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___________
(2)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六国论》)   ___________
(3)意气勤勤恳恳,若仆不相师(《报任安书》) ___________
(4)此五霸之也(《魏公子列传》)     ___________ 
(5)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
(6)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 ___________
(7)及仇已灭,天下已定(《伶官传序》) ___________ 
(8)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谏太宗十思书》) ___________
(9)既其出,则或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___________
(10)当于官者几人(《越州赵公救灾记》) 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09-04 09:51: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稹八岁丧父。其母郑夫人,贤明妇人也,家贫,为稹自授书,教之学书。稹九岁能属文。十五岁两经擢第。二十四调判入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八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登第者十八人,稹为第一,元和元年四月也。制下,除右拾遗。稹性锋锐,见事风生。既居谏垣,不欲碌碌,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又论西北边事,皆朝政之大者,宪宗召对,问方略。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县尉。丁母忧,服除,拜监察御史。四年,奉使东蜀,劾奏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制擅赋,又籍没涂山甫等吏民八十八户田宅一百一十一、奴婢二十七人、草千五百束、钱七千贯。时砺已死,七州刺史皆责罚。稹虽举职,而执政有与砺厚者恶之。使还,令分务东台。浙西观察使韩皋封杖决湖州安吉令孙澥,四日内死。徐州监军使孟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于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既飞表闻奏,罚式一月俸,仍召稹还京。宿敷水驿,内官刘士元后至,争厅。士元怒,排其户,稹袜而走厅后。士元追之,后以箠击稹伤面。执政以稹少年后辈,务作威福,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稹聪警绝人,年少有才名,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既以俊爽不容于朝,流放荆蛮者仅十年。俄而白居易亦贬江州司马。虽通、江悬邈,而二人来往赠答,凡所为诗,有自三十、五十韵乃至百韵者。江南人士,传道讽诵,流闻阙下,里巷相传,为之纸贵。观其流离放逐之意,靡不凄婉。穆宗皇帝在东宫,有妃嫔左右尝诵稹歌诗以为乐曲者,知稹所为,尝称其善,宫中呼为元才子。荆南监军崔潭峻甚礼接稹,不以掾吏遇之,常征其诗什讽诵之。长庆初,潭峻归朝,出稹连昌宫辞等百余篇奏御,穆宗大悦,问稹安在,对曰:“今为南宫散郎。”即日转祠部郎中、知制诰。朝廷以书命不由相府,甚鄙之,然辞诰所出,夐然与古为侔,遂盛传于代,由是极承恩顾。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执政有与砺厚者之     :厌恶。
B.稹欲追,擅令停务 :拘捕。
C.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     :嘲讽。
D.朝廷以书命不由相府,甚之  :轻视。
【小题2】以下句子中,分别表现元稹性锋锐、有才名的一组是
A.即日上疏论谏职 二十八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
B.稹并劾奏于法 里巷相传,为之纸贵
C.执政以稹少年后辈,务作威福  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
D.既以俊爽不容于朝 宫中呼为元才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稹作为谏官尽职尽责。议论西北边防事务等朝廷大事,皇上召见他并询问治理策略,可又忌恨他,贬他出京,让他作了河南县尉。
B.元稹先后弹劾过违规擅自收税的节度使、杖毙县令的观察使、违制让丧柩停放邮舍的节度使,还让做违法事的河南尹停止处理政务。
C.元稹和白居易友善,都善于作诗,时称“元、白”;二人遭贬后经常互赠诗作,唱和应答,其流离放逐之情,很是凄婉。
D.唐穆宗很欣赏元稹的诗作,看到他的连昌宫辞等百余篇,非常高兴,当天就调任他作祠部郎中、知制诰;元稹也不负圣望,辞诰盛传于当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慑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曩(nǎng):以往,从前。②博:古代一种博戏。③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④嘿:同“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燕,燕人谓之荆卿 之:到、往
B.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之    目:瞪视
C.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 去:前往
D.愿足下太子于宫    过:拜访
【小题2】下列语句中的加横线的词不属于敬称的一项是
A.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
B.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C.光与相善,燕国莫不知
D.言足下于太子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小题4】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乃齐人   翻译:他以前是齐国人
B.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   翻译: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
C.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翻译:适逢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
D.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翻译: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力不从心了
【小题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交代了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遭盖聂和鲁勾践的怒目、怒叱不计较,表现出他能含羞忍耻、深沉稳重的性格。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充分体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平庸之人,当太子丹表示想结识荆轲时,田光推荐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