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自然的劫难,一种是人为的劫难。前者包括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发等等。竺可桢给中国五千年的气候     (变迁/变化)画出了一个曲线,他发现气温相差一到两摄氏度就对农作物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不见了“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盛景,也不见了“青山隐隐水迢迢, ”的忧伤。孟子   (指出/指明):“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真可谓(shì)醐灌顶。

人们常常不能汲取历史教训,   (导致/招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只落得“六朝旧事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的结局,古人  (告诫/劝诫)“毋竭川泽,毋漉陂(pēi)池,毋焚山林”。但中国森林面积消失得很快,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推波助,造成很多问题,各种资源黯(huì)消沉。明朝刘基说,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等于是“盗”,天地之盗,我们是盗用天地的财物,但他说我们要善盗,不要“竭泽而”。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是(   )
A.(shì)醐灌顶   B.洿(wū)池    竭泽而
C.黯(huì)消沉   D.陂(pēi)池    推波助
【小题2】在文中曲线处填入下列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
A.万里霜天静寂寥B.万里风烟接素秋
C.数树深红出浅黄D.秋尽江南草未凋
【小题3】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变化   指明   导致   告诫
B.变化   指出   招致   劝诫
C.变迁   指出   导致   告诫
D.变迁   指明   招致   劝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01 08:01: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谜语文化渊远流长,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产物,是我国汉文化的璀灿明珠。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和)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涵奥秘的事物。史料表明,大约在奴隶社会时期,先民们已开始用隐晦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民间谜语除少量的字谜外,大都以事物的外表特征入谜。谜面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抽象化/形象化)手法拐弯抹角地描绘事物特征,。它们的谜面一般是合辙押韵的歌谣,语言通俗,朗朗上口,适合(传诵/传颂)。灯谜,又叫“文虎”“灯虎”。 猜灯谜要眼于谜面上文字的几个属性。灯谜的制作利用了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技相形等,通过会意、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比如以“花生”为谜底的灯谜谜面是“木兰之子”。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渊远流长 蕴(yùn)    B.抹(mò) 引申
C.曲(qū) 璀灿 D.朗(láng)   着(zhuó)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或  抽象化   传诵    B.和   形象化   传颂
C.和  抽象化   传颂    D.或   形象化   传诵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人们通过推理、联想来猜中它 ②音、形、义变化的特点
B.①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②义、音、形变化的特点
C.①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②义、音、形变化的特点
D.①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②音、形、义变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