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不知几千里也 ② 则负大翼也无力
③ 天之苍苍,正色也。 ④ 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1-01 04:21: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形影相(慰问)B.但以刘日西山(迫近)
C.夙疾病(经常)D.则刘病日(沉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具表闻 生物之息相吹也
B.州司临门,急星火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欲顺私情  非吾之所有
D.臣进退,实为狼狈 巫医乐师百工
【小题3】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泰山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表明孝比忠重要,明确表示不愿应诏,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D.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小题5】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 亦尝侧闻长者之遣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已者用,女为说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句月,迫季冬,仆又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耻之! 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官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令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选自《报任安书》节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仆不相师 望:抱怨
B.仆又从上雍 薄:接近
C.幸勿为    过:过错
D.无所短长之效 短长:大小(功绩)
【小题2】下列各组 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古耻之 客逾庖
B.商鞅景监见 宾客至蔺相如门前
C.污辱先人 此吾祖太常公执此
D.时俯仰  夫六国秦皆诸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安在司马迁担任中书令的时候,写信要求司马迁向汉武帝推举贤才,司马迁在文中引用了钟子期和伯牙的典故,表明虽然两人之间友情深厚,但自己遭遇不幸后,推荐贤才只能自取其辱,只好拒绝朋友的请求了。
B.司马迁引用雍渠、景监、同子等人的材料是为了表明宦官是历来被人瞧不起的,有志之士往往以宦官的推荐为耻辱,因而自己承受宫刑后,近于宦官,是不适合推荐贤才的。
C.选文紧紧围绕任安的要求展开,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拒绝的理由,表明自己对任安“推贤进士”的要求不愿为、不配为、没有心情为。
D.选文将议论与叙述相结合,说理与抒情相结合,在解释拒绝任安请求的原因的同时,一再倾诉自己遭受宫刑后的屈辱和痛苦,一个惨遭迫害的不幸者形象跃然纸上。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延羞当世之士邪?
【小题5】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2)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