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何以伐  宋人有善不龟手之药者
B.而:内自虚外树怨于诸侯 今夫颛臾,固近于费
C.见:冀君实或恕也     信而
D.以:太尉才略冠天下   斯亦伐根求木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07 11:19: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课内文言文知识积累(10分,每小题2分)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邹忌修八尺有余
B.莫春者春服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赢粮而景从
D.序八州而朝同列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B.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C.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小题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其”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②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⑤其皆出于此乎   ⑥其可怪也欤   ⑦其孰能讥之乎   ⑧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⑨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⑧⑨/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⑧⑨/②/③④/⑤/⑥⑦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常以身翼蔽沛公
【小题5】对下列个句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沛公安在   ⑤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   ⑥凌万顷之茫然   ⑦渺渺兮予怀   ⑧洎牧以谗诛   ⑨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⑥/⑤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⑧/⑦⑨D.①③⑤/②⑥/④⑦/⑧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逐客书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注释:①纤离:骏马名。②鼍,亦称扬子鳄,爬行动物。皮可以蒙鼓。③駃騠:骏马名。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矣. 过:错误
②获楚、魏之师,地千里 举:攻占
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侵占、侵吞
④垂明月之珠,太阿之剑 服:服饰,饰品
⑤而陛下之,何也 说:说到,提及
⑥是以太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   让:拒绝
⑦此所谓“借寇兵而盗粮”者也   赍:给予,送给
⑧夫物不产于秦,可者多   宝:珍视
A.①⑧B.②⑦C.③⑥D.④⑤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此五子者,不产于秦,穆公用之    内自虚外树怨于诸侯
B.孝公用商鞅法 使天下士退而不敢西向
C.此四君者,皆客之功 今逐客资敌国
D.江南金锡不用 非秦者去,客者逐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
废黜穰侯,追赶华阳君,加强王室的权力,杜绝了以公肥私现象
B.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从这些情形去看,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
C.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无非是为了取乐于当前,满足观赏的需要罢了
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现在就是放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
【小题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来自他国的客卿曾对秦国的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不能驱逐客卿。
B.作者极力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表面是赞美秦国富足,实则是在批评秦王声色误国。
C.作者将秦王取物与取人的态度做了对比,指出秦王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认为这样不能使秦国强大。
D.作者认为秦王辞退客卿,使得天下士子不敢向西人秦、与诸侯结怨的做法会使秦国处于危难之中。
【小题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②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小题6】秦王看了李斯这篇《谏逐客书》后,“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请从所持立场、文章内容、语言运用、论证方法等角度各选一点分条简述李斯这篇文章能够令秦王接受的原因。
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同类题5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焉。
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时不利兮骓不   逝:快跑B.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  壁:营垒
C.项王军垓下   壁:驻扎D.诸侯皆焉   属:下属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项王大惊   乃: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
B.示士卒必死    以:连词,承接关系,来
C.项羽是始为诸侯上将军   由:介词,从
D.项王夜起   则:连词,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