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2011年9月16日,四川省30个县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达691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4亿。洪水发生期间,一市民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半小时后,市民安全脱离洪水的围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地区救灾办公室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D.“数字地球”
【小题2】上题中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A.传感器B.卫星系统
C.地面装置D.信号发射设备
【小题3】在对被洪水围困的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①GIS技术 ②GPS技术 ③RS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5-10-29 07:19: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为实现黄河流域的长治久安,我国提出了建设“数字黄河”的现代治黄理念,借助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数字黄河”以众多高新技术为支撑:一是信息采集系统,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遥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手段采集数据、图像、声音、视频等基础信息;二是数据传输系统,通过微波、超短波、光缆、卫星等快捷传输方式,传输防汛指挥、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和水土流失治理等所需基本信息;三是数据存储及处理系统,“数字黄河”的信息是海量的,利用高容量存储和高速度运行的计算机系统完成;四是数字模拟系统,利用优越的计算机性能和水利学、气象学、环境学等学科的知识,实现对天气系统、水流及泥沙运动、生态及水环境变化等现象的实时模拟;五是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内容全面的知识库,优化选择一个可行的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方案。
(1)“数字黄河”的五大技术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支持优化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方案的关键环节是_________。
(2)建设“数字黄河”的积极意义有哪些?(至少写出三个方面)
(3)若建立黄河流域内水能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你认为应该储存哪些方面的空间数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