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非洲萨赫勒地区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具有从典型的热带草原向撒哈拉沙漠过渡的地理特点,年降水量从北向南约为200至600毫米。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传统的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萨赫勒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荒漠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不合理利用水资源;④过度樵采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2】要想根治萨赫勒地区生态恶化、荒漠化加剧的趋势,需要
A.增加区域降水B.采用草方格沙障C.控制人口数量D.增加植被覆盖
【小题3】萨赫勒某地推广农作物的休闲轮作制,主要目的在于
A.削减风力B.恢复肥力C.增加降水D.增加杂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11-29 08:47: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材料一: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三大河,流域内灌溉农业发达,且与流域的水资源条件极不相称,流域内水资源严重超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以下是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陇中位于黄土高原的西部,主要包括甘肃中部皋兰、崎远、榆中、水登等县,无霜期一般150天,年平均降水量300mm。海拔高度一般在1200—2500米,多春播作物,陇中沙田,俗称石子田;即把卵石和粗砂铺盖在田地之上,然后播种、耕耘、收获。初闻或乍见者,常常迷惑不解。待到砂石之间长出茁壮的禾苗,秋实又数倍于土田时,便无不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材料三:旱砂田,20年以前为新砂田,20—40年为中砂田,40年以上的老砂田功能会逐渐减弱,老砂田没有更新就会退耕成废地,甚至变成人造戈壁,陇中皋兰县农民积极探索,八年间在皋兰县旱砂地种植红枣,取得成功,和红枣相关的产业也得到一定发展,当地的人们把红枣作为生态树、发财树、文明树,大面积的推广。
(1)根据材料一,为了防止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陇中的自然条件简析陇中旱地鹅卵石和粗砂的作用____。
(3)为以枣树种植为基础的皋兰县经济进一步发展基础建议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