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B.旬假:当时官员五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C.三径就荒: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就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D.簪笏:指代官职。簪,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6-24 06:23: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应春,字东阳,真定人。嘉靖二年进士。授南阳知县,迁和州知州。入为刑部郎中。历知潞安、开封二府。迁陕西副使。进右参政。宁羌贼起,会兵讨平之。迁按察使,左、右布政使,皆在陕西。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三十二年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俺答诸部岁扰边,应春言:“诸边间谍不通,每寇入莫测其向,我则无所不备。兵分势孤,往往失事。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使边臣厚以官赏,令密侦候,视漫然散守者,功相十百。”乃定赏格以请。帝立从之。其秋,寇大入延绥,杀掠五千余人。应春督诸将邀击,获首功二百四十,以捷闻。而巡按御史吉澄极言败状。帝竟录应春功,官其一子。明年罢宣、大总督苏佑,以应春代。时秋防将届,代应春者江东未至,令仍旧任。套寇数万人屯宁夏山后,先遣骑五百余入掠。总兵官姜应熊守红井以缀敌,而密遣精兵薄其营,斩首百四十余级,进应春右都御史。逾月,寇别部入永昌、西宁,为守将所破。番人入镇羌,总兵官王继祖击败之,并赐应春银币。久之,寇五千骑犯环庆,为都督袁正所破,掠庄凉,守将邀斩百二十人,再予应春一子官。在镇数载,筑边垣万一千八百余丈,以花马池闲田二万顷给军屯垦,边人赖之。征拜南京户部尚书。论边垣功,进秩一等。旋召为刑部尚书,改户部。国用不足,应春以为言。因命征不及七分者,所司毋迁官。漕政废弛,运艘多逋负,亦以应春言重其罚。岁余,致仕去。卒,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明史·贾应春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B.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C.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D.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功,以斩获敌首计功。古代打仗主要依据士兵杀敌数量来赐予爵位或奖赏金银。
B.屯垦,指聚居垦荒。屯垦戍边是历代王朝治理边疆的重要政策,以军屯和民屯为主。
C.秩,原来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后来又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D.户部,古代尚书省六部之一,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长官为户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应春胸有谋略。针对边关各戍所各自备战,兵力分散、势力孤弱的问题,他提出建议,并定下奖赏标准,得到皇帝的应允。
B.贾应春军事才能出众。当敌寇大举入侵延绥时,贾应春率领将士半路迎击,痛击边寇,斩杀敌军二百多人,受到皇帝奖赏。
C.贾应春善于治军。他不仅屡立战功,镇边期间,还大量修筑边墙,让军队驻扎花马池开垦闲田,保障了边境安全,造福于民。
D.贾应春善理政务。针对国家费用不足的实际问题,贾应春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下令凡是征收税费不足七成的官员不得升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边臣厚以官赏,令密侦候,视漫然散守者,功相十百。
(2)总兵官姜应熊守红井以缀敌,而密遣精兵薄其营,斩首百四十余级,进应春右都御史。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材力、辨忠邪,辞甚切至。又奏:“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即宿德勋贤,自如故事。”因着为令。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帝闻,立命笞之。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实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禁中以翡翠羽为服玩,诏市于南越。修古以谓重伤物命,且真宗时尝禁采狨毛,故事未远。命罢之。时颇崇建塔庙,议营金阁,费不可胜计,修古极陈其不可。久之,出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会赦复官,卒。修古立朝,慷慨有风节。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
(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七·列传第五十六》,有删节)
【注】①班:朝官上朝。②班行:上朝的位次。③三院: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B.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C.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D.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礼部会试者称为进士,根据排名,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御史在秦以前仅为负责记录之史官,自秦汉至清,则专司监察,监督巡查中央及地方官吏。
C.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官职,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D.“出”,即京官到地方任职,也称“外放”、“放外任”,与地方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修古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他身为监察御史,监察百官,整肃朝仪,不管是太监侮慢还是宰相失体,他都及时参奏,仗义执言,要求严惩以正典刑。
B.曹修古关心朝政,积极进言。当他看到有的官员八十多岁心力俱衰却依然在职,于是建议文武官员七十岁应主动退休,概无例外,朝廷据此定为法令。
C.曹修古不惧权贵,遇事敢言。太后侄儿刘从德死后,朝廷越级任用了一大批刘家亲戚乃至厮役,他极力反对,因此惹怒太后,被削官一级,外放地方。
D.曹修古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在他死后,连扶灵柩回故乡安葬的费用都没有,还是他生前的部属和幕僚筹集五十万钱来资助他的家人,才办理了后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
(2)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