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不患人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翻译: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就怕自己不知道别人。
B.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翻译: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不断向有道德的人看齐匡正自己。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翻译:用良好的政令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就会因为有羞耻之心而规范。
D.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翻译:种树时树根拳曲,土壤贫瘠,培土好像过多又好像不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7-13 07:46: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卜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吾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优赏之。”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独世忠怒桧。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选自《宋史·韩世忠传》,有副改。

注:①次爨(cuàn)炊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吾军迭进
B.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吾军迭进
C.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吾军迭进
D.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吾军迭进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屈原,名平,字原;岳飞,名飞,字鹏举。
B.朕,第一人称代词,秦以前指“我的”或“我”,如《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一句中的“朕”就指代屈原自己,自秦始皇起,“朕”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C.擢,指提拔官职,古代用于提拨官职的词还有“迁、陆、拔、署、拜”等。
D.“风骚”在文学上是《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离骚》则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它们对后量中国文学影响深远。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身材信岸,目光如电,早年勇猛过人,十八岁时,以距大勇敢应乡州招募,挽强弓骑马射箭,勇冠三军。
B.绍兴四年,韩世忠面对金人和刘豫的合兵进犯,巧用计策,在途中设伏,在江口大败金军,金兵惊慌溃逃,相互践踏,溺死者很多。
C.岳飞蒙受冤狱,满朝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唯独韩世忠直言触怒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他又抵制排斥和议,触怒秦桧之处尤其多。
D.韩世忠好义轻财,皇上的赏赐全部分发给将士,罢去官职后,在家闲居共十年,淡然自如,晚年喜好佛教、老子学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
(2)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彭泽,字济物,兰州人。幼学于外祖段坚,有志节。会试二场毕,闻母病,径归,母病亦已。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刑部郎中。势豪杀人,泽置之辟。中贵为祈免,执不听。出为徽州知府。
泽材武知兵,然性疏阔负气。经略哈密事颇不当,钱宁、王琼等交齮龁之,遂因此得罪。泽至甘州,土鲁番方寇赤斤、苦峪诸卫,遣使索金币,请还哈密。泽以番人可利啖也,与鉴谋,遣哈密都督写亦虎仙以币二千、银酒枪一赂之,令还哈密城印。未得报,辄奏事平,乞骸骨。召还理院事。巡按御史冯时雍言城未归,泽不宜遽召。不纳。
初,兵部缺尚书,廷臣共推泽,而王琼得之,且阴阻泽。言官多劾琼者,由是有隙。泽又使酒常凌琼,琼愈欲倾之。泽时时骂钱宁,琼以语宁,宁大怒。会寇大入宣府,廷议以许泰将兵,泽总制东西两边军务。及诏下罢泰不遣又不命泽总制独令提督两游击兵六千人以行意以困泽。泽言:“臣文臣,摧锋陷阵非臣所能独任。”琼乃奏遣成国公朱辅。会寇遁,泽还理院事。
嘉靖元年,泽言天下军官,部皆有帖黄籍,用以黜陟,锦衣独无,于是置籍如诸卫。锦衣千户刘瓒等,诏书黜汰,复求还官,司礼中官萧敬请补监局工匠千五百人,泽皆持不可,帝并从之。帝将授外戚蒋泰等五人为锦衣,泽争,不纳。
在部多所执持。会御史史道以讦杨廷和下狱,泽复劾道。帝因谕言官,惟大奸及机密事专疏奏,余只具公疏,毋挟私中伤善类。诏下,给事御史交章劾泽阻言路,坏祖宗法。帝乃从吏部言,停前谕。泽不自安,累疏乞休。锦衣百户王邦奇憾泽尝抑己,上书言哈密失国,由泽赂番求和所致,语侵杨廷和、陈九畴等。张璁、桂萼方疾廷和,遂逮九畴廷讯,戍边。泽复夺官为民,家居郁郁以卒。隆庆初,复官,襄毅。
(《明史·彭泽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诏下罢泰/不遣/又不命泽总制/独令提督两游击/兵六千人以行/意以困泽
B.及诏下/罢泰不遣/又不命泽总制/独令提督两游击/兵六千人以行意/以困泽
C.及诏下罢泰/不遣/又不命泽总制/独令提督两游击兵六千人以行意/以困泽
D.及诏下/罢泰不遣/又不命泽总制/独令提督两游击兵六千人以行/意以困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秋天(八月),所以又叫“秋闱”。
B.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C.元年: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称为“改元”。
D.谥: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带有褒贬评价性质的称号。谥号可分为官谥和私谥两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泽为人孝顺,行事耿直。参加会试时刚考完前两场,他听说母亲生病就径直回家探望;豪强杀人,彭泽判其死刑,即使权贵求情也不为所动。
B.彭泽有才能知晓军事但性情迂阔任性。经营治理哈密的事情很不恰当,被他人倾轧,因此获罪。
C.彭泽尽职尽责,建言献策。他在锦衣卫设立簿籍、监局补充工匠、拜授外戚为锦衣卫等问题上的合理化建议都被采纳了。
D.彭泽在朝中被多次弹劾。给事御史交相弹劾他阻挠进言之路,破坏祖宗成法。彭泽因心中不安,多次上奏疏请求退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按御史冯时雍言城未归,泽不宜遽召。不纳。
(2)锦衣百户王邦奇憾泽尝抑己,上书言哈密失国,由泽赂番求和所致。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