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据此完成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的种类
C.青藏高寒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D.东部季风区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
【小题2】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人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最微弱的
C.青藏高寒区土地利用方式以畜牧业为主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3-22 08:53: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美国本土年等降水量线和棉花种植区分布图,完成问题。
【小题1】美国西北部沿海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十分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山脉 ②西南风 ③飓风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2】近20年,世界棉花种植出现了向干旱地区移动的趋势。美国本土甲河以东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减少,以西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
A.两地区光照条件不同
B.两地区热量条件不同
C.棉花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减少
D.两地区机械化水平不同
同类题2
【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明末清初到20世纪初,中俄两国形成了一条历时200多年的“万里茶路”, 它是一条纵贯南北水陆交替的商业运输线路。起点在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途经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终点是乌里雅苏台(现蒙古)的恰克图。驼队往往选择冬季出发,在春季融冰前回来。
材料二 下图是蒙古国等降水量线和自然带图和乌兰巴托气候资料。
(1)解释驼队穿越蒙古到达恰克图选择冬季而不选择夏季出发的原因。并指出驼队在来回途中最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
(2)图中某日甲和乙(104゜E)两地同时看到日出,简析两地昼长的差异并计算昼长差。
(3)蒙古国水汽主要来自
,说出该国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并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
同类题3
下图为世界尼泊尔国家地形图,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与中国相接。曾有人对该国形容“幸福度最高,人人有信仰,简单而纯洁”,徒步旅游和登山业发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国( )
A.海陆兼备
B.经济发达
C.多山多地震
D.河流航运价值高
【小题2】旅游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该国旅游的旺季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同类题4
下列关于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广泛和深刻,也是人口最集中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源不足,但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并不严重
C.青藏高寒区以畜牧业为主,风力大,气温低
D.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致使教育和文化滞后
同类题5
下图为我国四省区2017年GDP总值(亿元)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四省区,描述正确的是
A.四川人均GDP是云南2倍
B.贵州与云南省山区石漠化显著
C.GDP总值大小与省区面积成正比
D.陕西省全部属于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
【小题2】四省区中西电东送水电潜力最大的省区是
A.四川省
B.陕西省
C.云南省
D.贵州省
【小题3】四省区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加速了种植业向城市推进
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外省迁移
C.使乡村就业方式向城市扩散
D.增加了城市劳动力迁入,缓解老龄化趋势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