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其雄健  秦攻取之外 若稍饰楼观亭榭
B.提刀立    赂秦力亏 惜其用武不终也
C.世言晋王将终也    始臣解牛之时    此天亡我
D.呼余宿家  矗不知几千万落  何衰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11 05:45: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①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疠②,亲巡其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③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注释②阖庐:也写作“阖闾”,春秋时吴国国君。②灾疠:灾荒和瘟疫。③陂:池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不重席 重:重视。
B.器不彤镂 镂:豪华。
C.卒乘与焉 乘:乘坐。
D.玩好必从 好:喜欢之物。
【小题2】比较下列每组句子加粗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二三子恤不相睦/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
以败我于柏举/是以民不罢劳 
A.两个“恤”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恤”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C.两个“恤”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D.两个“恤”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小题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亲巡其孤寡而共其乏困
B.是以民不罢劳
C.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D.夫先自败也已
【小题4】下列句子与“观乐是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惟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C.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D.甚矣,汝之不惠。
【小题5】对下列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二三子恤不相睦  “二三子”指楚国群臣
B.宫室不观  “观”,动词,活用做名词
C.所以败我也 是一个被动句
D.夫先自败也已  “夫”指代夫差
【小题6】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室不崇坛:屋子不放大坛子
B.择不取费:选择不糜费的
C.将若之何:你将怎么办?
D.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看待人民像仇人,使用东西却天天出新花样。
【小题7】不属于“楚败于吴”的原因的一项是
A.亲巡其孤寡而共其乏困
B.民不罢劳,死知不旷
C.所欲必成,玩好必从
D.先大夫子常易之
【小题8】下列叙述不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楚国人民只要团结起来,就能取得胜利。
B.文章通过对比两代吴王的不同作风,说明了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C.吴王夫差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
D.楚王认为吴王夫差的势力远不如吴王阖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以铁耕乎?”曰:“然。”“自力之与?”曰:“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选自《孟子》有删节)

(注)①饔飧:早餐为,晚餐为。②甑:瓦制的炊具。③爨:炊。④瀹:疏。⑤济、漯、:河名。⑥汝、汉:河名。⑦淮、泗:河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天下而路也 率:带领
B.荡荡乎民无能焉    名:名声
C.五谷不,禽兽逼人  登:成熟
D.岂为农夫哉 厉:损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固不可耕且也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治人者食人 不拘
C.然后中国可得食也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已
D.欲耕,得乎 有稿暴,不复挺者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一段内容来看,陈相、许行都推崇滕君,认为滕君能与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
B.第二段孟子与陈相的一问一答,孟子采用的方式是“请君入”或者叫“诱敌深人,一举攻克”,最后让陈相不得不接受“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的道理。
C.第三段提到的“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前者指劳力”,后者指“劳心”。“劳心者”指管理社会的人,“劳力者”指从事物质生产的人。
D.孟子一方面说“劳心者治人“治人者食人”,一方面又列举尧舜禹等圣人忧民的事例,这样说并不矛盾,孟子旨在强调“劳心者”“治人者”必须把天下的事情办好,而不是指可以任意鱼肉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