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未弱冠,州辟从事。会稽太守孟顗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官,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亮议曰:“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又缘淮岁丰,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赡老弱。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即并施行。

襄阳地接边关,江左来未有皇子重镇。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养。耆年老齿,岁时有饩。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训授生徒。

郡界有古时石堨,芜废岁久,亮籤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有旧石堨,区野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世祖许之。又修治马人陂,民获其利。在任四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

(注)①顗:yǐ。②蠲:juān,免除。③堨:è,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B.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C.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D.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B.耆年,即高年、老年人,古时称六十岁为“耆”,六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
C.太祖,古代开国之主、国家奠基者的特定谥号,是继承帝位的子孙对其的尊称。
D.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职责之一是推行人伦教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亮为官尽责,直言进谏。会稽太守孟顗在郡里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因此被罢官。后沈亮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
B.沈亮关注民生,妙策解困。三吴遭受水灾,民生疾苦,沈亮提出打击投机营利行为、建立互市等建议,都被刺史采纳、施行。
C.沈亮治政威严,心怀仁爱。在治理边蛮时,沈亮果断诛杀奸猾之徒,令村民畏服;他爱护百姓,馈赠老者,兴办学校,教化风气。
D.沈亮为官清廉,深受器重。他为官清正廉洁,才能出众,得到皇帝肯定,多次担任要职,太祖还多次赏赐给他一些贵重的物品。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3 05:18: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周纡字文通,下邳徐人也。为人刻削少恩,好韩非之术。永平中,补南行唐长。到官,晓吏人曰:“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遂杀县中尤无状者数十人,吏人大震。迁博平令。收考奸臧,无出狱者。以威名迁齐相,亦颇严酷,专任刑法,而善为辞案条教,为州内所。后杀无辜,复左转博平令。
建初中,为勃海太守。每赦令到郡,辄隐闭不出,先遣使属县尽决刑罪,乃出诏书。坐征诣廷尉,免归。
纡廉洁无资,常筑墼①以自给。肃宗闻而怜之,复以为郎,再迁召陵侯相。廷掾惮纡严明,欲损其威,乃晨取死人断手足,立寺②门。纡闻。便往至死人边,若与死人共语状。阴察视口眼有稻芒,乃密问守门人曰:“悉谁载藁入城者?”门者对:“唯有廷掾耳。”又问铃下③:“外颇有疑令与死人语者不?”对曰:“廷掾疑君。”乃收廷掾考问,具服“不杀人,取道边死人”。后人莫敢欺者。
征拜洛阳令。下车,先问大姓名主,吏数闾里豪强以对。纡厉声怒曰:“本问贵戚若马、窦等辈,岂能知此卖菜佣乎?”于是部吏望风旨,争以激切为事。贵威跼蹐④,京师肃清。
和帝即位,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纡自谓无全,乃柴门自守,以待其祸。然笃等以纡公正,而怨隙有素,遂不敢害。
永元五年,复征为御史中丞。诸窦虽诛,而夏阳侯瑰犹尚在朝。纡疾之,乃上疏曰:“臣闻臧文仲之事君也,见有礼于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见无礼于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夏阳侯瑰,本出轻薄,志在邪僻,学无经术,而妄构讲舍,外招儒徒,实会奸桀。轻忽天威,侮慢王室,当伏诛戮。”
六年夏,旱,车驾自洛阳录囚徒,二人被掠生虫,坐左转骑都尉。七年,迁将作大匠。九年,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酷吏列传第六十七》,有删改)
【注】 ①墼(jī):没有烧过的砖坯。②寺:官署。③铃下:指属下。④跼蹐:(jújí):行动小心,十分慌恐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州内所   则:准则
B.后杀无辜,复左转博平令    坐:因犯……罪
C.夏阳侯瑰 案:同“按”,按照 
D.车驾自洛阳录囚徒  幸:幸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常筑墼自给 举予人,如弃草芥
B.晨取死人断手足  今其智反不能及
C.诸窦诛,而夏阳侯瑰犹尚在朝   苟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
D.见无礼君者  不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纡年轻时就喜欢韩非子的法治方式,任南行唐长,一上任,就杀了县内几十个特别凶暴的人,官吏百姓大为震惊。
B.周纡担任勃海太守时,廷掾想煞其威风,弄尸体立于官署门前;周纡通过观察问讯,很快破案,自此再无人敢欺骗周纡了。
C.周纡担任洛阳令时,手下官吏比着做激烈严酷的事;那些显贵的皇亲国戚都小心翼翼,京师一派太平。
D.周纡因其“严酷,专任刑法”而多次被免官;但因其“廉洁”“公正”,不但未被仇人加害,而且朝廷多用之。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
(2)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元和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谏曰: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年,书史不言其寿,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至中国,非因事佛而致此也。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如此,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乞以此骨付之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崇,凡有

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刺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妾,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
B.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
C.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
D.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和“贞观”“康熙”等都是中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疏”是指封建时代臣僚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有时也称“奏疏”。
C.“中国”在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有时也指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D.“宗庙”是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宗、神仙的地方,它有时也象征国家或政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宪宗教条而又迷信。佛法书本里写什么就相信什么,并虔诚地派人去实施礼佛之事。
B.平民事佛,迷信有加。有人甚至废业破产,想到用火烧头顶、手臂而求供养佛骨的。
C.韩愈上疏,主因有一:韩愈素不喜佛,闻知国中上下要行礼佛之事,就借机上疏劝谏。
D.朝廷中多人同情韩愈:裴度崔群乞稍赐宽容,国戚诸贵以罪愈太重,愈终未加极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2)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兵部尚书代国公赠少保郭公行状
张说
公名震,字元振,阳曲人也。公少倜傥,廓落有大志。十六入太学,家仆至,寄钱四百千以为学粮,忽有一人,缞服叩门云:“五世未葬,棺柩各在一方,今欲齐举大事,苦乏资用。闻君家信至,颇能相济否?”不问姓名,以车载去,一无所留,深为人诮。公怡然曰:“济彼大事,亦何诮焉?”
十八擢进士第,授通泉尉。尝铸钱,掠夷人财,以济四方。则天闻其名,驿征引见,语至夜,甚奇之。令录旧文,上《古剑歌》,则天览而佳之,令写数十本,遍赐学士李峤、阎朝隐等。
景龙年,授安西大都护。时乌质勒恃众倨傲,不屈朝廷,纵兵远掠。公率麾下数十骑,径入部落。乌质勒出迎,望见公威容端毅,风鬣若神,不觉屈膝下拜。公宣国威命,抗声与语,自朝至暮,雪深尺馀,竟不移足。质勒久拜伏。语毕归帐,相去二十馀里,质勒久跪雪中,仓卒疾发,是夜暴卒。诸蕃闻之,遣使归降者十馀国。
会太平公主潜结凶党,谋废皇帝,诸相皆阿谀顺旨,惟公廷争不受诏。及举兵诛窦怀贞等,睿宗步出肃章门观变,诸相皆窜,公独登奉天门楼躬侍。睿宗闻东宫兵至,将欲投于楼下,公亲扶圣躬,敦劝乃止。及上即位,宿中书十四日,独知政事。
寻兼行军大元帅,是岁,大征兵众,阅武骊山,令公节度。公虑有大变,因略行礼。上怒曰:“元振有保护之功,宜舍军法流新州。”旋改饶州司马。未至,卒于道,时年五十八。
公少负气纵横,遣意磊落,言行忠正,居取俭约。公务之暇,手不释卷。前后上事切谏得失十数道,俱焚其藁草,不以语人,故莫之知也。睿宗尝曰:“元振正直齐於宋璟,政理逾於姚崇,其英谋盖于魏宏亮矣。”事父母以孝闻,有集二十二卷。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家信至   信:书信。
B.则天览而佳之 佳:称赞。
C.抗声与语     抗:高。
D.独知政事     知:主管。
【小题2】下列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西汉最早在京师设立太学。
B.进士:是殿试及第者之称,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者称为进士。
C.安西大都护:是唐朝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长官的名称。管辖天山南北至葱岭以西地区。
D.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中书省下属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怡然曰:“济彼大事,亦何诮焉?”
(2)元振正直齐於宋璟,政理逾於姚崇,其英谋盖于魏宏亮矣。
【小题4】郭震的治理边疆的才能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僧辩字君才,学涉该博,尤明《左氏春秋》。言辞辩捷,器宇肃然,虽射不穿札,而有陵云之气。元帝为江州刺史,僧辩随府为中兵参军。时有安成望族刘敬躬者,田间得白蛆化为金龟,龟生光照室,敬躬以为神而祷之。所请多验,无赖者多依之。元帝命曹子郢讨之,使僧辩袭安成。子郢既破其军,敬躬走安成,僧辩禽之。由是以勇略称。及侯景反,元帝命僧辩总督舟师一万赴援。及至,台城陷没,侯景悉收其军实而厚加绥抚,遣归竟陵。于是倍道兼行,西就元帝。及荆、湘疑贰,元帝令僧辩讨之。时僧辨以竞陵间部下皆劲勇,犹未尽来,意欲待集然后上顿。元帝问僧辩,僧辩以情对。元帝以为迁延不去,大怒厉声曰:“卿惮行拒命,欲同贼邪?今唯死耳。”僧辩对曰:“今日就戮甘心,但恨不见老母。”帝自斫之,中其髀,流血至地。即送廷尉。会岳阳军袭江陵,人情搔扰。元帝遣就狱出僧辨以为城内都督。侯景浮江西寇,军次夏首。僧辩为大都督,军次巴陵。僧辩并沉公私船于水,分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翌日,贼众济江,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景军肉薄苦攻,城内同时鼓噪,矢石雨下,贼乃引退。陈武帝时为司空,因自京口举兵袭之。僧辩常处石头城,是日视事,军人已瑜城北而入,南门又白有兵来。僧辩与子頠遽走出閤,计无所出,乃据南门楼拜请求哀。陈武纵火焚之,方共頠下就执。是夜,及子頠俱被绞杀。
(节选自《南史·卷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B.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C.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D.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即《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
B.望族,也叫旺族,指的是有名望的、家业兴旺的家族。望族源于大家族或大姓人家。
C.廷尉,官职名,秦朝初置,掌刑狱,可根据诏令,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
D.石头城,南京老城城西的石头山石头城,是南京的别称;南京的别称还有金陵、建业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僧辩文武兼备,凭借勇略闻名。他学问广博,能言善辩,才思敏捷;聚徒生事的刘敬躬败走安成,王僧辩奉命袭击安成,将刘敬躬活捉,因此扬名。
B.王僧辩心念亲情,却招元帝疑忌。元帝派他征讨荆、湘二州,他以勇猛强悍的部下不在身边和不能见老母为由向元帝解释,却遭元帝猜忌,处以刑罚。
C.王僧辩再被起用,奉命危难之际。他蒙冤受刑,被关进监狱,但由于岳阳军袭击江陵,闹得人心惶惶,他又被元帝派人放出来,被任命为城内都督。
D.王僧辩面对败局,已经无计可施。他常年据守石头城,但面对陈武帝的大举进攻,他和儿子王頠走投无路,只好请求哀怜,最后被陈武帝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僧辩并沉公私船于水,分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2)景军肉薄苦攻,城内同时鼓噪,矢石雨下,贼乃引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