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有关课内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秦故地。如“自以为关中之固”中的“关中”指的就是这里。
B.“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左迁”是贬职,升官极少用“右迁”一词;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有“领”“兼”“摄”。
C.古代学校又称“庠”“序”“太学”,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jiàn),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教学人员称博士、助教等,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
D.“君子”一词出自《易经》,后被孔子引用并上升为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君子”就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22 04:46: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汤 海 秋 传

姚 莹

海秋汤氏名鹏,湖南益阳人,道光三年进士。初为礼部主事,年甫二十,负气自喜。为文章震烁奇特,诸公异其才,选入军机章京。补户部主事,转贵州司员外,擢山东道监察御史。

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每致书大吏,多所议论。及为御史,再旬而章三上。有宗室尚书叱辱满司官,其人之,上置尚书吏议。君以为司官朝吏,过失当付有司,不可奴隶辱之;此臣作威福之渐也,吏议轻,不足以,援嘉庆中故事争之。上以为不胜言官任,罢回户部员外。而君方草奏,大有论建。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为《浮邱子》九十一篇。篇数千言,通论治道学术;《明林》十六卷,指陈前代得失;《七经补疏》,明经义;《止信笔初稿》,杂记见闻事实。诸作皆出示人,惟《止信笔初稿》人多未见。或问之,曰:“此石室之藏也。”英夷事起,沿海诸省大扰。上再命将无功,卒议抚通市。君愤甚,已黜,不得进言,犹条上三十事于尚书转奏焉。大臣用事者曰:“书生之见耳!”上虽召见君,而无所询,报闻而已。君是时已更为本部四川司郎中,京察亦竟不得上考。君感慨郁抑,诗多悲愤沉痛之作。二十四年七月卒,年四十四。

君少为文,有奇气。初成进士,所为制艺,人争传其稿,市肆售之几遍。君曰:“是不足言文也。”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之,必求其似,务备其体,已者三十余卷。又好为文,尝谓其友人曰:“汉以后作者,或专工文辞,而又理、时务不足;或精义理、明时务,而辞陋弱;兼之者惟唐陆宣公、宋朱子耳。吾欲奄有古人,而以二公为归。”其持论如此。

姚莹曰:以宗室尚书之亲贵,举朝所屏息者,而君倡言弹之,亦见骨鲠之风矣。君又与宜黄黄树斋、歙徐廉峰及亨甫以诗相驰逐。犹忆君探余狱中,及出狱后,与诸君置酒相贺,又同治亨甫之丧,依依送余出都门时也。俯仰二十年问,升沉存殁若此,悲夫!

(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人之 讦:揭发
B.吏议轻,不足以 儆:敬重
C.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之 拟:模仿
D.已者三十余卷 梓:刊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道光:皇帝的年号。古代除了用皇帝的年号纪年外,也有用干支等纪年的。
B.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朝廷殿试而录取的人。
C.文中“诗多悲愤沉痛之作”的“之”与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中的“之”用法和意义都相同。
D.户部:朝廷掌管户口、财赋的官署,与“礼、吏、兵、刑、工”合称“六部”。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
(2)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
【小题4】根据第二段,简要概括汤海秋在为官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孝文帝择绛侯子贤者,皆推亚夫,乃封亚夫为条侯,续绛侯后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成礼而去。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吴方攻梁,梁急,请救,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郤,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其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唯徐卢等为列侯。

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佣苦之,不予钱。佣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书既闻上,上下吏。吏簿责条侯,条侯不对。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廷尉。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初,吏捕条侯,条侯欲自杀,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国除。

太史公曰: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学,守节而不逊,终以穷困。悲夫!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①穰苴:春秋末期齐国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B.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C.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D.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候/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续绛侯后:周亚夫承袭父亲绛侯周勃的侯爵位,因封地在条,故称条侯。
B.孝景三年: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
C.太尉:秦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是三公之一。
D.县官:旧称一县的行政长官,西汉时常用以称政府或皇帝。文中即指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亚夫严于治军。汉文帝六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周亚夫驻守细柳营,营中将士随时保持战备状态,皇帝也不能随意进出军营。
B.周亚夫长于用兵之道。在吴楚之乱时,他明了敌方的优势和缺陷,提出了明确的战略方针,并排除干扰,坚决执行,大败敌军。
C.周亚夫性格耿直,坚持自己政见。他先是以“高皇帝约”反对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后来又站在臣子守节的立场上反对封匈奴降王为侯。
D.周亚夫处事不慎,终至惹祸上身。他儿子私自购买甲盾埋在地下,被佣夫告发,调查人员指出他的问题并转交廷尉处理,他绝食抗议,五天后呕血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连污条侯。书既闻上,上下吏。吏簿责条侯,条侯不对。
(2)穰苴曷有加焉!足已而不学,守节而不逊,终以穷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