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
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用来畅快地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因为他们探求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共同享受的。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这就是学者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授用选取资料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0-19 08:45: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③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节)

注 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诇:音xiòng,刺探,得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虛/攻必破賊/
B.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虛/攻必破賊/
C.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
D.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擢,为“提拔、提升官职”之意,在古代还有“陟”“迁”“晋”等表达相同意义的词。
C.朔,天文学名词,又称新月。指每月农历初一。如《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D.乞骸骨,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大资聪颖,文武双全。他在十七岁时拜访上饶人娄谅,二人讨论朱子推究事理的主要意思,弱冠时在乡试中考中,学业大有长进,但他更喜欢谈论军事,并且擅长射箭。
B.王守仁为人正直,上奏救人。 权宦刘瑾逮捕二十余人,王守仁上奏章营教,刘瑾发怒,把他杖打四十棍,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刘瑾伏诛后,他才调任庐陵知县。
C.王守仁足智多谋,制伏宁王。他让间谋发出很多虚假的檄文,并且使用反间计挑拨朱宸濂与他臣子的关系,并准确分析判断情况,采取正确的策略,最終杀掉朱宸濠。
D.王守仁深入思索,创“阳明学”。他被贬龙场之时,天天思索旧有知识,终有所获,从此深信不疑,有很多学者聚集在一起跟从他,社会上称他的学说为“阳明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2) 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3)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熙,字晋昌,长乐信都人,文明太后之兄也。世祖平辽海,熙父朗内徒,官至秦雍二州刺史、辽西郡公,坐事诛。文明太后临朝,追赠假黄钺、太宰,立庙长安。熙生于长安,为姚氏魏母所养。以叔父乐陵公邈因战入蠕蠕,魏母携熙逃避至氐羌中抚育。年十二,好弓马,有勇干,氐羌皆归附之。魏母见其如此,将还长安。始就博士学问,从师受《孝经》、《论语》,好阴阳兵法。及长,游华阴、河东二郡间。性泛爱,不拘小节,人无士庶,来则纳之。熙姑先入掖庭,为世祖左昭仪。妹为高宗文成帝后,即文明太后也。使人外访知熙所在征赴京师拜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尚恭宗女博陵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出为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显祖即位,为太傅,累拜内都大官。高祖即位,文明太后临朝。高祖乃承旨皇太后,以熙为侍中、太师。熙以频履师傅,又中宫之宠,为群情所骇,心不自安,乞转外任。于是除车骑大将军,侍中、太师如故。熙事魏母孝谨,如事所生。魏母卒,乃散发徒跣,水浆不入口三日。诏不听服,熙表求依赵氏之孤。高祖以熙情难夺,听服齐衰期。高祖前后纳熙三女,二为后,一为左昭仪。由是冯氏宠贵益隆,赏赐累巨万。高祖每诏熙上书不臣,入朝不拜。熙上书如旧。熙于后遇疾,绵寝四载。诏遣医问,道路相望,车驾亦数临幸焉。十九年,薨于代。车驾在淮南,留台表闻,还至徐州乃举哀。为制缌服,诏有司豫办凶仪。凡所营送,皆公家为备。又敕代给彩帛前后六千匹,以供凶用。皇后诣代都赴哭,太子恂亦赴代哭吊。将葬,赠大司马、太尉、冀州刺史,皆依晋太宰、安平献王故事。葬日,送临墓所,亲作志铭。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七十一》,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外访/知熙所在/征赴京师/拜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尚恭宗女博陵长公主/拜马都尉/出为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
B.使人外访知熙/所在征赴京师/拜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尚恭宗女博陵长公主拜骑马都尉/出为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
C.使人外访知熙/所在征赴京师/拜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尚恭宗女博陵长公主/拜马/都尉出为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
D.使人外访知熙所/在征赴京师/拜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尚恭宗女博陵长公主/拜马/都尉出为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钺:以黄金为饰的斧,古代帝王所用,后世用为仪仗。假黄钺,即代表皇帝行使征伐之权。
B.掖庭:亦作“掖廷”,指的是皇子居住的地方,在皇宫中帝后寝宫的东西两侧,也泛指皇宫。
C.临朝:古时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文中特指太后摄政称制。
D.有司:司指的是掌管,职辈。古代官史都各有专司,凡专司其事的各级各部门官吏都可称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熙出身贵族,喜好兵法。他父亲为官后因事被诛杀,又追赠为太宰,立庙长安,冯熙在氏羌部落长大,喜欢弓箭和马匹。
B.冯熙深受恩遇,不忘初心。冯熙受内宫宠幸备受瞩目,虽高祖特许冯熙上书可不行臣礼,但冯熙上书依然依照臣子礼节。
C.冯熙颇有节义,侍亲甚谨。他侍奉魏母孝顺谨慎,就像服侍生母一样。魏母去世,冯熙披头散发、光着脚,并三日不进食。
D.冯熙担任要职,身后殊荣。他担任过肥如侯、太尉等官职。去世后,皇帝诏令有关部门安排丧礼仪式,并亲自书写墓志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游华阴、河东二郡间。性泛爱,不拘小节,人无士庶,来则纳之。
(2)熙于后遇疾,绵寝四载。诏造医问,道路相望,车驾亦数临幸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自戒
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
(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及,字几道,通州静海人。年十七,以进士起家,为候官尉。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辟大理寺检法官,徙审刑院详议,累迁太常博士。是时,仁宗春秋既高,无子,及因推言阉寺以及继嗣事。书奏,帝异其言,欲用为谏官,而及以父忧去。嘉佑三年,始擢秘阁校理。逾月,改右正言。管勾登闻检院。又上书论政事,谓:“仓席空虚,内外匮乏,其弊在于官多兵冗。请汰冗兵,省冗官,然后除民之疾苦。”因条上十余事,多施用之。明年,日食三朝,及言:“日食者,阴侵阳之戒。在人事,则臣陵君,妻乘夫,四夷侵中国。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都未尽屏也。后妃无权横之家,非所谓妻乘夫,失在左右亲幸,骄纵亡节也。疆场无虞,非所谓四夷侵中国,失在将帅非其人,为敌所轻也。”因言孙沔在并州,苛暴不法,燕饮无度。沔繇此坐废。久之,迁右司谏,管勾国子监。在职数年,以劲正称,遇事无小大辄言。谏官陈升之建请裁节班行补授。下两制、台谏官集议。主铁冶者,旧得补班行。至是,议罢之。既定稿。及与御史沈起辄增注兴国磁湖铁冶如旧制。主磁湖冶者,大姓程叔良也。翰林学士胡宿等即劾及与起职在台谏,而为程氏经营占锢恩例,请诏问状,皆引伏。及出为工部员外郎、知庐州,进户部、知桂州。卒。及当官有守,初为检法官,三司请重铸铁钱法至死,下有司议。及争不可,主者恚日:“立天下法,当由一检法邪?”及日:“义理为先,安有高下?”卒不为诎。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B.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C.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D.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陇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能通过最后一级考试会试者,通称为进士。
B.路、军:宋代行政区划名,“路”相当于今天的省,“军”从属于“路”。
C.国子监,又称国子学,有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二是国家最高学府。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户籍、土地、赋税、军需、俸禄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及办案有方,得到认可。处理闽地诬陷仇家的官司时,救了五十三人,他的做法被提点刑狱推广。
B.吴及上书言事,切中时弊。他上书指出国库空虚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上书十多件事,大多被采纳。
C.吴及重视义理。不屈不阿。在做检法官时,他反对三司对法令的改动,即使触怒上级也始终坚持看法。
D.吴及为官有功,却被冤枉与沈起增加了有利于程叔良经营的内容,被弹劾,遭贬。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书奏,帝异其言,欲用为谏官,而及以父忧去。
②疆场无虞,非所谓四夷侵中国,失在将帅非其人,为敌所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