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1为我国某区域图,图2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此设立的国家级新区示意图,图3为图1中甲河段“地上悬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大部分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_,该地区冬季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
(2)图中箭头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的____________,该工程的实施,对调出地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____________。
(3)雄安新区的设立,将会疏解北京市的一些非首都功能,对北京市环境的直接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甲河段“地上悬河”的形成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7-09-27 07:30: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M国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洋流N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一部分
B.使流经海域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C.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D.有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小题2】近年来,为发展农业生产,M国兴修水利,拦坝蓄水,建设农田排灌系统。该国( )
A.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蓄水量大
B.沿海地势较低,农田易积水,需要排涝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D.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同类题2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不同,区域发展状况差异也很大。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
A.夏季炎热干燥
B.全年高温多雨
C.年降水量较多
D.气候大陆性较强
【小题2】甲、乙两区域中
A.乙区域矿产资源贫乏,重工业不发达
B.甲区域农产品丰富,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C.乙区域工业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发展比较缓慢
D.甲区域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
【小题3】甲、乙两区域都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二者相比
A.甲区域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
B.甲区域城市化水平低于乙
C.乙区域城市化起步晚,水平高
D.乙区域城市化以中小城市为主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是酿造古国。茅台酿酒历史在司马迁《史记》中就有记载。茅台镇位于贵州高原赤水河谷东岸,海拔400多米;冬暖夏凉,高温、高湿,少雨少风,夏日持续35-39℃的高温期长达5个月。茅台镇其岩层由紫色砂页岩、砾岩组成,周围区域发育着酸碱适度的紫色钙质土壤,蕴涵大量微量元素,全国稀少;赤水河源头、两岸均为海拔超千米的山地;流经岩层和土壤的地表水、地下水汇入赤水河中。
茅台酒生产过程中以当地种植的糯性高粱作为原料。相比其他地区的高粱,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薄,单宁和支链淀粉含量高。
茅台酒的生产工艺独特。开放式自然发酵,严格按季节生产。整个过程顺应时令,是人类利用微生物的成功典范。端午踩曲,重阳投料,剩余为发酵取酒时间,周期为一年。其独特工艺有两次投料、固态发酵、高温制曲,高温堆积等特点。
高温制曲以小麦为原料,由此而部分形成产香、产酒功能菌和香气、香味的前驱物质。茅台酒曲不仅是糖化发酵剂,也是酿酒原料。有别于其他曲种的制作,开放式制曲最大限度地网络了环境中的微生物,以增加大曲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的总量。制曲温度可高达63℃,高于其他名白酒10-15℃,最终形成以耐高温细菌的微生物体系,几乎无酵母菌,糖化力低。
高温堆积发酵是核心工艺。糟醅(加工后的高粱)充分利用环境微生物进行“二次制曲”,堆积发酵温度高达53℃.工艺采用开放式凉堂堆积发酵与封闭式入窖窖内发酵相结合。但开放式凉堂堆积发酵是有氧环境,如果温度过高、高营养,会导致生酸幅度过大,对酿酒极为不利。堆积过程中,酵母菌数明显增多,而且参与发酵的微生物体系与大曲发酵的微生物体系差异较大,微生物在消长过程中相互利用,并利用特殊芳香物,产生氨基酸等营养物。
独特而长期酿酒生产工艺及其对当地微生物的自然驯化、筛选,无法复制的天然,使得茅台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和、回味悠长。巨大的经济价值、社会效应以及不可复制的酿酒区域性,使得上千酒厂在茅台镇集聚,茅台镇又有“中国第一酒镇”的美誉。
(1)说明茅台酒产地地形对当地气候特点的影响。
(2)分析茅台酒酿制过程中所需的微生物丰富而且独特的原因。
(3)推测茅台酒生产选在重阳节投料的原因。
同类题4
读我国某两个区域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甲和图乙中,关于①、③两地的比较,正确的是
A.③地冬季平均气温高,因为维度低
B.③地冬季平均气温低,因为地形差异
C.①地冬季平均气温低,因为海拔高
D.①地冬季平均气温高,因为远离海洋
【小题2】关于图中信息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③河流属于同一个水系,④河流属于另外一个水系
B.图中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都是大气降水
C.④河流丰水期时,中山站是一年中科考的黄金季节
D.图甲山脉为巫山山脉,东西两侧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
同类题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H河流域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属于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在350~450mm之间,灌溉农业较为发达,素有“北方粮仓”之称。下图为H河流域位置及区域简图和1981~2005年H河断流天数曲线。
(1)简述H河近20年来断流的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H河断流对下游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提出缓解H河断流的对策。
(4)面对该河流连续发生断流,说明政府应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