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较为肥美的草原。近年来,该地斑点状荒漠化不断发展,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面积不断缩减,湖水变咸。图示为呼伦贝尔地区及周边区域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图中沙地形成的人为原因包括( )
①过度放牧 ②过度农垦③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④过度樵采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小题3】【小题4】呼伦贝尔地区的发展方向是( )
A.退耕还草,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和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
B.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C.保护天然林,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
D.建设自然保护区,变畜牧业为旅游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9-25 11:40: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中亚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流域最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生物多样性的锐减
D.草场破坏
【小题2】有关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沙尘暴强度增大,频率降低
B.草地面积增长幅度较小
C.气温日较差增大
D.河流含沙量减小
同类题2
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年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
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
D.草场载畜量可继续增加
【小题2】导致西北荒漠化扩大的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小题3】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防护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⑤⑥
同类题3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小题2】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
D.①④种树、②③种草
同类题4
读下表,回答下列小题。
表: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时间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次)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小题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
A.逐渐变慢
B.变化不明显
C.逐渐加快
D.无法判断
【小题2】导致强沙尘暴次数和土地沙化速度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围湖造田
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C.植树种草
D.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
【小题3】对防治该环境问题可行的措施有
①抽取地下水 ②生态移民
③建设防护林体系 ④开采矿产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同类题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贺兰山是我国生态荒漠化治理保护的前沿阵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黄河、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并波及西北、华北及其他地区。经过10多年封山育林,贺兰山已成为一道生态屏障。
(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2)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任答2项即可)
(3)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
(4)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