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
(2)倚歌而和之(_______)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_______)
(4)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_______)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_______)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05-17 01:45: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
【小题2】下列词语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乱易整,不武   ②不敢兴兵拒大王
B.①是寡人过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秋也
C.①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还 ②度我至军中,公
D.①吾还也 ②太子及宾客知事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同类题4

阅读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恩足以及禽兽 及 :到达
B.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诸:之于
C.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过:过错
D.权,然后知轻重 权:称一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D.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小题3】下列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
A.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我不是吝惜钱财而用羊换掉牛的,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B.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译: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这就是夫子您说的吧。
C.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译: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因为不用目力;老百姓没有被爱护,是因为不肯施恩德。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小题4】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
A.”保民而王”是孟子提出的中心论点,可见孟子认为王天下的关键在于行仁政。
B.孟子利用“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齐宣王“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
C.孟子用启发式解决了宣王心理上的疑难和矛盾,他告诉宣王只要有不忍之心,不用再做什么就能达到称王的目的。
D.孟子以精彩的比喻说明了“不为”与“不能”的根本区别,指出齐宣王没施行仁政,并非“不能”,而是“不为”。这些比喻十分精当生动,体现了孟子长于比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