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现在的很多人,他们低于圣人也很远啊。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痛恨那种想要却要找借口的做法。
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人沉溺于爱情,不可以解脱。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猪狗吃人却不知道制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11 06:17: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彭泽,字济物,兰州人。幼学于外祖段坚,有志节。会试二场毕,闻母病,径归,母病亦已。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刑部郎中。势豪杀人,泽置之辟。中贵为祈免,执不听。出为徽州知府。
泽材武知兵,然性疏阔负气。经略哈密事颇不当,钱宁、王琼等交齮龁之,遂因此得罪。泽至甘州,土鲁番方寇赤斤、苦峪诸卫,遣使索金币,请还哈密。泽以番人可利啖也,与鉴谋,遣哈密都督写亦虎仙以币二千、银酒枪一赂之,令还哈密城印。未得报,辄奏事平,乞骸骨。召还理院事。巡按御史冯时雍言城未归,泽不宜遽召。不纳。
初,兵部缺尚书,廷臣共推泽,而王琼得之,且阴阻泽。言官多劾琼者,由是有隙。泽又使酒常凌琼,琼愈欲倾之。泽时时骂钱宁,琼以语宁,宁大怒。会寇大入宣府,廷议以许泰将兵,泽总制东西两边军务。及诏下罢泰不遣又不命泽总制独令提督两游击兵六千人以行意以困泽。泽言:“臣文臣,摧锋陷阵非臣所能独任。”琼乃奏遣成国公朱辅。会寇遁,泽还理院事。
嘉靖元年,泽言天下军官,部皆有帖黄籍,用以黜陟,锦衣独无,于是置籍如诸卫。锦衣千户刘瓒等,诏书黜汰,复求还官,司礼中官萧敬请补监局工匠千五百人,泽皆持不可,帝并从之。帝将授外戚蒋泰等五人为锦衣,泽争,不纳。
在部多所执持。会御史史道以讦杨廷和下狱,泽复劾道。帝因谕言官,惟大奸及机密事专疏奏,余只具公疏,毋挟私中伤善类。诏下,给事御史交章劾泽阻言路,坏祖宗法。帝乃从吏部言,停前谕。泽不自安,累疏乞休。锦衣百户王邦奇憾泽尝抑己,上书言哈密失国,由泽赂番求和所致,语侵杨廷和、陈九畴等。张璁、桂萼方疾廷和,遂逮九畴廷讯,戍边。泽复夺官为民,家居郁郁以卒。隆庆初,复官,襄毅。
(《明史·彭泽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诏下罢泰/不遣/又不命泽总制/独令提督两游击/兵六千人以行/意以困泽
B.及诏下/罢泰不遣/又不命泽总制/独令提督两游击/兵六千人以行意/以困泽
C.及诏下罢泰/不遣/又不命泽总制/独令提督两游击兵六千人以行意/以困泽
D.及诏下/罢泰不遣/又不命泽总制/独令提督两游击兵六千人以行/意以困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秋天(八月),所以又叫“秋闱”。
B.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C.元年: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称为“改元”。
D.谥: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带有褒贬评价性质的称号。谥号可分为官谥和私谥两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泽为人孝顺,行事耿直。参加会试时刚考完前两场,他听说母亲生病就径直回家探望;豪强杀人,彭泽判其死刑,即使权贵求情也不为所动。
B.彭泽有才能知晓军事但性情迂阔任性。经营治理哈密的事情很不恰当,被他人倾轧,因此获罪。
C.彭泽尽职尽责,建言献策。他在锦衣卫设立簿籍、监局补充工匠、拜授外戚为锦衣卫等问题上的合理化建议都被采纳了。
D.彭泽在朝中被多次弹劾。给事御史交相弹劾他阻挠进言之路,破坏祖宗成法。彭泽因心中不安,多次上奏疏请求退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按御史冯时雍言城未归,泽不宜遽召。不纳。
(2)锦衣百户王邦奇憾泽尝抑己,上书言哈密失国,由泽赂番求和所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豨xī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血食,享受后代的牺牲祭祀。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B.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C.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D.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古代官职任免术语,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B.《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史记》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太史公: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太史公”一般指司马迁。
D.诏:即诏令,是以皇帝名义发布的公文的统称。民间则一般称为“圣旨”。诏令大体上可分两大类:一是发布重大制度、典礼、封赏的文书;二是日常政务活动的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自知受到皇上的畏忌,闷闷不乐,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并羞于与列侯一同上朝。
B.从“多多益善”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韩信是一个能力非凡的将才,但他自负狂妄的性格也暴露无遗。与此相反,刘邦则显得从容沉稳,胸怀宽广,知人善任,机智敏锐。
C.萧何欺骗了韩信,让韩信进宫祝贺,韩信进宫后,吕后就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把他杀掉了。
D.司马迁认为:韩信在汉朝的功勋本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相比,死后也可以享祭不绝。韩信本没有反叛之心,但他听信小人之言图谋叛乱,令人叹惋。但韩信劳苦功高,高祖诛灭其宗族,实属不该。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
(2)公(郑伯)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