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4日,英国《晚报》发表文章,称中国的治理沙漠化运动取得历史突破。截止到2010年的5年间,中国的沙漠面积每年减少1 717平方公里,估计中国有53万平方公里沙漠土地可以得以恢复。
材料二
(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__________(省区),从自然区来看,该山脉以东是__________,以西是__________。
(2)B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试分析荒漠化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3)C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4)针对该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7-09-28 01:53: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海南岛西部沿海自历史时期逐渐形成了一狭长的沙漠化地区(位又见左图)。该区附近海城大陆架平缓且多上升流,全年风季漫长,曾经广布的植被下埋藏了大量地质时期形成的古风成沙。右图为该区的气候资料,其年降水量达100mm左右,但干燥度(一定时段内可能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较高,植被难以自然恢复,因此,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区以人工栽种单一的木麻黄为防治沙漠化的主要手段,该树种喜光热,耐干旱、贫瘠,抗风力强,生长快,30-50年即衰老,但近年来防护林因经济开发频遭人为破坏。
(1)推侧图中沙漠化地区的沙物质的主要。
(2)试从气候与地形方面分析图中沙漠化地区植被难以自然恢复的主要原因。
(3)判断图中沙漠化地区集中造林的主要季节并说明原因。
(4)近年来,是否继续采用传统的栽种单一木麻黄的治沙方式引发了当地广泛的讨论,请你表明态度并
说明理由。
同类题2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荒漠化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是因为( )
A.气候变化异常
B.植被遭到破坏
C.降水变率加大
D.干旱程度加剧
【小题2】图中B因素造成的斑点状土地荒漠化现象分布于( )
A.绿洲内部草原区
B.草原区水源附近
C.灌溉农业区内部
D.内流区河流上游
同类题3
25.(自然灾害)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1:通过统计记录,科学家们发现,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每年的12月到次年3月,沙尘暴发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并随时间推移中心向北推移。现在珠峰地区海拔6 300米以下,基本没有常年积雪(景观如材料2所示)。
材料2:“风沙滚滚天畔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这是流行于内蒙古一带的顺口溜。
(1)分析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沙尘暴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2,分析要缓解这种地理现象,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同类题4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A.旱作农业区--减少水井数量
B.草原牧区--改革耕作和灌溉技术
C.干旱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D.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
同类题5
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和“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km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1)将下列内容的代号填入下图对应的空白框内(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风力作用为主 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3)简述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