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译: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B.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译:后来被调任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批评讽谏皇帝身边的大臣官员。
C.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
译: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
D.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译: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门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8-05 09:01: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师说》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①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②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敦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平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③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书之书而习其句读⑤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日:“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以贻之。

注:①学者:求学的人。②受:通“授”,传授。③年:出生的年岁④众人:普通般人。⑤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面须为读(逗)。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读(逗)的教学。⑥不断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闻也固先乎吾  道:道理
B.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里
C.其圣人也亦远矣  下:下面
D.是故圣圣,愚益愚 益:更加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 师道不传也久矣!
B.生乎吾前,闻道也,固先乎吾。    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
C.师不必贤弟子。 不拘于时,学
D.惑不从师。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笑之。
【小题3】下列各组人物中都有“向老师学习”的一项是
①古之学者②李蟠③童子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⑤君子⑥今之众人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B.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做法,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不论家里有钱还是没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对老师的职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B.文章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以向别人学习为耻的恶劣习气。
C.文章第三段,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四人拜孔子为师的实例,阐释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D.《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同类题3

《归去来兮辞》序文

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曰。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选自《陶渊明集》)

(简注)①生生: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②诸侯:各地州郡长官。③矫:假。厉:勉强。④稔:谷物成熟之期。⑤敛裳:收拾行装。宵逝:连夜离开。
(阅读指要)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所作。本文是序文,叙述了他就职彭泽县令和弃职的原因。当时正值天下祸乱不已,政局动荡;由于他生活贫困,难以自给,于是在别人的推荐下勉强到离家甚远的彭泽县,当了县令这样一个小官。但几天后,就有了归隐的想法。这是因为他天性自然纯朴,从仕不但不能实现他欲有所为的壮志,还得违拗自己的质性,折腰事人,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最终选择了躬耕。因为既要保全精神上的真我,又要为家人谋求衣食,维持生计只能选择躬耕才是最无愧的。于是借程氏妹丧之机,就弃官归田了。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幼稚室,瓶无储粟(___________)(2)脱然有怀,求之靡(___________)
(3)彭泽家百里(___________) (4)程氏妹丧于武昌(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会”与“会有四方之事”中“会”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每有意,便欣然忘食B.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C.长风破浪有时D.于是公子乃置酒,大宾客
【小题3】下列句中“之”与“求之靡途”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眷然有归欤B.深愧平生
C.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D.会有四方
【小题4】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既自以心形役 ③家叔余贫苦
②亲故多劝余长吏 ④诸侯惠爱为德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2)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3)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小题6】简述辞官归隐田园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