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王必欲
B.盖失强援,不能独
C.吾社之行为士
D.秋毫不敢有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6-30 05:43: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课文一、二段,完成下面问题。

项王军(①   )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1)(②     )何楚人之多也!”项王(③     (④ )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⑤ )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⑥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⑦ )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⑧ )夜(⑨   )围南出,驰走(⑩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2))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⑪  )曰“左”。(⑫ ),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⑬    ),至东城,(⑭   )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⑮    )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⑯ ,遂霸有天下。然今 )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⑱   )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3)为诸君溃(⑲    )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小题2】对第1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以“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为渲染英雄末路提供外在环境和客观场景。
B.面对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独白语言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加之一问一叹,突出项羽当时疑惑、叹息的矛盾心理,其实项羽的心理更是将士的心理。在这里以点及面,以小见大。
C.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写出了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楚歌四起,英雄末路:失意、伤感、无可奈何。连续用了五个动词,文气连贯,一气呵成。尤其“泣”字,值得深味。
D.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四面楚歌之时,在预料到失败的时刻,在痛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所以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这也体现出男人最柔情的一面。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
(2)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3)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陵陁①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含,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急,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②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陁(tuó)山冈。②褰(qiān)裳:提起衣服。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于齐安 迁:搬迁
B.然将西山  适:到
C.不足以众客 席:坐
D.而西山之始具 胜:美景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迁于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九曲亭周边的独特环境,同时写苏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B.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缀之笔走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C.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相融,浑然一体。全文围绕着“乐”字展开,旷达超然,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相知相慰的手足深情。
D.文章表面写自己与兄长游乐山水的洒脱快乐,实际是记录他们共同的坎坷人生,以乐景写哀情,抒发愤怒感伤的情绪。
【小题3】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