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气候变暖
【小题2】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C.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D.干旱和大风现象
【小题3】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建设巨大航运网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5-01-20 08:21: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015年11月20日,“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太原市召开。所谓资源型经济,是指依靠区域资源优势,通过对资源的开采、初级加工,形成初级产品的经济增长模式。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山西实施经济转型的原因包括
①煤炭等资源已近枯竭 ②单位GDP能耗高
③工业产品的市场日渐狭小 ④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2】目前加快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中,不包括
A.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B.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进一步发展资源深加工
D.大力寻求绿色替代能源
同类题2
读我国南方某湖泊及周围生态农业经济区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农业经济区域规划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
B.气候
C.行政区
D.人口密度
【小题2】Ⅰ区域生态农业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为( )
A.畜牧业为主
B.立体农业
C.种植业为主
D.水产业为主
同类题3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39°N附近某区域。甲、乙、丙、丁四河段均为M河一部分。
材料二 下图为M河段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近年来该地区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春小麦的不利影响,采取覆盖免耕技术,即收割时留茬20 cm左右,收割后将秸秆均匀撒在地表,次年春播时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使春小麦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
(1)试解释M河乙丁河段为时令河的原因。
(2)分析秸秆覆盖对春小麦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
同类题4
读我国某种矿产品运输线路图,回答以下题目。
【小题1】关于图中矿产品输出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工业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
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及铝系列制品方向发展
C.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化学工业向轻、薄型方向发展
【小题2】该矿产品的运输能够( )
A.改善输入地区的环境质量
B.缓解输入地区能源不足的压力
C.改善输出地区的环境质量
D.有利于能源的综合利用
同类题5
下图为2016年5月21日我国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黄土高原某地实地考察后绘制的等高线和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地中,黄土厚度由厚到薄的排列是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乙、丙、甲、丁
D.乙、甲、丁、丙
【小题2】一年后重新测量发现甲地海拔升高了,最可能是由于
A.测量技术发生改变
B.乙地生态退耕工程
C.丙、丁两地植被破坏
D.黄土高原地壳抬升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