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如果多张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那么鱼鳖就会吃不完。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强健,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D.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接着就废弃古代帝王的治国道路,焚毁了诸子百家的著作,用这种办法来使百姓愚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22 04:44: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来俊臣罗告

司马光

左台中丞来俊臣罗告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司农卿裴宣礼谋反。先是,来俊臣奏请降敕,一问即承反者得减死。及知古等下狱,俊臣以此诱之,仁杰对曰:“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俊臣乃宽之。判官王德寿谓仁杰曰:“尚书定减死矣。德寿业受驱策,欲求少阶级,烦尚书引杨执柔,可乎?”仁杰曰:“皇天后土,遣狄仁杰为如此事!”以头触柱,血流面;德寿惧而谢之。

俊臣与武承嗣等请诛之,太后不许。殿中侍御史贵乡霍献可,宣礼之甥也,言于太后曰:“陛下不杀裴宣礼,臣请陨命于前。”以头触殿阶,血流沾地,以示为人臣不私其亲。太后皆不听。献可常以绿帛裹其伤,微露之于幞头下,冀太后见之以为忠

(选自《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五》)

(简注)①“左台中丞来俊臣罗告”句:来俊臣,唐武则天时期著名的酷吏。罗告,罗织罪名诬告、陷害。狄仁杰,唐代名臣,以刚正廉明著称,时任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②大周革命: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革命,古代以为王者受命于天,故称王者易姓、改朝换代为“革命”。③阶级:指官位俸给的等级。④幞(fú)头:一种头巾,亦作“襆头”。
(阅读指要)

武则天称帝之后,任用来俊臣、周兴等酷吏,不惜大兴狱讼,迫害诛杀唐室旧臣,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与此同时,一大批小人也应运而生。他们为权欲、利欲所驱动,落井下石,无所不为。文中的王德寿恬不知耻地请求狄仁杰“帮忙”,让他攀诬无辜而为其开辟晋升之途,对自己的罪恶动机丝毫不加掩饰。霍献可为邀“圣宠”,竟然以死来恳求女皇杀死自己的舅舅,可谓无耻之尤。文中的两次流血事件,成为正直君子与谗佞小人的鲜明对照。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俊臣乃宽之(__________) (2)血流面(________)
(3)俊臣与武承嗣等请诛之(__________) (4)以示为人臣不其亲(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谢”与“德寿惧而之”句中“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B.乃令张良留
C.哙拜,起,立而饮之D.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小题3】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固诛之 ②臣陨命于前  ③先,来俊臣奏请降敕   ④反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小题4】本文中写狄仁杰“以头触柱,血流被面”,霍献可则“以头触殿阶,血流沾地”。简述二人流血的不同意味。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
(2)献可常以绿帛裹其伤,微露之于幞头下,冀太后见之以为忠。

同类题4

一门争死

司马光

张俭亡命困迫,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连引收考者布遍天下,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俭与鲁国孔褒有,亡抵褒,不遇。褒弟融,年十六,匿之。后事泄,俭得亡走,国相收褒、融送狱,未知所。融曰:“保纳含藏如者融也,当坐。”褒曰:“彼来求我,非弟之过。”吏问其母,母曰:“家事任长,妾当其辜。”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之,诏书竟坐褒。及党禁解,俭乃还乡里,后为卫尉,卒,年八十四。夏馥闻张俭亡命,叹曰:“孽自己作,空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隐姓名为冶家佣,亲突烟炭,形貌毁瘁。积二三年,人无知者。馥弟静载缣帛追求之,馥不受,曰:“弟奈何载祸相饷乎!”党禁未解而卒。

(选自《资治通鉴·卷五十六》)

(简注)
①东汉末期,朝廷日乱,宦官专权,引发了士大夫阶层的强烈不满,宦官制造了一场旷日持久地摧残知识精英的所谓“党锢之祸”。李膺、杜密、张俭、夏馥等一大批正直之士皆入“党人”名单,遭到逮捕、追杀。张俭,字元节,东汉山阳高平(今在山东邹县)人;夏馥,字子治,陈留圉县(今在河南杞县)人。②望门投止:看见有人家便去投宿。投止,投靠人家容身。③连引收考:连引,牵攀连累。收,逮捕、拘押。考,通“拷”,指对犯人用刑逼供。④殄(tiǎn)灭;残害,灭绝。 ⑤保纳舍藏:保护接纳,藏在家中。⑥谳(yàn):议罪,审判定罪。⑦林虑山:太行山之一支,在今河南林县西。⑧突:烟囱。⑨缣(jiān):细绢。
(阅读指要)

本文对比地写了两个“党人”亡命后的情形:张俭“望门投止”,使灾祸累及万家,“连引收考者布遍天下”;夏馥则“独善其身”,不肯连累无辜而入山中为“冶家佣”。从夏馥的感叹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张俭的行为颇有微词。文中还以较多笔墨写孔家为保护张俭而受累,兄弟、母子都将罪名揽于己身,把活命的机会留给亲人,“一门争死”的情节感人肺腑,令人慨叹不已!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俭与鲁国孔褒有(________)   (2)未知所(________)
(3)空良善(________)  (4)追求之(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上谳之。  ②俭还乡里
B.①年十六,匿 ②非弟
C.①郡县之残破 ②后卫尉
D.①莫不重名行 ②所经历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张俭亡命困迫B.其所经历
C.俭乃还乡里D.馥弟静载缣帛追求饷之
【小题4】张俭亡命途中“望门投止”,而人们不惜“破家相容”,这说明了什么?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2)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