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09 10:05: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公①神道碑铭

全祖望

世祖②章皇帝之下江南也,浙东拒命,虽一岁遽定,而山海之间,告警者尚累年。

乙未,成功③贻书于公,谋大举。江督郎廷佐以书招公,公峻词拒之。明年五月,成功会公于天台,悉师以行,游军至于鄞之东鄙。师崇沙。公曰:“崇沙,江海之门户也,有悬洲可守,不若先定之,以为老营,倘有疏虞,进退可依也。”不听,而公请以所部为前军,向瓜洲。时大兵于金、焦间以铁锁横江,所谓滚江龙者也。谭家洲岸皆西洋大炮雷钧,而公孤军出入其间。成功遗水师捉督罗蕴章以所部助公,又令善泅水者断滚江龙,相约滚江龙既断,则公即进踞上流,夺其木城,以夹击之.滚江龙虽断,然舟多应地而没,不得前。公登舵楼焚香祝天,飞火夹船而堕,遂以十七舟竞渡。明日,成功始至。城中出战不利,提督管效忠走,攻城克之。议师所向,成功欲直趋江宁,公请先取镇江,成功恐江宁之来援也。公曰:“吾但以偏师水道薄观音门,彼将自守不暇,何援之为?”六月二十七日,成功来告镇江之捷,公兼程昼夜进,次日抵观音门,而致书成功,请以步卒陆行赴白下。时,江督郎廷佐惧甚,不意成功卒以水道来,大兵之征黔者凯旋,闻信倍道而至,请同守城,于是严备已具。七月初四日,成功水师方至。次日,公所遗别将以芜湖降书至,成功谓芜湖为江楚所往来之道,请公往扼之。公颇以成功年少勇为忧,欲留军中,与之共下江宁而后发,辞之不得,乃至芜湖。

初,公贻成功书,以师老易生他变,宜遗诸将,分取句容、丹阳诸城邑。成功以累捷,又闻江北如破竹,谓城可旦夕下,但命八十三营牵连立屯。前锋将余新锐而轻,士卒樵苏四出,营垒一空。(梁)化凤谍知之,以轻骑袭破前屯,擒新以去,成功仓卒移帐。质明,军灶未就,大兵倾城而出,诸营瓦解。成功之良将甘辉亦以马踬被禽,死之。军遂大溃。

公之闻信也,以为虽败,未必遽登舟,虽登舟,未必遽扬帆,虽扬帆,亦必入镇江,以图再举,故弹压列城,秘不使诸将知。而更贻成功书,以为胜负兵家之常,乞益百艘以相助。不知成功并撤镇江之师,竟入海。

(据四部丛刊本《鲒埼亭集》,有刪改)

注①张公:张煌言,抗清英雄。②世祖:指清世祖顺治皇帝。③成功:郑成功,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浙东拒命 拒命:抗命
B.师崇沙 次:驻扎
C.闻信倍道而至     倍道:背道
D.公颇以成功年少勇为忧   恃:倚仗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廷江督郎廷佐曾经修书试图招降张煌言,遭到了张煌言的严词拒绝。
B.在镇江江面的横江铁索和西洋炮台成为了张煌言攻取瓜州的最大障碍。
C.郑成功在张煌言的建议下,沿江逆流而上,打下了镇江、南京、芜湖。
D.兵败后,张煌言认为郑成功会退守镇江,不料郑成功直接退回了海上。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但以偏师水道薄观音门,彼将自守不暇,何援之为?
(2)(梁)化凤谍知之,以轻骑袭破前屯,擒新以去,成功仓卒移帐。
【小题4】根据全文,请简要概括郑成功最终兵败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昶小名那。性峻急,不杂交游。幼年已解属文,有声洛下。时洛阳初置明堂獉獉,昶年十数岁,为《明堂赋》,虽优洽未足,才制可观。见者咸曰有家风也。初谒周文(注),周文深奇之,厚加资给,令入太学。周文每见学生,必问才行于昶。昶神情清悟,应对明辩,周文每称叹之。绥德公陆通盛选僚采,请以昶为司马,周文许之。昶虽年少,通特加接待,公私之事,咸取决焉。又兼二千石郎中,典仪注。累迁都官郎中、相州大中正。昶虽处郎官,周文恒欲以书记委之。于是以为丞相府记室参军、著作郎,修国史,转大行台郎中、中书侍郎,又转黄门侍郎,封临黄县伯。尝谓曰:“卿祖昔在中朝为御史中尉卿操尚贞固理应不坠家风但孤以中尉弹劾之官爱憎所在故未即授卿耳然此职久旷无以易卿”乃奏昶为御史中尉,赐姓宇文氏。

六官建,拜内史下大夫,进爵为侯。明帝初,行御伯中大夫。武成元年,除中外府司录。保定初,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转御正中大夫。时以近侍清要,盛选国华,乃以昶及安昌公元则、中都公陆逞、临淄公唐瑾等并为纳言。寻进爵为公。五年,出为昌州刺史。在州遇疾,求入朝,诏许之。未至京,卒,赠相、瀛二州刺史。

昶,周文世已当枢要,兵马处分,专以委之;诏册文笔,皆昶所作也。及晋公护执政,委任如旧。昶常曰:“文章之事,不足流于后世,经邦致化,庶及古人。”故所作文笔,了无稿草,唯留心政事而已。又以父在江南,身寓关右,自少及终,不饮酒听乐。时论以此称焉。

(选自《北史·李昶传》)

(注)周文:指西魏权臣宇文泰,去世后,其子宇文觉建立北周政权,被追尊为文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卿祖昔在中朝/为御史中尉/卿操尚贞固理应/不坠家风/但孤以中尉弹劾之官/爱憎所在故/未即授卿耳/然此职久旷/无以易卿/
B.卿祖昔在中朝/为御史中尉/卿操尚贞固/理应不坠家风/但孤以中尉弹劾之官/爱憎所在/故未即授卿耳/然此职久旷/无以易卿/
C.卿祖昔在中朝/为御史中尉/卿操尚贞固/理应不坠家风/但孤以中尉弹劾之官/爱憎所在故/未即授卿耳/然此职久旷/无以易卿/
D.卿祖昔在中朝/为御史中尉/卿操尚贞固理应/不坠家风/但孤以中尉弹劾之官/爱憎所在/故未即授卿耳/然此职久旷/无以易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堂,是帝王所建的最隆重建筑物,用作朝会大臣、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
B.太学,东汉开始在京师设置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负责传授儒家经典,隋朝以后改为国子监。
C.赐姓,多指朝廷把国姓或他姓赐予功臣以示褒宠,也指赐不吉祥的姓以示惩罚,文中属前种。
D.纳言,古官职名,为喉舌之官,负责听取下面的声音上达给皇帝,再把皇帝的命令宣达下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昶文采斐然,文章受人称赞。他还在十几岁的时候,就为新建的明堂写了一篇赋,文采构思有可取之处,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称赞有家世传统。
B.李昶善于应答,又善处理事务。他应答言词明晰,周文帝每次到太学,都通过他询问学生情况;担任司马时,公私事务,上司都让他来处理决定。
C.李昶官运亨通,后病死在任上。在北周时期,他从司马一职做起,在担任过都官郎中等职后又做过御史中尉等官,后来病死在昌州刺史这一职位上。
D.李昶思想务实,守孝道不娱乐。他擅长写文章,却不想以文章留名,所写文章连草稿都没留下,只想治国平天下;他与父亲异地而居,故终生不娱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峻急,不杂交游。幼年已解属文,有声洛下。
(2)兵马处分,专以委之;诏册文笔,皆昶所作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魏黄初二年,遣使者邢贞拜权为吴王。贞入门,不下车。昭谓贞曰:"夫礼无不敬,故法无不行。而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寡弱,无方寸之刃故乎!"贞即遽下车。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避席谢,权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曰文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B.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C.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D.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还比较年少,所以称“弱”。此外,表示年龄的特定称谓还有总角(幼年)、髫年(男孩7岁)、龆年(女孩8岁)、金钗之年(女孩12岁)、及笄之年(女孩15岁)、不惑(40岁)、耄耋(八九十岁)等等。
B.举茂才,即推举为秀才。茂者,美也,茂才者,有美才之人也。西汉时,举茂才只是特举而非常科。东汉光武帝下诏茂才由特举变成了岁举常科,成为了仅次于孝廉的一种察举科目。
C.田猎是一种围猎的形式,人类进行田猎的起因是为了生存,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田猎逐步演变成了由官府或皇家举办的具有军事意义的活动。周礼规定,田猎不捕幼兽,不杀有孕之兽,不伤未长成的小兽,不破坏鸟巢,要围而不合,留有余地,不能一网打尽。
D.谥,是对死去的帝王或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昭先后辅佐孙策、孙权兄弟开创并巩固了东吴政权。他少而好学,博览群书,长而有谋,才冠当世。
B.张昭忠心护主。孙策死后,张昭率领其他官员拥立孙权为君并辅佐他,亲自扶孙权上马,率兵出战,从此以后大家都有了归属感。
C.张昭性情直爽,敢于犯颜谏诤,从不偷容取合。孙权好田猎,常冒险射虎,张昭谏言,认为作为君主不应驰逐于田野,和猛兽比较武勇,而应驾驭英雄,驱使群贤。
D.蜀国使者到访,群臣没有人能对付,孙权派人慰问,请求拜见张昭,张昭不愿改变志向逢迎使者,坚持离席,孙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他道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
(2)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①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豉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     ③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⑤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

【小题1】补充文中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以为轮(__________)   (2)而闻者(__________)   (3)而江河(__________)
(4)而舍之(__________)   (5)心一也(__________)   (6)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
【小题3】选出下列加点的“而”字所表示的关系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绝江河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C.冰,水为之,寒于水D.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小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②冰,水为之,而寒
B.①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大风浪不能鸣,而况石乎
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
②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D.①蟹六跪二螯
②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小题5】下列各句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小题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民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已为监丕基急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乘。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至田常曾孙和,因自立,为齐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已为监/不甚急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B.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已为监不甚急/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C.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已为监/不甚急/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D.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已为监不甚急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方框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中:古代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约相当于现在的上午11点至下午1点。
B.三军:周代天子六军,诸侯之大国三军。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此处是军队的通称。
C.持节:节,旄节、符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持符节以作凭证。
D.郊迎:一种古代礼仪,专指君王率领百官出郊迎宾,以示隆重尊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穰苴熟悉军事。田穰苴被晏婴认为文才能使大家归服、武略能使敌人畏惧,与齐景公一起谈论军国大事,齐景公很高兴,后任命其为将军。
B.田穰苴热爱士卒。他亲自过问士卒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等问题,还把自己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
C.田穰苴执法如山。他下令斩杀了未能如约到达军门的齐景公宠臣庄贾:齐景公的使者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依律不当杀,故他将使者仆从斩杀。
D.田穰苴威震敌军。连病弱的士兵都争先奋勇地出发为穰苴战斗。晋国军队听到后,就撤回去了;燕国军队听到后,也撤到黄河北岸。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2)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