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吏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言诸侯或连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B.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C.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D.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超迁:越级提拔。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也有作降职远调的。古代表示官职提升的还有“擢”“陟”“除”等。
C.改正朔:改用新的历法。正朔即正月初一。夏商周以来,每更换一个朝代,也相应地改变一次历法,故有“夏历”“周历”之称。
D.孝文帝:“孝文”是汉文帝刘恒的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
C.贾谊奉命制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诽谤,说他年轻学浅,总想擅权弄事。
D.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使文帝夜半前席。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3 12:01: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朱英,字时杰,桂阳人。五岁而孤。力学,举正统十年进士,授御史。浙、闽盗起,御史十三人与中官分守诸府,英守处州。而叶宗留党四出剽掠,处州道梗。英间道驰至,抚降甚众,戮贼首周明松等,贼散去乃还。

景泰初,御史王豪,尝以勘陈循争地事忤循,为所讦。至是,循草诏,言风宪官被讦者,虽经赦宥,悉与外除。于是豪当改知县,英言:“若如诏书,则凡遭御史抨击之人,皆将挟仇诬讦,而御史愈缄默不言矣。”章下法司,请如英言,乃复豪职。未几,出为广东右参议。过家省母,橐中惟赐金十两。

天顺初,两广贼愈炽,诸将多滥杀冒功。巡抚叶盛属英督察。参将范信诬宋泰、永平二乡民为贼,屠戮殆尽,又欲屠进城乡。英驰讯,悉纵去。信忿,留师不还。英密请于盛,檄信班师,一方始靖。潮州贼罗刘宁等流劫远近,屡挫官兵。英会师破灭之。还所掠人口数千,别置一营  ① 处妇女,人莫敢犯。

自韩雍大征以来,将帅喜邀功,利俘掠,名为“雕剿”。英至,镇以宁静,约饬将士,毋得张贼声势,妄请用师。招抚瑶、僮效顺者,定为编户,给复三年。于是马平、阳朔、苍梧诸县蛮悉望风附。而荔波贼李公主有众数万,久固,亦遣子纳款。为置永安州处之,俾  ② 子孙世吏目。自是归附日众,凡为户四万三千有奇,口十五万有奇。帝甚嘉之。

英淳厚,然持法无所假借。  ③ 市舶中官韦眷忤,眷摭奏英专权玩贼。浔州知府史芳以事见责,亦英奸贪欺罔。按皆无验,镌芳二官,谕眷协和共事。

英为总督承韩雍、吴琛后。雍虽有大功,恢廓自奉,赠遗过侈,有司供亿,公私耗竭;而琛务谨廉;至英益持清节,仅携一苍头之官。先后屡赐玺书、金币,英藏玺书,贮金币于库。其威望不及雍而惠泽过之在甘肃积军储三十万两广四十余万皆不以闻或问之答曰此边臣常分何足言人服其知大体。正德中,追谥恭简。

【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威望不及雍/而惠泽过之/在甘肃积军储三十万/两广四十余万/皆不以闻/或问之/答曰/此边臣常分/何足言
B.其威望不及雍/而惠泽过之/在甘肃积军储三十万两/广四十余万/皆不以闻/或问之/答曰/此边臣常分/何足言
C.其威望不及/雍而惠泽过之/在甘肃积军储三十万两/广四十余万/皆不以闻/或问之/答曰/此边臣常分/何足言
D.其威望不及雍/而惠泽过之/在甘肃积军储三十万两/广四十余万/皆不以闻/或问之/答曰/此边臣/常分何足言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十三人与中官分守诸府  简:挑选
B.亦英奸贪欺罔     讦:揭发
C.久固,亦遣子纳款 负:承担
D.有司供亿,公私耗竭 困:为难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而  ②其  ③于B.①以  ②其  ③与
C.①以  ②之  ③与D.①而  ②之  ③于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英幼年丧父,却能努力求学考中进士。从他做御史镇守处州时,就能够恪尽职守,后来也多次平定贼乱,建立功勋。
B.朱英为人朴实敦厚但能够恪守法度,坚持原则。之前曾为被诬告的御史王豪说话;他自己被人揭发贪腐也被查证属于诬告。
C.参将范信滥杀无辜,朱英虽无法阻止却能请求上级干预。将帅喜欢借剿匪邀功,朱英却训诫将士不要夸张贼乱实情。
D.朱英能保持清廉节操,探视母亲时只有皇帝赏赐的一点黄金;皇帝赏赐给他玺书、金币,他却收藏起玺书,把金币交给国库。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英密请于盛,檄信班师,一方始靖。
(2)英至,镇以宁静,约饬将士,毋得张贼声势,妄请用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菜园院佛殿记

(宋)曾巩

庆历八年四月,抚州菜园僧可栖,得州之人高庆、王明、饶杰相与率民钱为殿于其院成,以佛之像置其中,而来乞予丈以为

初,菜园有尚书,有地于城南五旦,而草木生之,牛羊践之,求屋室居人焉,无有也。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遂以医取资于人,而即其处立寝庐、讲堂、重门、斋庖之房、栖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独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栖之来居至于此,盖十年矣。

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若可栖之披攘经营,捃摭纤悉,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岂不近是哉?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至于世儒,习圣人之道,既自以为至矣,及其任天下之事,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少长相与语曰:“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布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由是观之,反不及佛之学者远矣。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与之记,不独以著其能,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曾巩记。(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卷十七)

注:①捃摭:采取,采集。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
B.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
C.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
D.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古代的一种记叙性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等,如《游褒禅山记》。
B.籍,本义为祖居地登记册,用来记录人或物对国家或组织的隶属关系,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尚书,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期,负责执掌文书等,在君主左右办事;文中指办公场所尚书府衙门。
D.圣人,古代圣明君主及道德高尚学术造诣高深者;儒家典籍多指尧舜孔孟,如“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栖和尚眼光与常人不同:建佛殿的菜园原来是一片荒地,草木满地,牛羊践踏,也没有可以住人的房屋,他却觉得可以用来建佛院。
B.可栖和尚有自知之明:小型建筑可以通过行医募资,但佛殿耗资较大,靠个人力量难以完成,最终是由僧众们向民间化缘募捐建成的。
C.作者善于观察分析:佛教徒擅长“以小致大,以难致易”,成功的秘诀就是他们用力勤,刻意专,不苟成,不求速,还有智力因素。
D.作者思维深刻全面:在这篇记中,他记述了佛寺修建,表彰了释家的才智与勤奋,反思了儒家弊端,探索了儒家之道不再通行的原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

(2)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世表,字景升,东魏郡魏人也。少丧父,举止有礼度。性雅正,工尺,涉猎群书。太和二十三年,书仆射、任城王澄奏世表为国子助教,颇失意。后转司徒记室。侍中崔光,乡里贵达,每称美之。遇患归乡。永平中,除兖州左将军府司马,非其所愿,复以病解。延昌中,除清河太守,治官省约,百姓安之。正光中,拜前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大将军、京兆王继西征,以为从事中郎,摄中水兵事,自当烦剧,论者皆称其能。还都,拜司空长史。孝昌中,青齐频年反乱,诏世表持慰喻。还都,转尚书右丞。后加征虏将军、出行豫州刺史。值萧衍将湛僧珍陷东豫州,州民刘获、郑辩反于州界,为之内应。朝廷以源子恭代世表为州,以世表为东南道行台,率元安平、元显伯、皇甫邓林等讨之。于时贼众强断小殷关,驿使不通。诸将以士马单少,皆败散之余,不敢复战,咸欲保城自固。世表时患背肿,乃舆病出外,呼统军是云宝谓之曰:“湛僧珍所以敢深入为寇者,以获、辩皆州民之望,为之内应,向有驿至,知刘获移军欲迎僧珍,去此八十里。今出其不意,一战可破。获破,则僧珍自走,东南清服,卿之功也。”乃简选兵马,付宝讨之。促令发军日暮出城比晓兵合贼不意官军卒至一战破获诸贼悉平湛僧珍亦退走唯郑辩与子恭亲旧亡匿子恭所。世表召诸将吏,众责子恭,收辨斩之,传首京师。敕遣中使宣旨慰喻。复以世表行豫州事,行台如故。还朝,加左将军,兼尚书东道行台,沿河分立镇戍,以备葛荣。行达青州,遇患卒,时年五十四。永熙中,赠平东将军、齐州刺史。

(选自《魏书·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促令发军/日暮出城/比晓兵合/賊不意官军卒至/一战破获/诸贼悉平/湛僧珍亦退走/唯郑辩与子恭亲旧亡/匿子恭所
B.促令发军/日暮出城/比晓兵合/贼不意官军卒至一战/破获诸贼悉平/湛僧珍亦退走/唯郑辩与子恭亲旧/亡匿子恭所
C.促令发军/日暮出城/比晓兵合/贼不意官军卒至一战/破获诸贼悉平/湛僧珍亦退走/唯郑辩与子恭亲旧亡/匿子恭所
D.促令发军/日暮出城/比晓兵合/贼不意官军卒至/一战破获/诸贼悉平/湛僧珍亦退走/唯郑辩与子恭亲旧/亡匿子恭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简,用一尺长的木简作书信,故称“尺牍”,后来相沿为书信的通称。
B.《书·禹贡》分“九州”为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兖州”是其中之一。
C.“节”指符节,它是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异城外族,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D.“尚”是执掌之意,尚书即掌管天子文书,由于理事日繁, 后分部掌管,各部长官为尚书。
【小题3】下列对 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世表少年丧父,初仕曲折坎坷。他自小性情高雅正直,为官后受到同乡贤达崔光的称赞,但入仕之初由于所任官职不能如愿,先后转任、解职。
B.曹世表爱民惠民,深受百姓爱戴。他在担任清河太守期间,以民为本,在治理上施行简约的政策,便民而不扰民,百姓感到安宁,对他心生感念。
C.曹世表才能卓异,为政恩威并施。他为了平定青州、齐州叛乱,一方面进行安抚劝说,一方面严惩反叛头目,既传播浩荡皇恩,又树立朝廷威严。
D.曹世表胆识过人,富有军事才能。他讨伐湛僧珍等贼兵,虽然兵力薄弱,但没有拥城自保,而是抓住战机,主动出击,亲自督战,最终打败贼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京兆王继西征,以为从事中郎,摄中水兵事,自当烦剧,论者皆称其能。
(2)获破,则僧珍自走,东南清服,卿之功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崇宪,字履常,淳熙八年以取应对策第一.劳宪初仕为保义郎、监饶州赡军酒库,换从事郎、抚州军事推官。父汝愚既贬死,海内愤郁,崇宪国门自处,居数年,复汝愚故官职,多劝以仕、改举议郎、知南昌县事,奉行荒政,所活甚众。升籍田令,制曰:尔先人有功王室,中更谗毁思其功而求其子,国之典也。“崇宪拜命感泣,陈疏力辞,以为先臣之冤未悉昭白,而其孤先被宠光,非公朝所以劝忠孝、厉廉耻之意。”饿改监行在都进奏院。请外,知江州.郡民岁苦和籴,崇宪疏于朝,永蠲之。且转弃旁郡谷别廪储之,以备岁俭。瑞品民负茶引钱,新旧累积,为缗十七万有奇,皆困不能偿,死则以责其子孙,犹弗贷。会新券行,视旧价几倍秘,崇宪叹曰:”负茶之民愈困矣.“亟请以新券一偿日券二,诏从之。盖受赐者千余家,刻石以纪其事。修陂塘以广溉灌,凡数千所。初,汝愚捐私钱百余万创养济院,俾四方宾旅之疾病者得药与食,岁久浸移为它用。崇宪至寻修复立规约数十条以愈疾之多寡为赏罚弃儿于道者亦收鞠之社仓久敝访其利害而更张之。以兵部郎中召,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边民相什伍,寇至则鸣鼓召众,先后掩击,俘获者赏,不至者有惩。先是,部内都邑有警,辄移统府兵戍之,在宜州者百人,古县半之。崇宪谓根本单虚,非所以室奸萌,乃于其地各置兵如戍兵之数,而敛戍者以归。邕为边要害地,自狄青平侬智高,所以设韩捍)取防者甚至,岁久浸弛。崇宪条上其议,朝廷颇采其言,然未及尽用也。

(节选自《宋史·赵崇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崇宪至/寻修复/立规约数十条以愈疾之/多寡为赏罚/弃儿于道者/亦收鞠之/社仓久敝/访其利害而更张之/
B.崇宪至/寻修复/立规约数十条/以愈疾之多寡为赏罚/弃儿于道者亦收/鞠之/社仓久敝/访其利害而更张之/
C.崇宪至/寻修复/立规约数十条/以愈疾之多寡为赏罚/弃儿于道者/亦收鞠之/社仓久敝/访其利害而更张之/
D.崇宪至/寻修复/立约数十条以愈疾之/多寡为赏罚/弃儿于道者亦收/鞠之/社仓久敝/访其利害而更张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策是古时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通常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
B.荒政是灾荒时采取的增加粮食生产、调节粮食供求、减轻灾民负担的政策。
C.和籴是封建时代政府按人按户强制收购民间粮食的官买制度,是百姓的负担。
D.什伍是古代户籍编制、参照军队基层建制,五人为伍,十口为什,相连相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崇宪父冤未白,力辞升迁。他的父亲遭贬而死,后朝廷恢复其原任官职,并提拔任用赵崇宪,他认为这样有违朝廷劝励本意,上书推辞。
B.赵崇宪革除苛政,深得民心。担任江州知州期间,为解百姓钱粮之困,他上疏朝廷废除和籴之政,建设仓库储存粮食以防欠收,百姓立碑纪念。
C.赵崇宪秉承父志,扶危济困。他修整恢复父亲捐钱创办的养济院,制定奖惩措施,收养救济那些流落街头、身患重疾或贫穷潦倒的人。
D.赵崇宪镇抚边事,保境安民。担任广西经略期间,他积极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军民力量,加强内外防范,保障了当地百姓的安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有功王室,中更谗毁,思其功而录其子,国之典也。
②先臣之冤未悉昭白,而其孤先被宠光,非公朝所以劝忠孝、厉廉耻之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县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兄友弟悌,多士推之。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

禄山陷两都,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瘖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授太子中允。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节选自《旧唐书•王维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B.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C.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D.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主武也,掌管军事之职。在唐朝,司马这个官职的职务就是协助当地的刺史办事,但是更多的只是个虚名而已,没有任何职权。
B.服阕:古代居丧时穿丧服。古代官员如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家,为父母守孝。
C.行在,也称行在所。既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D.豪右,是指豪门大族。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写王维在辋川的所作所为,以及其对佛教的虔诚和生活的简朴,充分体现了王维的淡泊性情。
B.王维被安禄山挟持,事后差点被定罪,好在他写了一首《凝碧诗》,加上其弟为他赎罪,才没有被定罪。
C.王维不仅五言诗写得特别好,书画方面尽管还有缺陷,但成就也很高,不是一般绘画的人所能企及的。
D.王维与其弟王缙关系非常好,且都是博学多才之人,不仅受到许多士人的推荐,就连豪门大族也视其兄弟为座上宾,待之如师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授太子中允。
(2)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