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因土壤严重侵蚀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下表示意贵州省某典型石漠化地区2006-2010年土壤侵蚀情况。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地区石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
C.过度垦殖
D.过度放牧
【小题2】目前,高原峡谷区土壤侵蚀程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A.土层薄,已近无土可流
B.植被好,水土保持显著
C.坡度大,开垦耕作困难
D.径流小,土壤侵蚀量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12-22 12:49: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读“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生态裂谷”的形成说明人类活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发展的观念
B.环境的观念
C.公平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小题2】为了减少绿洲边缘地区“生态裂谷”的形成应采取的合理对策是
A.大力推广节水农业
B.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
C.加强人工降雨工作
D.扩大植树造林面积
同类题2
读 “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 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
,干旱程度
。
(2)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同类题3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
(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同类题4
牛肝地是指在红层分布区,受人为干扰,地表原有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在各种外力的综合作用下,土层快速被侵蚀,红色基岩或其风化壳裸露,呈现的红色荒漠景观。下图示意广东省南雄盆地红层荒漠化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植物群落类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多的是
A.常绿阔叶林
B.马尾松林
C.次生灌丛
D.草丛
【小题2】下列对牛肝地进行生态恢复的措施中,合理的有
①封山育林
②退牧还草
③退耕还林
④把水平梯田修成坡耕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同类题5
下图示意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四个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森林破坏
B.②—土地荒漠化
C.③—湿地减少
D.④—水土流失
【小题2】图示四个区域的生态建设方向,正确的是( )
A.①—禁止过垦、过樵、过牧,退林还草
B.②—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
C.③—封沙育草,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
D.④—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改善湿地环境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
荒漠化及其类型与分布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