听于本镇投牒自诉,若再犯疆场,或复入山林,不受教令,则诛讨无赦;将吏有功者甄奖,死伤者优恤,灵、夏、邻、廊四百姓,给复三年,邻道量免租税。向由边将贪鄙,致其怨叛,自今当更择廉良抚之。若复致侵叛,当先罪边将,后讨寇虏。”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九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颢已婚/卢氏行/至郑州堂帖追还/颢甚衔之/由是数毁敏中于上
B.时颢已婚卢氏/行至郑州/堂帖追还/颢甚衔之/由是数毁敏中于上
C.时颢已婚/卢氏行至郑州/堂帖追还颢/甚衔之/由是数毁敏中于上
D.时颢已婚卢氏/行至郑州/堂帖追还颢/甚衔之/由是数毁敏中于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党项,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唐朝时,党项经数次迁徙逐渐集中到甘肃、陕西一带。
B.知制造,唐代负责起草诏书的官职。南北朝时已设置类似官职,如知诏诰、典诏诰等。
C.壬子,文中指壬子年。我国古代常将天干地支搭配用以纪年,六十年为一个循环。
D.道,行政区域的名称。为加强统治,唐朝在全国设道,形成了道-州-县三级行政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南山、平夏党项边患一直没有得到平息,当时唐王朝皇帝倾向于使用武力,任命白敏中为司空讨伐党项。
B.白敏中深得皇帝信任。选婿事件使白敏中和郑颢结下仇怨,郑颢多次构陷白敏中,皇帝却把郑颢构陷的奏疏悉数交给了白敏中。
C.三交谷战役之后,唐王朝对党项采取了恩威并施的政策。只要党项人洗心革面,弃除旧恶,就可以既往不咎。否则,诛讨不赦。
D.边境的不安定影响了百姓的生活、生产,因此唐王朝免除了相关地区人民的租税、徭役,让他们休养生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在政府,无如臣何;今臣出外,颢必中伤,臣死无日矣!
(2)向由边将贪鄙,致其怨叛,自今当更择廉良抚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大观中,为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
使辽,宴射,首中的。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徙邓州。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帝颔之。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移书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明日,卒,年六十三。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节选自《宋史·张叔夜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无故事(先例)B.摭司存微(过失、过错)
C.钦宗手札入卫(催促)D.请立太子以民望(跟随)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B.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C.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D.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指的是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皇帝赏赐的封号称为“封妻”。
B.“擢”,古代常用于对官员的提拔;“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指晋升或调动。
C.“改元”是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可指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也可以指引均在位而多次改用新的年号。
D.古人纪日,除了用序数表示,还会用一些特殊的称谓来标识日期,如“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叔夜善于作战,多次立功。第二次担任海州知州时,他设伏击败了宋江,并使之投降,与金人大战时,斩杀了精兵的两名重要将领,受到宋钦宗的称赞。
B.张叔夜出使辽国,不辱使命。在辽国的宴会上比试射箭时,他第一个射中靶心;当僚人要检查他的弓时,他以没有先例为由予以拒绝,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C.张叔夜临危受命,率兵勤王。金兵再次逼近时,皇帝亲笔写信,催促他进京保卫,张叔夜亲率三万中军,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率领前军、后军,立即奔赴京城。
D.张叔夜誓死报国,谥为忠文,金人打算另立异姓为皇帝,他不畏金人,请求立太子为帝,惹怒了金军统帅,被勒令北上,途中带着未酬的报国之志绝食而死。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 
(2)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御史杖人至死者,府报名  诣:到……去
B.尽廨中器物付有司   籍:典籍、书籍
C.成化初,王翱荐,擢嘉兴知府  用:因为、由于
D.仓官十余人缺粮系狱  坐:因犯……罪(错误)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继宗重视教育,任嘉兴知府期间,大力兴办社学,发展了当地的教育事业。
B.御史孔儒清军杖人至死,杨继宗指出孔儒干预有司之事。孔儒怀恨在心,临走时,突然进府衙搜查。
C.杨继宗刚正廉洁,不巴结宦官,不爱钱财,卸任临走时,曾因“敝衣数袭”而满脸羞愧。
D.杨继宗心地仁慈,他发现仓官因官粮短缺入狱而至卖儿卖女偿还时,就想宽赦他们,后来他发现了官粮短缺的原因,使仓官冤狱昭雪。
【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2)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选人胡宗尧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判铨欧阳修为之请,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充言:“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于是修复留,而充改知大常礼院。后知谏院。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三年,枢密副使。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领所部,永为外臣,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时方以开拓付韶,充言不用。八年,进枢密使。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安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数十人。光亦以充可告语,与之书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汹汹。民困于烦苛,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一变敝法。”充深思之,终不能用。王珪与充并相,忌充,阴掣其肘。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辅安持及亲戚、官属考治,欲钩致充语,帝独明其亡他。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数为所诎。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元丰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年六十。充内行修饬,事兄甚谨。为相务安静,性沉密,时家人语,未尝及国家事,所言于上,人莫知者。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谓充心正而力不足,讥其知不可而弗能勇退也。
(节选自《宋史·吴充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B.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C.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D.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即行冠礼。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故用“弱冠”以指男子十八岁左右的年纪。
B.宗室,同一祖宗的贵族。即国君或皇帝的宗族。《战国策》:“周,天下之宗室也。”
C.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这里指受任,就任。
D.卒,死亡,古代大夫死称“卒”。又年老寿终称“卒”。后为死的通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吴充还未成年就考中了进士。同事大多和皇族亲密往来,吴充年纪最小,却因为严肃受到敬畏,相继设讲席传授经义。
B.欧阳修因为替胡宗尧讲话被仇家陷害,吴充向皇上进言强调欧阳修的忠直,使得欧阳修免于外放,得以留在京城。
C.吴充虽是王安石的亲家,但没有沾到光,反而避嫌解谏职;所以在王安石离开朝廷后,吴充迁怒,要改变他的一些做法。
D.吴充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但世人评价他是为人正直却能力不足,而且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时还不懂得急流勇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
(2)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芾,字明可,台州仙居人。举进士第,迁秘书正字。是时秦桧已专政,芾与桧旧故,退然如未尝识。公坐旅进,揖而退,桧疑之,风言者论罢。通判处、婺、越三郡。何溥荐芾材中御史,除监察御史。时金将败盟,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求合乎天地,无愧乎祖宗,则人心悦服,天亦助顺,上其言。迁殿中侍御史。两淮战不利,廷臣争陈退避计,芾言:“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进为上策,退为无策。”既而金主亮毙,上疏劝亲征。车驾至建康,芾请遂驻跸,以系中原之望,又言:“去岁两淮诸城望风奔溃,无一城能拒守者,此秦桧求媚媾和之余毒也。能反桧壅塞言路、挫折士气之歧途,则士气日振,而见危授命者有人矣。”知婺州,劝民义役,金华长山乡民十有一家,自以甲乙第其产,相次执役,几二十年。芾舆致十一人者,与合宴,更其乡曰“循理”,里曰“信义”,以褒异之。

知绍兴府。会稽赋重而折色尤甚,芾以攒宫在,奏免支移折变。鉴湖久废,会岁大饥,出常平米募饥民浚治。芾去,大姓于田,湖复废。刑部侍郎,迁给事中,吏部侍郎,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内侍家僮殴伤酒家保,芾捕治之,狥于市,权豪侧目。执政议以芾使金,复除吏部侍郎,且议以龙大渊为副,芾曰:“是可与言行事者邪?”语闻,得罢,不行。下迁礼部侍郎,力求去,提举太平兴国宫。时芾与陈俊卿俱以刚直见,未几,俊卿亦引去,阎安中为孝宗言:“此非国之福也。”后知太平州,造舟以梁姑溪。历阳卒久戍,溃归,声言欲趋郡境,芾召而厚犒遣之,然密捕倡乱者系狱以闻。诏褒谕。芾前后守六郡,各因其俗为宽猛,吏莫容奸,民怀惠利。屡告老,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后十年卒,年八十。尝曰:“视官物当如己物,公事当如私事。与其得罪于百姓,宁得罪于上官。”立朝不偶,晚退闲者十有四年,自号湖山居士,为文豪健俊整,有表奏五卷,诗文三十卷。

(选自《宋史•吴芾传》)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其言 韪:否定
B. 大姓于田 利:获利
C. 时芾与陈俊卿俱以刚直见     忌:忌恨
D. 公事当如私事  视:对待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刑部侍郎 权:代理
B. 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 致仕:任职
C. 后知太平州  起:重新任用
D. 吏部侍郎 改:改任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金将败盟,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
(2)芾舆致十一人者,与合宴,更其乡曰“循理”,里曰“信义”,以褒异之。
【小题4】根据全文,概括吴芾为官方面的才智和品质。(请用四字词或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