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译: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B.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译:后来被调任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批评讽谏皇帝身边的大臣官员。
C.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
译: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
D.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译: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门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8-05 09:01: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丁药园外传

清林璐

丁药园先生,名澎,杭之仁和人也。世奉天方教,戒饮酒,而药园顾嗜酒。饮至一石,貌益庄,言愈谨,人咸异之。诗赋古文辞,自少年未达时,即名播江左

家有揽云楼,药园读书处也。客乍登楼,药园伏案上,疑昼寝。迫而视之,方观书,目去纸才一寸,骤昂首,又不辨某某。客嘲之曰:“卿去丁仪凡几辈?”药园戏持杖逐客,客匿屏后,误逐其仆。药园妇闻之大笑。后官京师,居法曹,无事,日作诗,诗名满京师。时药园犹守天方教,同官故以猪肝一片置匕箸。药园短视,吏人以告,获免。

谪居东,初至靖安,卜筑东冈,躬自饭牛,与牧竖同卧起。然暇辄为诗,诗益温厚,无迁谪态。国子监藩公闻其名,欲枉见,药园迟不往。一日,乘牛车入城,药园车上执《周易》,骤遇藩公节,低头读《》不及避。藩公归,语人曰:“吾今得遇药园先生矣!”问其故,藩公曰:“此间安有车上读书,傲然不顾若此人者乎?必药园无疑也。”嗣此西园飞盖,必延药园,饮酒赋诗,礼为上客。

然药园亦困甚,塞上风刺入骨,秋即雨雪,山川林木尽白,河冰合,常不得汲。樵苏不至,五日不爨,取芦粟小米,和雪啮之。当尔时,坐茅屋下,日照户,如渥醇酒,然畏风不能视日。日晡山鬼夜啼饥鼯声咽忽闻叩门客翩然有喜从隙中窥之虎方以尾击户药园危坐自若

居东冈凡五迁,家日贫,诗日富。登临眺览,供其笔墨,作《归思轩记》以寓意。友人林璐闻之,曰:“卿归矣!”贻书报药园,惘然悟,又一年始归,果如林生言。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改)

(注)①天方教:指伊斯兰教。②丁仪:字正礼,三国时魏国沛县人,一眼失明。③居东:语出《尚书》“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指退职避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晡山鬼夜啼/饥鼯声咽/忽闻叩门/客翩然有喜/从隙中窥之/虎方以尾击户/药园危坐自若
B.日晡/山鬼夜啼/饥鼯声咽/忽闻叩门客/翩然有喜/从隙中窥之/虎方以尾击户/药园危坐自若
C.日晡/山鬼夜啼/饥鼯声咽/忽闻叩门/客翩然有喜/从隙中窥之虎/方以尾击户/药园危坐自若
D.日晡山鬼夜啼/饥鼯声咽/忽闻叩门客/翩然有喜/从隙中窥之虎/方以尾击户/药园危坐自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B.京师:首都,是王室居住地及中央政府所在地,在本文中,京师指北京。
C.国子监:明清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
D.《易》:指《易经》,与《诗》《书》《乐》《春秋》合称为“五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药园一生信奉伊斯兰教,却酷爱饮酒,这有违伊斯兰教禁止饮酒的教规,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这一做法感到奇怪。
B.丁药园诗赋古文辞俱佳,少年时期就名扬江左:后来他到京师做官,公务之暇,就每天写诗,他的诗名传遍京城。
C.被贬谪后,丁药园退职避居靖安县的东冈。其间,他有空时就写诗,诗歌益发平和敦厚,没有显示出被贬谪的情态。
D.在东冈居住期间,丁药园处境非常困窘,生活日益贫困,产生了回归故里的想法,写了《归思轩记》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迫而视之,方观书,目去纸才一寸,骤昂首,又不辨某某。
(2)有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舜禹之事

柳宗元

魏公子丕,由其父得汉。还自南郊,谓共人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由丕以来皆笑之。

柳先生曰:丕之言若是可也。吾见笑者之不知言,未见丕之可笑者也。”

凡易姓授位,公与私,仁与强,其道不同;而前者忘,其事同。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见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共为乱尧无以已之。何也?尧未忘于人,舜未系于人也。尧知其道不可,退而自忘;舜知尧之忘己而系舜于人也,进而自系。舜举十六族,去四凶族,使天下咸得其人:命二十二人,兴五教,立礼刑,使天下咸得其理;合时月,正历数,齐律、度、量、权衡,使天下咸得其用。积十余年,人曰:“明我者舜也,齐我者舜也,资我者舜也。”天下之在位者,皆舜之人也。而尧隤然,聋其聪,昏其明,愚其圣。人曰:“往之所谓尧者,果乌乎在哉?”或曰“耄矣”,曰“匿矣”。又十余年,其思而问者加少矣。至于尧死,天下曰:“久矣,舜之君我也。”夫然后能揖让受终于文祖。舜之与禹也亦然,禹旁行天下,功系于人者多,而自忘也晚。益之自系亦犹是也,而启贤闻于人,故不能。夫其始系于人也厚,则其忘之也迟。不然,反是。

汉之失德久矣,其不系而忘也甚矣。宦、董、袁、陶之贼生人盈矣,丕之父攘祸以立强,积三十余年,天下之主,曹氏而已,无汉之思也。丕嗣而禅,天下得之以为晚,何以异夫舜禹之事耶?然则汉非能自忘也,其事自忘也;曾氏非能自系也,其事自系也。公与私,仁与强,其道不同,其忘而系者,无以异也。尧、舜之忘,不使如汉,不能授舜、禹;舜、禹之系,不使如曹氏,不能受之尧、舜。然而世徒探其情而笑之,故曰:笑其言者非也。”

问者曰:“尧,天下若丧考妣,四海遏密八音三载。子之言忘若甚然,是可不可欤?”曰:是舜归德于尧,史尊尧之德之辞者也。尧之老更一世矣,德乎尧者,盖已死矣,幼而存者,尧不使之思也。不若是,不能与人天下。”

(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知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其为乱/尧无以已之
B.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知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其为乱尧/无以已之
C.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知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其为乱/尧无以已之
D.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知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其为乱尧/无以已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禅,禅让,是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指帝王在生前将帝位让给同姓人。
B.崩,驾崩,是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同义词还有山陵崩、宾天等。
C.考妣,古代称已死的父母,父亲死后称“考”,母亲死后称“妣”。
D.遏密八音,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丕受禅于曹操后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人们讥笑他不懂舜禹之事,可柳宗元认为曹丕这样说是可以的。
B.柳宗元认为在改朝换代的情况下禅让帝位,它所遵循的原则是不一样的,但面临前代帝王已被人们遗忘,继承的君王已被人们拥护的情况是相同的。
C.汉朝的帝王不能像尧舜那样自愿让人们忘记,曹操父子也不能像尧舜那样使人们拥护自己,但曹氏父子因建立的功绩而获得了人们的拥护。
D.本文不讲众所皆知的“退位让国”的缘由,而是别出心裁地陈述让位者和受禅者之间有计划的事先准备,夹叙夹议,将“禅让有理”论述得透彻明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曰:“往之所谓尧者,果乌乎在哉?”或曰“耄矣”,曰“匿矣”。
(2)不若是,不能与人天下。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